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资源开发视域下学校内涵发展实践研究是一个学校走向优秀的根基,本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的内涵发展,从三个维度对好教师的必备素质进行了再思考:一是教育应该是有趣的脑力劳动和学生心灵交往互动的结合;二是要在尊重自我与尊重学生中“实现自我”;三是教育方法要在借鉴教育经验中前行。
关键词:优秀教育;再认识;教育;教育心态;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09-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道:“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这句话深深地影响着做教师的我。但是不是所有的选择了做老师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与孩子成长的快乐呢?升学的压力,分数的竞争等等来自各个方面的多种力量牵绊着很多老师的教育工作:学生的事情、家长的不理解、领导的高要求,诸如此类种种,尤其是教师在付出了大量精力和体力后的不见成效,让很多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困惑中煎熬着,痛苦着。究其原因,我想要解决这所有的一切还是要重新回到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上、对培育学生的心态上以及对引导学生的方法上,这三个层面上来解决。
一、对于教育的再认识——教育应该是有趣的脑力劳动和学生心灵交往互动的结合
关于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翻阅了太多遍,而每一次的拼读都更有不同的感触。对于分数,苏霍敏林斯基是这样做的,在他的笔下从来没有不及格的分数,对于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不是责骂,不是批评,他会这样说:“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数,你在努力一点,就一定能得到好的分数。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到学校来,咱们在想一想。”这话里理解,有鼓励,有支持,有解决的办法,给孩子们很好的一条解决困惑的方法,当时孩子们更是接收到了深深的感动,教师的期待在此,教师的关怀在此,教师的引领也在此,试想这样的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直接的眼里批评,直接的找家长告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们心态宽松的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情感平和的自我去攻克困难,真的是一种好办法。对于孩子们还存在困惑的问题怎么办?孩子们经过了很久的能力,仍然找不到路径去急救,会有很大的受挫感,内心也会是痛苦的。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慈爱的师长,于早晨,于校园里那棵繁花盛开的苹果树下,苏霍姆林斯基跟三年级学生尤拉在一起,幸福而温馨的坐在一起。他们面前有一道应用题,难倒尤拉的那道应用题。苏霍姆林斯基帮助尤拉随时的拨正思维航向。引导孩子的思维不断的接近问题的正确答案,终于尤拉发现了真理,内心充满了喜悦,尤拉觉得在认识的道路上有进了一步。尤拉的脸上舒展着胜利的喜悦,幸福取代了苦恼,成功取代了忧伤。这幅画面很感动我,也给我更多的思考,对教育的再思考。
由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打分这个教育启示来看教育,让我们深受启发。
“教书育人”这四个字至少表达出两个层面的意思,教书,传授知识,育人,培育学生品行,更包括引领学生精神丰盈。可是追溯现在的很多教育场域,很多老师将教育的全部经历放在了提升下学生的学习技能,传授知识这个过程,好似学生只要成绩好,教育就是成功的,于是教师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可谓兢兢业业,可谓一丝不苟。慢慢的我们也会发现,课堂的容量越来越大,学生做的试卷越来越多,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或许,站在这样的教师层面,这是对教育的最大的“负责任”,但教师的这份“好心”学生未必接受。老师追的越近,有的孩子有越是反感,越是不接受。你强行给学生的,不管是出自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还是对教育的负责,但未必是学生所愿意接受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生活环境不一,思维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不一的孩子。
教育首先要做到有趣的进行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切不可死记硬背。我们必须客观的认识到由于个体的差距,每个人接受知识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方法,有的学生需要慢慢磨练,有的学生可能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方可大彻大悟,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育中切不可急迫,切不可一意孤行。智慧的老师会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个过程中就是一种播种教育善良的过程。教育的善良是什么?我想第一位的是给孩子帮助,当孩子遇到知识学习的障碍,遇到学习的困惑,需要的不是教师的紧紧相逼,而是要让孩子知道,我是理解你的,孩子别怕,办法总比问题多,老师可以可以一起解决。教育中的感动往往就在于此,宽容、理解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交往互动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的将困难问题转化成小问题一一解决的过程,在给学生目标的同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引领和陪伴下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升,这样的教育就走入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教育更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交往互动的过程。
