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备课是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而产生的一种集体备课模式,现在已经不能算是新鲜产物。网络备课能够共享更多人的集体智慧,发挥更广范围内教师团体的协作能力和良好复用性,因此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但在许多实施网络备课的学校却因种种原因,逐渐放弃网络备课,甚至是学校的行政命令废止网络备课。从跟踪调查的农村一所学校来说,从网络备课实施最初的高涨热情,到后来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到后来不得不转回到手写备课,这其中原因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一、何为网络备课
网络备课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较大范围内教师的协同作业,共享集体智慧,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网络备课并不是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名词,是网络备课的表现形式;网络备课是动词,是一种过程,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与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
二、网络备课被部分学校叫停的原因
多数教师认为网络备课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说明其有传统备课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备课现实情况下不能被广泛应用,很多学校顾虑的不是硬件建设的问题,而是网络备课带来的关于使用、检查、评价的一系列问题。
1.对网络备课理解的偏差使网络备课应用难以推广。至今仍有很多教师认为所谓的网络备课就是将教案本上的内容电子化上传到网络就是网络备课。对网络备课理解的偏差使网络备课成为毫无意义的录入工作,使网络备课难以得到有效应用。
2.网络备课难以检查,无法评价教师的工作。某些学校认为教师将电子版的教学设计存储网络中,无法知道教师备课进度与质量,检查时还要将电子版打印出来,既浪费输入计算机的时间,又浪费资源,得不偿失。
3.网络备课使教师趋于懒惰。网络备课的存储形式有利于教师拷贝,教师备课只要将其他教师或网上搜索到的教案复制过来,或稍加修改便完成备课,省时省力,很多教师不亦乐乎。在此情况下教师往往教材不熟,想到什么说什么,课堂效能更趋低下,致使电子备课的作用甚至不如抄写在教案本上,这恐怕是网络备课难以推广的最主要原因。
三、实践成功的网络备课模式
从备课过程来说,一般有多次备课。在网络应用于教育教学之前,很多学校都实行集体备课,这是一种成功的备课模式,共享集体智慧,共同突破难题。而这种模式应用于网络后,将使这个研讨集体范围更大,人员更多。从实验成功的学校看,一般来说实行三级四步备课模式。
(一)个人初备
备课是教师对教材、教法、学生等内容的研究过程。不管采取任何备课形式,教师个体进行备课都是必需的,这是教师个人思考的过程,即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必须了解根基的东西。个人初备要达到以下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甚至是本学科的课标体系。研究课标是把握知识脉络、能力系统的重要方法。如果只关注所教年级的课程标准,就不能准确把握该学科的知识、能力体系。
教师必须认真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工具,可以说只是一个例子,教学是通过教材掌握一种能力。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范围,必将成为单纯的知识教学。而教师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也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把握重难点,把握教材目的,把握知识体系,把握能力目标。没有个人挖掘教材,没有教材拓展和延伸,则不可能有个人理解和思考的。
教师必须研究教法。教法是由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组成的,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题、不同学校、不同学生有所差别。
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与测试。在洋思教学模式中,当堂训练与当堂测试是一种很有效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模式,测试的试题需要精心设计。还要科学设计作业,有效精致的作业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措施,大量、重复、质量差的作业是教师备课差的表现之一。
个人初备以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备课和课件上传到资源服务器。
(二)集体研讨(学校研讨)
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应进行学校内教研组的集体研讨。这种研讨可以是学校内教研组中进行的,一般采用一人主讲,阐述对本节课各方面的设计方法,然后教研组成员根据个人备课情况进行集体研讨,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设计,共同探讨是否对主讲人的教案进行修改。然后教师对备课进行再次修改,从而形成教研组内供参考借鉴的优秀备课。同时,教师可以依据研讨的收获,对备课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想法进行修改。B/S结构的网络备课模式使教师的集体研讨可以在任何具体网络环境内进行,使集体研讨更方便,这种集体备课模式在许多地方的实验中都收到良好效果。
(三)校际研讨
校际研讨是多校联合进行的研讨,这种研讨扩大了范围,有利于取人之长。一般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如果教研采用多校联合或者乡镇内学校联合,甚至是区县级、市级研讨的方式,将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各校选出的优秀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精选,成为教师备课的参考,使其成为优秀备课中的精品。
(四)个人复备
经过层层精选的备课固然是优中选优,但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教师,正如培养学生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的备课亦然。再优秀的备课也需要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学校的地域差异进行修改。正社会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符合特定范围实际情况的备课才是优秀的备课。提供下载的备课是供教师参考的,而不能运用“拿来主义”直接用。这里个人复备,就是教师根据个人初备和评选出的优秀案例进行再加工,取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想法,使之成为既集合多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个人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优秀备课。
