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队指挥模拟训练系统以其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逐渐成为指挥员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受训者的训练效果角度分析,模拟训练可以分为浅层沉浸和深层沉浸两种训练状态。浅层沉浸容易实现,深层沉浸则需要在模拟训练系统的激励体系上不断发展完善,包括虚拟世界的激励机制和现实世界的激励制度两个层面,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更好的实现向深层沉浸的转变。
关键词:模拟训练系统;深层沉浸
1 模拟训练的沉浸程度
1.1 浅层沉浸
浅层沉浸是指受训者因较少接触模拟训练系统,在训练时,对新颖的模拟训练形式和模拟训练系统功能的好奇占主要部分,以此为基础在训练时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驱使受训者在训练时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训练态度。
浅层沉浸的特点是开始时训练热情极高,但是持久度差。分队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的操作较为简单,受训者经过几个回合的训练后,就能熟悉掌握操作技能,因此在浅层沉浸阶段能够获得的成就感会快速饱和,训练热情也会骤降。
1.2 深层沉浸
深层沉浸是指浅层沉浸阶段的训练快感已经消退,训练的焦点聚集到对抗训练的结果上来,并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开始重视指挥、协同等锻炼指挥员战术思维的深层因素。此时的训练快感主要来自战术运用恰当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抗胜利的结果,这种快感会促使受训者不断深入思考战术运用问题。
深层沉浸的特点是训练热情较高,持久度强。由于战术运用是交战双方斗智斗勇的体现,这个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无限性,所以深层沉浸的快感不会快速饱和。
2 向深层沉浸发展的重要条件
2.1 虚拟世界的激励机制
虚拟世界是指分队指挥模拟训练系统本身,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要想让受训者进入深层沉浸的状态必须满足系统标准化和评价体系化两个特征,可以有效延长受训者较高的训练热情,帮助受训者向深层沉浸的训练状态过渡。
(1)标准化的训练系统
训练系统的标准化是训练状态由浅入深转化过程中的一大基石,若同类的训练系统各自为战互不相通,就无法组织起一个资源足够丰富的系统,由于受到系统资源的限制,受训者很可能在尚未进入深层沉浸阶段就已触及系统边界。
现有的模拟训练系统中,由原南京军区主导研发的《光荣使命》在系统标准化方面是做得较好的案例,但这也是模拟训练系统较为成功的一个孤例。分队指挥层面的模拟训练因作战任务不同可分为很多具体的情境,每个情境都需要很多不同场景和情境设定,而《光荣使命》中可用于分队指挥训练的班组对抗部分仅有8张地图,这对于满足全军范围的模拟训练还是远远不够。另有各个单位针对自己的任务方向设计开发的训练系统,但是这些训练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系统间不能相互兼容,只能在本单位内部使用,大大降低了系统的使用价值。
标准化的训练系统应当达到同类型系统相互兼容的标准,这样可以更好的整合同类资源,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该系统中扩充自主设计的场景和情境。有了统一的训练系统就为后面评价机制和模拟对抗经历的认可打下了基础。
(2)体系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可以作为连接浅层沉浸和深层沉浸的桥梁,即使受训者进入深层沉浸状态后评价机制的作用也不会减弱,评价机制将伴随受训者始终,并成为受训者不断参与模拟训练的重要动机之一。
评价机制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微观层面对每一场模拟对抗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给出相应分值和相应荣誉。宏观层面的评价则建立在标准的训练系统基础之上,在系统中受训者将拥有一个永久有效的账号,可以记录历次模拟对抗的评价数据,再综合这些对抗数据给受训者的账号建立一套评价定级的机制,另外还可以根据账号等级的高低开通相应的权限,以获得对战斗结果有利的额外资源。
