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结合 提高学力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滔、涯”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池子与河流对待生活的不同观点。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观点,初步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
  (一)单元回顾,揭示课题
  1. 回顾单元整组
  导入:从古到今,从中华民族到世界各地,人们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创造了一个个生动而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出示本组前三篇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和《鹿角和鹿腿》的插图与课题,简要复习回顾各篇的文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2. 了解克雷洛夫
  师:知道吗?有的时候,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讲。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克雷洛夫在写寓言诗上十分有成就。你们对他了解吗?
  师生交流、补充,了解作者克雷洛夫: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齐名。他的作品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口语化语言,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理解口语“池子”,即“池塘”)
  3. 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就是克雷洛夫写的寓言诗《池子与河流》,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课题)
  (2)师: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对于池子和河流各有什么了解。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是寓言单元的最后一篇,且又是学生鲜少接触的新的文学形式“寓言诗”。借助单元课文内容的整体关联,以及作者克雷洛夫与伊索的共通性,以旧带新,引入“寓言诗”这一新概念,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文本的距离,减少学习的陌生感。)
  (二)初读课文,厘清角色
  1. 梳理学习要求
  师: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池子与河流这一对邻居之间。默读课文的“学习导语”,想想这篇略读课文可以怎么学习。(学生默读、画找、标注)
  梳理学习要求:
  (1)分角色朗讀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要想顺利完成这两个学习要求,我们要先到文中去厘清“池子”与“河流”这两个角色。找找课文的哪些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初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边读边想:这首寓言诗一共有几个小节?哪些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2)交流反馈。
  ①说说这首寓言诗一共有几个小节。
  ②指名读第1小节,想想:这是谁说的话?它说完了吗?到第几小节结束它才说完?借助诗歌小节末尾处后引号的缺失,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第1~6小节是池子说的话,第7~8小节是河流说的话。
  ③同桌分角色读正确“池子”“河流”的对话。
  (设计意图:本课是该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略读课文已有的学习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课前学习导语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基于寓言诗特殊的章节表现形式,在初步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小节末尾后引号的缺失,体悟对话这一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连续性,发现池子与河流的角色对话分别是第1~6小节和第7~8小节。)
  (三)分类朗读,初识观点
  1. 研读第1~6小节“池子的观点”
  (1)学习第1~6小节中的生词“滚滚滔滔、贵妇人、忙忙碌碌、生涯”。
  ①正音,读正确生词。
  ②理解“生涯”:“生涯”在克雷洛夫的诗中是一个口语化的词,联系句子读读,想想“生涯”是什么意思。
  (2)研读“河流的生活”,初探“池子的观点”。
  自由读第1~6小节,思考:在池子眼中,河流“这样的生涯”具体指什么?
  重点交流学习:
  ●“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
  ①自读交流,抓住“一会儿……一会儿”“数也数不完”,体会河流的忙碌。
  ②品读图片,抓住“沉重”“长串”,体会河流的辛劳。
  ③想象拓读,补充“白天,____________;夜里,____________”。感悟河流的忙碌与辛劳。(板书:忙忙碌碌)
  ④带着各自的感受朗读。
  (3)研读“池子的生活”,明晰“池子的观点”。
  比较、思辨:池子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你从哪里读懂的?
  重点交流学习:
  ●“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我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至多,有一两片树叶被微风吹落,在我的胸膛上轻轻摇荡。”
  ①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体会池子的安闲。
  ②带着各自的感受朗读。
  ●“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①借助想象和生活经验,理解“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体会池子的无忧无虑。
  ②带着各自的感受朗读。
  (4)梳理小结“池子的观点”。
  ①自由交流:读到这儿,你知道池子对待生活的观点是什么了吗?
  ②师生借助板书小结:池子认为安逸、无忧无虑的生活才有意义。   (5)指导朗读第1~6小节。
  (設计意图:本首寓言诗在表达池子与河流的不同观点时,花了大量笔墨在“池子说的话”上,通过池子眼中“河流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对比,揭示池子对待生活的观点。因此,在学习体悟“池子的观点”时,要立足于对“两种生活”的了解,在比较中发现池子的生活态度。)
  2.研读第7~8小节“河流的观点”
  师:对于生活,池子有自己的观点,那河流呢?它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的?
