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修辞学发凡》即科学、辩证、系统,又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正式建立。但是一些缺点也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指导中国修辞学的发展。
关键词:《修辞学发凡》;特色;不足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是一部包罗万象、条例分明、有系统而又能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专著。它被公认为我国修辞学树立了一块丰碑,它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一、建立了科学的修辞手法规律系统
他把“修辞”的“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把“辞”当作“语辞”解,从而形成了“广义的修辞”。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体系”以修辞现象为研究对象,以适应情境为贯穿中心线,以“修辞的两大分野”和“语境的三境界”为骨干,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修辞学体系。
二、创立了修辞必须适应题旨情境的学说
《修辞学发凡》指出“修辞是调整语辞使传情达意能够适切的以一种努力”。为了做到“适切”,就必须适应题旨情境。《修辞学发凡》阐明了“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修辞原则,认为“题旨情境是修辞标准”依据。
三、提出了修辞现象发展变化的观点
该书在“说语辞的梗概”中专列一节论述了“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修辞史由古及今的演变大势。其次《修辞学发凡》立专篇论述“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集中提出了“修辞现象的发展观”。其中如“修辞现象也不是一定不易”、“修辞现象常有上落”、“修辞现象也常有生灭”等,在当时能提出这一观点实属难能可贵。
四、全书以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为指导
陈望道先生是我国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带进修辞学领域的学者。首先,陈先生抓住修辞现象并进行深入挖掘,概括出的原理、原则颇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陈望道修辞学思想牢牢建筑在对古今中外遗产的继承上,并且追求创新。另外,“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存在就是符合辩证法的。《修辞学发凡》也从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的角度全面论述修辞方式,这在当时也是罕见的。
五、提出“以语言为本位的原则”
《修辞学发凡》建立的体系中有大量的关于语言文字学甚至可以说是普通语言学性质的论述,构成了这个体系的一个重要特色。以“语言为本位”来研究修辞的,从而把修辞学从文学批评、文章学中划分出来,独立为一门学科,从而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六、《修辞学发凡》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相对以往的中国修辞学注重了音义修辞,忽视了字形修辞,《修辞学发凡》所倡导的是一种形、音、义兼顾的汉语修辞学,指出了“离合、增损”等字形修辞现象。对汉语特有的辞格,如析字、回文等,《修辞学发凡》也不轻易放过,对它们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由于《修辞学》的重要历史地位,从来不乏溢美之词。但是为了更客观地评价此书,一些缺点和不足也需要指出。
1、具体辞格的归类和论述有待完善
陈望道先生虽把辞格按材料、意境、词语、章句分类,但实有交叉。如回文和顶针,二者结构形式十分相似,但回文属于词语上的,顶针却属于章句上的。
辞格的设立上也欠考虑。某些辞格不应设而设,如摹状、呼告、示现、警策等的设置,会导致修辞泛滥。某些辞格应设而未设,如反问、对比、仿词等。另外,反复和复叠可以合为一个辞格。倒反、婉转和避讳之间有交叉,可考虑重新分类或合并。其他的还有“折绕”与“婉曲”等的区分标准不明等。某些辞格分類不全,如夸张只有夸大而没有夸小,对偶只有反对,避讳中没有避亲、上讳。有些辞格的分类和现在的相差甚远。如映衬分为“反映”和“对称”,倒装分“随语倒装”和“变言倒装”两类,后来的修辞学著作一般不沿用。
有些辞格的论述不够明确。如《修辞学发凡》对倒装的理论阐述篇幅小,对其特点缺少具体描写,读者难以具体操作,并且会出现分歧。其不足提醒后人:阐明所论修辞现象的典型特征、给出典型例句,可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分类应有明确的角度和标准;对修辞现象的结构作精细深入的描写,有利于揭示修辞现象的形式特点和功能。
2、篇章结构上的缺陷
《修辞学发凡》的语文论述虽然为后面的析字和双关等辞格的论述和辞趣的分类做了铺垫,但其在书中的地位易引争议,例如袁晖《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就认为该篇可有可无,刘大白也说“由于没有紧扣修辞学,多为一般的语言知识介绍,显得游离于主题之外”。