评价机制最少应当有两个层级,保证受训者在系统中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这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建立在一个训练量的基础之上,对于受训者进入深层沉浸阶段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同时也能使受训者感受到自身训练的成长历程。
2.2 现实世界的激励制度
现实世界的激励与认可是模拟训练系统能够稳定发展的另一大基石,对受训者向深层沉浸发展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1)模拟训练认识的纠偏
分队指挥模拟训练系统一般分为导调控制端、指挥端、对抗端三大部分。主要受训者是指挥端的基层指挥员。对抗端的受训者主要起配合作用,扮演的角色为士兵,为了最大限度模拟现实,对抗端的士兵没有采用计算机程序生成虚拟兵力的方式,而是采用了真人控制单兵的模拟方式,也能更好的锻炼指挥员应对各种主观因素产生的问题。
由于对抗端的参训人数较多,所以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受训主体,加之对抗端的操作形式很像FPS(First person shooting)类游戏,从而容易产生模拟训练是在玩游戏的错误认识。这种误解也在警醒模拟训练的组织者,在组织形式上要着重展示指挥员、在组织流程上要严谨,在训练环境的布设上要贴近实战。
(2)模擬对抗经历的认可
模拟对抗经历在现实中想要得到认可需要加强组织性,模拟对抗经历一旦与现实利益挂钩,在对抗的组织方面就需要正规有效,而不是少数人因利益需求自行组织。
2013年11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举办了首届“强军杯”《光荣使命》院校邀请赛,共10所军地院校的13支代表队获邀参赛,这次尝试即为一次有意义的借鉴案例。与现实利益挂钩的模拟对抗组织次数不宜过多,并应提升办赛规格和标准,这样才能整体提升模拟对抗的质量,确保竞赛的实质是深层沉浸的内容而不是浅层沉浸的内容。院校当中可以适当增加模拟对抗经历对获得学分的影响等。在科学评价机制保障的前提下确保公平公正,受训者对模拟对抗的重视程度则会极大提高,也会极大促进分队指挥模拟训练向深层沉浸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孟宸.一次光荣使命--国产军事游戏《光荣使命》研发团队独家采访记[J].兵器,2012(03).
[2] 杨明.步兵分队战术对抗训练系统教学实践初探[J].边防学院学报,2016(02).
(作者单位:陆军边海防学院)
关键词:模拟训练系统;深层沉浸
1 模拟训练的沉浸程度
1.1 浅层沉浸
浅层沉浸是指受训者因较少接触模拟训练系统,在训练时,对新颖的模拟训练形式和模拟训练系统功能的好奇占主要部分,以此为基础在训练时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驱使受训者在训练时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训练态度。
浅层沉浸的特点是开始时训练热情极高,但是持久度差。分队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的操作较为简单,受训者经过几个回合的训练后,就能熟悉掌握操作技能,因此在浅层沉浸阶段能够获得的成就感会快速饱和,训练热情也会骤降。
1.2 深层沉浸
深层沉浸是指浅层沉浸阶段的训练快感已经消退,训练的焦点聚集到对抗训练的结果上来,并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开始重视指挥、协同等锻炼指挥员战术思维的深层因素。此时的训练快感主要来自战术运用恰当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抗胜利的结果,这种快感会促使受训者不断深入思考战术运用问题。
深层沉浸的特点是训练热情较高,持久度强。由于战术运用是交战双方斗智斗勇的体现,这个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无限性,所以深层沉浸的快感不会快速饱和。
2 向深层沉浸发展的重要条件
2.1 虚拟世界的激励机制
虚拟世界是指分队指挥模拟训练系统本身,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要想让受训者进入深层沉浸的状态必须满足系统标准化和评价体系化两个特征,可以有效延长受训者较高的训练热情,帮助受训者向深层沉浸的训练状态过渡。
(1)标准化的训练系统
