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初,前后两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连续突袭南京城。正当人们为出行焦虑时,全市10多万人连夜冒雪走上街头,从部队官兵到机关干部,从社区志愿者到普通居民,从银发老人到刚上学的孩子,他们用一夜的忙碌和无眠,换来了广大市民一路畅行。南京城“一夜雪无”的奇迹迅速在网络刷屏,830万南京市民众志成城、浴“雪”奋战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网友。
“一夜雪无”的奇迹背后,是南京全市上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也是一座城市正能量和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乘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东风,文明之花在古都南京处处绽放,满园春色,生机盎然。自2009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南京已经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何,市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往往是关键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紧紧围绕落实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重点抓好好人文化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等工作,着力打造“德润金陵”品牌,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道德风尚。
好人天天见,好人在身边。去年10月30日,南京建邺区文化艺术中心。门外阳光暖身,门内好人暖心,第三届“南京好人节”在此正式开幕。主办方与现场百余名好人代表一起唱起《好人颂》,讲起好人故事。
自2015年3月以来,南京市属媒体每天推出一位“南京好人”,全媒体讲述好人故事。与此同时,南京还策划实施“南京军中好人事迹分享会”“宁电好人分享会”等,开展“南京好人365”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四进”活动,传播好人故事、培育好人文化、弘扬好人精神。
目前,南京已涌现出188位各级道德模范、 136位“中国好人”、143位“江苏好人”、1652位“南京好市民”。“时代楷模”王泽山:60多年坚守科研一线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最美医生”邱海波:危急时刻挺身而出,10多年来带领团队成功抢救重症患者上万人次;见义勇为青年倪明森:身患白血病,却4次入水勇救3名落水兒童;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高华瑞:凭借刻苦钻研和辛勤劳动,不仅完成从“打工妹”到“家政服务专家”的人生逆袭,更是带领7500多个农民工兄弟姐妹走上就业岗位。
为关爱南京好人、倡导“好人有好报”理念,南京市文明办牵头,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南京关爱好人基金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南京企业加入进来,为好人提供资金等各类帮助,解决好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除此之外,南京还开展了南京好人大病救助、好人林种植、好人心愿认领、好人艺术团进社区、好人 365 进行业等系列关爱好人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关爱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引领城市文明风尚。
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从娃娃抓起。“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首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拉开了2018年南京市中小学校“开年第一课”活动启动仪式的序幕。致远初级中学的30名学生,在授课老师沈磊的引领下,“寻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主动“生长”、树立爱国情怀勇敢“逐梦”,上了一堂特殊的“开年第一课”。
与此同时,南报网、紫金山APP等网络平台面向全市同步直播,逾13.8万人通过线上平台观看了这堂课的图文直播。同一天,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我市各中小学校同步展开,通过课堂教学、升国旗仪式、国学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全市中小学生追逐梦想、开启崭新的一年。
培养时代新人,必须从娃娃抓起。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京在青少年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先进文化引领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定期举办“璞石成玉的秘密”分享汇,创新开展“开年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等活动,通过诗歌朗读、微辩论、微访谈等形式,把“大道理”化为“小道理”,让孩子们在极富仪式感的活动和氛围中受到启动和教育,推动核心价值观刻印于心,落实于行。
志愿服务进万家,全力打造“志愿之城”。营造向善向上的人文环境,是南京文明创建的重要举措之一。
“梧桐叶儿阔,代表一颗心,互助常牵手,友爱溢金陵……”这首南京志愿者之歌《最爱梧桐叶》,歌词朴实温暖,传播富有南京特色的志愿文化,洋溢着志愿服务的激情。
近年来,南京大力培育“当志愿者光荣,做志愿服务光荣”的社会氛围,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倡导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全力打造“志愿之城”,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遍及城乡。
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280.3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6.66%,全市各类常态化活动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达5525个、活动项目超过5.4万个,有服务记录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列全省首位。除此之外,全市102个街镇全部设立志愿服务总联络站、总枢纽站,南京依托式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率达99%,实现志愿服务全域全覆盖。 文明规范全覆盖,全民争做文明南京人。文明城市创建,在树立先进典型榜样的同时,需要全民参与其中,市民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一些不文明习惯。
