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这个在刀尖上跳舞的行业来讲,要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死去,要么就学会享受痛苦,并且在痛苦中快速成长。
正如普乐普公关公司董事总经理魏雪对这个行业的描述一样:公关公司总是在出现问题时成为众矢之的,而所有成功案例里却看不到公关公司的身影。因此,有人将公关公司称为“隐身英雄”,本刊记者将带您走入事件背后,了解那些轰动一时的大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公关人”。
在SK-Ⅱ突发事件中,宝洁失败的危机使公关饱受诟病,直到9月22日,宝洁中国公关公司万博宣伟向媒体公开表示:宝洁中国目前已决定将SK-II产品暂时撤出中国市场,而在此之前,SK-II含有违禁成分事件连续八天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针对跨国企业的质疑声从未如此强烈,即便从2005年开始的“跨国企业危机年”也没有让当事的国际品牌被阻挡在中国的市场之外。从肯德基、星巴克、杜邦等等,在经历了2005年的危机之后,他们都加强了公关的力度和广度,我们注意到麦当劳仍然坚持着开放厨房的公关活动,各大品牌的公关公司也都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环境。
9月23日傍晚,宝洁中国网站被“黑”。从新华社最先报道“SK-Ⅱ品牌入境化妆品被查出违禁成分”新闻的10天来,宝洁上海及成都两处办公室被破坏,宝洁总部通知两地员工不要再去单位工作,等待公司新的通知。
由于问题产品来自日本,情况显然比宝洁原先预想的还要糟糕。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在中国市场往往面临更多的问题, 如果说国产品牌是从零起步的话,那么欧美品牌进入中国可能是从10 或20起步,但对于日本品牌来说,则要面对从负数起步的困难局面。” 魏雪以她10年来的从业感受描述着当下的一个事实——为日本品牌做公关代理明显要面临更多挑战。
“像导演一样工作并承受非议”
正如张艺谋的《英雄》及冯小刚的《夜宴》,成功的导演也必须为他们那些不被看好的作品饱受指责。
不同的是,导演或许拥有更多的主导权,而公关公司的工作常常需要从与客户的博弈开始。如果不能说服顾客,那么公关公司就必须站在刀尖上跳舞。
曾经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提供专业公关支持的万博宣伟,在SK-Ⅱ事件中饱受争议。事实上,宝洁从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重金属超标之后,立即采取了行动,并于9月15日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就此事进行沟通……
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在退货时坚称产品绝未添加禁用物质,以及退货手续的烦琐,终于将这一事件由产品质量问题上升到社会治安的高度。双方的对立情绪也由此加强。
其实早在2005年首届中国公共关系高层论坛中,奥美公关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监程玲就坦言跨国公司双重标准的问题,但她同时表示:所谓双重标准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它是跨国公司跟中国现状博弈的结果。
法规和标准的缺失一方面让跨国公司有机可寻,另一方面在危机发生时也让他们感到非常无奈,并且无所适从。这就是为什么国际知名产品加国际著名公关公司的强强组合却总在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上让我们大跌眼镜的原因。
“倾听,让客户说出他最痛的地方”
尽管在那些著名公关公司的客户名单上,总能发现日本品牌的身影,但事实证明日本企业是最少做公共关系的。
与日本人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不同,岛国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其文化比较封闭并且不太擅长与外界沟通,正是他们非常重承诺的特点,导致了其言论的过度谨慎。这一切表现在中国市场上,则成为日本企业的第二个弱点。
魏雪曾经表示:无论是日本的外交官还是企业代表,刚来中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向普乐普这样的公关公司咨询中国的情况。 但这一切仅仅是开始,真正成功的解决方案一定是建立在成功倾听的基础之上。
但建立这种信赖并不容易:“一个客户能不能坐下来向你敞开心扉说出他最痛的地方,我想这才是关键。”魏雪的经验告诉她,只有真正了解客户才能拿得出最好的方案。那些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已经很难发挥效力了。
的确,中国这个市场除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因为全球信息的时时流通,企业的问题已经无法掩盖。所以,以往那些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解决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尤其是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危机很快就会蔓延至另一个地方。
例如2005年的十几个重大危机事件里,至少有六个是从海外引发的多米诺——比如强生婴儿油事件是印度药品局发出的,而杜邦事件也是海外的检测机构引发,而这些都通过媒体的转载导致国内大规模危机。
在SK-Ⅱ事件当中,我们也看到新加坡等地的迅速跟进……
或许客户不愿意说,或许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但很多风光了上百年的国际品牌的确面临着严峻挑战。
“现在比任何时候
都需要品牌建设”
“危机”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那些曾经被中国人无比信赖的国际品牌一个个在我们面前上演着质量悲剧,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国内那些因“质量门”轰然倒下的品牌不同,跨国公司总能在积极修复公共关系之后,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
正是这一点也让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
“近一两年时间,中国企业客户由原来的零上升到了大约15%,而且这种势头还在增强。”魏雪对此可谓喜忧参半。
客户的增加显然让公共关系的市场越来越大,但是与国内企业之间的磨合与博弈也是必需的过程。
与那些和公关公司有着深厚交往的国际品牌不同,刚刚开始启用公关公司的国内公司显然并不明确该如何用好这只“外脑”。而对于一部分比较强硬的客户,“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公关公司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客户说不!