  (1)自由读第7~8小节,思考:河流对待生活的观点是什么?
  (2)汇报交流,重点学习“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联系上文,想一想:河流遵循的自然规律是什么?
  (3)借助板书小结“河流的观点”:河流认为永不满足、一直奋斗的生活才有意义。
  (4)想象河流说这番话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第1~8小节
  (1)师生分角色范读。
  (2)同桌分角色练读。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河流说的话”在本首寓言诗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原因有二:一是前面“池子说的话”已展现了河流的具体生活;二是基于阅读经验,学生对“河流的观点”更易把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扶放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交流等形式,发现“河流的观点”,并在两种观点的不断碰撞过程中,感悟池子与河流的不同态度,为分角色朗读奠定情感基础。)
  (四)辨析观点,提升品质
  1.引导
  师:池子与河流从不同的生活实际出发,各有各的观点。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更赞同谁的观点吗?为什么?
  (1)小组交流。
  (2)集体反馈。
  2.揭示作者克雷洛夫的观点
  (1)学习故事结尾。
  师:作者克雷洛夫根据他的生活实际,也提出了他更为赞同的观点。(出示第9小节)谁来读读故事的结尾?
  (2)说一说:克雷洛夫的观点是什么?从哪儿读懂的?
  (3)学习《池子与河流》的寓意。(出示第10小节)理解寓意: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4)提问:哪些同学和克雷洛夫的观点相同?
  点拨启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不相同,在读课文时就会有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产生的观点有时候会和作者一样,有时候就和作者不一样了。
  3.勾连前文,前后对比
  (1)出示前后两篇课文的导学提示,想想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处:都是在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即“赞成哪一种意见”。不同处:《池子与河流》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
  《鹿角和鹿腿》
  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池子与河流》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2)小结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展开阅读活动,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方式。面对作者的观点,我们并不一定要全部接受,可以带着自己的生活实际去读故事,那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批判性思维”的初步培养,是寓言单元学习的一种升华,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阅读思维的运转模式,尊重他们独特的学习感受,启发学生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再通过作者的观点,在思维的碰撞中感悟“面对作者的观点,我们并不一定要全部接受,可以带着自己的生活实际去读故事”。)
  (五)迁移阅读,提升学力
  师:尝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新学的这个学习方法,再回过头去读读本单元已经学过的三篇寓言故事,看看你还会有什么新的思考产生。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是寓言单元的最后一篇,它承载着带领学生从“理解寓意”走向“批判性认知”的使命。将本课初步体悟的“批判性思维”应用到已学过的课文再阅读的过程中,即带领学生在单元整组课文的学习中行走一个来回。)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当中,许多词语如果颠倒过来念,意思、用法就大不相同。来看看这些词语趣解吧!  大胆 大胆可以说是勇气可嘉。  胆大 胆大只能算是脏器发达。  盲文 盲文是黑暗中指尖轻舞的文字。  文盲 文盲是黑夜里无头乱撞的苍蝇。  云彩 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哪块云彩有雨?  彩云 有雨的都是乌云,我彩云可是祥云一片。  药膏 药膏的用途就是让病痛一抹了之。  膏药 膏药的特点就是贴在身上