“南京市民文明规范‘八个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2017年11月15日,“我行我礼少年行”文明礼仪“五进入”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中,面对台下300余名参与活动的中学生,主办方正围绕市民文明规范、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知识等进行问答。
“红灯不能闯、车辆不乱停、说话不带脏、交谈不喧哗、垃圾不乱丢、宠物不扰民、违建不可搭、排队不加塞。”2017年6月,南京市民文明规范“八个不”公布后,南京各区各单位下功夫、花力气,认真落实《关于宣传推行<南京市民文明规范“八个不”>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市属媒体开设专版、专栏,推出专题网页、系列报道和评论,在全市掀起了一轮点赞文明、践行规范的宣传热潮。围绕“八个不”开展的专题活动也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礼好南京”知识竞赛线上答题超40万人次,“浇灌文明之树”互动游戏吸引近8万名党员干部参与,学习践行“八个不”在全市蔚然成风。
“从我做起,做彬彬有礼的南京人。”南京人积极响应号召,从自身做起,全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共同营造崇德向善、和谐宜居的美好环境。
清晨,打开窗户,看着蓝天白云,自由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傍晚,漫步在广场社区,看着舒适整洁的环境,欣赏美丽晚霞……近年来,南京在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中,大力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自身“颜值”,助力南京文明城市创建,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文绿都”的亮丽名片。
“大蓝鲸”成网红,天蓝水清“颜值”爆表。天空湛蓝、白云朵朵,颜值爆表的“大蓝鲸”在南京人的朋友圈霸屏已成常态。3年来,为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南京启动“水陆空”立体治污,城市环境明显提升。每一个南京人都可以感受到空气质量的变化。南京近几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好成绩也在不断刷新。根据最新发布的《2017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南京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级别以上的天数为264天,同比增加22天,达标率为72.3%,为5年来最多。
天蓝了,水也清了。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倒映着两岸的树影,市民在秦淮河边悠闲散步。为了恢复秦淮河昔日靓丽容颜,南京清淤2.7万立方米、增设36台河道曝气装置、种植水草、投放食藻虫……综合整治后的秦淮河变得“水清岸绿景美”。为对全市黑臭河道展开整治,2016年,南京市出台“水十条”,开展水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水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河道焕发新颜,成为市民生活休闲的好去处。
告别“脏乱差”,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除了改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的同时,告别“脏乱差”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南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精细化整治,积极改善街巷环境面貌。其中,2017年南京对22条道路、573条背街小巷、29条33段河道实施环境综合整治,645座公厕翻改建,治理400万平方米违建,整治240个老旧小区等。在解决南京市民关注的重点问题的同时,打造了一批市民满意的精品工程,备受市民称赞。
城乡联动,城市建设反哺美丽乡村。据悉,南京市农村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占全市约90%;农村人口1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接近五分之一。农村既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明城市创建测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城市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才更加实至名归。南京全市各区通过城乡结对共建,旨在把文明创建经验和经营管理理念输送到农村,充分发挥了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南京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通过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等,脏乱差村庄更是变身“小清新”,实现“一处美”向“一片美”的转变,助推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提升乡村内涵,彰显鲜明的南京特色。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南京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新变化,从而可以在南京生活得更方便、舒心。伴随着文明新风,南京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提升的同时,社会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让群众少跑腿,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提升政务服务环境,南京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出“不见面审批”,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过去办理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申请人需要跑3个部门递交19份材料。2017年6月,全国首家商品房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在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上线运行,申请人只需向1个窗口递交9份材料,就能办好不动产证 ,极大地帮助市民解决了环节多、材料多、排队多、耗时长等烦恼,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實实在在的便利。
