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教育形式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更加注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强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鼓励学生数学参与。针对这一教育形式,有效提升小学生思维灵活性可以从核心素养提升,思维教学,数学参与三个方面来为学生思维灵活性打下基础和灵活运用。
关键词:新形势;数学教育;灵活思维
一、新教育形势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
1.注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给了各教育阶段和各学科素养培养的大体方向和具体要求。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也作为小学学习的基础学科,小学生数学素养便体现在对于数学的认知和启蒙。当然,这一认知和启蒙是以具体的数学知识为载体的。因此,新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就是以小学数学知识为载体的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2.强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逐步发展,小学阶段的教育也越来越倾向于对于思维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理性思维刚要形成;小学数学便承担了促进学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任务。对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而言,并不是让学生养成固定化的思维模式,而是指导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坚持鼓励学生数学参与
新课改和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即要加强学生在课堂和学习中的参与。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参与主要包括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参与数学探索的思维历程;数学知识的应用参与,除了要满足应试新的应用之外,小学数学还具有生活化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应用参与。
二、新教育形势下提升小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实施路径
1.核心素养提升为学生灵活思维打下基础
学生的灵活思维养成要以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提升作為基础,而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提升就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知识性的学习为载体,首先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程度和兴趣。而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将灵活思维的教学贯穿于知识教学之中。
首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保持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比如在对图形的运动一课进行学习时,笔者以让学生动手剪纸操作对形式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具体思维的思维阶段,因此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够加强学生的具体印象,使学生在思考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能够有具体的思维载体。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探索精神和探索意识,特别是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加以引导,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否定,造成学生兴趣的丧失,思维的断层。比如在教学中有个别学生经常把中心对称图形当做轴对称图形。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中心对称图形,笔者适时抓住教学生成的契机,对中心对称图形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两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利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了知识的教授。
2.思维教学促成学生灵活思维养成
现今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教学,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通过思维的教学促成学生灵活思维的养成,在人类思维发展史上比较优秀的思维比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迁移思维等等,小学的数学教学并不是对这些思维进行概念的讲解和死板的套用,而是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掌握这些思维。
比如,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单元的教学中,关于小学生前期所学的都是平面几何的知识,虽然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但是对于抽象的立体纸几何的展现表现出了教大的困难性,其关键就在于将立体几何以平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涉及到了学生的立体思维和迁移思维,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相互转换关系,促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和迁移思维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技术展现了一个实物的正方体如何变成了平面的形式表达,正方体上的每条边和角是如何变换的;再通过课堂展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下其平面表达形式。通过这两个过程,学生的立体思维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其他的优秀思维也应该在课堂教学和问题的解决中予以引导形成。
3.数学参与加强学生思维灵活运用
决定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不仅仅是对于思维的培养和养成,更重要的还在于思维的灵活运用,而且能否通过灵活的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你是评价学生思维灵活度的重要标准。思维灵活运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模拟情境问题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是生活实际问题中思维的灵活运用。
对于模拟情景问题的思维灵活运用主要表现在了小学数学模拟问题的解答中。数学模拟问题的重要特点是,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出不变的或原本的模拟问题情境,而是模拟问题情景灵活多变,问题的解答方法多种多样,这就为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提供了条件。比如小学数学测量问题中常见的“断尺”问题,即运用刻度残缺不全的直尺去测量一定物体的长度,这一问题情景学生所遇到的解答障碍是无法通过单有的直尺测量知识去解答,对于这一这类问题的解答就需要学生通过直尺测量知识和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呈现出明显的思维灵活运用的特征。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强调实际生活问题中思维的灵活运用。实际生活问题的灵活解答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维灵活运用是有重要意义的,它可以通过学生对实际生活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而且实际生活所遇到的情景十分丰富,也进一步增加了问题解答情景的多样性和灵活度。笔者就曾以春游路线这一实际生活问题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春游路线种类进行计算,实际生活问题的解答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
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逐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这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真正内核。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善于观察学生,总结经验,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松玲.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黄仁华.迁移思维灵活解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转化思想”之我见[J].小学教学研究,2015(10): 46-47.