童话故事构思新巧,想象丰富,情感饱满, 语言童趣,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容易激起儿童对故事内容、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的好奇心。合理利用儿童好奇心展开教学,于儿童的语文能力、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提升大有裨益。儿童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甚至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情不自禁产生感官、动作、言语的探究需求。而学生的好奇心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又能产生何等教学效益,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关键。  一、盯住题目
中华读书报记者王胡报道 分成上下两场的舞台剧《哈利·波特和倒霉孩子》7月30日在伦敦公演,收获普遍好评,其同名两册剧本也于31日零点在世界众多国家上市。这一天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英国女首富JK·罗琳的51岁生日和哈利·波特的36岁生日。七部《哈利·波特》小说已在全世界卖出了四亿五千万册。  《倒霉孩子》并非罗琳亲笔,而是在她直接参与和亲切关怀下,由编剧杰克·索恩和导演约翰·蒂法尼共同创作。
只有长篇大论才能出好文章吗?不,有时候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就足够了,言简意赅往往更能讓人回味无穷。  一句话诗歌  我国某文学刊物曾登过诗人北岛的一首题为《生活》的现代诗,仅一个字:“网!”此诗虽只有一个字,却把人际间、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一句话小说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创作了“一句话小说”《敲门声》:“房间里坐着地球上最后一个人,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早就听说鄞江镇的樟溪河很美。今天,我终于去了那里。  上了山,行不多远,便见一股涓涓细流如大珠小珠跌宕起伏,这是樟溪河的源头。水流从灰头土脸的岩缝里轻快流出,不湍不急,闲散舒适。溪水潺潺地向前流,其间先后有几股从其他山涧涌出的泉水也加入其中,它们相融后偎依着向前奔淌。渐渐地,水流变大了,隐隐展现出河的风貌,两岸山体的颜色也鲜亮起来。  不知不觉已是樟溪河的中游,宽阔的水面,湍急处分解成若干河道,平
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晴  又到“三月三”,这是我们岩滩壮族人民最热闹的日子,我们把这一天称为“碰蛋节”,村里人会汇集到岩滩大桥头边举行碰蛋、唱山歌活动。  上午十点左右,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优哉游哉地来到主会场,映入眼帘的是繁华的街道。一眼望过去,人山人海,每个人都穿着节日的盛装,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当组织者宣布比赛开始时,桥头上一下子欢闹起来,隆隆的鞭炮声、热烈的掌声、尖叫声、口哨
山东省巨野县麒麟镇刘楼小学六(1)班 邵中圣  暑假的一天,我用葵花秆做了一根“葵花秆金箍棒”。  为了验证它的威力,我大喝一声,朝着我家的冬枣树劈去。咱们都知道枣树木质坚硬,尽管我使出了吃奶的劲,几棍子下去,枣树却安然无恙。可是冬枣树那粗糙的外皮,好像张着嘴巴在说:“中圣、中圣真是无用,远远不如孙大圣!”恰巧我家的小猫“花花”、小狗“黄黄”来了。我说:“冬枣树你先别得意,打败了花花、黄黄我再来收
一  天人感应,母子连心。  2005年3月。我陪军委空军工作组赴闽西北检查调研。远眺四野,青苗随风起伏,菜花星星点点。不知是随车音乐的缘故,还是受到崎岖山路上一对母子牵手奋力前行画面的感染,我突然想起了遥远的故乡,想起了年迈病重的母亲,想起了30年前秋天母亲送我上学时的情景。  那年我15岁。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送我到一个叫时堰的小镇读书。如果沿泰东河河堤步行,那里距我家草舍村北首也就10华里左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们都没有过生日这个概念。老家那边有这样一个风俗:不管家境贫穷富贵,第一个孩子十岁生日的时候,都要热热闹闹地操办一次。童年的日子就像孩子的心,纯洁又急切,一晃,我的十岁就到了。之前,我那开小卖部、家里经济宽裕的二伯父,在他大儿子十岁那天,请了好几桌客,晚上还放了电影呢。我原以为,我的生日,虽不像堂哥家搞得那样盛大,最起码,也会做得比较隆重的。没想到,母亲他们除了请外婆和舅舅舅
惹不起的人、惹不起的事、惹不起的动物我认为都不算稀奇,惹不起的植物才真正稀奇,而红辣椒就是惹不起的植物之一。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一下车,我就被爷爷奶奶家门前的一大串红辣椒吸引住了。那时,年幼的我还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东西,更没有想到它的味道會“惊天地,泣鬼神”,让人退避三舍。它那如红宝石一样耀眼的肌肤、小巧可爱的绿色草帽、瘦瘦长长的“魔鬼身材”……无一不让我两眼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