交通环境“入佳境”,群众出行更便捷。伴随着南京地铁4号线在2017年1月开通运营,南京“井”字轨道交通网正式形成。地铁4号线作为东西向的主干线,不仅串联起鼓楼、玄武等主城核心区,也实现了仙林副城和江北新区的紧密相连。为改善交通环境,南京不断发展地铁网络,实施多个重大道路项目打通城市“堵点”,还大力倡导实施“礼让斑马线”、对机动车交通违法曝光实施全面记分、整治共享单车等,治理城市交通秩序,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含金量高、创建难度大,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既要看“大工程”,也要看细微之处。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上,南京在整体考量的同时,还注重细节和长效。
创建完善督导机制,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2014年,南京市面向社会招募了一批市民督导员,包含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媒体记者、专业测评员等,成立南京城市文明市民督导团。通过督导团成员对全南京市各区商业大街、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地进行走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督促他们加强日常管理。运转3年多来,南京市、区两级市民督导团每年督导点位1000余个,定期编发督导通报,并通过媒体反映问题,推动了一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强化问题导向,热点难点抓突破。在具体创建工作推进中,南京各区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加强合作。面对本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集贸市场、交通秩序、小区管理等方面重点督查解决。
3年来,为进一步明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举措和步骤,厘清职责,全面落实各项创建工作,南京不断在保持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上下功夫,不仅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市对区、市对责任部门对标找差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范畴,而且对实地考察测评项目涉及到的社区、主次干道、商业大街、主要交通路口、农贸市场、公园广场、文体场馆、餐馆饭店等51类几万个测评点位,分类分片区建立了三级责任人体系,在全市形成了“项项有人抓”的良好格局,并最终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交出满意答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有“爱、敬、诚、善”的社会风尚。建设“创新名城 美丽古都”,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硬指标上,还需要生态、人文、法治等软环境的支撑与保障。创建文明城市,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市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创建的过程也是共建共享的过程。回望过去,南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展望未来,南京有更多的期待和追求。
“一夜雪无”的奇迹背后,是南京全市上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也是一座城市正能量和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乘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东风,文明之花在古都南京处处绽放,满园春色,生机盎然。自2009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南京已经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以人为本,建设道德风尚高地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何,市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往往是关键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紧紧围绕落实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重点抓好好人文化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等工作,着力打造“德润金陵”品牌,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道德风尚。
好人天天见,好人在身边。去年10月30日,南京建邺区文化艺术中心。门外阳光暖身,门内好人暖心,第三届“南京好人节”在此正式开幕。主办方与现场百余名好人代表一起唱起《好人颂》,讲起好人故事。
自2015年3月以来,南京市属媒体每天推出一位“南京好人”,全媒体讲述好人故事。与此同时,南京还策划实施“南京军中好人事迹分享会”“宁电好人分享会”等,开展“南京好人365”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四进”活动,传播好人故事、培育好人文化、弘扬好人精神。
目前,南京已涌现出188位各级道德模范、 136位“中国好人”、143位“江苏好人”、1652位“南京好市民”。“时代楷模”王泽山:60多年坚守科研一线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最美医生”邱海波:危急时刻挺身而出,10多年来带领团队成功抢救重症患者上万人次;见义勇为青年倪明森:身患白血病,却4次入水勇救3名落水兒童;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高华瑞:凭借刻苦钻研和辛勤劳动,不仅完成从“打工妹”到“家政服务专家”的人生逆袭,更是带领7500多个农民工兄弟姐妹走上就业岗位。
为关爱南京好人、倡导“好人有好报”理念,南京市文明办牵头,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南京关爱好人基金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南京企业加入进来,为好人提供资金等各类帮助,解决好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除此之外,南京还开展了南京好人大病救助、好人林种植、好人心愿认领、好人艺术团进社区、好人 365 进行业等系列关爱好人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关爱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引领城市文明风尚。
