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江是云南通往川藏的要道,是中国纳西族最集中的聚居地。丽江壁画是云南宗教壁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至今保存较好的壁画群。
丽江壁画与寺院建筑,是从明永乐至万历(公元1403—1619年)200多年间兴建、绘制的。明王朝建立后,丽江归附明朝,得赐姓木,授予中顺大夫,世袭丽江土知府,由此,木氏在明朝中期进入了极盛时期。他们首先是扶持纳西族自己的东巴教,同时对佛教、道教、藏传佛教以及巫教等都兼收并容,并大兴土木,建盖庙堂、殿宇,请来众多汉、藏、白、纳西和东巴教、道教、佛教的著名画师参加壁画绘制,在云南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
丽江白沙壁画位处古城往北8公里处,现存壁画53堵,总面积171.67平方米。壁画主要分布于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阁、大觉宫等。壁画分前、后期。前期内容多据显宗佛教经典,虽偶有道教内容,但表现手法严守宋元佛教艺术的传统,整体效果庄严肃穆,于统一中谋求局部的丰富变化。色彩金碧辉映,线条如行云流水,作风严谨;后期壁画受藏族文化影响增多,从内容到形式均兼蓄并存,既有佛、道杂糅的贴金沥银、藏传佛教画和纳西东巴画古拙粗犷的画风,又有密宗绘画精细严密的画风等。其中琉璃殿壁画约在明初至永乐十五年绘制而成。大宝积宫壁画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高。
琉璃殿内,原有的壁画分为三台,下台壁画已毁,仅有2幅临摹品存于云南省博物馆;中、上两台壁画原有21堵,现存16堵,每堵120×60厘米,计12.52平方米。《南无大威德海会》、《南无道师如来海会》、《南无阿弥陀佛》等,各绘主尊和二协侍,多为佛、菩萨等圣众聚会题材,如“佛会”或“海会”。从题材和壁画手法看,多系汉传佛教和汉地壁画艺术风格。
大宝积宫是白沙壁画规模最大的一处殿堂。内现存12堵,其中正墙一堵面积为367×498厘米,是丽江壁画中最大一幅,题材取自唐代菩提流志译的《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简称《无量寿如来会》),表现主尊无量寿如来(即阿弥陀佛)聚集圣众(菩萨、罗汉、帝释、诸天、护法神等)说法的场面,气势磅礴,绘画技艺精湛。所绘佛与圣众达一百余尊,为最精美壮观的一幅。南壁正中一堵面积为203×446厘米,计61.48平方米。主尊座下的金书藏文题名“南无孔雀明王大佛母海会”,主尊为孔雀明王,表示消除一切毒害、怖畏、苦恼、灾厄而得安乐,为大宝积宫壁画中的极品之作。另有9堵壁画面积较小,内容多为藏传佛教护法神,金刚亥母以及道教的三官大帝等造像。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大宝积宫壁画以藏传佛教密宗题材和祖师题材为主,兼有道教题材。
大定阁内现存19堵,71.31平方米。壁画仅正殿正壁、南壁、北壁6堵较好;南、北侧殿内壁画毁坏严重。正殿正壁2堵面积均为165×75厘米,皆绘藏传佛教密宗之“乐运双修”题材,如胜乐金刚、时轮金刚、喜金刚,密集金刚等拥抱明妃的双身像。正殿南、北壁4堵分别绘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四大菩萨像,配以山石花木、飞天等,不失为大定阁壁画之精品。大觉宫之中内现存6堵,计26.40平方米,这6堵壁画以汉传佛教为题材,主要描绘菩萨、十八罗汉、诸天、帝释、天王、天女等圣众礼佛的场面。其中融入了密宗的三面八上臂观音以及道教的仙真。
白沙壁画现存比较完好且艺术精美者,当推大宝积宫、大觉宫内的明代壁画。其中尤以大宝积宫正壁《无量寿如来会》、南壁《南无孔雀明王大佛母海会》、北壁《观音普门品变相》等为佳构。
壁画始绘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5年),兴盛于明代嘉靖、万历之际,明末逐渐衰微。现存壁画除大定阁内一部分补绘于清代乾隆年间外,余皆为名代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丽江壁画通过宗教题材的折光,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和审美需求。大宝积宫壁画中的织布、捕鱼、砍柴、舞蹈等,都是几百年前边疆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大定阁4幅异常秀美的水月观音,那种含情脉脉的情态,与其说是“神”不如说是人间少妇;大觉宫的十八罗汉无论在人物的生理特征还是心理状态的刻画上都非常准确;其它如花卉、鸟兽、骏马都描绘得十分生动。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画家们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其中琉璃殿、大宝积宫的明代壁画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申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白沙壁画系由明代木旺、木增等几代土司惨淡经营近300年陆续完成,根据有关志和文献的记载,当时参与绘制壁画的画家有来自大理的巧工杨得和氏,有来自藏族地区的画工古昌,也有来自江南的汉族画家马肖仙,以及远道而来的擅长道释画的张道士,还有一些纳西东巴教弟子参与绘制。因此丽江白沙壁画的题材兼容藏传佛教、汉地佛教和道教,艺术风格融藏、汉、纳西绘画为一体, 线条细密流畅,设色浓丽沉着,造型准确生动,构图均衡和谐,疏密相济,气势非凡,极富装饰韵味。 从而体现出纳西文化的地方性和包容性。白沙壁画无论是题材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别开生面,独具风采,不仅在中国壁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极具研究价值,而且不失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丽江白沙壁画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三种:
一、抹灰层制作法。在墙坯外边用约10厘米宽窄的木条做成木格子,中间以竹子编成篱状,上杂涂以纤维、沙子的泥土,再涂以质地极细的黄土。于黄土之上再敷以极细的白垩土,其表面极光滑,白垩层干后始作壁画。
二、从颜色龟裂、剥落、褪色处,往往可以看到底下露出淡青色的勾勒草稿 ,这些勾勒用笔简练,非常有力。此外还可以看到很多色彩代号,这说明丽江壁画制作方法基本与中原各地壁画分工方法相同。
三、壁画色彩丰富,有色度、色相、冷暖之分。此外,壁画还大量使用泥金和沥粉贴金、勾金的方法,泥金多用于神、佛的“金身”上,或衣服饰物的图案上。可以看出壁画刚刚完成时是何等的壮丽辉煌。
丽江白沙壁画虽然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但是在那些残损的细节中依然可以看见所讲述故事的最生动部分,几个民族的匠人在制作这壁画的过程中是如何互相交流和学习,以何等虔诚之心,用毕生精力奉献给这一艺术宝库的。虽然已经不得而知,但是纳西民族无疑是那个懂得吸纳和学习的代表。
(由于现存壁画都在白沙乡,又名丽江白沙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