二、对于教育心态的再认识——在尊重自我与尊重学生中“实现自我”
记着有一次出去讲座,我很真實地对听课的老师讲了自己是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的,讲座后,许多老师给我留了言。一位老师这样写道:“石老师是一个快乐的人,也在向学生传递着快乐,评职称、评优秀,对待孩子,对待家人,样杨都做得好,而我则为了工作,每天脾气暴躁,回到家都没有力气说话,对待孩子也没有耐心,我真的要好好改变。”是啊,可能更多的老师都想做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做好方方面面,可是总是在繁忙和劳累中不停地奔波,慢慢地迷失了方向。如果说做老师做到让人心情烦躁,焦虑不安,那的确是一种痛苦,但痛苦的根源何在?需要我们重新对教育的心态审时自问。
作为老师,我们的确身肩重任,教师的责任心很强都希望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要“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站在教师的角度需要教师做到“自尊”,站在学生的角度需要做到“尊重”,主要有了这样的教育心态,才会拥有幸福的教育人生。很多时候人们常常提到修一颗平常心,教育工作者的平常心又是什么?我想至少应该包括尊重,尊重人的发展认知,尊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尊重自我的规律成长。作为教师,教育心态很重要,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缺点”、“毛病”、“问题”,我们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并加以利用,这样才能够在激发中让学生知不足方改正,甚至有的时候需要教师的一段陪伴才能够最终纠正,教师的焦灼只会成为学生情感的负担,不仅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容易使学生和老师形成对立,这样的教育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很多时候,教师并不喜欢有独立想法的学生,一点学生的观点与教师产生冲突,教师就会感觉到难受,这样的教育心态也是万万要不得的。 有一位学生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老师你笑起来很美》,看罢感触颇深。很多老师坦言,自己都被压力压得很痛苦了,还哪里来的微笑?其实对教育而言,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表情,更是教育者的一种胸怀,一种气度,一种大格局,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魅力所在。学生犯错时,明明已經很紧张了,与其批评不如报以微笑,学生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期待;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时,明明已经很失落了,与其谈些大道理,还不知报之以微笑,学生是一定能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这种艺术中必须有“微笑”这种表情,微笑是一种气氛,微笑是一种力量,微笑更是一种沟通的有效手段。
三、对于教育方法的再认识——在借鉴教育经验中前行
古人云:“人不学,不知道。”今天想想这句话,还是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的。有人这样说,现在的老师只读两本书,第一本书是教材,第二本书是教材,甚至有人只读一本书,那就是教参,再加上自己的对年的教学经验,无所畏惧。其实这是很可怕的现象,如果经验主义在上,总是认为自己教学很多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完全可以胜任现在的教学,这样的老师不对走的太远,而且会越走越累。教育的境界在于带着思考教师,带着思考时间,在反思中不断的提升教育教学的艺术性,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学习,不更新,很难做到对教育的高瞻远瞩,全方位把握。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把教参研究透了就能够呈现高质量的课堂,其实教材往往成了教师的依靠,有的老师全盘照抄教参上的内容,少了自己的顿悟和反思,少了自己的体会和新的,按部就班的完成课堂教学,这仅仅是完成,精彩何在?创新何在?教育是需要不断的思考中碰撞出智慧的,在智慧的耕耘中不断顿悟,在顿悟中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有教师看得多,间的关系才能够将书本与生活,将书本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价值所在。
可以试想,一个老师从大学毕业到工作五年都吃老本,到工作十年还是在用大学里学习的东西,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样的老师只能是知识的搬运工,及其辛苦的在搬运知识,教育中没有创新,知识传递,教育中没有激情,只在复制。这样的传递学生会厌倦,这样的复制自我也缺少激情。何谈教育的幸福?又怎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被淘汰呢?对于我们的经验要批判式的借鉴,要不断积累不断更新,这才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才是生命力旺盛的教育。
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情感去热爱,需要教师注入激情去洗涤。教育要有爱,要有智慧而理智的爱;教育要有思考,更要有情怀,由内而外的洗礼自我的教育人生;教育更需要诗意,让岁月在青葱的烂漫中收获教育的感动!
