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复“尊王攘夷”政治伦理思想探微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dd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复在其氏著《春秋尊王发微》一书中提出了“尊王”的政治伦理思想,“尊王”具有两层含义,即“尊君”与“责君”.“尊君”是儒家名分观念的体现,适应了彼时建立大一统王朝秩序的需要,是实现君主权威的外部保障;而“责君”则赋予了君主重大的责任与使命,是对君主权力的内部规制.“攘夷”作为“尊王”理论的推衍,与“尊王”紧密联系,其内涵包括严防华狄、攘斥外侮、夷夏进退等三个层面,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形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彼时团结民众、整饬边事、构建政治秩序、推动文明演进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他文献
幼儿园课程审议过程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课程实践中过度依赖教材,课程支持中儿童主体落实不足,课程推进中审议机制缺乏活力.可从儿童视角出发,紧扣“攻破”“搭建”“赋能”三个关键词,探索幼儿园课程审议的新路径:基于儿童视角,攻破课程审议的拿来主义;立足儿童视角,搭建课程审议的“点”与“线”;深耕儿童视角,赋能课程审议的“长期续航”.
北宋眉州苏氏声名显赫,家教得法.苏轼的家教思想渊源于家族、家庭的传承和长辈的垂范,具体包括儒家伦理思想、经史为主的家学、父祖辈的躬行践履等.其家教思想在他一些著述中多有呈现,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做人先立德,德以孝为本;治学经史为要,道技并进;为官忠君爱国,勤政爱民;处世万事委命,直道而行.涵盖修身立德、治学进道、为官从政、处世交友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苏轼的家教思想一直延续到其后世子孙,对延续家族命脉、文脉起到了重要作用.
杨辉是播州杨氏政权第二十五代统治者.杨辉墓志详细地记载了杨辉的生平事迹及其家庭成员情况,是研究杨辉乃至明代播州土司的重要材料.通过移录、句读以及考释杨辉墓志,且结合文献资料以及其他杨氏家族成员墓志,有助于认识明代土司制度对于西南地区的影响.
苏轼涉及嵇康的诗文内容共有52处,主要包括对嵇康政治、人格、养生思想三方面的认识.在认知嵇康的过程中,苏轼始终坚持辩证分析、理性判断、批判继承的原则,主动接受嵇康崇尚自由、养生爱生的积极思想,否定了其虚幻不实的命运追求.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苏轼不断回归自身、思考当下,在充实、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于嵇康的思想认识和生命范式的超越.
《放血与奇疗》(Bloodletting&Miraculous Cure,2006,中译本为《停止呼吸》)是加拿大华裔作家林浩聪(Vincent Lam,1974—)的处女作.基于阈界理论分析小说中医护人员的身份阈界、意识阈界和身体阈界,发现其在行医过程中面临精神斗争、道德考验和生死抉择,这恰恰体现了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个人品行以及人生信念.林浩聪也以此表达自身的医学人文关怀:对人体及人体病征的关注,以及对当今医疗行业与现象的分析和建议.
在本专栏刊发的东北民众突破日本重重阻碍,向国联调查团呈递的反映他们反抗日本侵略、要求恢复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各种请愿书、陈情书和通电公函中,锦西民众抗日会代表杨彩生的这份陈情书特别令人动容.整个陈情书语言质朴,虽然运用大量的口语,但是可谓泣血以告,读来令人感动.全文照录如下,以为学界之参考.
期刊
黄平在《革命时期的虚无:王小波论》中勾勒出理解王小波作品的一条线索,即“历史创伤—反讽—虚无—自由”.值得注意的是,王小波对现实主义文论有着独特的判断,通过这点可以看到王小波的作品还存在着一条暗线:“秩序重压—反现实倾向—探索—想象—诗意家园”.在这一内在逻辑链条形成的过程中,与旧有文学秩序的对立情绪是破解王小波创作理念的密码.随着“反现实倾向”的逐渐生成,王小波逐步走向了体制之外,也远离了以“鲁郭茅巴”和托尔斯泰为代表的正统文学秩序.《青铜时代》的成书贯穿着王小波的探索历程,其中,《万寿寺》以其叙事之精
马一浮在《护生画集序》中阐发的“护生即护心”的主张,具有多方面的含义.首先,这是对《护生画集》基本内容的总结和概括.其次,也是对《华严经》等佛教经典相关义理的引申和发挥.第三,具有容纳和弘扬儒道两家修身养性思想的意味.从马先生的相关思想中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发.
运用偏小二乘回归模型,测算新疆乡村旅游推动乡村经济振兴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和VIP指数,分析新疆乡村旅游各影响因子对乡村经济振兴的影响力水平.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游客可进入性、星级农家乐等影响因子回归系数均超过10%,VIP指数均超过1,对乡村经济振兴有重要作用;旅行社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101,对乡村经济振兴具有一定的负效应;乡村旅游支撑和乡村旅游需求指标的回归系数均小于0.1,对乡村经济振兴的影响较弱.新疆应通过发展乡村交通基础设施、提高景区的游客吸引力、提高农民旅游业就业率、扩张旅游经济产业
魏晋南北朝方言地域性强,后人多采用地域分类法划分方言区域.郭注语料丰富,地域分布广,先后有七位学者以此作了整体分区,朱芳圃八区、周振鹤和游汝杰七区、沈榕秋九区、董达武十二区、萧黎明七区、李恕豪九区、华学诚六区等.各家分区差异性和一致性显著,可以最大公约数的方式整合方言区的通行范围.这一时期作者较多,方言语料庞杂,学者们多以中心地区和通行范围指称局部的方言区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魏晋南北朝方言区域的划分因分区标准而异,无本质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