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大餐”,但这道“大餐”学生“吃”得如何?“消化”得又如何呢?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也真的挺喜欢这道“大餐”!但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真的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吗?
视角一,“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实质性作用了吗?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生而言是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把学生们分组而坐,那么这样就是小组合作了吗?“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不只是形式上的,而是实质性的东西。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的教学中,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团团而坐,教师让学生用纸片折出和二分之一大小相等的分数并讨论有多少和它相等的分数,学生们得到命令后马上操作,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各顾各的忙碌起来,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视角二,学生们在合作中都能积极参与吗?学习效果如何?
在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布置好合作任务后让学生们操作并汇报交流,发言机会多的往往是优秀学生,优秀学生的答案准确并且回答流利、顺畅,让听课者感觉学生们真的理解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可实际上是这样吗?在平常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也有这种心态,教师关心的是部分优秀学生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这样一来,好的学生参与机会多,发展得更快;而中差生往往的不到锻炼,进步不大甚至有了让好学生回答的“依赖感”。实践证明,小组合作确实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这比普通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讨论、交流,但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长此以往,学生参与学习程度的不均衡导致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差距。
视角三,学生间的合作够主动吗?
在《统计》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分给学生一些图形卡片,让他们统计不同图形卡片的数量,在小组内我们发现了不同表现的学生:有些学生表现很积极,马上投入到动手操作中,不管其他人在做什么;有些学生很懈怠,表现懒散,不愿与别人合作;也有一些学生过于“积极”,把整个的活动全部“承包”,不让其他学生参与,甚至为此发生口角。纵观学生们不同的参与表现,其参与程度和效果可想而之,学生们合作不够主动,缺乏基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策略一,加强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充分备课。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2)合作学习的有效分组。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策略二,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探究能力是有帮助的,也让小组合作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策略三,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如何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成员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帮互助的关系。其次,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收稿日期:2013-02-23
视角一,“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实质性作用了吗?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生而言是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把学生们分组而坐,那么这样就是小组合作了吗?“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不只是形式上的,而是实质性的东西。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的教学中,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团团而坐,教师让学生用纸片折出和二分之一大小相等的分数并讨论有多少和它相等的分数,学生们得到命令后马上操作,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各顾各的忙碌起来,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视角二,学生们在合作中都能积极参与吗?学习效果如何?
在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布置好合作任务后让学生们操作并汇报交流,发言机会多的往往是优秀学生,优秀学生的答案准确并且回答流利、顺畅,让听课者感觉学生们真的理解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可实际上是这样吗?在平常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也有这种心态,教师关心的是部分优秀学生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这样一来,好的学生参与机会多,发展得更快;而中差生往往的不到锻炼,进步不大甚至有了让好学生回答的“依赖感”。实践证明,小组合作确实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这比普通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讨论、交流,但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长此以往,学生参与学习程度的不均衡导致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差距。
视角三,学生间的合作够主动吗?
在《统计》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分给学生一些图形卡片,让他们统计不同图形卡片的数量,在小组内我们发现了不同表现的学生:有些学生表现很积极,马上投入到动手操作中,不管其他人在做什么;有些学生很懈怠,表现懒散,不愿与别人合作;也有一些学生过于“积极”,把整个的活动全部“承包”,不让其他学生参与,甚至为此发生口角。纵观学生们不同的参与表现,其参与程度和效果可想而之,学生们合作不够主动,缺乏基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策略一,加强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充分备课。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2)合作学习的有效分组。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策略二,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探究能力是有帮助的,也让小组合作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策略三,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如何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成员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帮互助的关系。其次,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收稿日期:201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