[参考文献]
[1]袁卫星著.做一个理想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03).
关键词:优秀教育;再认识;教育;教育心态;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09-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道:“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这句话深深地影响着做教师的我。但是不是所有的选择了做老师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与孩子成长的快乐呢?升学的压力,分数的竞争等等来自各个方面的多种力量牵绊着很多老师的教育工作:学生的事情、家长的不理解、领导的高要求,诸如此类种种,尤其是教师在付出了大量精力和体力后的不见成效,让很多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困惑中煎熬着,痛苦着。究其原因,我想要解决这所有的一切还是要重新回到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上、对培育学生的心态上以及对引导学生的方法上,这三个层面上来解决。
一、对于教育的再认识——教育应该是有趣的脑力劳动和学生心灵交往互动的结合
关于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翻阅了太多遍,而每一次的拼读都更有不同的感触。对于分数,苏霍敏林斯基是这样做的,在他的笔下从来没有不及格的分数,对于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不是责骂,不是批评,他会这样说:“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数,你在努力一点,就一定能得到好的分数。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到学校来,咱们在想一想。”这话里理解,有鼓励,有支持,有解决的办法,给孩子们很好的一条解决困惑的方法,当时孩子们更是接收到了深深的感动,教师的期待在此,教师的关怀在此,教师的引领也在此,试想这样的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直接的眼里批评,直接的找家长告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们心态宽松的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情感平和的自我去攻克困难,真的是一种好办法。对于孩子们还存在困惑的问题怎么办?孩子们经过了很久的能力,仍然找不到路径去急救,会有很大的受挫感,内心也会是痛苦的。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慈爱的师长,于早晨,于校园里那棵繁花盛开的苹果树下,苏霍姆林斯基跟三年级学生尤拉在一起,幸福而温馨的坐在一起。他们面前有一道应用题,难倒尤拉的那道应用题。苏霍姆林斯基帮助尤拉随时的拨正思维航向。引导孩子的思维不断的接近问题的正确答案,终于尤拉发现了真理,内心充满了喜悦,尤拉觉得在认识的道路上有进了一步。尤拉的脸上舒展着胜利的喜悦,幸福取代了苦恼,成功取代了忧伤。这幅画面很感动我,也给我更多的思考,对教育的再思考。
由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打分这个教育启示来看教育,让我们深受启发。
“教书育人”这四个字至少表达出两个层面的意思,教书,传授知识,育人,培育学生品行,更包括引领学生精神丰盈。可是追溯现在的很多教育场域,很多老师将教育的全部经历放在了提升下学生的学习技能,传授知识这个过程,好似学生只要成绩好,教育就是成功的,于是教师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可谓兢兢业业,可谓一丝不苟。慢慢的我们也会发现,课堂的容量越来越大,学生做的试卷越来越多,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或许,站在这样的教师层面,这是对教育的最大的“负责任”,但教师的这份“好心”学生未必接受。老师追的越近,有的孩子有越是反感,越是不接受。你强行给学生的,不管是出自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还是对教育的负责,但未必是学生所愿意接受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生活环境不一,思维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不一的孩子。
教育首先要做到有趣的进行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切不可死记硬背。我们必须客观的认识到由于个体的差距,每个人接受知识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方法,有的学生需要慢慢磨练,有的学生可能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方可大彻大悟,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育中切不可急迫,切不可一意孤行。智慧的老师会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个过程中就是一种播种教育善良的过程。教育的善良是什么?我想第一位的是给孩子帮助,当孩子遇到知识学习的障碍,遇到学习的困惑,需要的不是教师的紧紧相逼,而是要让孩子知道,我是理解你的,孩子别怕,办法总比问题多,老师可以可以一起解决。教育中的感动往往就在于此,宽容、理解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交往互动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的将困难问题转化成小问题一一解决的过程,在给学生目标的同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引领和陪伴下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升,这样的教育就走入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教育更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交往互动的过程。
