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与教学的新举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在课程结构上,旨在体现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整个生活现实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活动,首先应合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的渠道,在“活”字上下功夫。
我认为可以从语文学科本身的资源、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资源、社会生活资源这三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关注语文学科自身资源,让学习方法“活”起来
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建议。时值春暖花开的春天,学生们以开展春游活动为内容,进行讨论。在教学前我引导学生先联想学过的课文《秋天》,想想秋天都藏在哪儿?那春天又藏在哪儿?教学活动的场地扩展到田野、市场、商店、公园、人们着装上,让他们从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發现,去体验,然后进行交流。其次,利用语文课上,以“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如词语的积累;春天古诗词的积累;描写春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春天里生命的勃发与可爱。其中最后一个活动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采用“画说写”方法,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写作通路,主要的步骤是:第一,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第二,通过自己的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同学听;最后,是通过文字把口头所述的内容写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内容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绘画、表达。毫无疑问“画说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位学生模仿学过的《秋天》创作了一首甚是生动的小诗《春天》。课后在学生对春有了很多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感受春天。学生想到:放风筝、挑野菜等活动也可以感受到春天。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至少参与一项活动。让学生在极其深刻的体验之后,进一步自由地表现自我。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资源,让学习过程“活”起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不仅和一门学科相联系,有时和几门学科都相联系。学生不止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学习语文,提高实践能力。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生命的桥》,就可以和《品德与生活》中《桥》的活动主题相结合。课前组织学生去寻找观察身边的“桥”,并开展活动:让学生画画见过的桥,去看并了解它的故事,也可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去查找中国名桥的资料。在学生充分体会到桥在人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时,再引出生命中无形的桥。因为实践,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都得到了调动,也更容易体会课文中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对人与人生命的思考上。如何架起生命的桥梁?哪些人在为我们搭建起生命的桥梁?如何感谢那些为自己搭建生命之桥的人?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来说,生活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三、开发挖掘社会生活资源,让学习手段“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正所谓“社会有多大,语文学习就有多宽广”。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和学校中举行的重要活动,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采访等,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因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四年级上册有篇习作《请到我的家乡来》,要求学生以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
德令哈是高原新城,处于古丝绸之路的节点上。我组织学生开展题目为《我爱我的家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班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他们十分踊跃,提出了“丝绸之路的由来?”“家乡有哪些名人?”“家乡有哪些名胜?”……十几个问题。接下来,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小组长分配任务,根据我为他们设计的表格探究一番。到展示学习成果的日子,孩子们有的写了日记;有的画下了一幅幅家乡的风光;有的收集了关于家乡故事的书籍、文章;有的自己当小记者,亲自实地体验调查……不少学生说:“生在德令哈,对家乡的认识竟然这么肤浅;身在家乡,却还有不少地方没去过,没听过。”在一番实践后,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活动的过程增加了他们的体验,活动的成果更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出色表现,也打消了我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我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让我的学生思维更“活”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整个生活现实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活动,首先应合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的渠道,在“活”字上下功夫。
我认为可以从语文学科本身的资源、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资源、社会生活资源这三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关注语文学科自身资源,让学习方法“活”起来
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建议。时值春暖花开的春天,学生们以开展春游活动为内容,进行讨论。在教学前我引导学生先联想学过的课文《秋天》,想想秋天都藏在哪儿?那春天又藏在哪儿?教学活动的场地扩展到田野、市场、商店、公园、人们着装上,让他们从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發现,去体验,然后进行交流。其次,利用语文课上,以“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如词语的积累;春天古诗词的积累;描写春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春天里生命的勃发与可爱。其中最后一个活动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采用“画说写”方法,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写作通路,主要的步骤是:第一,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第二,通过自己的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同学听;最后,是通过文字把口头所述的内容写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内容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绘画、表达。毫无疑问“画说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位学生模仿学过的《秋天》创作了一首甚是生动的小诗《春天》。课后在学生对春有了很多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感受春天。学生想到:放风筝、挑野菜等活动也可以感受到春天。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至少参与一项活动。让学生在极其深刻的体验之后,进一步自由地表现自我。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资源,让学习过程“活”起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不仅和一门学科相联系,有时和几门学科都相联系。学生不止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学习语文,提高实践能力。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生命的桥》,就可以和《品德与生活》中《桥》的活动主题相结合。课前组织学生去寻找观察身边的“桥”,并开展活动:让学生画画见过的桥,去看并了解它的故事,也可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去查找中国名桥的资料。在学生充分体会到桥在人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时,再引出生命中无形的桥。因为实践,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都得到了调动,也更容易体会课文中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对人与人生命的思考上。如何架起生命的桥梁?哪些人在为我们搭建起生命的桥梁?如何感谢那些为自己搭建生命之桥的人?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来说,生活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三、开发挖掘社会生活资源,让学习手段“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正所谓“社会有多大,语文学习就有多宽广”。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和学校中举行的重要活动,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采访等,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因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四年级上册有篇习作《请到我的家乡来》,要求学生以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
德令哈是高原新城,处于古丝绸之路的节点上。我组织学生开展题目为《我爱我的家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班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他们十分踊跃,提出了“丝绸之路的由来?”“家乡有哪些名人?”“家乡有哪些名胜?”……十几个问题。接下来,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小组长分配任务,根据我为他们设计的表格探究一番。到展示学习成果的日子,孩子们有的写了日记;有的画下了一幅幅家乡的风光;有的收集了关于家乡故事的书籍、文章;有的自己当小记者,亲自实地体验调查……不少学生说:“生在德令哈,对家乡的认识竟然这么肤浅;身在家乡,却还有不少地方没去过,没听过。”在一番实践后,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活动的过程增加了他们的体验,活动的成果更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出色表现,也打消了我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我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让我的学生思维更“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