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建中先生是我国在钢琴改编创作中具有巨大贡献的钢琴作曲家。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根据云南地区流传的五首同名民歌改编而成的一组钢琴曲,由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等五首组成。该曲中他准确把握民歌的民族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本文就《云南民歌五首》中的《龙灯调》进行演奏处理的简要分析,是对本人演奏此曲后所思所感的总结。
【关键词】云南民歌;龙灯调;演奏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在学生时代创作的作品。曲中他不仅十分到位地把握民歌的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还将民族风格和现代钢琴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该曲素材大量采用云南当地具有特色的小调和民歌,尤其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曲调进行创编,并采用中国五声调式音阶,精心地保留民族民间音乐特征,细心地摒去西方作曲技巧的审美痕迹。《云南民歌五首》运用钢琴丰富的表现力来揭示原民歌的内涵,表现云南山清水秀的风光与淳朴的民俗民情。各曲还具有自己的特色: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其中,《龙灯调》描绘了佳节喜事时人们摆舞龙灯、热闹非凡的场面,表现了民间百姓喜庆愉悦、欢腾热烈的情绪, 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本文就《龙灯调》的演奏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一、句法与呼吸
没有“呼吸”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音乐。赵晓生教授说:“??没有呼吸, 就没有乐句, 没有结构, 也就没有了生命……”钢琴演奏中的“呼吸”划分了乐曲的结构,为表达作品内在情感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在演奏时,为了准确表达音乐风格,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把握气息和呼吸方式是十分至关重要的。连线是呼吸的标识,《龙灯调》中,有长长短短的连线,但以短连线居多,乐句大多比较短,这可以说是这首民歌的风格。通过短连线和断奏、跳音的配合,加以较快的演奏速度,使该曲整体的呼吸比较短促、紧促,营造出欢快活泼的气氛,描绘了人们在欢庆时刻舞弄龙灯、热闹欢腾的画面。因此,我们在演奏时要注重该曲的呼吸点,除了要准确地弹奏出连线所划分的乐句,还应准确地区分断奏与跳音,并注重休止符的时值,这样不仅能通过音乐将舞龙灯欢腾热烈的画面描绘得惟妙惟肖,还能通过此曲表现出当地的民俗民情。曲中以短呼吸为主,然而还出现了少数的长呼吸,分别位于24-25小节、61-62小节、91-94小节。这三处位置有两个共同点——由下至上的琶音及正好处于乐段的连接处,这两个共同点正好为它们的长呼吸提供了理由。乐段连接处出现了不同于乐段短呼吸的长呼吸,使乐段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加上琶音的演奏要求一气呵成、流畅,使得这三处的长呼吸出现得合乎情理、意味深长。
二、琶音
左右手交替的反向琶音,尤其是右手的下行琶音,是《龙灯调》这首曲子中最具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特征。双手的反向琶音与双手的同向琶音所演奏出的音响效果迥然不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可以说是该曲的民族音乐特色,十分具有特征性和民族性。曲子的开头(1-4小节),左手为上行琶音,右手为下行琶音,左右手交替地演奏琶音,從高音区快速下行,仿佛在模拟出佳节喜事时分的鞭炮声,开门见山地营造出活泼喜庆的气氛。在乐曲进入主题(5-23小节)时,在旋律的骨干音上,王建中先生同样地在右手配上了下行的琶音,旋律音落在琶音的最低音上,像是唢呐吹奏出了欢腾的主旋律。这样的“加花”手法丰富了旋律,加强了旋律的民族风格。在演奏时,指尖应控制稍硬,各个手指清晰分明,迅速抓奏触键,保证琶音的每个音符都能清晰地演奏出来。同时应注意到,主旋律音处于琶音的最低音,弹奏时,琶音应由弱到强,这样最强的音正好落在旋律音,突出了旋律声部,保持了乐曲主旋律线的连贯统一。
三、重复的旋律
