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字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与城市相较,农村学校和学生受客观条件限制,阅读环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阅读量不足。据《城乡少年阅读状况白皮书》显示,有50%左右的农村学生年阅读量不足4本,而城市学生为16本,是农村学生的4倍,存在明显差异。二是缺乏阅读资源。当下农村普遍没有配置图书馆、书店。虽然在一些商店、超市中也会有图书售卖,但商家为获取利润,常常以庸俗、暴力、搞笑等不太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吸引学生,这甚至成为农村学生的主要阅读资源。三是家长不重视阅读。农村学生家长群体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自身缺乏阅读意愿和阅读习惯,甚至沉迷网络,不能为子女课余阅读做榜样。为孩子购买的书籍功利性太强,以应试训练为主,内容单一无法引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因此,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语文教学及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深度阅读,在阅读积累中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思维品质和阅读习惯,不让农村成为课外阅读的盲区。
一、加强图书馆管理,激发阅读兴趣
如今的农村学校建设规模不亚于城市,大型图书馆成为每一所农村学校的标配,在功能设计和设施配置上日趋合理与完善。这些学校图书馆不仅建筑外形引人注目,且藏书丰富,但却因人员配置、管理水平等问题,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更没有有效助推农村学生的阅读。这需要学校加强管理,发挥图书馆硬件优势,助推校园阅读活动常态化。
一是让图书馆规范起来。农村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和电子化管理模式,配备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及时将学校图书进行电子化分类登记、入库、上架。同时,为每个学生办理电子借书卡,通过扫码快速完成借阅或归还的手续,为学生阅读提供方便。
二是让图书馆热闹起来。农村学校要统一安排全校各班每周两节阅读课,让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宽敞的空间和丰富的藏书上好阅读课,使图书馆变成学生向往之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提升,阅读兴趣得以激发。
三是让图书流动起来。学校可以利用午休和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借阅图书,也可以班级为单位大量借阅,只要做到定时借阅,按时归还即可,并将班级借阅量作为班级考核的指标。
二、优化班级图书角,培养阅读习惯
除了学校图书馆外,教师还可以在每个班级中创设一个规范的小型图书角,便于学生时时遨游书海。
每学期初,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联合推荐必读书目,一般包括四大类:一是语文教材中的名家作品,如《昆虫记》《爱的教育》《叶圣陶文选》《曹文轩文集》等;二是国学类作品,如《论语故事》《四大名著连环画》《神话传说》《成语故事》等;三是名人传记和趣味百科系列;四是故事性强、趣味性浓的小说,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家长委员会经过讨论后,会从推荐书目中选择部分统一购买,也欢迎学生将家中的推荐书籍拿到班级图书角供其他学生阅读,定期更新图书角书籍。图书角里的书籍是班级的公共财产,按“取之于民
与城市相较,农村学校和学生受客观条件限制,阅读环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阅读量不足。据《城乡少年阅读状况白皮书》显示,有50%左右的农村学生年阅读量不足4本,而城市学生为16本,是农村学生的4倍,存在明显差异。二是缺乏阅读资源。当下农村普遍没有配置图书馆、书店。虽然在一些商店、超市中也会有图书售卖,但商家为获取利润,常常以庸俗、暴力、搞笑等不太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吸引学生,这甚至成为农村学生的主要阅读资源。三是家长不重视阅读。农村学生家长群体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自身缺乏阅读意愿和阅读习惯,甚至沉迷网络,不能为子女课余阅读做榜样。为孩子购买的书籍功利性太强,以应试训练为主,内容单一无法引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因此,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语文教学及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深度阅读,在阅读积累中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思维品质和阅读习惯,不让农村成为课外阅读的盲区。
一、加强图书馆管理,激发阅读兴趣
如今的农村学校建设规模不亚于城市,大型图书馆成为每一所农村学校的标配,在功能设计和设施配置上日趋合理与完善。这些学校图书馆不仅建筑外形引人注目,且藏书丰富,但却因人员配置、管理水平等问题,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更没有有效助推农村学生的阅读。这需要学校加强管理,发挥图书馆硬件优势,助推校园阅读活动常态化。
一是让图书馆规范起来。农村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和电子化管理模式,配备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及时将学校图书进行电子化分类登记、入库、上架。同时,为每个学生办理电子借书卡,通过扫码快速完成借阅或归还的手续,为学生阅读提供方便。
二是让图书馆热闹起来。农村学校要统一安排全校各班每周两节阅读课,让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宽敞的空间和丰富的藏书上好阅读课,使图书馆变成学生向往之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提升,阅读兴趣得以激发。
三是让图书流动起来。学校可以利用午休和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借阅图书,也可以班级为单位大量借阅,只要做到定时借阅,按时归还即可,并将班级借阅量作为班级考核的指标。
二、优化班级图书角,培养阅读习惯
除了学校图书馆外,教师还可以在每个班级中创设一个规范的小型图书角,便于学生时时遨游书海。
每学期初,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联合推荐必读书目,一般包括四大类:一是语文教材中的名家作品,如《昆虫记》《爱的教育》《叶圣陶文选》《曹文轩文集》等;二是国学类作品,如《论语故事》《四大名著连环画》《神话传说》《成语故事》等;三是名人传记和趣味百科系列;四是故事性强、趣味性浓的小说,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家长委员会经过讨论后,会从推荐书目中选择部分统一购买,也欢迎学生将家中的推荐书籍拿到班级图书角供其他学生阅读,定期更新图书角书籍。图书角里的书籍是班级的公共财产,按“取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