就整本书的章节分配比例来看,消极修辞仅仅只占据一个章节,而积极修辞却占据了将近整本书的一半。积极修辞,光辞格就建立了38个,而在消极修辞方面,虽然也提出了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均、安排稳密的要求,但是没有像积极修辞那样从方法、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留下了研究不平衡的遗憾,并使人怀疑“消极修辞”存在的合理性。
3、有些语言学观点欠科学,不精密
《修辞学发凡》将文字称作语言是不科学的。过分强调修辞,忽略了语法事实,修辞与语法、词汇、语用的界限不明,如倒装、省略应属于语法范畴。转品实际属于词类活用,感叹则属于语用范畴。陈先生认为“风不能润物”等是“病例”,但如果从历时的语言事实来看,这也许就是当时惯常的搭配。可见先生对修辞缺乏历史观点。
4、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对立起来
《修辞学发凡》认为: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其要求是明确、通顺、平匀、稳密;积极修辞是具体的体验,对于形式本身有强烈的爱好,其要求是辞格、辞趣。其实并非完全如此。事实是:抽象的概念的表现中也有积极的修辞,而具体的体验表达中也有消极的修辞。“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中也有积极修辞的因素,而“辞格、辞趣”中也有消极的修辞的因素。“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也可以认为是一切修辞的最高要求,而辞格、辞趣的运用不当也必然会损害表达的效果。可见,在两大分野中,把一切修辞现象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并将其对立起来,有绝对化之嫌。
所述,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来评价《修辞学发凡》。只有在其理论精神和研究方法的引导下,中国修辞学将不断进步;只有正确对待其不足,中国修辞学也才能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宗廷虎,胡裕树.修辞研究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学习《修辞学发凡》札记[M]修辞学研究:第2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1.
[2]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1.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2.
[4]谭永祥.修辞的两大分野献疑.修辞学论文集.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4.
[5]李胜海.《修辞学发凡》的倒装研究[J].江西:南昌大学学报,2010.9.
关键词:《修辞学发凡》;特色;不足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是一部包罗万象、条例分明、有系统而又能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专著。它被公认为我国修辞学树立了一块丰碑,它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一、建立了科学的修辞手法规律系统
他把“修辞”的“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把“辞”当作“语辞”解,从而形成了“广义的修辞”。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体系”以修辞现象为研究对象,以适应情境为贯穿中心线,以“修辞的两大分野”和“语境的三境界”为骨干,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修辞学体系。
二、创立了修辞必须适应题旨情境的学说
《修辞学发凡》指出“修辞是调整语辞使传情达意能够适切的以一种努力”。为了做到“适切”,就必须适应题旨情境。《修辞学发凡》阐明了“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修辞原则,认为“题旨情境是修辞标准”依据。
三、提出了修辞现象发展变化的观点
该书在“说语辞的梗概”中专列一节论述了“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修辞史由古及今的演变大势。其次《修辞学发凡》立专篇论述“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集中提出了“修辞现象的发展观”。其中如“修辞现象也不是一定不易”、“修辞现象常有上落”、“修辞现象也常有生灭”等,在当时能提出这一观点实属难能可贵。
四、全书以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为指导
陈望道先生是我国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带进修辞学领域的学者。首先,陈先生抓住修辞现象并进行深入挖掘,概括出的原理、原则颇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陈望道修辞学思想牢牢建筑在对古今中外遗产的继承上,并且追求创新。另外,“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存在就是符合辩证法的。《修辞学发凡》也从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的角度全面论述修辞方式,这在当时也是罕见的。
