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与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本文通过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从一些侧面谈一谈学生创新教育的体会。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学习 教学策略
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須积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本文对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数学创新学习的涵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创新学习强调学会学习,重视数学学习策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灵活处理各种特殊的学习情境。
二、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不仅要注意学科的知识基础,还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基础联系起来,从生活情境人手,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将所要解决教学问题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之中,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促使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实施有效的教学。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使语言表达,案例或图式显现更为有效,以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和理解数学。
2.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学习。教师完全不必也不能去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除非学生的活动完全偏离了学习活动的方向。学生忙于探究时,教师应多听、多看、多引导,及时鼓励,当学生陷入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时,采取必要措施把研讨引向正题。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一同桌交流一相互评价一自我反思”等方式进行学习,改变了信息交流的单一,改变了教师评价的单调与生硬,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轻松面对自我,自觉反思错误原因,及时改正,少了许多尴尬。 “请你说说你的思路”、 “请你谈谈今天有什么收获”、“请你给大家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些好的建议”我感到用这样的方式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学生乐于接受,让他们轻松面对自我的优与缺,感受成功的快乐。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的关键。教法应不断创新,以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法常使教学内容和过程呆板、无味,晦涩难懂,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展示数学中问题的美、曲线的美、对称的美、严谨的美,等,揭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数学史话、趣味问题的引入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淡化知识方法的思维定势,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和创造性。三是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重点、难点内容,应看重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受阻的思维及时指点“迷津”,使学生疑难顿解、茅塞顿开。逆向思维,从问题的反面揭示本质,弥补了单向思维的不足,使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大启动了创造性思维。
4.亲历建构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而新理念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5.创新作业批改方式。数学教师要做到作业批改及时,以便学生能够尽快发现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坚持每天布置少量的作业,并且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对上一次布置的作业进行讲评,纠正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和某些典型的错误,让他们了解自己在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改正,教师还可以将部分作业批改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也可以采取师生合作批改某道题或某次作业的方式批改。如在练习课、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作业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和学生一起评阅。这样,既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他们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学习 教学策略
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須积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本文对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数学创新学习的涵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创新学习强调学会学习,重视数学学习策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灵活处理各种特殊的学习情境。
二、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不仅要注意学科的知识基础,还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基础联系起来,从生活情境人手,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将所要解决教学问题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之中,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促使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实施有效的教学。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使语言表达,案例或图式显现更为有效,以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和理解数学。
2.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学习。教师完全不必也不能去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除非学生的活动完全偏离了学习活动的方向。学生忙于探究时,教师应多听、多看、多引导,及时鼓励,当学生陷入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时,采取必要措施把研讨引向正题。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一同桌交流一相互评价一自我反思”等方式进行学习,改变了信息交流的单一,改变了教师评价的单调与生硬,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轻松面对自我,自觉反思错误原因,及时改正,少了许多尴尬。 “请你说说你的思路”、 “请你谈谈今天有什么收获”、“请你给大家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些好的建议”我感到用这样的方式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学生乐于接受,让他们轻松面对自我的优与缺,感受成功的快乐。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的关键。教法应不断创新,以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法常使教学内容和过程呆板、无味,晦涩难懂,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展示数学中问题的美、曲线的美、对称的美、严谨的美,等,揭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数学史话、趣味问题的引入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淡化知识方法的思维定势,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和创造性。三是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重点、难点内容,应看重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受阻的思维及时指点“迷津”,使学生疑难顿解、茅塞顿开。逆向思维,从问题的反面揭示本质,弥补了单向思维的不足,使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大启动了创造性思维。
4.亲历建构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而新理念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5.创新作业批改方式。数学教师要做到作业批改及时,以便学生能够尽快发现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坚持每天布置少量的作业,并且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对上一次布置的作业进行讲评,纠正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和某些典型的错误,让他们了解自己在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改正,教师还可以将部分作业批改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也可以采取师生合作批改某道题或某次作业的方式批改。如在练习课、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作业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和学生一起评阅。这样,既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他们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