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中国突然流行起各式各样的相亲活动未了,《非诚勿扰》、《百里挑一》等电视相亲风起云涌,百合、珍爱等网络相亲此起彼伏。一时间,剩男剩女俨然成为明星,全中国仿佛都在热衷于谈婚论嫁。在这种背景下,“九头鸟”湖北人异军突起,演绎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相亲闹剧。
6月25日下午,在武汉东湖沙滩浴场上演了一出名为“财富英雄相亲会”的活动,所有参与男性都是“富豪”,报名条件要求个人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或年收入100万元以上,并且要花99999元买一张相亲会门票。女性免报名费,经过层层选拔,获胜者得以进入最终的游轮晚宴。经过首轮角逐,取得出席资格的有60名“佳丽”。她们身穿比基尼,在若干豹眼圆瞪的富豪们面前走来走去,走去走来。据报道,这种走动令现场的富豪们心襟荡漾,激动不已。
平心而论,要参加这样的相亲会,男女双方都需要一张有相当厚度的脸皮。在众目暌暌之下,如此赤裸裸地进行交易,一般人哪有这种胆量?与这些女人相比,那位被网友骂到痛哭的“宝马女”真可以算是“纯情少女”了。
我感到此次活动没有做到“男女平等”,比如照片上全是这些比基尼女郎在露脸,而“富豪”们则都是后脑勺。如果讲平等,应当让富豪们也穿上泳装来回走走,让女士也有选择“如意郎君”身材的权利,否则光看女士的“波涛汹涌”,而不见男士的“大腹便便”,显得不公平。
亏武汉人想得出来。这种“相亲”笃定是要被口水淹没,网络上说什么的都有,基本上全是贬损之词,最难听的甚至骂这是公开卖淫,话虽难听,但支持者众多。
不过光骂没有用,富翁永远会成为女人追逐的人群,美女也永远是有钱男人追逐的目标,不必对此大惊小怪。要指责的是,这种活动不应当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公开举行,因为通过电视等媒体报道,这种活动容易形成一种社会导向,会诱导并强化那种“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投机心态。如果是那样,难道会是一个健康、有希望的社会吗?
“财富英雄相亲会”这个名字真是恶俗到极点,“财富英雄”是指有钱就是英雄好汉,任何人都不难看出,这种肉麻的溢美之词,分明是诱惑那些有钱人出血的手段,口头上尊称事主为“英雄”,心里却嘲骂他们是“暴发户”,是上当受骗的笨蛋。的确,稍微有点头脑的有钱人,应该不会去参加这种丢人现眼的活动。去的那些“英雄”,恐怕多半是花钱找骂的蠢货。
东湖沙滩浴场的“相亲”让人们很是怀疑,爱情在哪里?到底是我们有毛病,还是这个社会出了毛病?
狄兰·托马斯文化中心
刘建春
斯旺西,“一个丑陋但非常可爱的家园”,是已故英国著名青年诗人狄兰·托马斯的故乡。斯旺西位于威尔士中部,这里有博物馆、植物园和古城堡,更有一大片蓝色的海湾。深蓝的天,清新的空气,洁净的街道,加上狄兰·托马斯文化中心这座小洋楼,使斯旺西更有了一种别样风情。
记得年轻时读他的诗,诗里的火热激情曾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如今,我来拜谒这位诗人,在一楼书房里,见到在销售他的肖像和诗集,竟有这么多年轻的读者在购买阅读,这不能不说是诗人的幸运。虽然酒精毁掉了一个诗人年轻的生命,但他用一生的爱情和心血哺育出的文化之果却在英伦大地上飘溢清芬。
在二楼的过道上,贴满了他的肖像:他和太太的合影、写作时的肖像、与其他文化名人的合照,亲笔撰写的诗稿也被拍摄下来挂在墙上。
狄兰·托马斯文化中心以前有一个很威尔士的名字。1995年,斯旺西在这里为狄兰·托马斯举办了一个大型作品展览会,参观人数众多,影响很大,再次掀起了狄兰·托马斯热。为此,政府决定将中心改名为狄兰·托马斯文化中心。
为纪念狄兰·托马斯,英国政府还设立了狄兰·托马斯文学奖。2006年10月,首届狄兰·托马斯奖颁给了威尔士作家营切尔·特雷西斯。她凭借描绘威尔士南部产煤区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新鲜的苹果》,夺得这一专为青年作家设立的6万英镑大奖,奖金超过了英国另两个奖金丰厚的著名文学奖——布克奖和科斯塔奖。