将民间歌曲改编成器乐曲,作曲家常用的创作手法往往是将民歌主题贯穿全曲,或将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变化发展。这样不仅保留民歌原有的特征,强调主题,还将其主题展开发展,使乐曲更加丰富且有层次感。在《龙灯调》中,原民歌的曲调始终贯穿全曲,因此民歌音乐的原有风貌得以保留。《龙灯调》结构为三部曲式,曲中三次出现了民歌主题,然而每次主题的出现都有其不同的音乐思想内涵。主题旋律的第一次重现出现在了高八度音区。作曲家通过不同的发展手法来扩大音乐结构和豐富音响效果,例如旋律的高八度模进、加入单音及音程的旋律变化等,这样使乐曲既紧贴主题贯穿全曲,又同时具备发展变化。第一次重现(第二乐段)的高音区和其他声部的加花,赋予了音乐更加亢奋活泼的情绪,因此我们要注意主要以指尖触键为主,弹奏出明亮颗粒的音色。弹奏该段时,要注意突出旋律声部,不可因加花声部的加入而忽略主旋律,因此要注意加花旋律的弹奏方法——轻盈、清晰、流畅。主题旋律的第二次重现(第三乐段)比较有意思,左右手高低声部节奏型交错,左手为三连音伴奏,右手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演奏主旋律,并且主旋律也在高音区和低音区之间交替演奏。这样的交错写作手法,生动地描摹出了龙灯排列在一起,上下来回整齐摆动成龙形的场面。左手在弹奏流动的三连音时,触键要求又轻又快,同时要兼顾把握气息的连贯性,注意节奏的均衡与稳定,保持长达16个小节的琶音演奏的流畅性。
四、过渡段
《龙灯调》中,主题自第一次在乐曲开头出现后,通过变化发展在之后进行了两次重现,其中在第二次与第三次之间插入了过渡段(51-60小节),而过渡段所处的位置正好是乐曲的“黄金分割点”。因此,若能将过渡段演奏得出色、细腻、生动,将会对全曲的演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二乐段结尾以重复乐句并渐慢的方式结束,经过一拍的休止才接入过渡段,这种结尾方式具有较强的终止感。接在终止感较强的乐段后,过渡段的连接十分关键,若是处理不当,会使音乐不自然。过渡段引入了新材料,与全曲主题形成对比,避免了整首乐曲的材料单一枯燥,在乐曲中起到缓和呼吸的作用。由于引入了新材料,使过渡段的情绪在此转变,因此过渡段的演奏处理应与主题段落区分开,突出其过渡的作用。过渡段走向为“由静到动”“由静到闹”,但总体情绪是活泼的。过渡段主题句三次出现在不同的音区,由高至低,情绪越来越高涨。在速度上,可采用逐句渐快;在力度上,可采用逐句渐强。速度和力度的逐句增大,将音乐情绪逐步推向高潮。其中渐快的关键在于对几个关键音的把握——“每句的前三个重复的E音”。重复音的渐快能明显地考验出演奏者的音乐素质,这三个音的渐快速度若把握得恰到好处,会使音乐的过渡更加自然。在过渡段的最后两小节,本人采取渐慢并深呼吸的演奏处理。通过三个乐句的渐快,第三乐句速度与情绪达到高潮,在此通过渐慢和深呼吸给过渡段与第四乐段之间划好界线,为第四乐段一连串上行的琶音积蓄力量。自然的渐快渐强,情绪由闹到静、由静到闹的自然过渡,使过渡段将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像是舞龙在一番闹腾后逐渐安静下来,慢慢游走,之后又恢复生气,回到之前热闹欢腾的情景,十分具有画面感。
五、意境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交汇相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云南民歌。民间歌唱活动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民歌往往能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情景。《龙灯调》所描绘的是在佳节喜事时云南百姓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场景。引子左右手交替的反向琶音从高音区下行,像是爆竹声从远处过来,随着爆竹声越来越近,民间乐手们用民族乐器唢呐吹奏出喜庆的主旋律。伴随着主旋律的出现,乐手们紧接着敲锣打鼓,年轻健壮的男青年们舞弄着龙灯,男女老少围着舞龙载歌载舞。随着人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加入舞龙的队伍越来越多,龙灯上下来回舞动,气氛更加热闹了。舞龙的队伍逐渐远去,人们也逐渐散去,村庄渐渐安静下来,最终的一声烟花爆响,在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表达了人们愉悦欢快的情绪,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祝愿和期盼。在演奏《龙灯调》时,应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民情,着重研究民歌特征,这样演奏出的音乐才能不失生活气息,生动形象地表达民族风格。
六、结语
《龙灯调》既保留了原民歌的旋律骨架,又兼顾旋律感、节奏感、力度强弱和音色等西方音乐写作技法,恰如其分地融合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钢琴特性。该曲体现了音乐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美学追求,增强了中国韵味,大大提升了钢琴作品的发展空间。为了能较好地演奏该作品,充分地挖掘乐谱中的各种音乐记号,准确把握各种音乐记号的演奏处理等是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根据谱面上的音乐记号准确地表达音乐情绪,还应通过宏观微观、乐曲背后的故事和作曲家所描绘的意境来了解具体记号的内在涵义。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在弹奏中准确地表达音乐风格和作曲家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朱虹.论钢琴演奏的气息——“呼吸”状态[J].歌海,2008.