“大家可能都看到那些著名的公关公司,比如麦肯锡,他们在国内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但如果我们过分地嘲笑这些公关公司显然是不合适的。”魏雪说自己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辛辛苦苦做出的方案被客户束之高阁。因为公关公司的方案可能是好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客户都有执行这个方案的能力和土壤。
同客户一样,公关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传播能力的不断加强和公众对自身权益的各种尝试——他们必须逐渐习惯生活在玻璃屋檐之下,并且努力地建立更好的口碑。
“尤其对我们公关公司来说,更需要在这方面不断努力,我们不能在媒体上大肆宣扬成功案例,也不能像我们的客户一样做广告,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树立品牌有另外一套规则”。对前者来说,与客户之间签订的保密协议让那些成功的案例只能成为若干年后教科书上的素材;而对于后者——如果一个公关公司高调地做起了广告,可能会让他的客户感到奇怪:莫非是这个公司没有客户了?
这个行业就是这么奇怪,在与媒体的亲密接触中他们还要小心地隐藏自己,就好像为他人缝嫁衣的姑娘。
“兼并和重组也是
我们这个行业的趋势”
从2005年开始,中国并购市场迸发巨大的热情,各行各业都弥漫着并购的气息,竞争日渐激烈的公关行业也不例外。在经历空前的繁荣之后,公关行业开始对自身进行反省。
由于进入的门槛非常低,一些低成本的恶性竞争让公关公司的生存空间变窄,客户对其依赖性也开始降低。而那些有较广客户资源和较强策划和执行能力的公关公司显然早就做好了乘势“大鱼吃小鱼”的准备。
另一方面,在国外企业加大了进入中国力度的同时,中国企业也纷纷采取国际化战略,这也导致国内公关公司面临国际化改造问题,采取与国际大公司合作无疑是一条捷径。
而对于一直希望更加本土化的国际知名公关公司来说,收购本土公关公司显然风险更小,不但有助于更好的本土化,还可以把一些和原有客户有竞争关系的新客户放到新公司去做,公关公司的精明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让我们略有察觉。
尽管这是一场看起来双赢的“游戏”,但当事者都不可能轻松的面对。曾有媒体用“国际化之痛”来形容这场变革。能够在下一个十年里存活下来的公关公司,一定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
对于这个在刀尖上跳舞的行业来讲,要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死去,要么就学会享受痛苦,并在痛苦中快速成长。
正如普乐普公关公司董事总经理魏雪对这个行业的描述一样:公关公司总是在出现问题时成为众矢之的,而所有成功案例里却看不到公关公司的身影。因此,有人将公关公司称为“隐身英雄”,本刊记者将带您走入事件背后,了解那些轰动一时的大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公关人”。
在SK-Ⅱ突发事件中,宝洁失败的危机使公关饱受诟病,直到9月22日,宝洁中国公关公司万博宣伟向媒体公开表示:宝洁中国目前已决定将SK-II产品暂时撤出中国市场,而在此之前,SK-II含有违禁成分事件连续八天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针对跨国企业的质疑声从未如此强烈,即便从2005年开始的“跨国企业危机年”也没有让当事的国际品牌被阻挡在中国的市场之外。从肯德基、星巴克、杜邦等等,在经历了2005年的危机之后,他们都加强了公关的力度和广度,我们注意到麦当劳仍然坚持着开放厨房的公关活动,各大品牌的公关公司也都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环境。
9月23日傍晚,宝洁中国网站被“黑”。从新华社最先报道“SK-Ⅱ品牌入境化妆品被查出违禁成分”新闻的10天来,宝洁上海及成都两处办公室被破坏,宝洁总部通知两地员工不要再去单位工作,等待公司新的通知。
由于问题产品来自日本,情况显然比宝洁原先预想的还要糟糕。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在中国市场往往面临更多的问题, 如果说国产品牌是从零起步的话,那么欧美品牌进入中国可能是从10 或20起步,但对于日本品牌来说,则要面对从负数起步的困难局面。” 魏雪以她10年来的从业感受描述着当下的一个事实——为日本品牌做公关代理明显要面临更多挑战。
“像导演一样工作并承受非议”
正如张艺谋的《英雄》及冯小刚的《夜宴》,成功的导演也必须为他们那些不被看好的作品饱受指责。
不同的是,导演或许拥有更多的主导权,而公关公司的工作常常需要从与客户的博弈开始。如果不能说服顾客,那么公关公司就必须站在刀尖上跳舞。
曾经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提供专业公关支持的万博宣伟,在SK-Ⅱ事件中饱受争议。事实上,宝洁从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重金属超标之后,立即采取了行动,并于9月15日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就此事进行沟通……
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在退货时坚称产品绝未添加禁用物质,以及退货手续的烦琐,终于将这一事件由产品质量问题上升到社会治安的高度。双方的对立情绪也由此加强。
其实早在2005年首届中国公共关系高层论坛中,奥美公关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监程玲就坦言跨国公司双重标准的问题,但她同时表示:所谓双重标准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它是跨国公司跟中国现状博弈的结果。
法规和标准的缺失一方面让跨国公司有机可寻,另一方面在危机发生时也让他们感到非常无奈,并且无所适从。这就是为什么国际知名产品加国际著名公关公司的强强组合却总在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上让我们大跌眼镜的原因。
“倾听,让客户说出他最痛的地方”
