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正式学习在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及专家学者们对E-learning的深入研究下,对企业培训已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该文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概念、异同为背景,并结合现代企业员工学习的实际,探讨企业在E-learning环境下员工培训的实际运用,以期为企业培训的方式转变及效果提升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E-Learning;企业培训
随着非正式学习理论的提出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入,将非正式学习应用到企业员工培训中成为了可能。相关研究可得,企业中的员工在基于成人学习特点中的E-Learning环境下的职业知识70%是来源于非正式學习中的,而大多数企业却将精力及资金(大于70%)投入在员工的传统正式培训上。[1]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各行各业内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需发现并寻求能使其在电子信息化社会中站稳脚跟的关键,并找到其核心价值。这种所谓的核心价值正是一个企业在E-Learning环境下的一种学习文化与企业文化。
1非正式学习与E-Learning
1.1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在不同的理论条件下对理论学习进行分门别类,但单纯从受教育或学习方式角度来分析,可将学习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关于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这一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于国外提出,20世纪末各国学者开始逐步关注这一研究领域,而近几年我国研究者也开始对其关注、研究。正式学习指有明确的时间与地点、有计划、有学习目标与形式等。如:正式培训、讲座、授课形式等。非正式学习则相对于正式学习与正规的教育而言,指的是在非正式的时间、场合下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方式。[2]可以说正式学习有着系统性、组织性、专业性等特点,而非正式学习更多的是针对个人的培养与自我的提升,学习的形式更具随机性,可能是独立的信息获取或是他人的经验分享等,学习可以在工作、休闲、娱乐等环境中进行,更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取。
1.2E-Learning环境壮大非正式学习
在E-Learning环境下,可将其分为软环境与硬环境。在营造一种学习氛围的前提下,对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冲击,其在新时代的技术支持下与学习的规律的创新下发展,可以说其与传统的学习相比有着很大的转变。硬环境更多地体现在新兴技术对学习的支持,在线学习使学习者拥有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拥有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通过学习“长尾理论”,在现代技术支持下的非正式学习构成了学习的长尾,由于丰富的学习模式的产生,其总和将会超过主流的正式学习。
2E-Learning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的企业培训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贯穿于企业在线培训之中。在部分企业看来,员工的必修课即为正式学习,而非正式学习就是那些选修的课程,这种观点是不太正确的。非正式学习拥有独立的知识管理领域,它应用于企业内部,贯穿于部门之间,甚至是员工之间。在实际中可发现,大多数非正式学习的应用领域并不包括在企业的培训范畴之内。通过实际情况证明,员工的职业技能有70%左右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因此在线培训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是关注于其如何能更好地支撑企业中的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正规培训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与瓶颈,因此非正式学习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在企业层面来看,非正式学习并不是与企业培训毫无相关性的,通过为企业员工营造非正式学习的良好环境,鼓励员工积极的在工作之余进行非正式的学习,这对企业来说即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也是提高员工技能、节约培训投入的优良途径。
3E-Learning环境下的企业非正式学习的优化建议
因受到条件限制、资源不足,一些非正式学习方式并不为企业频繁使用。本文拟为非正式学习更好地应用于企业培训,提出策略与建议,旨在为企业组织员工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参考。
3.1企业网络平台完善
据调查了解,现多数企业中规定并限制了普通员工除工作需要其所使用的计算机不能连接外网,而只能够上内部网络,这使得员工在选择网络进行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少了很多的选择空间。且据了解发现多数企业内网的学习资源并不丰富,可选择的资源方式与功能较匮乏,并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因此建议企业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关注于企业发展相关的资源,为员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提供专家的咨询服务,促进网络共享、员工互动与交流,使在线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能在企业中普及与开展。
3.2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
员工在进行非正式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外在的环境支撑,还需学习者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企业员工在进行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之中,企业要更加关注其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教会他们如何掌握学习方法等;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员工更多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结合实际运用到工作中;督促员工在工作中以写工作总结或报告的形式进行自我导向反思;注重塑造出员工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提高员工互助意识。
3.3社会性网络创建
社会行动者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体称为社会网络。拥有良好的社会性的网络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会受到外在的技术变革导致的交流方式改变而改变。[3]企业内部的社会网络具有严密的结构,其对员工之间的非正式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建立企业中的社会网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靠任务为导向构建员工的合作关系,通过新老员工的互助关系,其可互相学习彼此的知识与思维模式,其可以帮助知识重组并产生创新意识。 (2)创造便于员工构建良好的关系的条件,使之在非正式学习中具有良好的情感支撑。企业应重视私人关系在工作场所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的联结作用,[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计划的给予员工外出旅游、学习、增长见识、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使员工学会分享与获得学习资源。
(3)在员工之间要注重其差异性,避免其能力、水平的相似性。企业中的员工其专业背景、工作特性、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所体现的差异性,能够为企业增强组织弹性并能丰富学习的资源。