狄兰·托马斯生于1914年10月27日,南威尔士的天鹅海。“如果我降生在爱斯基摩人的圆顶小屋里,在那里长大,以捕鲸为生,而不是在威尔士长大……我几乎没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
1931年,16岁的托马斯辍学做了《天鹅海晚报》的记者,同时在当地一家半专业戏院演出了一年多,为今后的写作生涯做准备。1934年,托马斯出版了个人首本诗集,并移居伦敦。三年后,他同凯特琳结婚,陆续有了三个孩子。其间他出了几本诗作,贬誉参半,到1946年《死亡入口》出版,他的天赋终于得到评论界肯定。
1953年11月4日凌晨两点,托马斯到美国后走进白马酒吧,独自喝了十八杯纯威士忌,然后昏睡过去。早上醒来他感到胸闷,要呼吸新鲜空气。女友丽兹陪他来到白马酒吧,他又喝了两杯啤酒,回到旅馆,由于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请来的医生给他服用了大量吗啡。是夜不见好转,他被送到纽约一家私立医院。托马斯陷入昏迷状态。尔后死亡,年仅39岁,诊断死因是过度饮酒、食糖和用药。
狄兰·托马斯一生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粗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和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他的诗歌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新的篇章。
金门桥的守护者
苏萍
加州有一座举世闻名的金门大桥,北连北加州,南接旧金山半岛,横跨金门海峡,全长2780米,桥身高出水面227米。风和日丽时,深橘红色的大桥在蓝天碧海之间蔚为壮观。浓雾笼罩时,又仿佛是云中的天桥,美轮美奂。每每从桥上经过的时候,我都为充满眼帘的壮观景象和两个金门桥“天使”的故事所感动。
维修工人克里·戴维斯和肯·哈勃在金门桥上工作了25年,他们每天在高悬海面之上的大桥上攀上爬下,工作要求他们经常在一米宽的管道上行走。可以想象,无论什么样的天气,他们的工作都异常艰苦,特别是当强劲的海风掠过大桥时,震耳的呼啸声和大桥的振动摇摆,更是对身体和意志的严峻考验。为了安全,哈勃和戴维斯全身系着固定在桥上的安全带。他们说:“除了我俩,没人愿意做我们所做的事情。”而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哈勃把自己的工作比作行走在世界上最大的丛林健身房中。
二人不仅坚守岗位25年,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还一直在做着另一件重要的事情:由于金门大桥的高度和知名度,从桥上投身大海绝无生还的可能,只会在社会上激起更大的浪花,所以这里也成了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人自杀的地方。每当有人跨过大桥的安全护栏时,哈勃和戴维斯就成了目击者们首先求助的人。他们想方设法接近自杀者,与他真诚交谈,劝说他珍惜生命。有时,情况紧急,自杀者已无心倾听他们的劝解,戴维斯说:“唯一要做的就是拼命抓住他们,阻止他们从桥上跳下去。”
25年间,哈勃和戴维斯遇到这样的事不计其数。戴维斯说:“看着别人自杀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庆幸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没有自杀成。90%的自杀者在我们劝说后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一个在旧金山工作的吧台服务员,因为失业而感到走投无路,跑上大桥想跳海,戴维斯和哈勃一起与他在桥上紧张地交涉了很长一段时间,服务员才下了桥。“临走时,他还没忘和我们说谢谢。”
不少被救者连一声谢谢都没说就离开了。他们是在极度痛苦中选择死亡,又在哈勃和戴维斯的百般阻止下重拾生路,两个极端的颠倒中还没能十分清醒,以至于想不起感谢和记住救命恩人。
对于哈勃和戴维斯来说,感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的轻生者平安地走下了金门桥。微笑的克里·戴维斯有着深古铜色的皮肤,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坚毅和自信,体魄健壮,昂首挺胸;略显严肃的肯·哈勃,脸上已有了岁月的痕迹,花白的头发和胡须,善良的眼睛里总显出有一丝忧伤。他们是普通的工人,同时加州的人称他们是“金门桥守护神和天使”,哈勃微笑着说:“听起来很不错。”
