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版制作角度看中国音乐录音作品的普遍性缺陷

来源 :传播与制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音乐录音工作的前十几年主要是在录音棚里搞录音与混音。近些年来,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唱片母版方面(西方社会称之为CDmastering)。制作了《共和国足迹》、《西藏放歌》、《上海音乐博览》、《好歌珍藏》、《神州踏歌六十年》、《红歌宝典》、《北京好歌》等,都是唱片集,不是单张CD,其中较少的有几十首曲目,较多的几百首,加上母版制作已经完成,即将出版的唱片集,累计约有1500首。由于工作的原因,这几年比较集中的接触了大量中国(包括港台)音乐录音作品,母版制作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有几个问题遇到的次数太多了,让我明显的感觉到具有普遍性。下面按照问题出现的次数多少的顺序分三个方面谈一谈。
  一.反相
  这几年遇到问题最多的就是反相了,主要是乐队的反相。在我没有比较集中的接触这么多音乐录音作品时,真是想不到会有这么多首曲目有反相现象。很多年前的录音有反相,近几年的也有反相;名不见经传的录音师的作品有反向,名气很大的录音师的作品也有反相。让人真是难以理解。有的反相是可纠正的,更多的是不可纠正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反响现象存在,我认为有三个原因:1、不明白反相是怎么回事;2、录音制作时主观判断能力差;3、责任心差,即使发现了反相,调整起来也嫌麻烦。对于不明白反相是怎么回事的人,应该找有关书籍看一看,不明白的地方去请教他人,弄懂为止;对反相判断能力差的人,可通过调音台上的某些操作来感受一下反相,1、将两路正常信号(比如CD机的左右输出)输入到调音台的两个通路,把两路电平调一致后反复切换相位键(phase)来感受反相,反相时会有一种气体包围在脑后的感觉。2、当你用MS制录音时,在+S和-S信号平衡的情况下,逐渐拉下M信号,可以感觉到由正相到反相的变化。说一段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前我曾到北京某录音棚录音,录弦乐队时发现反相现象,这个棚是用其他用途的房子后改成录音棚的,离标准录音棚相差较远,正当我想方设法避免反相时,这个棚的录音师说只有线路才能造成反相,话筒拾音不会产生反相。当时我感到很意外,说这话的可是个还有些名气的录音师,看来在反相问题上确实有人存在很不全面的认识。用传声器拾音时,如发现反相现象,应及时调整传声器的位置,检查调音台的设置是否有误,音频线的焊接是否有误,一定要当时发现问题当时解决,否则将会带来后患,成为录音作品的败笔。
  二.压缩用得过狠
  这种现象往往是这样:在音乐较平缓的时候,独唱的声音较大,有时是过分大,到音乐的高潮时(往往是副歌部分)独唱声音却出不来,此时乐队声音往往较大,更显得独唱声音小,需要独唱声音顶出来时听起来却很费力,乐队推到了高潮,主唱却推不到高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1、阈值设置的过低;2、压缩比设置的过大。而为什么会过低、过大呢?原因有二:1、录音师的水平问题,对压缩设置得不合理不具备正确的分辨能力。听起来感觉不到有什么不对;2、责任心问题,有些录音师当天录完第一个演员后,后面不管换多少个演员,多少首歌曲,压缩器都不再调了。这样录出来的歌曲能没有问题吗?属于水平问题的应该设法提高自己的听觉水平,有三方面建议:应多听原声的歌唱,也就是不用传声器、不过电的声音,了解原始的声音是什么样的;2、多听高水平的声乐录音,有意注意声音较大、音乐高潮时的声音;3、将自己的录音和高水平的录音经常比较着听,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做一定能提高对唱的声音的审美水平。以后录唱的时候就能做到既能对过大的电平进行合理的限制,又能把音乐表现的恰到好处。至于责任心的问题,我想说一个责任心差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录音师的。
  三.片面、盲目的追求大音量
  这几年经常遇到盲目追求大音量的母版,从视觉上看,把母版导入到工作界面时看上去像一个一号电池,直直的长方块,看不出高高低低的较为自然的波形;从听觉方面讲,整体音量很大,但声音很硬,很紧。没有了较自然的层次感。可以说社会上有一类这样的母版,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影响了某些母版制作录音师、制作人和演唱演奏者。我曾听某编辑说:“这一版比那一版好,因为这一版声音大,其他编辑也这样认为。”我听后感到很吃惊,很遗憾,仅凭音量大小一方面来判断母版的优劣实在太片面、太盲目了。通过这篇文章我想鲜明地提出,音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保证音质的前提下,可以也应该适度提升节目信号电平,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大音量,把音质都破坏了,就十分错误了。提升电平不能以牺牲音质为代价。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那些只是音量大,音质、环境感、层次感都较差的母版正是错误的观念导致的。所以,盲目追求大音量的做法应该被大家摒弃,应该树立音质第一位的音响观念,这样才能使只是音量大其他各方面均差的母版减少甚至消失。B&P
其他文献