(4)企业中的领导在非正式学习中起着十分积极重要的作用。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在企业中要学会使团队内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使员工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再者,一名优秀的领导还应善于培养组织中的情感网络,注重情感交流的工作环境能使员工在组织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回报企业。
3.4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非正式学习中所获得的隐性知识中约有9%转化成为显性知识,而其余大多只能继续通过非正式学习传递延续。因此对于完善企业的整体知识体系,需设立知识显性隐性化与隐性显性化机制。
(1)在企业中定期的组织报告会与经验交流会,指导员工运用比喻与象征性的语言表达。野中郁次郎教授认为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与利用显性知识拓展隐性知识是一种知识的螺旋上升的关键步骤。运用比喻和象征性的言语来表现直觉与感受,可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就能表达那些能够感受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因此需创造一定的条件来指导员工将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知识与经验通过比喻与象征性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其隐性知识的运用管理。
(2)隐性知识的产生是一个积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创造力的过程。企业员工运用所学的隐性知识归纳整理后,并将其系统化与载体化,使其成为显性的知識,这一过程即所谓的知识创新[4]。运用嘉奖的机制鼓励员工知识创新,间接的提高员工的非正式学习,对于塑造出良好的创新性企业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5塑造热爱知识、学习、创新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其员工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约束与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与思想意识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非正式学习中,对于企业文化的学习是其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渐渐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热爱学习、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宝贵的财富,更是每一名员工的财富。
4结论
总而言之,相对于企业的正规的培训来看,非正式学习的成本要低得多,但回报率又是十分之高,但本文并没有说要摒弃正规的培训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非正式学习中。在实际的员工培训中,要使非正式学习与企业正式培训两者结合,不应该分出明确的界限,两者的有机整合,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的帮助解决员工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便他们能够高效地完成日常工作,最终受益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与水平,还能实现企业的高效益,从而使企业与员工融为一体,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1]孙旭涛.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08.
[2]韩艳艳.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关明文.隐性知识的转化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作者简介]许潇明(1989—),男,山东平度人,硕士,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刘烜(1975—),男,湖南邵阳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工程办公室主任,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本与公司治理。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E-Learning;企业培训
随着非正式学习理论的提出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入,将非正式学习应用到企业员工培训中成为了可能。相关研究可得,企业中的员工在基于成人学习特点中的E-Learning环境下的职业知识70%是来源于非正式學习中的,而大多数企业却将精力及资金(大于70%)投入在员工的传统正式培训上。[1]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各行各业内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需发现并寻求能使其在电子信息化社会中站稳脚跟的关键,并找到其核心价值。这种所谓的核心价值正是一个企业在E-Learning环境下的一种学习文化与企业文化。
1非正式学习与E-Learning
1.1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在不同的理论条件下对理论学习进行分门别类,但单纯从受教育或学习方式角度来分析,可将学习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关于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这一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于国外提出,20世纪末各国学者开始逐步关注这一研究领域,而近几年我国研究者也开始对其关注、研究。正式学习指有明确的时间与地点、有计划、有学习目标与形式等。如:正式培训、讲座、授课形式等。非正式学习则相对于正式学习与正规的教育而言,指的是在非正式的时间、场合下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方式。[2]可以说正式学习有着系统性、组织性、专业性等特点,而非正式学习更多的是针对个人的培养与自我的提升,学习的形式更具随机性,可能是独立的信息获取或是他人的经验分享等,学习可以在工作、休闲、娱乐等环境中进行,更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取。
1.2E-Learning环境壮大非正式学习
在E-Learning环境下,可将其分为软环境与硬环境。在营造一种学习氛围的前提下,对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冲击,其在新时代的技术支持下与学习的规律的创新下发展,可以说其与传统的学习相比有着很大的转变。硬环境更多地体现在新兴技术对学习的支持,在线学习使学习者拥有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拥有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通过学习“长尾理论”,在现代技术支持下的非正式学习构成了学习的长尾,由于丰富的学习模式的产生,其总和将会超过主流的正式学习。
2E-Learning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的企业培训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贯穿于企业在线培训之中。在部分企业看来,员工的必修课即为正式学习,而非正式学习就是那些选修的课程,这种观点是不太正确的。非正式学习拥有独立的知识管理领域,它应用于企业内部,贯穿于部门之间,甚至是员工之间。在实际中可发现,大多数非正式学习的应用领域并不包括在企业的培训范畴之内。通过实际情况证明,员工的职业技能有70%左右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因此在线培训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是关注于其如何能更好地支撑企业中的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正规培训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与瓶颈,因此非正式学习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在企业层面来看,非正式学习并不是与企业培训毫无相关性的,通过为企业员工营造非正式学习的良好环境,鼓励员工积极的在工作之余进行非正式的学习,这对企业来说即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也是提高员工技能、节约培训投入的优良途径。