6月25日下午,在武汉东湖沙滩浴场上演了一出名为“财富英雄相亲会”的活动,所有参与男性都是“富豪”,报名条件要求个人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或年收入100万元以上,并且要花99999元买一张相亲会门票。女性免报名费,经过层层选拔,获胜者得以进入最终的游轮晚宴。经过首轮角逐,取得出席资格的有60名“佳丽”。她们身穿比基尼,在若干豹眼圆瞪的富豪们面前走来走去,走去走来。据报道,这种走动令现场的富豪们心襟荡漾,激动不已。
平心而论,要参加这样的相亲会,男女双方都需要一张有相当厚度的脸皮。在众目暌暌之下,如此赤裸裸地进行交易,一般人哪有这种胆量?与这些女人相比,那位被网友骂到痛哭的“宝马女”真可以算是“纯情少女”了。
我感到此次活动没有做到“男女平等”,比如照片上全是这些比基尼女郎在露脸,而“富豪”们则都是后脑勺。如果讲平等,应当让富豪们也穿上泳装来回走走,让女士也有选择“如意郎君”身材的权利,否则光看女士的“波涛汹涌”,而不见男士的“大腹便便”,显得不公平。
亏武汉人想得出来。这种“相亲”笃定是要被口水淹没,网络上说什么的都有,基本上全是贬损之词,最难听的甚至骂这是公开卖淫,话虽难听,但支持者众多。
不过光骂没有用,富翁永远会成为女人追逐的人群,美女也永远是有钱男人追逐的目标,不必对此大惊小怪。要指责的是,这种活动不应当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公开举行,因为通过电视等媒体报道,这种活动容易形成一种社会导向,会诱导并强化那种“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投机心态。如果是那样,难道会是一个健康、有希望的社会吗?
“财富英雄相亲会”这个名字真是恶俗到极点,“财富英雄”是指有钱就是英雄好汉,任何人都不难看出,这种肉麻的溢美之词,分明是诱惑那些有钱人出血的手段,口头上尊称事主为“英雄”,心里却嘲骂他们是“暴发户”,是上当受骗的笨蛋。的确,稍微有点头脑的有钱人,应该不会去参加这种丢人现眼的活动。去的那些“英雄”,恐怕多半是花钱找骂的蠢货。
东湖沙滩浴场的“相亲”让人们很是怀疑,爱情在哪里?到底是我们有毛病,还是这个社会出了毛病?
狄兰·托马斯文化中心
刘建春
斯旺西,“一个丑陋但非常可爱的家园”,是已故英国著名青年诗人狄兰·托马斯的故乡。斯旺西位于威尔士中部,这里有博物馆、植物园和古城堡,更有一大片蓝色的海湾。深蓝的天,清新的空气,洁净的街道,加上狄兰·托马斯文化中心这座小洋楼,使斯旺西更有了一种别样风情。
记得年轻时读他的诗,诗里的火热激情曾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如今,我来拜谒这位诗人,在一楼书房里,见到在销售他的肖像和诗集,竟有这么多年轻的读者在购买阅读,这不能不说是诗人的幸运。虽然酒精毁掉了一个诗人年轻的生命,但他用一生的爱情和心血哺育出的文化之果却在英伦大地上飘溢清芬。
在二楼的过道上,贴满了他的肖像:他和太太的合影、写作时的肖像、与其他文化名人的合照,亲笔撰写的诗稿也被拍摄下来挂在墙上。
狄兰·托马斯文化中心以前有一个很威尔士的名字。1995年,斯旺西在这里为狄兰·托马斯举办了一个大型作品展览会,参观人数众多,影响很大,再次掀起了狄兰·托马斯热。为此,政府决定将中心改名为狄兰·托马斯文化中心。
为纪念狄兰·托马斯,英国政府还设立了狄兰·托马斯文学奖。2006年10月,首届狄兰·托马斯奖颁给了威尔士作家营切尔·特雷西斯。她凭借描绘威尔士南部产煤区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新鲜的苹果》,夺得这一专为青年作家设立的6万英镑大奖,奖金超过了英国另两个奖金丰厚的著名文学奖——布克奖和科斯塔奖。
狄兰·托马斯生于1914年10月27日,南威尔士的天鹅海。“如果我降生在爱斯基摩人的圆顶小屋里,在那里长大,以捕鲸为生,而不是在威尔士长大……我几乎没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
