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布艺的题材内涵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iqi8627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民间布艺的题材内涵为切入点,从古老的图腾崇拜和人们日常所见物象两大主题展开理论研究。
  关键词:民间布艺;题材;内涵
  民间布艺的题材涉及广泛,取材非常丰富。古老的图腾崇拜及传说、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都纳入艺人们的取材之列,这些题材内容都是祈愿吉祥的祝福心理,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信仰与文化内涵。
  1古老的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亦称图腾信仰,是原始思维方式之一。它是原始的宗教信仰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图腾艺术,也成为远古人类对生存与生命的一种寄托。面对复杂而神秘的自然界,人类存在着生、老、病、死的必然生存规律,人们幻想自己能够借助一些外在的神力来改变不理想的现状,如借助猛兽来提高抗击疾病、灾难的能力,借助鱼类、蛙类的生殖能力来延续子孙后裔,借助龙凤来预兆祥瑞、富贵[1]。民间布艺中作为图腾崇拜出现的题材有:鱼、蛙、虎、狮、龙、凤等等,以下以地区较为典型的图腾文化为例详述。
  (1)鱼蛙文化:鱼蛙文化是地区最为古老的图腾现象,鱼和蛙代表阳阴的组合。鱼属阳性,象征太阳神,而蛙属阴性,是月亮神的化身,两者合二为一,寓意长长久久,生生不息。
  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蛙纹起,蛙形象由来已久,延续至今。早期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蛙纹形象多具体、生动,身体形状以圆形或三角形为主,如姜寨文化中的彩陶盆,其上饰以具象的蛙纹造型,蛙背上有类似圆点的装饰物,这和布艺品中装饰蛙背的技法“圈点”十分相似,圈点代表生育繁衍的俗信符号,自古蛙的繁育能力强,人们常以其寄托生命绵延不断。同时,研究学者曾考证女娲族与蛙的联姻关系,从而取其谐音称新生命为“娃”,并以艺术形象“蛙”代“娃”。以“蛙”为代表的布艺品也层出不穷数,花色品种繁多,如蛙背心、蛙肚兜,蟾蛙荷包、蟾蛙围嘴,蛙枕等等,这些是母辈们为孩子精心制作的,寓意孩子健硕成长。
  鱼图腾是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开始的,经过后期不断的发展,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原始的鱼纹多以单体写实的自然形态出现,而在半坡时期的彩陶盆中的鱼纹,鱼形丰富,种类较多,其中一些鱼纹是由单线交叉形式组成,注重头部刻画,特征为鱼口张,目圆睁,这与民间布艺中的鱼形象出奇的相似,尤其鱼枕造型[1]。
  后期的鱼纹形式,出现了以多种组合形式的鱼纹造型,并且产生各种叠加、变形之后的形式,如半坡类型期出现的由两条或多条并连形式的鱼纹,装饰特点注重左右对称,由两个鱼头相对或相向排列的形式,在众多布艺品中以鱼形象进行构图或组合的形式也是基于对称的原则[2]。由于以上考古方面的研究与分析,鱼文化可以说是黄河流域的发源地,也是基于远古时期人们对鱼的崇拜,关于鱼的图腾便一直延续至今,人们赋予鱼更多的吉祥寓意,如:年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而以鱼为形象的布艺品也处处可见,如鱼枕、布制鱼、鱼香包等。
  (2)虎狮文化:人们对虎的崇拜历史悠久,虎文化贯穿于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之中,自商周时起,虎的形象开始在器物上大量的出现,东汉应勋所著《风俗通议·祀典》中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者,能执搏挫锐,吞噬鬼魅”,在民间也流传着《十八万老虎下江南》、《吕布貂蝉一虎生》等有关老虎的神秘故事,虎形象成为了先民们较为古老的图腾艺术。中国的狮文化是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图腾现象,西方崇拜狮子,认为其是威严勇敢的象征,汉代,狮形象因佛教传入中国,汉时期的“狮子舞”就来源于此,狮文化便开始受人推崇,延续至今,各地區还流传着舞狮的民俗活动[22]。由此说明,在民间狮文化广为流传及沿用。由于人们对自然界中虎、狮等猛兽心存敬意,使之产生了对于虎、狮文化的沿袭,人们普遍采用虎、狮作为驱鬼辟邪的形象,如贴虎于门板,门前伫立石狮,或挂虎皮在身上以御凶,这些象征与信仰辗转流传数千年,使虎、狮可以祛恶除邪的风习深入民间。
  民间艺术中,虎、狮形象的运用较为频繁,是民间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它融汇在剪纸、布艺、泥塑、面花等艺术形态中,成为百姓们嘴贴心的保护神,人们相信,猛兽可以战胜人生的厄运,因此在民间布艺中虎、狮形象多用于儿童布艺中,以此起到护生意义。在大量的调研中,我们采集到的以虎、狮为题材的布艺品各式各样,虎头鞋、虎头帽、虎枕、狮头鞋以及放在枕边的布老虎、布狮子等等,都是长辈们对孩子深切的祝福,愿孩子具备猛兽的威力,勇敢健硕。
  (3)龙凤文化:龙凤是古人幻想的神异动物,能兴云作雨,象征祥瑞。关于龙与凤的具体形象,旧时的人们并没有具体的意念,只是根据传说故事及祖辈教化而形成的基本认知。因其物象征着美好、祥瑞之意,民间艺人们常常借此来寓吉祥、幸福。
  在民间布艺中以龙和凤为题材的作品有许多,形式为两种:一是以龙、凤纹样为装饰的布艺品,突显龙纹、凤纹的纹饰美;二是以龙、凤具体物象为原型的布艺品,以外观形象为依据进行设计。其中龙纹与凤纹的题材多以见于平面化布艺品,同时体现不同的含义,民间的龙纹饰多见男子的衣饰及配件上,如服装、包袋等,其装饰简洁,饰以弯曲的形态和简化的龙头,目的是借助这一物象表达富贵、吉祥的美好愿望,而与皇室龙纹相比,意义大有不同,皇室龙纹象征的是权力与地位,绣工精致,龙纹多具象,以显天子之威。以凤纹饰为主体的布艺多见于女子物品,如礼仪活动的服装、包袋、装饰品等等,以凤纹搭配花草纹样的形式出现。二是以龙凤为具体物象的布艺品,多见装饰挂件,民间婚礼中常有以龙凤为元素的布艺装饰品,如“双龙贺喜”,“丹凤朝阳”挂件;还有一些以龙为主体的布玩具,形制与龙相似,颜色、大小不等,以凤为主体形象挂件,其造型类似于鸟禽类,羽毛丰盈,颜色绚丽。因此,在民间布艺中“凤”形象与其他鸟类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关乎“龙”“凤”题材的布艺品频繁采用,足以体现出本地区对龙凤文化深厚的崇拜意义。
  2平日生活所及物象