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从娃娃抓起。“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首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拉开了2018年南京市中小学校“开年第一课”活动启动仪式的序幕。致远初级中学的30名学生,在授课老师沈磊的引领下,“寻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主动“生长”、树立爱国情怀勇敢“逐梦”,上了一堂特殊的“开年第一课”。
与此同时,南报网、紫金山APP等网络平台面向全市同步直播,逾13.8万人通过线上平台观看了这堂课的图文直播。同一天,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我市各中小学校同步展开,通过课堂教学、升国旗仪式、国学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全市中小学生追逐梦想、开启崭新的一年。
培养时代新人,必须从娃娃抓起。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京在青少年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先进文化引领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定期举办“璞石成玉的秘密”分享汇,创新开展“开年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等活动,通过诗歌朗读、微辩论、微访谈等形式,把“大道理”化为“小道理”,让孩子们在极富仪式感的活动和氛围中受到启动和教育,推动核心价值观刻印于心,落实于行。
志愿服务进万家,全力打造“志愿之城”。营造向善向上的人文环境,是南京文明创建的重要举措之一。
“梧桐叶儿阔,代表一颗心,互助常牵手,友爱溢金陵……”这首南京志愿者之歌《最爱梧桐叶》,歌词朴实温暖,传播富有南京特色的志愿文化,洋溢着志愿服务的激情。
近年来,南京大力培育“当志愿者光荣,做志愿服务光荣”的社会氛围,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倡导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全力打造“志愿之城”,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遍及城乡。
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280.3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6.66%,全市各类常态化活动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达5525个、活动项目超过5.4万个,有服务记录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列全省首位。除此之外,全市102个街镇全部设立志愿服务总联络站、总枢纽站,南京依托式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率达99%,实现志愿服务全域全覆盖。 文明规范全覆盖,全民争做文明南京人。文明城市创建,在树立先进典型榜样的同时,需要全民参与其中,市民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一些不文明习惯。
“南京市民文明规范‘八个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2017年11月15日,“我行我礼少年行”文明礼仪“五进入”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中,面对台下300余名参与活动的中学生,主办方正围绕市民文明规范、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知识等进行问答。
“红灯不能闯、车辆不乱停、说话不带脏、交谈不喧哗、垃圾不乱丢、宠物不扰民、违建不可搭、排队不加塞。”2017年6月,南京市民文明规范“八个不”公布后,南京各区各单位下功夫、花力气,认真落实《关于宣传推行<南京市民文明规范“八个不”>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市属媒体开设专版、专栏,推出专题网页、系列报道和评论,在全市掀起了一轮点赞文明、践行规范的宣传热潮。围绕“八个不”开展的专题活动也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礼好南京”知识竞赛线上答题超40万人次,“浇灌文明之树”互动游戏吸引近8万名党员干部参与,学习践行“八个不”在全市蔚然成风。
“从我做起,做彬彬有礼的南京人。”南京人积极响应号召,从自身做起,全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共同营造崇德向善、和谐宜居的美好环境。
整治环境,营造“人文绿都”名片
清晨,打开窗户,看着蓝天白云,自由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傍晚,漫步在广场社区,看着舒适整洁的环境,欣赏美丽晚霞……近年来,南京在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中,大力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自身“颜值”,助力南京文明城市创建,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文绿都”的亮丽名片。
“大蓝鲸”成网红,天蓝水清“颜值”爆表。天空湛蓝、白云朵朵,颜值爆表的“大蓝鲸”在南京人的朋友圈霸屏已成常态。3年来,为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南京启动“水陆空”立体治污,城市环境明显提升。每一个南京人都可以感受到空气质量的变化。南京近几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好成绩也在不断刷新。根据最新发布的《2017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南京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级别以上的天数为264天,同比增加22天,达标率为72.3%,为5年来最多。
天蓝了,水也清了。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倒映着两岸的树影,市民在秦淮河边悠闲散步。为了恢复秦淮河昔日靓丽容颜,南京清淤2.7万立方米、增设36台河道曝气装置、种植水草、投放食藻虫……综合整治后的秦淮河变得“水清岸绿景美”。为对全市黑臭河道展开整治,2016年,南京市出台“水十条”,开展水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水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河道焕发新颜,成为市民生活休闲的好去处。
