关于《智囊》和《智囊补》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第九期《读书》《冯梦龙质疑两则》一文,对缪咏禾同志《冯梦龙和三言》一书中所列《智囊》之十部二十八类篇目提出异议,认为十部二十八类并非《智囊》篇目,却是《智囊补》篇目。陈文进而指出:《智囊》和《智囊补》是冯梦龙辑录的“两部书”,而《智囊补》则是《智囊》的“续编”。《智囊补》虽流传下来,《智囊》却“尚有待发现”。
  其实,《智囊》一书并未亡佚。我手头就有一种日本木活字的《智囊》,这部书扉页已失,前有张明弼、沈几和冯梦龙自己的三篇“叙”,却无《智囊补》所载的冯梦龙“自叙”。总目下署“古吴冯梦龙(犹龙)述,金沙张明弼(公亮)、长洲沈几(去疑)阅”,而《智囊补》则在阅者中增署了“张我城(德仲)”。这部《智囊》的篇目共分十部二十八类,每类一卷,与《智囊补》基本相同。,
  我把两书做了比较:一、《智囊补》是在《智囊》原书的基础上做的增补。以第一卷“见大”为例,《智囊》共四十则,《智囊补》将“宓子”、“唐文宗”两则分别移入“远犹”、“通简”二类,而补入“诸葛亮”、“光武帝”等十余则,又“鲁宗道”一则文字加详,“卫青”条按语也补了一些内容。二、两书细目的次序有所变化。仍以第一卷为例,《智囊》此卷首篇为“伎马圉”,《补》却移为第四篇;而《补》之首篇“太公、孔子”,在《智囊》第一卷中却列在倒数第五篇。
  由此可知,《智囊补》并非《智囊》的“续编”,严格说起来,也不能把它们说成是“两部书”,因为《智囊补》实际上是《智囊》的“增订版”,《智囊》的内容已全部为《补》所囊括了。正因于此,《智囊补》出现之后,《智囊》就很少或不在国内翻印了。
  但据《智囊补》冯氏自叙,他的《智囊》是二十七卷,而我见到的这部却是二十八卷。其中差讹,就不得而知了。
其他文献
读近两年来《上海文学》的文学批评    思维的本质是严肃的,但形式却如大千世界一样,林林总总,千变万化,尤其是在文学这样一个美的领域里思维。  批评而冠诸“文学”的字样,不外乎两层意思:首先,这是对文学的批评,思维和研究的对象是文学;第二,是文学的批评,即是说,这门研究文学的学问,其本身可以焕发出文学的迷人光彩和色泽。我以为,《上海文学》近两年来文学批评如异军突起,其瞩目之处盖在于此。  文学世界
吾邑黄仲则之“两当轩”,尽人皆知。但何以名“两当”,说者不一。一说:《史通·隐晦篇》中“以两当一”,“亦犹售铁钱者以两当一方成贸迁之价也”。这样的说法陈友琴教授认为庸俗鄙陋。他说:“《地理志》凤州两当县州西八十五里,汉故道县,后魏置两当,用地名较雅正”。这一说似也费解。盖仲则故居在常州马山埠白云溪上,何以用凤州两当县名作为轩名?  余早年曾访过仲则故居,前厅大门为人居住,二厅正屋为人拆建,余经东弄
今年《读书》第四期沈同衡的漫画《独生》,读后颇有同感。不过应当补充说明:希望书籍不要“独生”,指的是好书。有的书,读了“上回”便已倒了胃口,压根儿不想“听下回分解”,这样的书出了首卷,如果偃旗息鼓,收兵回营,也不失为一种对读者负责的作法。“生”之与否,首先应当看质量。出书也应提倡“优生”。  补白  黑龙江佳木斯光复  莲出于火  读古苍梧诗集《铜莲》    香港诗人古苍梧的《铜莲》是一本精致的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对联漫话》收西湖葛岭联:“孤隐对邀林处士,半闲坐论宋平章”,注云:“林处士即林则徐”(51页);又杭州林处士祠联:“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居士领湖山”,注云:“林处士即林则徐”、(92页)。清梁章巨所编《楹联三话》:“西湖孤山林处士祠,林少穆(林则徐)督部于杭嘉湖道任内,曾经修葺……督部有题祠一联云:“我忆……”。可见是林则徐曾修林处士祠并题联。林处士是谁?是宋朝的林逋。“林逋,字
关于叶卡特林娜二世    一    即将出版的《俄国女皇叶卡特林娜二世传》,又象传奇故事,又象宫帏秘闻。并不是传记作者故意用传奇、秘闻的笔法写这本书,他是严格依照沙俄皇家档案、法国外交部档案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档案资料如实地描述这位十八世纪蜚声欧美的女皇的,并没有把她的政治活动和私人生活加以渲染,以诱使读者寻趣猎奇。这主要是因为叶卡特林娜二世是一个典型的专制女皇,她一生的事迹太象传奇了。  本书作者
我喜爱版画艺术,曾经为编印两本介绍外国版画的书而做过一些工作。  一九四三年秋天,我在重庆观赏到苏联版画展览会上陈列出来的苏联版画艺术家的许多新作。地点是在中苏文化协会楼下,在那约一百平方米的三间屋子的墙壁上挂满了裱贴在厚纸板上拓印的版画;同时展出的还有不少苏联漫画和招贴画。这是继一九三六年在上海和南京两地之后又一次苏联版画展览。它吸引了成百成千的观众,备受赞赏。  那时苏联卫国战争正在激烈进行,
为自学文学基础知识,买了一本十四院校、几十位教师合编的《文学理论基础》,认真学习,颇有收获。学到第十章我惶惑了,标题竟是:“文学遗产的继承与革新”!文学遗产的继承我可以理解,但怎样革新呢?“革新”了的遗产还能叫“遗产”吗?我在第十章遍查“文学遗产革新”的内容,也查不到。是不是印错了?不过,几十位老师通力合作的成果怎么会错呢?我还注意到,这本书一九八一年出版,我买的这本已经是第七次印刷了,一共出了六
往年此时,里约热内卢正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狂欢节。有激情四射的游行,有露天表演,有奇装异服的路人……接连数日,这座南美城市陷于昼夜不息的欢闹。  前两年,我都去观看了狂欢节游行。从夜幕低垂至曙光初现,伴着震耳的巴西风舞曲,里约桑巴舞校的队伍依次登场——热辣性感的鼓点女王,设计新颖的花车,以及盛装打扮载歌载舞的方阵,无不宣示着参与者对这场城中盛事的自豪与全情投入。专业评委还会为舞校打分,评选出
春节前,一位远方的老朋友来看我,他是离休了之后到北京来探亲访友的,阔别了二十多年,很自然地见了面就谈家常,今年几岁了,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心脏病、气管炎之类,谈了这些之后,看见我书桌上有一本《读书》杂志和一本在他看来似乎是很奇怪的书:《第三次浪潮》,于是谈话转到了读书的问题。  “你还象过去一样每天要看两小时的书么?”  “不行了,视力衰退,过去两小时可以看完的书,现在四小时、五小时也看不完了。”
树叶在庭院中作响,  街头传来阵阵喧哗,  我专心地紧盯着书页,  心潮激荡难平。  我知道,许多人要的是钻石,  还有黄金耀眼的闪光。  可我要的只是书籍和令人浮想连翩的——  一片月光。  英国古老歌曲    十九世纪的所有伟大成就中,最令我们感激不尽的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享用书籍了。  英国第一部谈读书乐趣的专著《读书哲理》(作于一三四四年,出版于一四七三年)的作者、达勒姆的主教理查德·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