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带一路”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绿色产业发展对绿色金融需求不断增长,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发展的新趋势。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配套设施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导致绿色金融发展缓慢。本文主要概述了“一带一路”背景和绿色金融的内涵,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业银行;绿色金融
  引言: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中国提出了绿色金融的概念,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了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银行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让商业银行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快东南亚、中亚各个国家的联系,实现金融全球一体化发展。发展绿色金融还可以解决沿线国家因为产能和自身金融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周边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
  1.“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内涵
  1.1“一带一路”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提出来的战略构想,主要为了加强欧洲和亚洲国家的经济联系、相互合作,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积极影响。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多边机制,利用区域合作平台,促进经济要素在区域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展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外交部、商务部印发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和行动》,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15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49个国家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中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项目金额达到178.93亿美元。
  1.2绿色金融内涵
   绿色金融指金融机构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进行投融资决策环节将考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将项目建设的回报、风险和成本融入金融机构的日常业务,引导企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发改委、银监会、证监会等七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是这样定义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是指为了支持环节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资源高效节约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对环保、节能、情节能源、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提供的金融服务。随着世界人口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矛盾日益突出,全球经济环境遭受了严重的考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全球趋势。近年来,绿色金融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1]。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更加强调人类社会的生产环境利益,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作为金融机构融通资决策考虑标准之一,并将其纳入金融机构日常管理活动,它强调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协调发展。
  2.“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中国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然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列为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绿色金融作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一部分,近年来逐渐受到各个商业银行的重视,国内多家银行开设了绿色金融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不少问题。
  2.1绿色金融业务投资风险高收益率低,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企业面临节能降耗的压力,企业需要资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这类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業为主,中小型企业规模比较小、现金流不稳定,融资的渠道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厂房、大型设备作为可靠的抵押,让商业银行承担的信贷风险高于普通信贷业务。其次,绿色金融业务周期比较长,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低,且见效慢,无法达到商业银行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要求,从而影响到了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业务的盈利能力,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项目的放贷积极性。
  2.2商业银行缺乏绿色领域专业技术识别能力
  商业银行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支付中介、信用中介、信用创造以及金融服务。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和发展前景并不是银行所擅长的,比如目前的光伏发电项目、风能发电项目、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以光伏发电项目为例,我国太阳能电池组制造技术、硅材料等技术工艺还不够成熟,一些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进口,很容易受到限制,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银行想要充分了解专业技术,需要聘请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定程度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2]。大多数银行还没有建立专门绿色金融服务部门,而是将绿色金融业务与商业银行的气体业务一起处理,从而导致绿色金融业务缺乏专业的指导,增加项目投资的风险。
  2.3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相对完善的发展机制,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属于高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因此,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对初创型中小企业而言,无法传统的信贷授信要求,所以商业银行提供给中小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比较少。   3.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3.1完善绿色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学习发达国家绿色金融理念
  我国绿色金融业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相关发展经验。因此,商業银行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业银行加强与国家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的合作交流,从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绿色金融业务水平和盈利能力,吸引国际资本加入到我国资本市场,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有序发展。目前,国际社会上普遍绿色信贷主要采用赤道原则,该项准则是按照IFC绩效标准建立的一套管理项目融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准则,是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目前花旗、汇丰、渣打等40多个跨国银行已经开始使用赤道原则[3]。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赤道原则的国际标准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本行发展特点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原则,对环境敏感的行业制定明确的行业政策和标准,让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的时候,不仅可以承担社会与环境的责任,而且可以为自身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国内的兴业银行从2008年10月31日开始采用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并严格按照赤道原则,对企业相关融资业务进行审核、评价项目中环境与社会的风险,帮助企业解决环境与社会的问题,并建立一套从决策到执行等相对完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2010年发行碳质抵押贷款,地毯信用卡等银行产品,2015年签署了G20《金融机构能源效率生命》,2016年发行了万利宝——绿色金融理财产品。
  3.2商业银行积极培育绿色金融专业人才
  绿色金融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比较广泛,且十分复杂,并在不断持续更新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对绿色金融领域的专业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对金融项目作出科学的评估、决策。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时间比较晚,商业银行缺乏绿色金融服务人才。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快绿色金融人才的培养。通过与金融教育培训机构合作,让银行员工学习专业的绿色金融知识,提升员工绿色金融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银行还可以通过与跨国机构和跨国银行的合作,让员工到亚洲银行等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次,地方高校必须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开设。绿色金融业务专业,为金融机构定向培养绿色金融专业人才,满足商业银行的人才需求。
  3.3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针对当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单一的局面,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发展绿色债券、绿色理财产品、绿色保险等业务,开发绿色按揭理财、碳金融、绿色信用卡等绿色金融产品,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产品类别和范围,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产品,并不断完善银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提高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结束语: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单一、缺乏专业技术识别人才、绿色金融信贷收益低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运行机制,并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培育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广宇. 试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绿色金融战略[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07):29-30.