训练系统的标准化是训练状态由浅入深转化过程中的一大基石,若同类的训练系统各自为战互不相通,就无法组织起一个资源足够丰富的系统,由于受到系统资源的限制,受训者很可能在尚未进入深层沉浸阶段就已触及系统边界。
现有的模拟训练系统中,由原南京军区主导研发的《光荣使命》在系统标准化方面是做得较好的案例,但这也是模拟训练系统较为成功的一个孤例。分队指挥层面的模拟训练因作战任务不同可分为很多具体的情境,每个情境都需要很多不同场景和情境设定,而《光荣使命》中可用于分队指挥训练的班组对抗部分仅有8张地图,这对于满足全军范围的模拟训练还是远远不够。另有各个单位针对自己的任务方向设计开发的训练系统,但是这些训练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系统间不能相互兼容,只能在本单位内部使用,大大降低了系统的使用价值。
标准化的训练系统应当达到同类型系统相互兼容的标准,这样可以更好的整合同类资源,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该系统中扩充自主设计的场景和情境。有了统一的训练系统就为后面评价机制和模拟对抗经历的认可打下了基础。
(2)体系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可以作为连接浅层沉浸和深层沉浸的桥梁,即使受训者进入深层沉浸状态后评价机制的作用也不会减弱,评价机制将伴随受训者始终,并成为受训者不断参与模拟训练的重要动机之一。
评价机制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微观层面对每一场模拟对抗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给出相应分值和相应荣誉。宏观层面的评价则建立在标准的训练系统基础之上,在系统中受训者将拥有一个永久有效的账号,可以记录历次模拟对抗的评价数据,再综合这些对抗数据给受训者的账号建立一套评价定级的机制,另外还可以根据账号等级的高低开通相应的权限,以获得对战斗结果有利的额外资源。
评价机制最少应当有两个层级,保证受训者在系统中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这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建立在一个训练量的基础之上,对于受训者进入深层沉浸阶段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同时也能使受训者感受到自身训练的成长历程。
2.2 现实世界的激励制度
现实世界的激励与认可是模拟训练系统能够稳定发展的另一大基石,对受训者向深层沉浸发展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1)模拟训练认识的纠偏
分队指挥模拟训练系统一般分为导调控制端、指挥端、对抗端三大部分。主要受训者是指挥端的基层指挥员。对抗端的受训者主要起配合作用,扮演的角色为士兵,为了最大限度模拟现实,对抗端的士兵没有采用计算机程序生成虚拟兵力的方式,而是采用了真人控制单兵的模拟方式,也能更好的锻炼指挥员应对各种主观因素产生的问题。
由于对抗端的参训人数较多,所以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受训主体,加之对抗端的操作形式很像FPS(First person shooting)类游戏,从而容易产生模拟训练是在玩游戏的错误认识。这种误解也在警醒模拟训练的组织者,在组织形式上要着重展示指挥员、在组织流程上要严谨,在训练环境的布设上要贴近实战。
(2)模擬对抗经历的认可
模拟对抗经历在现实中想要得到认可需要加强组织性,模拟对抗经历一旦与现实利益挂钩,在对抗的组织方面就需要正规有效,而不是少数人因利益需求自行组织。
2013年11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举办了首届“强军杯”《光荣使命》院校邀请赛,共10所军地院校的13支代表队获邀参赛,这次尝试即为一次有意义的借鉴案例。与现实利益挂钩的模拟对抗组织次数不宜过多,并应提升办赛规格和标准,这样才能整体提升模拟对抗的质量,确保竞赛的实质是深层沉浸的内容而不是浅层沉浸的内容。院校当中可以适当增加模拟对抗经历对获得学分的影响等。在科学评价机制保障的前提下确保公平公正,受训者对模拟对抗的重视程度则会极大提高,也会极大促进分队指挥模拟训练向深层沉浸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孟宸.一次光荣使命--国产军事游戏《光荣使命》研发团队独家采访记[J].兵器,2012(03).
[2] 杨明.步兵分队战术对抗训练系统教学实践初探[J].边防学院学报,2016(02).
(作者单位:陆军边海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