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加快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步伐,对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网络化信息资源,实时服务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传递、利用和管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方面,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
当前,互联网这一重要的人类文明成果,已经成为驱动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力量。由于充分认识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巨大作用与变革潜能,在2015年3月5日所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把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了出来。2010年9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2010年年会中, 全新升级的2010版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和“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开始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开始步入一个全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如何才能将信息化、网络化新技术优势更好地利用,以便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使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精细化得到实现。因此,必须加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研究,对网络化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从而高效、准确和实时服务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传递、利用和管理等环节。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的必要性
我们所处的21世纪已经属于全面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因网络的普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也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获得改变,也对其择业和就业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网络招聘具有见效快、成本低、无地域限制等一些特点,对大批中高级人才和企业有很大的吸引作用。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国家相继出台很多文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进程,并努力促进网上招聘和远程面试的实现。具体来说:
(一)应虚拟化管理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涉及到学校、学校主管、企业、教育部门、人保部门等很多部门的工作,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高职院校毕业生信息,可以使虚拟化管理实现,这一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规范、统一、及时和准确的就业数据,确保高职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和科学化的实现。
(二)必须解决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就目前来看,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普遍性问题,因其缺乏较强的传递性和时效性,这就对毕业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非常不利,因此,应在就业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将就业信息网建立起来,这是促进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性措施,高职院校毕业生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对用户在校期间的各项成绩情况、获奖和社会实习实施跟踪。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将每个用户在高职院校期间的一套完整的个人综合评价表自动生成。由此,不仅可以让用户进行自我参考,也为用人单位整理毕业信息数据资料提供重要的参考,有利于分析和比较。
多年的实践显示,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可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重要途径,其平台为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面方便有效、快速沟通。因此,在互聯网+时代,如何发挥互联网独特的优越性,积极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立和完善起来,对大力开拓网络信息化就业渠道,以便向毕业生及时而准确地提供就业信息,确保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虽然各高职院校及主管部门在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方面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很大,在就业信息网络化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就其总体情况看,其就业信息网络化工作水平依旧不高,表现在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也就很难将高水平的就业服务提供给高职院校毕业生,而且也尚未将完善和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建立起来,无法全面而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一)缺乏知晓度。在信息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借助于就业信息网络可以把多种信息提供给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及社会各界,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通过人机对话,使网上双向选择快速实现。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很少知道就业信息网,甚至还有的学生, 在浩瀚的网上就业资源面前不懂如何去查找,由于这些问题,不仅对网络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也让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丢失许多就业机会。当前很多毕业生已经对就业信息网络化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缺乏落实。
(二)缺乏全面功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基本都是围绕着本年度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设计,无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服务的形式还是内容,都相对较单一,理念也不主动,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足够的归类收集、数字分析、分类处理和集中反馈工作。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性选择分析能力和自我推荐的培养及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培养等方面,在其前瞻性和系统安排方面欠足够的考虑,这与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很難适应。
(三)缺乏双向沟通。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在个人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各种相关信息未能获得有效的收集、反馈和更新。对学校而言,要将学生的实际就业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地反映出来也不容易,这需要学校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自身的就业信息网络化工作。
(四)缺乏网络安全。当我们对一些高职院校网站访问时,发现一些网站难以进行链接,甚至还有时会有恶意链接出现,这就证明网站建设和管理者的安全问题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对服务器的安全管理缺乏足够重视,高职院校的就业网站基本体现的是非专业性和公益性的性质,造成网站有安全防护较薄弱的现象出现,所制作的网页粗糙、简单造成太多漏洞存在于网站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技术水平。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应采取的策略
针对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今后采取如下策略:
(一)以功能性、个性化及共享性重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首先,要以互动式增加就业信息网的基本功能,使其服务职能进一步得到强化,比如:社会招聘信息发布、高职毕业生基本信息、相关就业政策咨询、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上如何投简历及面试以及高职毕业生派遣认证、派遣资格审查和毕业生档案查询等等,在网站都要一一具备。其次,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信息数据库。有利于招聘单位和毕业生双方。这一数据库录入应届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在求职过程中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再次,共享就业各种信息,努力产生群体效应。
(二)以专业人才机构和外部资源充实就业信息化体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管理网络的最终用户,网络信息化由专业团队开发维护,使高职院校在专业化模块方面的弱势得到互补。通过专业机构所开发的校园招聘系统以“网络招聘会”的形式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网络就业效果得到提升,促进网上就业成功率地提高。
(三)加大人、财、物投入,优化网络软硬件配置。通过联合专业信息网站开展合作运营,政策措施制定合理并把统一的信息标准建立起来,使就业信息采集、管理、发布查询等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实现。
(四)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可以借鉴比较成功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经验,进行信息更新、获取和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促进自己学校工作的更好开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加快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步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以此可以使其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提高方面,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