1931年,16岁的托马斯辍学做了《天鹅海晚报》的记者,同时在当地一家半专业戏院演出了一年多,为今后的写作生涯做准备。1934年,托马斯出版了个人首本诗集,并移居伦敦。三年后,他同凯特琳结婚,陆续有了三个孩子。其间他出了几本诗作,贬誉参半,到1946年《死亡入口》出版,他的天赋终于得到评论界肯定。
1953年11月4日凌晨两点,托马斯到美国后走进白马酒吧,独自喝了十八杯纯威士忌,然后昏睡过去。早上醒来他感到胸闷,要呼吸新鲜空气。女友丽兹陪他来到白马酒吧,他又喝了两杯啤酒,回到旅馆,由于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请来的医生给他服用了大量吗啡。是夜不见好转,他被送到纽约一家私立医院。托马斯陷入昏迷状态。尔后死亡,年仅39岁,诊断死因是过度饮酒、食糖和用药。
狄兰·托马斯一生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粗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和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他的诗歌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新的篇章。
金门桥的守护者
苏萍
加州有一座举世闻名的金门大桥,北连北加州,南接旧金山半岛,横跨金门海峡,全长2780米,桥身高出水面227米。风和日丽时,深橘红色的大桥在蓝天碧海之间蔚为壮观。浓雾笼罩时,又仿佛是云中的天桥,美轮美奂。每每从桥上经过的时候,我都为充满眼帘的壮观景象和两个金门桥“天使”的故事所感动。
维修工人克里·戴维斯和肯·哈勃在金门桥上工作了25年,他们每天在高悬海面之上的大桥上攀上爬下,工作要求他们经常在一米宽的管道上行走。可以想象,无论什么样的天气,他们的工作都异常艰苦,特别是当强劲的海风掠过大桥时,震耳的呼啸声和大桥的振动摇摆,更是对身体和意志的严峻考验。为了安全,哈勃和戴维斯全身系着固定在桥上的安全带。他们说:“除了我俩,没人愿意做我们所做的事情。”而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哈勃把自己的工作比作行走在世界上最大的丛林健身房中。
二人不仅坚守岗位25年,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还一直在做着另一件重要的事情:由于金门大桥的高度和知名度,从桥上投身大海绝无生还的可能,只会在社会上激起更大的浪花,所以这里也成了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人自杀的地方。每当有人跨过大桥的安全护栏时,哈勃和戴维斯就成了目击者们首先求助的人。他们想方设法接近自杀者,与他真诚交谈,劝说他珍惜生命。有时,情况紧急,自杀者已无心倾听他们的劝解,戴维斯说:“唯一要做的就是拼命抓住他们,阻止他们从桥上跳下去。”
25年间,哈勃和戴维斯遇到这样的事不计其数。戴维斯说:“看着别人自杀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庆幸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没有自杀成。90%的自杀者在我们劝说后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一个在旧金山工作的吧台服务员,因为失业而感到走投无路,跑上大桥想跳海,戴维斯和哈勃一起与他在桥上紧张地交涉了很长一段时间,服务员才下了桥。“临走时,他还没忘和我们说谢谢。”
不少被救者连一声谢谢都没说就离开了。他们是在极度痛苦中选择死亡,又在哈勃和戴维斯的百般阻止下重拾生路,两个极端的颠倒中还没能十分清醒,以至于想不起感谢和记住救命恩人。
对于哈勃和戴维斯来说,感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的轻生者平安地走下了金门桥。微笑的克里·戴维斯有着深古铜色的皮肤,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坚毅和自信,体魄健壮,昂首挺胸;略显严肃的肯·哈勃,脸上已有了岁月的痕迹,花白的头发和胡须,善良的眼睛里总显出有一丝忧伤。他们是普通的工人,同时加州的人称他们是“金门桥守护神和天使”,哈勃微笑着说:“听起来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