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学生时代读过《故都的秋》,便对北京的秋天产生了莫名的向往。“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单是这一句,便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想来,郁达夫是比较偏爱那种凄凉意境的,所以连带着秋天也变得格外悲凉。而我比较乐观,所以眼睛看到的往往都是热烈温暖的色彩。
2014年九月六日清晨,我到达北京大学,开始一年的旅居生活。时令已是秋天,但北京的风景似乎和江南并无二致,草是绿的,花依旧红得浓烈。甚至,未名湖边和圆明园里的柳树好像比江南的更绿更丰厚。到了九月中,秋意就一步步地到来了。最早的秋意是路边的银杏树集体呈现的。当江南的银杏树还是翠绿翠绿的时候,中关村北大街的小银杏树已经有一部分树叶变黄了。走在大街上,偶尔看到一些老人抱着一棵棵树使劲摇晃,银杏果便“啪啪”地落了一地。其景象与小时候在湘西的家乡之打枣很像。银杏果成熟了之后颜色是橙色的,是来北京后的发现——我之前只看过未成熟的绿中带白的银杏果。问他们,说是拿回家去掉外层的肉,晒干,剥去种壳,里面的核可以入药,也可以做菜,就像腰果一样——这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很快,在饭店里吃饭时,碰到一味名叫冬瓜银杏盅的菜,里面就有白果,也就是银杏核,稍微带着些苦味。
随着银杏叶的黄色越来越浓,北京的秋意也越来越明显了。九月末,北京大学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就是金黄的银杏树了。此时,天公特别作美,北京仿佛天长地久的蓝天衬着几乎插入天空的银杏树,让人生出“我欲乘风归去”的向往。银杏树叶的黄不像别的树,比如黄栌,虽然名叫黄栌,但真正到了秋天,其叶主要呈红色。北大校园里也有黄栌,但不成气候,因为这种树似乎很难长大,一律的矮小,而且叶子很少。而银杏树一般都比较高大,特别是北大校园里,不少很古老的超级银杏树,树冠可称得上是巨大,树叶也是密密匝匝,连阳光也难以透过来。当这些树叶变成金黄时——这些黄又是特别明亮的亮黄——在秋天普遍的呈冷色调的季节里,这黄便显得特别鲜明耀眼。
整个九月,北京下了三场雨。北京的秋雨很有个性,一般为中雨,都下在夜间。我住的地方,隔墙即是圆明园,所以夜里比较安静。窗下有一排车棚,雨打在上面,其声音尤其壮观,常常误以为暴雨来临。出去一看,才发现其实尔尔。第二天一大早,等到我们起床,雨早已经停了。太阳一样的明媚,每天如是。之前听人说,北京的雨特别少,经过这个九月,我颇不以为然。
然而到了十月,乃至整个冬天,北京基本上就与雨无缘了,因此秋天的步伐好像走得更快了,整个北京城的银杏叶都成了一树一树的黄色油画。有朋友去钓鱼台国宾馆外围游览,说那里的树叶特别好看,既有枫树的红叶,也有黄色的银杏树叶。又有朋友从地坛公园发来照片,那满树满地的金黄确实让人感叹。地坛公园西门入口处,清一色的全部为银杏树。当这些树叶全部变为纯粹的金黄,当这些树叶一片一片往地上落去,用不了多少日子,天上地下便一片金黃了。朋友是个美人,站在林荫大道上拍下照片给大家看,真像个梦幻世界里的仙子一般。后来又和室友去中关村南大街寻找现代女作家梅娘先生的旧居。其旧居在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里,马路斜对面是友谊宾馆。小区街道边有一片绿化带,居然也有不少银杏树,地上的树叶虽然没有地坛公园的多,但一样的十分好看。
十一月初,同学们相邀着去香山看红叶,才上公交车便已经感受到香山的魅力了。周末的上午,北京的公交、地铁里的人流量相对较少。但是通往香山的696路公交车上的人却特别多。好不容易挤上车,快到达香山的时候,由于车流太多,车就只能开开停停了。终于下得车来,赶往香山,已经快到中午。然而心情依然兴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大多读过杨朔的《香山红叶》,能够实地看看,验证一下文中所说,自然是一件很让人向往的事。当年林徽因肺病发作,曾至香山疗养。徐志摩频频前来探望,伴林徽因读诗论诗。正是在这里,林徽因的诗心得以激发,由此诞生了新月派女诗人林徽因。然而,十分意外的是,香山上的红叶——我以为是枫叶的那种——竟特别少,最高的一片山峰上连棵树也没有,更谈不上红叶。多的仍是黄栌,叶子也是红的,但还带着黄,没有红到极致。快到碧云寺时,又看到了几株银杏,通体金黄,十分耀眼。大家赶紧留影,然后上传至QQ或微信,那意思就是“到此一游了”。