尽管在那些著名公关公司的客户名单上,总能发现日本品牌的身影,但事实证明日本企业是最少做公共关系的。
与日本人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不同,岛国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其文化比较封闭并且不太擅长与外界沟通,正是他们非常重承诺的特点,导致了其言论的过度谨慎。这一切表现在中国市场上,则成为日本企业的第二个弱点。
魏雪曾经表示:无论是日本的外交官还是企业代表,刚来中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向普乐普这样的公关公司咨询中国的情况。 但这一切仅仅是开始,真正成功的解决方案一定是建立在成功倾听的基础之上。
但建立这种信赖并不容易:“一个客户能不能坐下来向你敞开心扉说出他最痛的地方,我想这才是关键。”魏雪的经验告诉她,只有真正了解客户才能拿得出最好的方案。那些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已经很难发挥效力了。
的确,中国这个市场除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因为全球信息的时时流通,企业的问题已经无法掩盖。所以,以往那些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解决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尤其是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危机很快就会蔓延至另一个地方。
例如2005年的十几个重大危机事件里,至少有六个是从海外引发的多米诺——比如强生婴儿油事件是印度药品局发出的,而杜邦事件也是海外的检测机构引发,而这些都通过媒体的转载导致国内大规模危机。
在SK-Ⅱ事件当中,我们也看到新加坡等地的迅速跟进……
或许客户不愿意说,或许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但很多风光了上百年的国际品牌的确面临着严峻挑战。
“现在比任何时候
都需要品牌建设”
“危机”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那些曾经被中国人无比信赖的国际品牌一个个在我们面前上演着质量悲剧,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国内那些因“质量门”轰然倒下的品牌不同,跨国公司总能在积极修复公共关系之后,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
正是这一点也让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
“近一两年时间,中国企业客户由原来的零上升到了大约15%,而且这种势头还在增强。”魏雪对此可谓喜忧参半。
客户的增加显然让公共关系的市场越来越大,但是与国内企业之间的磨合与博弈也是必需的过程。
与那些和公关公司有着深厚交往的国际品牌不同,刚刚开始启用公关公司的国内公司显然并不明确该如何用好这只“外脑”。而对于一部分比较强硬的客户,“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公关公司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客户说不!
“大家可能都看到那些著名的公关公司,比如麦肯锡,他们在国内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但如果我们过分地嘲笑这些公关公司显然是不合适的。”魏雪说自己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辛辛苦苦做出的方案被客户束之高阁。因为公关公司的方案可能是好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客户都有执行这个方案的能力和土壤。
同客户一样,公关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传播能力的不断加强和公众对自身权益的各种尝试——他们必须逐渐习惯生活在玻璃屋檐之下,并且努力地建立更好的口碑。
“尤其对我们公关公司来说,更需要在这方面不断努力,我们不能在媒体上大肆宣扬成功案例,也不能像我们的客户一样做广告,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树立品牌有另外一套规则”。对前者来说,与客户之间签订的保密协议让那些成功的案例只能成为若干年后教科书上的素材;而对于后者——如果一个公关公司高调地做起了广告,可能会让他的客户感到奇怪:莫非是这个公司没有客户了?
这个行业就是这么奇怪,在与媒体的亲密接触中他们还要小心地隐藏自己,就好像为他人缝嫁衣的姑娘。
“兼并和重组也是
我们这个行业的趋势”
从2005年开始,中国并购市场迸发巨大的热情,各行各业都弥漫着并购的气息,竞争日渐激烈的公关行业也不例外。在经历空前的繁荣之后,公关行业开始对自身进行反省。
由于进入的门槛非常低,一些低成本的恶性竞争让公关公司的生存空间变窄,客户对其依赖性也开始降低。而那些有较广客户资源和较强策划和执行能力的公关公司显然早就做好了乘势“大鱼吃小鱼”的准备。
另一方面,在国外企业加大了进入中国力度的同时,中国企业也纷纷采取国际化战略,这也导致国内公关公司面临国际化改造问题,采取与国际大公司合作无疑是一条捷径。
而对于一直希望更加本土化的国际知名公关公司来说,收购本土公关公司显然风险更小,不但有助于更好的本土化,还可以把一些和原有客户有竞争关系的新客户放到新公司去做,公关公司的精明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让我们略有察觉。
尽管这是一场看起来双赢的“游戏”,但当事者都不可能轻松的面对。曾有媒体用“国际化之痛”来形容这场变革。能够在下一个十年里存活下来的公关公司,一定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
对于这个在刀尖上跳舞的行业来讲,要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死去,要么就学会享受痛苦,并在痛苦中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