3E-Learning环境下的企业非正式学习的优化建议
因受到条件限制、资源不足,一些非正式学习方式并不为企业频繁使用。本文拟为非正式学习更好地应用于企业培训,提出策略与建议,旨在为企业组织员工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参考。
3.1企业网络平台完善
据调查了解,现多数企业中规定并限制了普通员工除工作需要其所使用的计算机不能连接外网,而只能够上内部网络,这使得员工在选择网络进行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少了很多的选择空间。且据了解发现多数企业内网的学习资源并不丰富,可选择的资源方式与功能较匮乏,并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因此建议企业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关注于企业发展相关的资源,为员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提供专家的咨询服务,促进网络共享、员工互动与交流,使在线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能在企业中普及与开展。
3.2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
员工在进行非正式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外在的环境支撑,还需学习者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企业员工在进行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之中,企业要更加关注其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教会他们如何掌握学习方法等;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员工更多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结合实际运用到工作中;督促员工在工作中以写工作总结或报告的形式进行自我导向反思;注重塑造出员工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提高员工互助意识。
3.3社会性网络创建
社会行动者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体称为社会网络。拥有良好的社会性的网络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会受到外在的技术变革导致的交流方式改变而改变。[3]企业内部的社会网络具有严密的结构,其对员工之间的非正式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建立企业中的社会网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靠任务为导向构建员工的合作关系,通过新老员工的互助关系,其可互相学习彼此的知识与思维模式,其可以帮助知识重组并产生创新意识。 (2)创造便于员工构建良好的关系的条件,使之在非正式学习中具有良好的情感支撑。企业应重视私人关系在工作场所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的联结作用,[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计划的给予员工外出旅游、学习、增长见识、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使员工学会分享与获得学习资源。
(3)在员工之间要注重其差异性,避免其能力、水平的相似性。企业中的员工其专业背景、工作特性、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所体现的差异性,能够为企业增强组织弹性并能丰富学习的资源。
(4)企业中的领导在非正式学习中起着十分积极重要的作用。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在企业中要学会使团队内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使员工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再者,一名优秀的领导还应善于培养组织中的情感网络,注重情感交流的工作环境能使员工在组织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回报企业。
3.4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非正式学习中所获得的隐性知识中约有9%转化成为显性知识,而其余大多只能继续通过非正式学习传递延续。因此对于完善企业的整体知识体系,需设立知识显性隐性化与隐性显性化机制。
(1)在企业中定期的组织报告会与经验交流会,指导员工运用比喻与象征性的语言表达。野中郁次郎教授认为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与利用显性知识拓展隐性知识是一种知识的螺旋上升的关键步骤。运用比喻和象征性的言语来表现直觉与感受,可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就能表达那些能够感受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因此需创造一定的条件来指导员工将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知识与经验通过比喻与象征性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其隐性知识的运用管理。
(2)隐性知识的产生是一个积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创造力的过程。企业员工运用所学的隐性知识归纳整理后,并将其系统化与载体化,使其成为显性的知識,这一过程即所谓的知识创新[4]。运用嘉奖的机制鼓励员工知识创新,间接的提高员工的非正式学习,对于塑造出良好的创新性企业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5塑造热爱知识、学习、创新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其员工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约束与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与思想意识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非正式学习中,对于企业文化的学习是其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渐渐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热爱学习、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宝贵的财富,更是每一名员工的财富。
4结论
总而言之,相对于企业的正规的培训来看,非正式学习的成本要低得多,但回报率又是十分之高,但本文并没有说要摒弃正规的培训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非正式学习中。在实际的员工培训中,要使非正式学习与企业正式培训两者结合,不应该分出明确的界限,两者的有机整合,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的帮助解决员工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便他们能够高效地完成日常工作,最终受益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与水平,还能实现企业的高效益,从而使企业与员工融为一体,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1]孙旭涛.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08.
[2]韩艳艳.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关明文.隐性知识的转化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作者简介]许潇明(1989—),男,山东平度人,硕士,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刘烜(1975—),男,湖南邵阳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工程办公室主任,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本与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