作者简介:林梦雨(1995-),女,汉族,广东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在读学生。
【关键词】云南民歌;龙灯调;演奏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是王建中先生在学生时代创作的作品。曲中他不仅十分到位地把握民歌的风格特征,再现了原民歌风貌,还将民族风格和现代钢琴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该曲素材大量采用云南当地具有特色的小调和民歌,尤其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曲调进行创编,并采用中国五声调式音阶,精心地保留民族民间音乐特征,细心地摒去西方作曲技巧的审美痕迹。《云南民歌五首》运用钢琴丰富的表现力来揭示原民歌的内涵,表现云南山清水秀的风光与淳朴的民俗民情。各曲还具有自己的特色:温婉清秀的《大理姑娘》、依依不舍的《跟哥》、活泼俏皮的《猜调》、质朴悠扬的《山歌》和喜庆热闹的《龙灯调》。其中,《龙灯调》描绘了佳节喜事时人们摆舞龙灯、热闹非凡的场面,表现了民间百姓喜庆愉悦、欢腾热烈的情绪, 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本文就《龙灯调》的演奏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一、句法与呼吸
没有“呼吸”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音乐。赵晓生教授说:“??没有呼吸, 就没有乐句, 没有结构, 也就没有了生命……”钢琴演奏中的“呼吸”划分了乐曲的结构,为表达作品内在情感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在演奏时,为了准确表达音乐风格,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把握气息和呼吸方式是十分至关重要的。连线是呼吸的标识,《龙灯调》中,有长长短短的连线,但以短连线居多,乐句大多比较短,这可以说是这首民歌的风格。通过短连线和断奏、跳音的配合,加以较快的演奏速度,使该曲整体的呼吸比较短促、紧促,营造出欢快活泼的气氛,描绘了人们在欢庆时刻舞弄龙灯、热闹欢腾的画面。因此,我们在演奏时要注重该曲的呼吸点,除了要准确地弹奏出连线所划分的乐句,还应准确地区分断奏与跳音,并注重休止符的时值,这样不仅能通过音乐将舞龙灯欢腾热烈的画面描绘得惟妙惟肖,还能通过此曲表现出当地的民俗民情。曲中以短呼吸为主,然而还出现了少数的长呼吸,分别位于24-25小节、61-62小节、91-94小节。这三处位置有两个共同点——由下至上的琶音及正好处于乐段的连接处,这两个共同点正好为它们的长呼吸提供了理由。乐段连接处出现了不同于乐段短呼吸的长呼吸,使乐段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加上琶音的演奏要求一气呵成、流畅,使得这三处的长呼吸出现得合乎情理、意味深长。
二、琶音
左右手交替的反向琶音,尤其是右手的下行琶音,是《龙灯调》这首曲子中最具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特征。双手的反向琶音与双手的同向琶音所演奏出的音响效果迥然不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可以说是该曲的民族音乐特色,十分具有特征性和民族性。曲子的开头(1-4小节),左手为上行琶音,右手为下行琶音,左右手交替地演奏琶音,從高音区快速下行,仿佛在模拟出佳节喜事时分的鞭炮声,开门见山地营造出活泼喜庆的气氛。在乐曲进入主题(5-23小节)时,在旋律的骨干音上,王建中先生同样地在右手配上了下行的琶音,旋律音落在琶音的最低音上,像是唢呐吹奏出了欢腾的主旋律。这样的“加花”手法丰富了旋律,加强了旋律的民族风格。在演奏时,指尖应控制稍硬,各个手指清晰分明,迅速抓奏触键,保证琶音的每个音符都能清晰地演奏出来。同时应注意到,主旋律音处于琶音的最低音,弹奏时,琶音应由弱到强,这样最强的音正好落在旋律音,突出了旋律声部,保持了乐曲主旋律线的连贯统一。
三、重复的旋律
将民间歌曲改编成器乐曲,作曲家常用的创作手法往往是将民歌主题贯穿全曲,或将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变化发展。这样不仅保留民歌原有的特征,强调主题,还将其主题展开发展,使乐曲更加丰富且有层次感。在《龙灯调》中,原民歌的曲调始终贯穿全曲,因此民歌音乐的原有风貌得以保留。《龙灯调》结构为三部曲式,曲中三次出现了民歌主题,然而每次主题的出现都有其不同的音乐思想内涵。主题旋律的第一次重现出现在了高八度音区。作曲家通过不同的发展手法来扩大音乐结构和豐富音响效果,例如旋律的高八度模进、加入单音及音程的旋律变化等,这样使乐曲既紧贴主题贯穿全曲,又同时具备发展变化。第一次重现(第二乐段)的高音区和其他声部的加花,赋予了音乐更加亢奋活泼的情绪,因此我们要注意主要以指尖触键为主,弹奏出明亮颗粒的音色。弹奏该段时,要注意突出旋律声部,不可因加花声部的加入而忽略主旋律,因此要注意加花旋律的弹奏方法——轻盈、清晰、流畅。主题旋律的第二次重现(第三乐段)比较有意思,左右手高低声部节奏型交错,左手为三连音伴奏,右手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演奏主旋律,并且主旋律也在高音区和低音区之间交替演奏。这样的交错写作手法,生动地描摹出了龙灯排列在一起,上下来回整齐摆动成龙形的场面。左手在弹奏流动的三连音时,触键要求又轻又快,同时要兼顾把握气息的连贯性,注意节奏的均衡与稳定,保持长达16个小节的琶音演奏的流畅性。