  [2]曾之明, 曾婷婷, 余长龙. “一带一路”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J]. 征信, 2018, 36(11):84-89.
  [3]车治辂. “一带一路”战略下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研究[J]. 纳税, 2017(14):138-138.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逐渐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加大了现代制造业和互联网技术之间的融合,进而有效促进了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互联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讲,企业管理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现代化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互联网的
期刊
摘 要:民航的出现和兴起,使航空成为了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之一,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以及对于货物的输送。但是航班中很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航班也可能出现延时等情况,这些情况是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发展形成的,比如说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会受到对飞机进行的维修和保护工作的影响,甚至会受到航空公司的不同经营理念所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比较好处理的是对飞机进行的维修和保护工作,能够人为的进行控制。本篇文章针对这一因素进
期刊
摘 要:对于企业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断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以期激发员工的干事创业激情,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和组织共成长。新时期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企业员工在思想认知等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企业管理难度,做好企业政工工作,有助于更好地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本文对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当前企业政工工作管理方面存在
期刊
摘 要:大数据技术主要是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的加工、处理、储存等工作,它具有广泛性、多元性、时效性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处理工作,从而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企业的财务部门时,虽然能够帮助财务部门做好数据管理工作,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负担,但是其同样也给财务部门带来了很多挑战,如其财务管理理念和技术不符合大数据背景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并不高等,使得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管理会计进入以来,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管理的核心影响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并在企业工作中有了一定范畴的运用,同时收获良好成绩。但伴随众多成分的影响,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依然位于較低水平。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问题;对策  引言  管理会计一般指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控制的管理型会计人员。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管理会计更注重于
期刊
摘 要:经济多元化环境中,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也要发生改变,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存款人的利益得到维护,金融市场逐渐稳定,很多国家已经积极采纳这种制度,并获得了认同。存款保险制度的施行,旨在给金融机构带来各种利好,可是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传统金融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自身在金融市场中稳定发展。本论文着重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对传统金融机构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
期刊
摘 要: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好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工作。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加强金融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针对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创新措施,希望能启发企业的经营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经济管理;企业发展  0 引言  中国的经济文化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财务管理对个人和企业都至关重要。我们需要
期刊
摘 要:现代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趋势中,面临着严重的企业风险,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审查并监督企业内部经济业务的实行,风险管理不仅制约、参考、促进、监管、保护企业,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让企业在这种特殊的评价系统中强化自身工作结构,降低了风险危机。基于此,以下对关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关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近几年来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发展,电气工程技术水平日益完善,电气自动化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企业也要有针对性的改善电力营销。本文在简单了解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应用情况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电力营销发展改革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电力营销;电力系统 
期刊
摘 要:智能电表在电力营销的应用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力营销的质量与效率,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对智能电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次,对电力营销中智能电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希望可以为推动电力营销中智能电表的进一步发展与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电力营销;智能电表;模块化;一体化  引言  在电力营销中,电力计量数据也是进行电费核算与收费的重要依据,电力计量的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