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anhua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朗读课文、复述内容、赏析古诗词、分析课文、课堂辩论、课堂演讲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语文;说话;能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地倚重于语言而不是文字。写信少了,手机、电话、网上交流多了,就是一个例证。时代需要人们的说话能力迅速提高。从培养学生素质来说,说话能力的训练亟待加强。但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学校有目标、有内容、有顺序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还是空白,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把说话能力训练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把说话能力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信力,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说话的良好习惯
   古人强调读书要“成诵精读”。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论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可见,诵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时离不开对文章的诵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教学环节,着重指导和训练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语气等语言的表达,要求学生读准节奏、读准重音、读准语气和读出感情,培养学生说话的良好习惯。如《荷塘月色》一文的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对于荷塘月色的描写,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写到月光,再写到荷塘四周。作者通过写荷叶、荷花、树影等,将月光写得可知可感,把月光与荷塘融合在一起,语言优美、典雅,是指导学生诵读的好篇章,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感悟美,能进而学会去欣赏美、表现美。
   二、抓住复述内容这一教学环节,训练说话的准确有序
   复述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只是一段,甚至是一篇文章,教师都可以尝试着引导学生去复述其主要情节、内容。如《祝福》一文,以祝福之日为线索,写了主人公祥林嫂这个下层劳动妇女所遭遇的不幸。文章在情节的展开上采用的是倒叙。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事件的先后顺序去简述内容,从而训练他们做到言之有序、抓住重点的说话技巧。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又锻炼了说话的条理性,使他们能够把话说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三、抓住赏析古诗词、分析课文等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说话的形象生动
   古诗词中常包容着优美的意境,饱蘸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学生常常在鉴赏这些文质兼美的诗词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的契机,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诗中创设的意境,从而训练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如《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深秋时节,万物肃杀,青藤枯老,黄叶落尽,被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落的一只乌鸦瑟缩着,在傍晚的静寂中,不时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喊。在昏重得几乎叫人难以喘息的时候,忽现“小桥流水人家”。只见一架小桥,桥下一弯秀水,潺潺流淌,水边桥头,几间小屋错落有致,小屋上缕缕炊烟袅袅飘起,显得那么安恬、温馨。这一句不仅写景上有了新的扩展,而且在心理上很细微地传达了羁旅天涯者对安居家乡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接着现出“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在一条黄尘漫漫、秋风飒飒的古驿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精疲力竭的马迟缓地走着。一个“古道”,让人马上想到路途的曲折而漫长,古往今来这古老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匹这样的“瘦马”,拨响了读者心中那通往遥远过去,与古人共鸣的琴弦。马都很难再忍受背井离乡的飘泊之苦,骑在它背上有思想、重感情的人就更无法坚持了。 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怅、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凄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意境的赏析,在师生共同推敲、锤炼语句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形象生动。
   四、抓住课堂辩论、课堂演讲等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说话的得体巧妙
   所谓的“得体”就是在语言交流时,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恰当的词语及其修辞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组织课堂辩论、演讲等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说话的得体、巧妙。如在学习《项链》的基础上,课堂上组织学生辩论,正方观点“马蒂尔德夫人爱慕虚荣,遭遇不值得同情”;反方观点“马蒂尔德夫人热爱生活,勇于承担责任,遭遇值得同情”。通过辩论,既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说话技能。再如学完《群英会蒋干中计》后,让学生在了解三国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曹操我对你说”的演讲,阐述自己对蒋干中计及至曹操中计的看法。在戏说的同时,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和文学的角度看问题。教师抓住这一教学环节实施说话训练,要突出各种形式的重点,让学生懂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中说话有变化,这样既能训练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又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独特性,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把握最有利于学生说话的时机,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开展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教师要利用新课开始前两三分钟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关联词语说话,可以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回答,评论课文的内容;可以在归纳要点、比较异同时,引导学生说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补充情节,拓展情节……
   总之,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应本着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原则,循序渐进,绝不能一蹴而就,浅尝辄止。
  (邳州市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一个沉重的命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美国副总统拜登也在大洋彼岸冷眼指出:中国可以培养出很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创新者却寥
一堂高效的英语课堂,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并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设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能力,从而培养合格人才。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现代社会将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将人才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校人才培养需从目标定位、人才类型、素质结构、复合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期达到人才培养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现代社会将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将人才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中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都曾有过阅读书籍的经历,人一生集中读书的时间主要在学校里的学习阶段。诚然,它可认定是一种读书行为。但这种“读书”所持续的时间毕竟有限,只是每个人人生中的一个必要过程。那么,读书究竟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呢?笔者以为,广义的读书或者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一件“谋心”的事,所获得的是精神层面的感染和滋养。归根结底,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它既不需要别人强制要求,更不是某项已定的任务。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景教学;自主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在整个学校工作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对于一个班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每个学生今后人生道路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到学生未来能否成才。因此,做为班主任一定要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班级。  一、共同制订、认真执行班规班约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法制观念深入人心。班主任同样要用“法”(班规班约)管班级,而不是用“人”(班主任)来管理,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班规班约是对一
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已被广大教师广泛运用,并收到显著效果。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此做了探索,否定了曾盛极一时的重“讲”轻“读”现象,提出了“读”应放在语文教学的第一位。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首先从引导学生学会品读、质疑、评析文章做起。  一、仔细品读  俗话说:“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在讲授一篇美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反复地进行品读。引导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表现效果,也扩大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新手段,注入了活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地理教育开辟新天地。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趣  在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使得一些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对地理课缺乏兴趣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小学生有能力读书并学会如何读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明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方向:“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朗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才流传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这样的古训。   一、加强朗读训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在的语文课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不遗余力地讲解分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渐渐地疏远了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