一、何为网络备课
网络备课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较大范围内教师的协同作业,共享集体智慧,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过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网络备课并不是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名词,是网络备课的表现形式;网络备课是动词,是一种过程,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与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
二、网络备课被部分学校叫停的原因
多数教师认为网络备课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说明其有传统备课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备课现实情况下不能被广泛应用,很多学校顾虑的不是硬件建设的问题,而是网络备课带来的关于使用、检查、评价的一系列问题。
1.对网络备课理解的偏差使网络备课应用难以推广。至今仍有很多教师认为所谓的网络备课就是将教案本上的内容电子化上传到网络就是网络备课。对网络备课理解的偏差使网络备课成为毫无意义的录入工作,使网络备课难以得到有效应用。
2.网络备课难以检查,无法评价教师的工作。某些学校认为教师将电子版的教学设计存储网络中,无法知道教师备课进度与质量,检查时还要将电子版打印出来,既浪费输入计算机的时间,又浪费资源,得不偿失。
3.网络备课使教师趋于懒惰。网络备课的存储形式有利于教师拷贝,教师备课只要将其他教师或网上搜索到的教案复制过来,或稍加修改便完成备课,省时省力,很多教师不亦乐乎。在此情况下教师往往教材不熟,想到什么说什么,课堂效能更趋低下,致使电子备课的作用甚至不如抄写在教案本上,这恐怕是网络备课难以推广的最主要原因。
三、实践成功的网络备课模式
从备课过程来说,一般有多次备课。在网络应用于教育教学之前,很多学校都实行集体备课,这是一种成功的备课模式,共享集体智慧,共同突破难题。而这种模式应用于网络后,将使这个研讨集体范围更大,人员更多。从实验成功的学校看,一般来说实行三级四步备课模式。
(一)个人初备
备课是教师对教材、教法、学生等内容的研究过程。不管采取任何备课形式,教师个体进行备课都是必需的,这是教师个人思考的过程,即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必须了解根基的东西。个人初备要达到以下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甚至是本学科的课标体系。研究课标是把握知识脉络、能力系统的重要方法。如果只关注所教年级的课程标准,就不能准确把握该学科的知识、能力体系。
教师必须认真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工具,可以说只是一个例子,教学是通过教材掌握一种能力。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范围,必将成为单纯的知识教学。而教师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也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把握重难点,把握教材目的,把握知识体系,把握能力目标。没有个人挖掘教材,没有教材拓展和延伸,则不可能有个人理解和思考的。
教师必须研究教法。教法是由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组成的,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题、不同学校、不同学生有所差别。
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与测试。在洋思教学模式中,当堂训练与当堂测试是一种很有效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模式,测试的试题需要精心设计。还要科学设计作业,有效精致的作业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措施,大量、重复、质量差的作业是教师备课差的表现之一。
个人初备以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备课和课件上传到资源服务器。
(二)集体研讨(学校研讨)
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应进行学校内教研组的集体研讨。这种研讨可以是学校内教研组中进行的,一般采用一人主讲,阐述对本节课各方面的设计方法,然后教研组成员根据个人备课情况进行集体研讨,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设计,共同探讨是否对主讲人的教案进行修改。然后教师对备课进行再次修改,从而形成教研组内供参考借鉴的优秀备课。同时,教师可以依据研讨的收获,对备课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想法进行修改。B/S结构的网络备课模式使教师的集体研讨可以在任何具体网络环境内进行,使集体研讨更方便,这种集体备课模式在许多地方的实验中都收到良好效果。
(三)校际研讨
校际研讨是多校联合进行的研讨,这种研讨扩大了范围,有利于取人之长。一般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如果教研采用多校联合或者乡镇内学校联合,甚至是区县级、市级研讨的方式,将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各校选出的优秀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精选,成为教师备课的参考,使其成为优秀备课中的精品。
(四)个人复备
经过层层精选的备课固然是优中选优,但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教师,正如培养学生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的备课亦然。再优秀的备课也需要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学校的地域差异进行修改。正社会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符合特定范围实际情况的备课才是优秀的备课。提供下载的备课是供教师参考的,而不能运用“拿来主义”直接用。这里个人复备,就是教师根据个人初备和评选出的优秀案例进行再加工,取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想法,使之成为既集合多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个人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优秀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