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最新论述。目前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发展。教师过分依赖教参与现成教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影响学生天性的发展,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临摹褪化,造成学生美术作品缺乏“个性”,想象力不够丰富,没有独创性,学生的能力怎能得到发展呢?因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改变语言,树立信心
在教学中,语言是师生之间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学,可能会汇集学生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可能会映射出学生各种稚嫩的思想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和蔼幽默,帮助学生去甄别、去指导,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我们就会得到学生真实的想法。不要以教师的权威去压抑学生,更不能将成人化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而应“蹲下身子”,以学生的眼光去思考、欣赏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度的接纳学生“异想天开”的不同见解。采用“试试看,你能行”,“回答的不错,请继续往下说吧!”“谁来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分享一下”等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教师从情感上给学生以尊重、关爱、赏识、鼓励,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美、掌握美、运用美,使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价值,从而增强学好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学会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而应用美术知识去进行艺术创造。
二、放手教学,体会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这就需要凡是教学内容涉及生活实际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需要创造研究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实验、猜想、研讨、实践等活动,自主的去发现美,去创造美。在美术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先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发展到创造美。而发现的过程离不了观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从观察中不仅可以吸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发现规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四方纹样》时,不是由老师讲解出纹样的特点,再由学生照着摹画,而是先出示一些纹样,让学生观察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图案,然后再观察这些图案有着什么样的特点,这些都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最后作业要求不拘泥于书上的纹样,而是改为为自己设计一条丝巾,设计一个被单或设计一块地毯等。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了具体的情境,也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它不是枯燥的,它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
三、灵活多变,适应教学
教室固然是学生基本的学习,活动场所,但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场所。因为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有时依据学习内容也要适当改变一下。(1)改变教室课堂的摆放形式,灵活采用半圆形,马蹄形,梅花形等丰富多彩的摆放形式,改变以往的坐姿,拉近师生的距离。例如:写生课,不管是静物写生,还是人物写生采用这种方法能更清楚的观察到细微之处,对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都有很好的帮助,而不会像以前一样,只是靠着想象来画。(2)为更好的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有时就必须把学生带到室外,带到大自然中去。例如:风景写生课《校园的一角》,如果在教室内上这节课,学生只能凭记忆来画,只能模糊的表现 ,根本画不出细节。因此,就需把学生带来室外,任意选择方向和角度去画,这样一来,首先学生易发现细节,其次学生可从内心兴趣出发,进行自由主动的学习,同学之间还可进行交流,借鉴,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四、积极互动,热情参与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主动发展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学设计标志时,改变以前老师讲解学生听,最后学生“比葫芦画瓢”照着范画临摹的方法,变成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你所知道的标志,这些标志有什么特点,再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合作,为学校设计一个校徽,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讨论激烈,发言积极,各种表达着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学生边说边比划,学生都参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探究、尝试、创新,体会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合作带来的成功。通过这样的教學,改变过去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变为重过程、轻结论的教学。以往的教学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所以我在教学中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掘“童心”、“童趣”,鼓励学生对内容的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1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样才能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落实与体现,也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一、改变语言,树立信心
在教学中,语言是师生之间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学,可能会汇集学生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可能会映射出学生各种稚嫩的思想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和蔼幽默,帮助学生去甄别、去指导,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我们就会得到学生真实的想法。不要以教师的权威去压抑学生,更不能将成人化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而应“蹲下身子”,以学生的眼光去思考、欣赏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度的接纳学生“异想天开”的不同见解。采用“试试看,你能行”,“回答的不错,请继续往下说吧!”“谁来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分享一下”等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教师从情感上给学生以尊重、关爱、赏识、鼓励,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美、掌握美、运用美,使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价值,从而增强学好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学会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而应用美术知识去进行艺术创造。
二、放手教学,体会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这就需要凡是教学内容涉及生活实际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需要创造研究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实验、猜想、研讨、实践等活动,自主的去发现美,去创造美。在美术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先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发展到创造美。而发现的过程离不了观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从观察中不仅可以吸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发现规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四方纹样》时,不是由老师讲解出纹样的特点,再由学生照着摹画,而是先出示一些纹样,让学生观察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图案,然后再观察这些图案有着什么样的特点,这些都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最后作业要求不拘泥于书上的纹样,而是改为为自己设计一条丝巾,设计一个被单或设计一块地毯等。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了具体的情境,也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它不是枯燥的,它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
三、灵活多变,适应教学
教室固然是学生基本的学习,活动场所,但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场所。因为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有时依据学习内容也要适当改变一下。(1)改变教室课堂的摆放形式,灵活采用半圆形,马蹄形,梅花形等丰富多彩的摆放形式,改变以往的坐姿,拉近师生的距离。例如:写生课,不管是静物写生,还是人物写生采用这种方法能更清楚的观察到细微之处,对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都有很好的帮助,而不会像以前一样,只是靠着想象来画。(2)为更好的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有时就必须把学生带到室外,带到大自然中去。例如:风景写生课《校园的一角》,如果在教室内上这节课,学生只能凭记忆来画,只能模糊的表现 ,根本画不出细节。因此,就需把学生带来室外,任意选择方向和角度去画,这样一来,首先学生易发现细节,其次学生可从内心兴趣出发,进行自由主动的学习,同学之间还可进行交流,借鉴,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四、积极互动,热情参与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主动发展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学设计标志时,改变以前老师讲解学生听,最后学生“比葫芦画瓢”照着范画临摹的方法,变成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你所知道的标志,这些标志有什么特点,再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合作,为学校设计一个校徽,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讨论激烈,发言积极,各种表达着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学生边说边比划,学生都参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探究、尝试、创新,体会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合作带来的成功。通过这样的教學,改变过去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变为重过程、轻结论的教学。以往的教学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所以我在教学中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掘“童心”、“童趣”,鼓励学生对内容的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1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样才能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落实与体现,也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