五、提出“以语言为本位的原则”
《修辞学发凡》建立的体系中有大量的关于语言文字学甚至可以说是普通语言学性质的论述,构成了这个体系的一个重要特色。以“语言为本位”来研究修辞的,从而把修辞学从文学批评、文章学中划分出来,独立为一门学科,从而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六、《修辞学发凡》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相对以往的中国修辞学注重了音义修辞,忽视了字形修辞,《修辞学发凡》所倡导的是一种形、音、义兼顾的汉语修辞学,指出了“离合、增损”等字形修辞现象。对汉语特有的辞格,如析字、回文等,《修辞学发凡》也不轻易放过,对它们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由于《修辞学》的重要历史地位,从来不乏溢美之词。但是为了更客观地评价此书,一些缺点和不足也需要指出。
1、具体辞格的归类和论述有待完善
陈望道先生虽把辞格按材料、意境、词语、章句分类,但实有交叉。如回文和顶针,二者结构形式十分相似,但回文属于词语上的,顶针却属于章句上的。
辞格的设立上也欠考虑。某些辞格不应设而设,如摹状、呼告、示现、警策等的设置,会导致修辞泛滥。某些辞格应设而未设,如反问、对比、仿词等。另外,反复和复叠可以合为一个辞格。倒反、婉转和避讳之间有交叉,可考虑重新分类或合并。其他的还有“折绕”与“婉曲”等的区分标准不明等。某些辞格分類不全,如夸张只有夸大而没有夸小,对偶只有反对,避讳中没有避亲、上讳。有些辞格的分类和现在的相差甚远。如映衬分为“反映”和“对称”,倒装分“随语倒装”和“变言倒装”两类,后来的修辞学著作一般不沿用。
有些辞格的论述不够明确。如《修辞学发凡》对倒装的理论阐述篇幅小,对其特点缺少具体描写,读者难以具体操作,并且会出现分歧。其不足提醒后人:阐明所论修辞现象的典型特征、给出典型例句,可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分类应有明确的角度和标准;对修辞现象的结构作精细深入的描写,有利于揭示修辞现象的形式特点和功能。
2、篇章结构上的缺陷
《修辞学发凡》的语文论述虽然为后面的析字和双关等辞格的论述和辞趣的分类做了铺垫,但其在书中的地位易引争议,例如袁晖《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就认为该篇可有可无,刘大白也说“由于没有紧扣修辞学,多为一般的语言知识介绍,显得游离于主题之外”。
就整本书的章节分配比例来看,消极修辞仅仅只占据一个章节,而积极修辞却占据了将近整本书的一半。积极修辞,光辞格就建立了38个,而在消极修辞方面,虽然也提出了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均、安排稳密的要求,但是没有像积极修辞那样从方法、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留下了研究不平衡的遗憾,并使人怀疑“消极修辞”存在的合理性。
3、有些语言学观点欠科学,不精密
《修辞学发凡》将文字称作语言是不科学的。过分强调修辞,忽略了语法事实,修辞与语法、词汇、语用的界限不明,如倒装、省略应属于语法范畴。转品实际属于词类活用,感叹则属于语用范畴。陈先生认为“风不能润物”等是“病例”,但如果从历时的语言事实来看,这也许就是当时惯常的搭配。可见先生对修辞缺乏历史观点。
4、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对立起来
《修辞学发凡》认为: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其要求是明确、通顺、平匀、稳密;积极修辞是具体的体验,对于形式本身有强烈的爱好,其要求是辞格、辞趣。其实并非完全如此。事实是:抽象的概念的表现中也有积极的修辞,而具体的体验表达中也有消极的修辞。“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中也有积极修辞的因素,而“辞格、辞趣”中也有消极的修辞的因素。“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也可以认为是一切修辞的最高要求,而辞格、辞趣的运用不当也必然会损害表达的效果。可见,在两大分野中,把一切修辞现象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并将其对立起来,有绝对化之嫌。
所述,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来评价《修辞学发凡》。只有在其理论精神和研究方法的引导下,中国修辞学将不断进步;只有正确对待其不足,中国修辞学也才能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宗廷虎,胡裕树.修辞研究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学习《修辞学发凡》札记[M]修辞学研究:第2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1.
[2]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1.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2.
[4]谭永祥.修辞的两大分野献疑.修辞学论文集.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4.
[5]李胜海.《修辞学发凡》的倒装研究[J].江西:南昌大学学报,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