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创新活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希望。同样,创新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
1.1 观念的创新:早在1998年,我国就在基本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
国内教育界也率先提出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理念。现代教育必须实现现代科学管理,借现代企业精神、现代企业最新管理成果与国际先进管理标准接轨,从教育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理念。
1.2 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1.3 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结合。
1.4 业绩的创新:有了以上几点,才会有业绩的创新。
2.管理创新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意义
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
教育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3.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3.1 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
教育管理围绕系统的目标运行,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是由计划开始,经过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管理循环,由此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循环的原动力。
3.2 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不体现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对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化。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学校定位,进行前瞻决策,定时反馈,灵活调整目标,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办学目标上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学校,是难以谈得上创造性的。
3.2.2 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革。目前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结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从而导致重知识、轻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单有一般性的调整或局部的教学改革远不足以触动,只有把目标创新作为管理者的最基本工作,并认真按阶段去实践,才有可能突破。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支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索,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形成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情感教育管理模式、民主教育管理模式、角色体验管理模式、心理疏导管理模式。
3.3 制度的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3.4 结构的创新。
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机关不能变成按部就班地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的“政府”,更何况政府也在变革,校领导与重要部门负责人,至少应是半个教育家。
1.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
1.1 观念的创新:早在1998年,我国就在基本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
国内教育界也率先提出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理念。现代教育必须实现现代科学管理,借现代企业精神、现代企业最新管理成果与国际先进管理标准接轨,从教育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理念。
1.2 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1.3 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结合。
1.4 业绩的创新:有了以上几点,才会有业绩的创新。
2.管理创新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意义
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
教育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3.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3.1 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
教育管理围绕系统的目标运行,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是由计划开始,经过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管理循环,由此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循环的原动力。
3.2 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不体现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对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化。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学校定位,进行前瞻决策,定时反馈,灵活调整目标,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办学目标上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学校,是难以谈得上创造性的。
3.2.2 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革。目前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结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从而导致重知识、轻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单有一般性的调整或局部的教学改革远不足以触动,只有把目标创新作为管理者的最基本工作,并认真按阶段去实践,才有可能突破。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支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索,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形成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情感教育管理模式、民主教育管理模式、角色体验管理模式、心理疏导管理模式。
3.3 制度的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3.4 结构的创新。
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机关不能变成按部就班地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的“政府”,更何况政府也在变革,校领导与重要部门负责人,至少应是半个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