[2]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257).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
当前,互联网这一重要的人类文明成果,已经成为驱动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力量。由于充分认识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巨大作用与变革潜能,在2015年3月5日所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把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了出来。2010年9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2010年年会中, 全新升级的2010版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和“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开始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开始步入一个全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如何才能将信息化、网络化新技术优势更好地利用,以便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使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精细化得到实现。因此,必须加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研究,对网络化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从而高效、准确和实时服务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传递、利用和管理等环节。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的必要性
我们所处的21世纪已经属于全面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因网络的普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也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获得改变,也对其择业和就业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网络招聘具有见效快、成本低、无地域限制等一些特点,对大批中高级人才和企业有很大的吸引作用。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国家相继出台很多文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进程,并努力促进网上招聘和远程面试的实现。具体来说:
(一)应虚拟化管理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涉及到学校、学校主管、企业、教育部门、人保部门等很多部门的工作,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高职院校毕业生信息,可以使虚拟化管理实现,这一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规范、统一、及时和准确的就业数据,确保高职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和科学化的实现。
(二)必须解决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就目前来看,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普遍性问题,因其缺乏较强的传递性和时效性,这就对毕业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非常不利,因此,应在就业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将就业信息网建立起来,这是促进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性措施,高职院校毕业生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对用户在校期间的各项成绩情况、获奖和社会实习实施跟踪。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将每个用户在高职院校期间的一套完整的个人综合评价表自动生成。由此,不仅可以让用户进行自我参考,也为用人单位整理毕业信息数据资料提供重要的参考,有利于分析和比较。
多年的实践显示,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可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重要途径,其平台为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面方便有效、快速沟通。因此,在互聯网+时代,如何发挥互联网独特的优越性,积极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立和完善起来,对大力开拓网络信息化就业渠道,以便向毕业生及时而准确地提供就业信息,确保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虽然各高职院校及主管部门在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方面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很大,在就业信息网络化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就其总体情况看,其就业信息网络化工作水平依旧不高,表现在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也就很难将高水平的就业服务提供给高职院校毕业生,而且也尚未将完善和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建立起来,无法全面而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一)缺乏知晓度。在信息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借助于就业信息网络可以把多种信息提供给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及社会各界,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通过人机对话,使网上双向选择快速实现。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很少知道就业信息网,甚至还有的学生, 在浩瀚的网上就业资源面前不懂如何去查找,由于这些问题,不仅对网络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也让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丢失许多就业机会。当前很多毕业生已经对就业信息网络化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缺乏落实。
(二)缺乏全面功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基本都是围绕着本年度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设计,无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服务的形式还是内容,都相对较单一,理念也不主动,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足够的归类收集、数字分析、分类处理和集中反馈工作。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性选择分析能力和自我推荐的培养及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培养等方面,在其前瞻性和系统安排方面欠足够的考虑,这与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很難适应。
(三)缺乏双向沟通。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在个人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各种相关信息未能获得有效的收集、反馈和更新。对学校而言,要将学生的实际就业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地反映出来也不容易,这需要学校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自身的就业信息网络化工作。
(四)缺乏网络安全。当我们对一些高职院校网站访问时,发现一些网站难以进行链接,甚至还有时会有恶意链接出现,这就证明网站建设和管理者的安全问题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对服务器的安全管理缺乏足够重视,高职院校的就业网站基本体现的是非专业性和公益性的性质,造成网站有安全防护较薄弱的现象出现,所制作的网页粗糙、简单造成太多漏洞存在于网站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技术水平。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应采取的策略
针对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今后采取如下策略:
(一)以功能性、个性化及共享性重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首先,要以互动式增加就业信息网的基本功能,使其服务职能进一步得到强化,比如:社会招聘信息发布、高职毕业生基本信息、相关就业政策咨询、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上如何投简历及面试以及高职毕业生派遣认证、派遣资格审查和毕业生档案查询等等,在网站都要一一具备。其次,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信息数据库。有利于招聘单位和毕业生双方。这一数据库录入应届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在求职过程中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再次,共享就业各种信息,努力产生群体效应。
(二)以专业人才机构和外部资源充实就业信息化体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管理网络的最终用户,网络信息化由专业团队开发维护,使高职院校在专业化模块方面的弱势得到互补。通过专业机构所开发的校园招聘系统以“网络招聘会”的形式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网络就业效果得到提升,促进网上就业成功率地提高。
(三)加大人、财、物投入,优化网络软硬件配置。通过联合专业信息网站开展合作运营,政策措施制定合理并把统一的信息标准建立起来,使就业信息采集、管理、发布查询等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实现。
(四)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可以借鉴比较成功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经验,进行信息更新、获取和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促进自己学校工作的更好开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加快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步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以此可以使其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提高方面,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
[2]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