十一月中下旬开始,银杏树叶飘落的速度越来越快。下课回来的路上,猛一抬头,居然满眼枯色。这才意识到,银杏树已不复一叶,北京的冬天已经来临了。
2014年九月六日清晨,我到达北京大学,开始一年的旅居生活。时令已是秋天,但北京的风景似乎和江南并无二致,草是绿的,花依旧红得浓烈。甚至,未名湖边和圆明园里的柳树好像比江南的更绿更丰厚。到了九月中,秋意就一步步地到来了。最早的秋意是路边的银杏树集体呈现的。当江南的银杏树还是翠绿翠绿的时候,中关村北大街的小银杏树已经有一部分树叶变黄了。走在大街上,偶尔看到一些老人抱着一棵棵树使劲摇晃,银杏果便“啪啪”地落了一地。其景象与小时候在湘西的家乡之打枣很像。银杏果成熟了之后颜色是橙色的,是来北京后的发现——我之前只看过未成熟的绿中带白的银杏果。问他们,说是拿回家去掉外层的肉,晒干,剥去种壳,里面的核可以入药,也可以做菜,就像腰果一样——这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很快,在饭店里吃饭时,碰到一味名叫冬瓜银杏盅的菜,里面就有白果,也就是银杏核,稍微带着些苦味。
随着银杏叶的黄色越来越浓,北京的秋意也越来越明显了。九月末,北京大学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就是金黄的银杏树了。此时,天公特别作美,北京仿佛天长地久的蓝天衬着几乎插入天空的银杏树,让人生出“我欲乘风归去”的向往。银杏树叶的黄不像别的树,比如黄栌,虽然名叫黄栌,但真正到了秋天,其叶主要呈红色。北大校园里也有黄栌,但不成气候,因为这种树似乎很难长大,一律的矮小,而且叶子很少。而银杏树一般都比较高大,特别是北大校园里,不少很古老的超级银杏树,树冠可称得上是巨大,树叶也是密密匝匝,连阳光也难以透过来。当这些树叶变成金黄时——这些黄又是特别明亮的亮黄——在秋天普遍的呈冷色调的季节里,这黄便显得特别鲜明耀眼。
整个九月,北京下了三场雨。北京的秋雨很有个性,一般为中雨,都下在夜间。我住的地方,隔墙即是圆明园,所以夜里比较安静。窗下有一排车棚,雨打在上面,其声音尤其壮观,常常误以为暴雨来临。出去一看,才发现其实尔尔。第二天一大早,等到我们起床,雨早已经停了。太阳一样的明媚,每天如是。之前听人说,北京的雨特别少,经过这个九月,我颇不以为然。
然而到了十月,乃至整个冬天,北京基本上就与雨无缘了,因此秋天的步伐好像走得更快了,整个北京城的银杏叶都成了一树一树的黄色油画。有朋友去钓鱼台国宾馆外围游览,说那里的树叶特别好看,既有枫树的红叶,也有黄色的银杏树叶。又有朋友从地坛公园发来照片,那满树满地的金黄确实让人感叹。地坛公园西门入口处,清一色的全部为银杏树。当这些树叶全部变为纯粹的金黄,当这些树叶一片一片往地上落去,用不了多少日子,天上地下便一片金黃了。朋友是个美人,站在林荫大道上拍下照片给大家看,真像个梦幻世界里的仙子一般。后来又和室友去中关村南大街寻找现代女作家梅娘先生的旧居。其旧居在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里,马路斜对面是友谊宾馆。小区街道边有一片绿化带,居然也有不少银杏树,地上的树叶虽然没有地坛公园的多,但一样的十分好看。
十一月初,同学们相邀着去香山看红叶,才上公交车便已经感受到香山的魅力了。周末的上午,北京的公交、地铁里的人流量相对较少。但是通往香山的696路公交车上的人却特别多。好不容易挤上车,快到达香山的时候,由于车流太多,车就只能开开停停了。终于下得车来,赶往香山,已经快到中午。然而心情依然兴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大多读过杨朔的《香山红叶》,能够实地看看,验证一下文中所说,自然是一件很让人向往的事。当年林徽因肺病发作,曾至香山疗养。徐志摩频频前来探望,伴林徽因读诗论诗。正是在这里,林徽因的诗心得以激发,由此诞生了新月派女诗人林徽因。然而,十分意外的是,香山上的红叶——我以为是枫叶的那种——竟特别少,最高的一片山峰上连棵树也没有,更谈不上红叶。多的仍是黄栌,叶子也是红的,但还带着黄,没有红到极致。快到碧云寺时,又看到了几株银杏,通体金黄,十分耀眼。大家赶紧留影,然后上传至QQ或微信,那意思就是“到此一游了”。
十一月中下旬开始,银杏树叶飘落的速度越来越快。下课回来的路上,猛一抬头,居然满眼枯色。这才意识到,银杏树已不复一叶,北京的冬天已经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