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教材。这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章可循,有“材”可用,可以更加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但是仅仅围绕教材、教参、练习册而开展的语文课堂,显得非常的沉闷、呆板和枯燥。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要有针对性地扩展语文教材的使用空间,提高使用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教学效果
1 巧用教材资源,提倡个性阅读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唯“教材”而教,语文教学必将呆板无味,缺失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教师要认真研透教材,把握教材,吃准教材,让教材成为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把教材“研厚”一些,把教材“研深”一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将不再是见“材”用“材”,而是见“材”巧用“材”。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现行教材所选课文经典名篇越来越少,如何充分利用好语文读本,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语文读本包含了很多经典名著,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语文读本,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倡个性阅读。
2 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资源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的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我实践,一种是通过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学生的经验教训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建构能力。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知识构成的前提下,开设新的课程,必将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学生错误资源的价值。教师改生字作业本时,总能发现易错字,而且主要错在字形结构上。教师就可以在下节课的课堂教学上,抽出时间集体纠错,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显著。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3 灵活运用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资源价值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执行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的生活阅历、知识构成就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不但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也是在创造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开发适合本地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把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时,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同学之间要像老班长一样相互照顾,以实际的感悟激发学生的认知。
教师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在课堂教学上促进学生快速地成长和发展。教师除了能教好学生教材知识外,还可以编制适合当地学生的校本课程,如具有广州番禺特色的校本课程《番禺古牌坊现存状况的研究》,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而不把学习当做是一项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与写作的能力。
4 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时间
课时资源是师生宝贵的学习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课时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课时资源是师生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间保证。没有课时资源,谈不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也就形同虚设。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足够的课时资源,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好课时资源。为了保证用好有限的课时资源,教师必须规划好教学课时安排,而不是盲目、毫无计划地开展教学。倘若教师不懂得利用课时资源,学校也应以科组为模块做好整体规划,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与课时资源。教师做好计划以后,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不能使教学计划和目标流于形式,更不能使浪费课时资源成为常态。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可原谅的。
课时资源有它本身自己的特殊性,课时资源没有利用好的话,时间也就过去了,不能重新倒过来算。倘若教师因个人原因耽误了课时,必将影响教师的学科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必须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让语文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惟教材而行”,也不是“抛教材而跑”。根据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整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倡导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程资源,通过整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教学效果
1 巧用教材资源,提倡个性阅读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唯“教材”而教,语文教学必将呆板无味,缺失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教师要认真研透教材,把握教材,吃准教材,让教材成为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把教材“研厚”一些,把教材“研深”一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将不再是见“材”用“材”,而是见“材”巧用“材”。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现行教材所选课文经典名篇越来越少,如何充分利用好语文读本,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语文读本包含了很多经典名著,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语文读本,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倡个性阅读。
2 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资源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的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我实践,一种是通过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学生的经验教训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建构能力。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知识构成的前提下,开设新的课程,必将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学生错误资源的价值。教师改生字作业本时,总能发现易错字,而且主要错在字形结构上。教师就可以在下节课的课堂教学上,抽出时间集体纠错,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显著。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3 灵活运用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资源价值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执行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的生活阅历、知识构成就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不但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也是在创造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开发适合本地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把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时,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同学之间要像老班长一样相互照顾,以实际的感悟激发学生的认知。
教师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在课堂教学上促进学生快速地成长和发展。教师除了能教好学生教材知识外,还可以编制适合当地学生的校本课程,如具有广州番禺特色的校本课程《番禺古牌坊现存状况的研究》,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而不把学习当做是一项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与写作的能力。
4 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时间
课时资源是师生宝贵的学习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课时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课时资源是师生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间保证。没有课时资源,谈不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也就形同虚设。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足够的课时资源,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好课时资源。为了保证用好有限的课时资源,教师必须规划好教学课时安排,而不是盲目、毫无计划地开展教学。倘若教师不懂得利用课时资源,学校也应以科组为模块做好整体规划,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与课时资源。教师做好计划以后,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不能使教学计划和目标流于形式,更不能使浪费课时资源成为常态。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可原谅的。
课时资源有它本身自己的特殊性,课时资源没有利用好的话,时间也就过去了,不能重新倒过来算。倘若教师因个人原因耽误了课时,必将影响教师的学科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必须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让语文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惟教材而行”,也不是“抛教材而跑”。根据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整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倡导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程资源,通过整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