关键词:新形势;数学教育;灵活思维
一、新教育形势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
1.注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给了各教育阶段和各学科素养培养的大体方向和具体要求。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也作为小学学习的基础学科,小学生数学素养便体现在对于数学的认知和启蒙。当然,这一认知和启蒙是以具体的数学知识为载体的。因此,新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就是以小学数学知识为载体的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2.强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逐步发展,小学阶段的教育也越来越倾向于对于思维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理性思维刚要形成;小学数学便承担了促进学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任务。对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而言,并不是让学生养成固定化的思维模式,而是指导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坚持鼓励学生数学参与
新课改和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即要加强学生在课堂和学习中的参与。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参与主要包括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参与数学探索的思维历程;数学知识的应用参与,除了要满足应试新的应用之外,小学数学还具有生活化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应用参与。
二、新教育形势下提升小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实施路径
1.核心素养提升为学生灵活思维打下基础
学生的灵活思维养成要以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提升作為基础,而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提升就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知识性的学习为载体,首先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程度和兴趣。而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将灵活思维的教学贯穿于知识教学之中。
首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保持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比如在对图形的运动一课进行学习时,笔者以让学生动手剪纸操作对形式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具体思维的思维阶段,因此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够加强学生的具体印象,使学生在思考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能够有具体的思维载体。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探索精神和探索意识,特别是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加以引导,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否定,造成学生兴趣的丧失,思维的断层。比如在教学中有个别学生经常把中心对称图形当做轴对称图形。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中心对称图形,笔者适时抓住教学生成的契机,对中心对称图形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两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利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了知识的教授。
2.思维教学促成学生灵活思维养成
现今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教学,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通过思维的教学促成学生灵活思维的养成,在人类思维发展史上比较优秀的思维比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迁移思维等等,小学的数学教学并不是对这些思维进行概念的讲解和死板的套用,而是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掌握这些思维。
比如,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单元的教学中,关于小学生前期所学的都是平面几何的知识,虽然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但是对于抽象的立体纸几何的展现表现出了教大的困难性,其关键就在于将立体几何以平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涉及到了学生的立体思维和迁移思维,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相互转换关系,促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和迁移思维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技术展现了一个实物的正方体如何变成了平面的形式表达,正方体上的每条边和角是如何变换的;再通过课堂展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下其平面表达形式。通过这两个过程,学生的立体思维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其他的优秀思维也应该在课堂教学和问题的解决中予以引导形成。
3.数学参与加强学生思维灵活运用
决定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不仅仅是对于思维的培养和养成,更重要的还在于思维的灵活运用,而且能否通过灵活的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你是评价学生思维灵活度的重要标准。思维灵活运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模拟情境问题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是生活实际问题中思维的灵活运用。
对于模拟情景问题的思维灵活运用主要表现在了小学数学模拟问题的解答中。数学模拟问题的重要特点是,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出不变的或原本的模拟问题情境,而是模拟问题情景灵活多变,问题的解答方法多种多样,这就为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提供了条件。比如小学数学测量问题中常见的“断尺”问题,即运用刻度残缺不全的直尺去测量一定物体的长度,这一问题情景学生所遇到的解答障碍是无法通过单有的直尺测量知识去解答,对于这一这类问题的解答就需要学生通过直尺测量知识和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呈现出明显的思维灵活运用的特征。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强调实际生活问题中思维的灵活运用。实际生活问题的灵活解答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维灵活运用是有重要意义的,它可以通过学生对实际生活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而且实际生活所遇到的情景十分丰富,也进一步增加了问题解答情景的多样性和灵活度。笔者就曾以春游路线这一实际生活问题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春游路线种类进行计算,实际生活问题的解答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
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逐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这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真正内核。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善于观察学生,总结经验,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松玲.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黄仁华.迁移思维灵活解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转化思想”之我见[J].小学教学研究,2015(10):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