二、对于教育心态的再认识——在尊重自我与尊重学生中“实现自我”
记着有一次出去讲座,我很真實地对听课的老师讲了自己是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的,讲座后,许多老师给我留了言。一位老师这样写道:“石老师是一个快乐的人,也在向学生传递着快乐,评职称、评优秀,对待孩子,对待家人,样杨都做得好,而我则为了工作,每天脾气暴躁,回到家都没有力气说话,对待孩子也没有耐心,我真的要好好改变。”是啊,可能更多的老师都想做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做好方方面面,可是总是在繁忙和劳累中不停地奔波,慢慢地迷失了方向。如果说做老师做到让人心情烦躁,焦虑不安,那的确是一种痛苦,但痛苦的根源何在?需要我们重新对教育的心态审时自问。
作为老师,我们的确身肩重任,教师的责任心很强都希望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要“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站在教师的角度需要教师做到“自尊”,站在学生的角度需要做到“尊重”,主要有了这样的教育心态,才会拥有幸福的教育人生。很多时候人们常常提到修一颗平常心,教育工作者的平常心又是什么?我想至少应该包括尊重,尊重人的发展认知,尊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尊重自我的规律成长。作为教师,教育心态很重要,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缺点”、“毛病”、“问题”,我们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并加以利用,这样才能够在激发中让学生知不足方改正,甚至有的时候需要教师的一段陪伴才能够最终纠正,教师的焦灼只会成为学生情感的负担,不仅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容易使学生和老师形成对立,这样的教育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很多时候,教师并不喜欢有独立想法的学生,一点学生的观点与教师产生冲突,教师就会感觉到难受,这样的教育心态也是万万要不得的。 有一位学生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老师你笑起来很美》,看罢感触颇深。很多老师坦言,自己都被压力压得很痛苦了,还哪里来的微笑?其实对教育而言,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表情,更是教育者的一种胸怀,一种气度,一种大格局,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魅力所在。学生犯错时,明明已經很紧张了,与其批评不如报以微笑,学生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期待;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时,明明已经很失落了,与其谈些大道理,还不知报之以微笑,学生是一定能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这种艺术中必须有“微笑”这种表情,微笑是一种气氛,微笑是一种力量,微笑更是一种沟通的有效手段。
三、对于教育方法的再认识——在借鉴教育经验中前行
古人云:“人不学,不知道。”今天想想这句话,还是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的。有人这样说,现在的老师只读两本书,第一本书是教材,第二本书是教材,甚至有人只读一本书,那就是教参,再加上自己的对年的教学经验,无所畏惧。其实这是很可怕的现象,如果经验主义在上,总是认为自己教学很多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完全可以胜任现在的教学,这样的老师不对走的太远,而且会越走越累。教育的境界在于带着思考教师,带着思考时间,在反思中不断的提升教育教学的艺术性,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学习,不更新,很难做到对教育的高瞻远瞩,全方位把握。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把教参研究透了就能够呈现高质量的课堂,其实教材往往成了教师的依靠,有的老师全盘照抄教参上的内容,少了自己的顿悟和反思,少了自己的体会和新的,按部就班的完成课堂教学,这仅仅是完成,精彩何在?创新何在?教育是需要不断的思考中碰撞出智慧的,在智慧的耕耘中不断顿悟,在顿悟中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有教师看得多,间的关系才能够将书本与生活,将书本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价值所在。
可以试想,一个老师从大学毕业到工作五年都吃老本,到工作十年还是在用大学里学习的东西,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样的老师只能是知识的搬运工,及其辛苦的在搬运知识,教育中没有创新,知识传递,教育中没有激情,只在复制。这样的传递学生会厌倦,这样的复制自我也缺少激情。何谈教育的幸福?又怎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被淘汰呢?对于我们的经验要批判式的借鉴,要不断积累不断更新,这才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才是生命力旺盛的教育。
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情感去热爱,需要教师注入激情去洗涤。教育要有爱,要有智慧而理智的爱;教育要有思考,更要有情怀,由内而外的洗礼自我的教育人生;教育更需要诗意,让岁月在青葱的烂漫中收获教育的感动!
[参考文献]
[1]袁卫星著.做一个理想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