四、过渡段
《龙灯调》中,主题自第一次在乐曲开头出现后,通过变化发展在之后进行了两次重现,其中在第二次与第三次之间插入了过渡段(51-60小节),而过渡段所处的位置正好是乐曲的“黄金分割点”。因此,若能将过渡段演奏得出色、细腻、生动,将会对全曲的演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二乐段结尾以重复乐句并渐慢的方式结束,经过一拍的休止才接入过渡段,这种结尾方式具有较强的终止感。接在终止感较强的乐段后,过渡段的连接十分关键,若是处理不当,会使音乐不自然。过渡段引入了新材料,与全曲主题形成对比,避免了整首乐曲的材料单一枯燥,在乐曲中起到缓和呼吸的作用。由于引入了新材料,使过渡段的情绪在此转变,因此过渡段的演奏处理应与主题段落区分开,突出其过渡的作用。过渡段走向为“由静到动”“由静到闹”,但总体情绪是活泼的。过渡段主题句三次出现在不同的音区,由高至低,情绪越来越高涨。在速度上,可采用逐句渐快;在力度上,可采用逐句渐强。速度和力度的逐句增大,将音乐情绪逐步推向高潮。其中渐快的关键在于对几个关键音的把握——“每句的前三个重复的E音”。重复音的渐快能明显地考验出演奏者的音乐素质,这三个音的渐快速度若把握得恰到好处,会使音乐的过渡更加自然。在过渡段的最后两小节,本人采取渐慢并深呼吸的演奏处理。通过三个乐句的渐快,第三乐句速度与情绪达到高潮,在此通过渐慢和深呼吸给过渡段与第四乐段之间划好界线,为第四乐段一连串上行的琶音积蓄力量。自然的渐快渐强,情绪由闹到静、由静到闹的自然过渡,使过渡段将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像是舞龙在一番闹腾后逐渐安静下来,慢慢游走,之后又恢复生气,回到之前热闹欢腾的情景,十分具有画面感。
五、意境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交汇相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云南民歌。民间歌唱活动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民歌往往能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情景。《龙灯调》所描绘的是在佳节喜事时云南百姓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场景。引子左右手交替的反向琶音从高音区下行,像是爆竹声从远处过来,随着爆竹声越来越近,民间乐手们用民族乐器唢呐吹奏出喜庆的主旋律。伴随着主旋律的出现,乐手们紧接着敲锣打鼓,年轻健壮的男青年们舞弄着龙灯,男女老少围着舞龙载歌载舞。随着人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加入舞龙的队伍越来越多,龙灯上下来回舞动,气氛更加热闹了。舞龙的队伍逐渐远去,人们也逐渐散去,村庄渐渐安静下来,最终的一声烟花爆响,在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表达了人们愉悦欢快的情绪,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祝愿和期盼。在演奏《龙灯调》时,应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民情,着重研究民歌特征,这样演奏出的音乐才能不失生活气息,生动形象地表达民族风格。
六、结语
《龙灯调》既保留了原民歌的旋律骨架,又兼顾旋律感、节奏感、力度强弱和音色等西方音乐写作技法,恰如其分地融合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钢琴特性。该曲体现了音乐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美学追求,增强了中国韵味,大大提升了钢琴作品的发展空间。为了能较好地演奏该作品,充分地挖掘乐谱中的各种音乐记号,准确把握各种音乐记号的演奏处理等是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根据谱面上的音乐记号准确地表达音乐情绪,还应通过宏观微观、乐曲背后的故事和作曲家所描绘的意境来了解具体记号的内在涵义。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在弹奏中准确地表达音乐风格和作曲家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朱虹.论钢琴演奏的气息——“呼吸”状态[J].歌海,2008.
作者简介:林梦雨(1995-),女,汉族,广东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