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心理,学生容易活跃;无畏难情绪,易于启发思维;旧知识记忆好,容易受鼓舞;所以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学效果好。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我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6、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
  
  二、有效巩固概念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如学生学了“比”的全部知识后,我帮助他们归纳整理了什么叫比;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这一系列知识复习清楚之后,才能很好地解决求比例尺三种类型题和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只有把比的意义理解得一清二楚,才能继续学习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样做,就构成了一个概念体系,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概念学得扎扎实实,应用概念才会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
  3、综合运用概念,不仅巩固概念,而且检验概念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这种题目灵活,灵巧,能考察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近些年来巩固数学概念一种很好的练习内容。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但这也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深入进行,面对新课改的形势,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新境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深入推进新课改中应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坚持教育创新,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我认为下功夫进行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研究,创设课堂教学新境界,是课堂教学改革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环节。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
期刊
阅读不仅是一种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情感,让学生在情感的感悟中得到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提升。这警醒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应借助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生命个体;凭借教材中的语言因素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撑。使学生语言的发展与精神的提升做到和谐统一。    一、重视感情朗读    叶圣陶先生把感情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段话强调了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应该把作文教学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积累生活素材,把自己的真实感倾诉于笔端。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的确,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写出真实的、丰满的“美”文,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体验
期刊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应分为五步进行,概括为“明确目标、学习知识、教读示范、自读深化、习作训练”十二字。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能正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研究学生写作心理,就有望改变学生由“要我写”为“我要写”的心态。    一、切合学生的写作需要命题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客观事物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时,这种伴随有应激状态的需要就激励人去行动而成为有效动机了。但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般比较注重研究教材有关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较少考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当前朗读教学中的误区,教师范读的作用,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几点思考,以期有助于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 范读 朗读训练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还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来年了,对语文教学朗读也有一点粗浅的认识,下面就
期刊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十分普遍的走进我们的课堂,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投影技术等等都已为我们的教育所用。历史学科的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在这种影响下促使我们必须把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经之路。本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对我校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了解信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前瞻性、适应性和一定的操作性;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标准》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 性学习五个板块作为横向结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都将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标准》以“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同时还应给学生创造机会,多方交流,多接触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喜爱交流和阅读中去感悟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 开放 感悟    记得在课程改革伊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