2014年钟声已经敲响,敏感的广电业人士已经嗅到了一个又一个扑面而来的巨大商机的馨香味。除了全球性的数字电视、智能手机、智能电网等发展中的热点市场之外,飞速发展的中国广电又成为一个蓬勃的市场……  4K超高清  4K超高清是时下广电业最热门的技术和话题。  在国外,多家电视台如NHK、BBC、Eutelsat等均开始了4K超高清节目拍摄与播出的相关测试。德国天空电视台于2012年12月1日以4K超
期刊
LiveTRail CEO马克·特来福冈2014年美国市场预测  1. 美国一家大多系统运营商(MSO)将推出IPTV服务  消费者越来越习惯在不通过其常规的有线电视运营商的设备上(即平板电脑、智能手机、OTT互联网连接设备如Roku等)消费娱乐。近些年,如时代华纳有线、康卡斯特、Cablevision和Charter等的MSO一直在市场测试,考察建立IPTV服务的可行性。例如,传闻的Verizo
期刊
【摘要】 本文论述了LED的特点以及采用LED制作的演播室灯具的优缺点,对广电行业LED灯具进行了分析,为LED演播室灯具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LED 光衰 主动型散热 被动型散热  LED(Lighting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半导体中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直接发出红、绿
期刊
索尼、Imax和探索传播合资公司3net总裁兼CEO Tom Cosgrove表示,消费者接受4K电视机处于初期,但3net对萌芽状态的超高清市场信心满满,2014年预计将大幅扩大其4K作品。  Cosgrove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明年准备制作80多个小时的内容,可能是特别节目和纪实系列片。”他承认最终总数有点是一个无确定答案的问题,将由明年全年4K市场的发展有多快决定,但“80小时是我们2
期刊
“丁总当院士啦!”微信广电朋友圈人人都在转发,祝贺广电第一位院士诞生。丁文华的当选是广电系统的骄傲,为广电行业赢得了荣誉!  本刊副总编陈善老师在第一时间给丁总发去了祝贺:“老丁院士:记得你初当总工那年我采访了你(你还略觉不好意思),转瞬十几年过去了,已然成为了老总工了。好在你用一贯的优秀(从上学到工作)书写了广播电视几辈人难以突破的画卷,大快人心。为你祝贺!陈善。”  “感谢陈老师多年的教育和指
期刊
于印尼举行的Bikerockestra摩托车摇滚音乐节在舒尔技术支持下取得空前成功  为庆祝哈雷戴维森成立110周年,印尼哈雷戴维森俱乐部于2013年9月在万隆举办了Bikerockestra摩托车摇滚音乐节,吸引成千上万的摩托骑士和观众到场观看。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哈雷摩托消音器发出的声响与各种传统乐器的演奏融为一体,营造出一场摩托车的交响音乐会,将活动推向高潮。  在庆典筹办期间,该俱乐部接洽
期刊
在2013年的尾巴里,原本以为最后的日子会很平淡的流逝,然而Avid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Avid对面向未来的控制界面进行了突破性创新,于2013年12月18日召开Avid S6新闻发布会,Avid S6的出现给录音、混音和编辑的行业带来了历史性的颠覆——重新定义混音!  众所周知,在项目周转快速且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下工作,混音师需要对编辑和混音进行直观的触觉控制,还需要能够轻松地与其他艺术家、工程师
期刊
【关键词】无线传输 多种品牌类型话筒组合 立体声输入  我台在2013年成功的转播了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举重赛事,这次转播方案是在借鉴了上届全运会转播方案和亚运会转播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引入了无线音频传输和多重备份等手段,考虑到这次音频转播技术要求为立体声制作和传输,我们在现场拾音方面采用了多种类型话筒。  举重场地位于沈阳工业大学体育馆内,场内面积为70*40米,东西狭长,举重基台位于场地西头,三
期刊
【摘要】本文浅谈了青岛电视台在高清频道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新闻高清演播室设计思路及技术方案的实现策略,以期对城市电视台高清演播室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清?技术策略?新闻高清演播室  一.引言  新闻高清演播室是实现新闻频道播高标清同步播出的的重要环节,优先考虑的原则是如何实现安全播出。本文介绍了在青岛电视台新闻高清演播室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思路与关键的技术应用。  二.新闻高清演播室
期刊
之前我们调查了大部分能够应当4K挑战的主流编辑系统。本期我们将看看最极端的情况:能够免费编辑4K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而另一些则有符合编辑们正在制作的作品预算的成本。  GOPRO  在GoPro制造的Hero(英雄)系列产品中有多款4K和HD摄像机,最近它为其H.264 4K文件发布了免费的编辑软件GoPro Studio,它有Windows版和Mac版,能够仅以一次下载的成本进行初步的后期制作。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