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加强心理护理在改善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病人心理障碍方面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强心理护理。引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前、后的心理障碍相关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接受护理前,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项心理障碍因子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各项心理障碍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对改善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病人心理障碍有重要价值,可促进患者各种负面情绪的消除,使患者得到心理层面的满足,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心理护理;肺结核;大咯血;心理障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199-01
为进一步展开对该问题的分析,本文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对比心理护理实施组以及未实施组患者心理障碍情况,证实了加强心理护理的确切价值,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实验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计23例,女性患者共计17例,患者年龄在20~58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1.3±2.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共计25例,女性患者共计15例,患者年龄在23~62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2.7±1.8)岁。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止血,补充血容量,缺氧患者及时补氧,咯血严重影响气管畅通患者视情况给予镇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理。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加强心理护理的相关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包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并正确认识患者的心理状态,客观的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绍病情状态以及疾病的发展过程,提前向患者介绍治疗期间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就并发症的产生原因,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措施进行介绍,加深认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疑虑,稳定患者情绪;其次,给予患者安全感以及精神上的关心,针对情绪紧张的患者可以通过音乐疗法的方式舒缓患者压力,耐心倾听,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利用集中宣教的时间,主动向患者介绍治疗效果良好,转归理想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疾病康复的信心。与此同时,还需要将患者与危重症患者隔离,避免危重症患者的不良症状状态对患者造成恶性刺激;最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预测心理变化发展趋势,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调动家庭以及社会支持,消除患者孤独感,使其能够更加主动与积极的配合治疗开展。
1.3 观察指标:
引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前、后的心理障碍相关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具体评估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人际关系、以及精神病性。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精神障碍越轻微,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精神障碍越严重。
1.4 数据处理:
实验相关数据资料录入SPSS 17.0 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接受护理前,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项心理障碍因子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各项心理障碍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附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心理障碍因子评分示意表
组别 躯体化 强迫症 抑郁 焦虑 敌对 偏执 恐怖 人际关系 精神病性
对照组 前 1.6±0.2 1.8±0.2 3.2±0.4 3.5±0.2 2.5±0.2 1.9±0.1 2.8±0.3 3.0±0.2 1.9±0.2
(n=40) 后 1.4±0.1 1.6±0.2 2.7±0.4 2.3±0.1 2.2±0.1 1.8±0.2 1.7±0.2 2.6±0.2 1.8±0.2
实验组 前 1.6±0.3 1.9±0.1 3.3±0.2 3.6±0.3 2.4±0.3 2.0±0.2 2.9±0.4 2.9±0.3 2.0±0.3
(n=40) 后 1.1±0.2 1.1±0.1 1.8±0.3 1.3±0.2 1.4±0.2 1.3±0.1 0.9±0.1 1.6±0.3 1.1±0.3
3 讨论
肺结核患者在疾病发展期间容易出现并发性大咯血症状,大咯血症状的发生具有急促性以及危重性的特点[1]。若临床不及时进行治疗与干预,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最终因失血过多或窒息而对生命安全产生不良威胁。同时,大咯血会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并造成质量效果不够理想[2-3]。故而,对于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病人而言,需要通过加强心理护理的方式来克服疾病影响下的心理障碍,使治疗效果更加的理想。
加强心理护理的关键在于从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良性影响,使其在治疗期间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当中。在心理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通过语言、情感沟通等多种方式,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有渠道的开展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各种负面情绪,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加强心理护理对改善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病人心理障碍有重要价值,可促进患者各种负面情绪的消除,使患者得到心理层面的满足,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连永娥,高翠南,高燕波等.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5):1939-1940.
[2] 黄秀金,潘金香,马燕霞等.呼吸功能训练及咳嗽排痰对肺结核手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2):38-39.
[3] 冯翠莲,黄丽萍,曾华志等.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3):2033-2034.
关键词:心理护理;肺结核;大咯血;心理障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199-01
为进一步展开对该问题的分析,本文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对比心理护理实施组以及未实施组患者心理障碍情况,证实了加强心理护理的确切价值,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实验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计23例,女性患者共计17例,患者年龄在20~58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1.3±2.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共计25例,女性患者共计15例,患者年龄在23~62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2.7±1.8)岁。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止血,补充血容量,缺氧患者及时补氧,咯血严重影响气管畅通患者视情况给予镇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理。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加强心理护理的相关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包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并正确认识患者的心理状态,客观的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绍病情状态以及疾病的发展过程,提前向患者介绍治疗期间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就并发症的产生原因,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措施进行介绍,加深认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疑虑,稳定患者情绪;其次,给予患者安全感以及精神上的关心,针对情绪紧张的患者可以通过音乐疗法的方式舒缓患者压力,耐心倾听,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利用集中宣教的时间,主动向患者介绍治疗效果良好,转归理想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疾病康复的信心。与此同时,还需要将患者与危重症患者隔离,避免危重症患者的不良症状状态对患者造成恶性刺激;最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预测心理变化发展趋势,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调动家庭以及社会支持,消除患者孤独感,使其能够更加主动与积极的配合治疗开展。
1.3 观察指标:
引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前、后的心理障碍相关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具体评估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人际关系、以及精神病性。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精神障碍越轻微,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精神障碍越严重。
1.4 数据处理:
实验相关数据资料录入SPSS 17.0 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接受护理前,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项心理障碍因子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各项心理障碍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附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心理障碍因子评分示意表
组别 躯体化 强迫症 抑郁 焦虑 敌对 偏执 恐怖 人际关系 精神病性
对照组 前 1.6±0.2 1.8±0.2 3.2±0.4 3.5±0.2 2.5±0.2 1.9±0.1 2.8±0.3 3.0±0.2 1.9±0.2
(n=40) 后 1.4±0.1 1.6±0.2 2.7±0.4 2.3±0.1 2.2±0.1 1.8±0.2 1.7±0.2 2.6±0.2 1.8±0.2
实验组 前 1.6±0.3 1.9±0.1 3.3±0.2 3.6±0.3 2.4±0.3 2.0±0.2 2.9±0.4 2.9±0.3 2.0±0.3
(n=40) 后 1.1±0.2 1.1±0.1 1.8±0.3 1.3±0.2 1.4±0.2 1.3±0.1 0.9±0.1 1.6±0.3 1.1±0.3
3 讨论
肺结核患者在疾病发展期间容易出现并发性大咯血症状,大咯血症状的发生具有急促性以及危重性的特点[1]。若临床不及时进行治疗与干预,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最终因失血过多或窒息而对生命安全产生不良威胁。同时,大咯血会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并造成质量效果不够理想[2-3]。故而,对于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病人而言,需要通过加强心理护理的方式来克服疾病影响下的心理障碍,使治疗效果更加的理想。
加强心理护理的关键在于从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良性影响,使其在治疗期间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当中。在心理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通过语言、情感沟通等多种方式,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有渠道的开展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各种负面情绪,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加强心理护理对改善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病人心理障碍有重要价值,可促进患者各种负面情绪的消除,使患者得到心理层面的满足,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连永娥,高翠南,高燕波等.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5):1939-1940.
[2] 黄秀金,潘金香,马燕霞等.呼吸功能训练及咳嗽排痰对肺结核手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2):38-39.
[3] 冯翠莲,黄丽萍,曾华志等.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3):2033-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