告别“脏乱差”,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除了改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的同时,告别“脏乱差”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南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精细化整治,积极改善街巷环境面貌。其中,2017年南京对22条道路、573条背街小巷、29条33段河道实施环境综合整治,645座公厕翻改建,治理400万平方米违建,整治240个老旧小区等。在解决南京市民关注的重点问题的同时,打造了一批市民满意的精品工程,备受市民称赞。
城乡联动,城市建设反哺美丽乡村。据悉,南京市农村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占全市约90%;农村人口1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接近五分之一。农村既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明城市创建测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城市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才更加实至名归。南京全市各区通过城乡结对共建,旨在把文明创建经验和经营管理理念输送到农村,充分发挥了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南京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通过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等,脏乱差村庄更是变身“小清新”,实现“一处美”向“一片美”的转变,助推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提升乡村内涵,彰显鲜明的南京特色。
利民惠民,提升民众幸福指数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南京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新变化,从而可以在南京生活得更方便、舒心。伴随着文明新风,南京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提升的同时,社会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让群众少跑腿,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提升政务服务环境,南京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出“不见面审批”,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过去办理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申请人需要跑3个部门递交19份材料。2017年6月,全国首家商品房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在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上线运行,申请人只需向1个窗口递交9份材料,就能办好不动产证 ,极大地帮助市民解决了环节多、材料多、排队多、耗时长等烦恼,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實实在在的便利。
交通环境“入佳境”,群众出行更便捷。伴随着南京地铁4号线在2017年1月开通运营,南京“井”字轨道交通网正式形成。地铁4号线作为东西向的主干线,不仅串联起鼓楼、玄武等主城核心区,也实现了仙林副城和江北新区的紧密相连。为改善交通环境,南京不断发展地铁网络,实施多个重大道路项目打通城市“堵点”,还大力倡导实施“礼让斑马线”、对机动车交通违法曝光实施全面记分、整治共享单车等,治理城市交通秩序,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注重细节,强化共建共享水平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含金量高、创建难度大,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既要看“大工程”,也要看细微之处。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上,南京在整体考量的同时,还注重细节和长效。
创建完善督导机制,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2014年,南京市面向社会招募了一批市民督导员,包含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媒体记者、专业测评员等,成立南京城市文明市民督导团。通过督导团成员对全南京市各区商业大街、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地进行走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督促他们加强日常管理。运转3年多来,南京市、区两级市民督导团每年督导点位1000余个,定期编发督导通报,并通过媒体反映问题,推动了一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强化问题导向,热点难点抓突破。在具体创建工作推进中,南京各区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加强合作。面对本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集贸市场、交通秩序、小区管理等方面重点督查解决。
3年来,为进一步明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举措和步骤,厘清职责,全面落实各项创建工作,南京不断在保持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上下功夫,不仅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市对区、市对责任部门对标找差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范畴,而且对实地考察测评项目涉及到的社区、主次干道、商业大街、主要交通路口、农贸市场、公园广场、文体场馆、餐馆饭店等51类几万个测评点位,分类分片区建立了三级责任人体系,在全市形成了“项项有人抓”的良好格局,并最终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交出满意答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有“爱、敬、诚、善”的社会风尚。建设“创新名城 美丽古都”,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硬指标上,还需要生态、人文、法治等软环境的支撑与保障。创建文明城市,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市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创建的过程也是共建共享的过程。回望过去,南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展望未来,南京有更多的期待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