  布艺品作为民间的一门手艺,积攒了大多农村妇女的巧手慧心,过去的妇女很少出远门,有的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小山村。所以,她们经常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巧妙的构思,大胆的设想,并赋予所及物象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制作出具有地域特色及深厚寓意的布艺品。   乡村民间亦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说,因此人们常常借物比喻美好生活。关于生活所及物象的布艺品,取材范围广泛,涉及种类繁多,以平日生活所见的家畜、飞鸟、花草、果蔬等物象作为创作的主体,一是,布玩具类的猪、牛、羊、马、驴等动物,它们与人类平日的劳作密切相关,且具备鲜明的个性,造型憨态、受人爱戴,成为人们取材的物象。二是,常见的花果物象的布艺品,以其硕大、多籽和相似谐音常常为民间艺人的创作提供元素,如:桃子代表孕育、成熟和长寿;葫芦、石榴代表多产和生命;白菜代表清白、廉政;莲花寓意“连”生子和“连”有余等。三是,飞鸟生活物象,如喜鹊,誉比爱情美满。如“喜鹊戏凤”、“喜鹊闹梅”等,再如福(蝙蝠)挂件,以蝙蝠、铜钱和桃子组合,喻福、禄、寿,又喻福在眼前,其意象征着福寿祥瑞;还有一些其他形象为主体的布艺品,如瓶、贯钱等,“贯钱”多象征着对财富的祈愿,钱在古时称泉,“泉”与“全”同音,两枚古钱即称双全,意为“十称十全”,表示富贵双全之意;瓶,谐音“平”,意为平安,多与花草搭配组合,如“瓶戏牡丹”,表示平安和富贵。
  这些在百姓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象,被赋予了极具趣味的内涵,并以此充实着人们平日的生活,艺人们从中感悟点滴,收获美感,才得以创造出各种样式的布艺品。正是基于民间的劳作与生活,使得民间布艺品代代流传,延续着淳朴的气质与古老的俗信,千百年來,民间布艺以顽强的艺术生命力,从简单的生活实用品发展为极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其中所蕴含的浓厚的乡土情和装饰特色,除了美的感受之外,更多是广大劳动人民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精神写照。
  3小结
  民间布艺的题材内涵是经历过民俗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演变才不断传播下去的,从古老的图腾艺术与人们生活常见物象,可以看出人们普遍的文化观念与审美意识,这些都成为民间布艺的艺术溯源。艺术一旦富有深厚而积淀的内涵,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社会背景下,都不会轻易的随势而变,这就是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
  [3]柳宗悦[日].工艺之道[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不论民族管乐器还是西洋管乐器,由于它们都属于吹奏乐器,因此在演奏时都与气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但由于西洋管乐器的构造及演奏的整个体系较大区别于民族管乐器,所以本文将主要围绕西洋管乐器进行论述,并以铜管乐器小号的演奏技术理论为核心。对吹管乐教学思路探析内容展开阐述。  关键词:吹管乐;教学;训练  引言  管乐器之所以称之为“吹奏乐器”,其显而易见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一个“吹”字上。尽管人们都知道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方法比较单一,工程质量监管机构的定位不够明确,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提出了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策略:一是加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执法力度,二是提高建筑工程监督的法制建设,三是加强质量监督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0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和中国建筑工程量发生了巨
期刊
摘 要:公司拥有法律拟制的人格,是法律王国下的自治组织,是“扩大了的个人”。当事人在法律的领域内自主安排适合自己的规则,制订章程,法律很少干预公司内部事务,但因存在不完善信息理论和外部化的问题,公司法对公司部分事项进行了强制性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适用公司法的强制性条款才能实现社会效率的最佳,所以章程中的有些条款是当事人不能自由协商的,它们受到公司法的限制。除此之外,公司章程可以自行确定对包括股
期刊
摘 要:房地产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即一切与房地产经济运动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都属于房地产税。本文只重点讨论住宅类房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狭义房地产税。不同于其他类型房地产,住宅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此类别房产征收房地产税更是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本文从房产占用土地入手,以现有土地使用税和小区物业费制度试图找到在房产保有环节房地产税的法律构成,以建立稳定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并间接增加房产持有成
期刊
摘 要:农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的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而究竟如何解决,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一直探寻要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的新的理念与思路,而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与智慧农业的推广,“三农”问题的解决将引来新思维。本文提出以智慧农业建设为纽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民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智慧农业;互联网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
期刊
摘 要:独生子女无法继承父母的遗产的案例,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不外政策的滞后、人为的因素、制度的不合理等原因。解决这些问题要考全民的参与。  关键词:独生子女;继承;父母;遗产;原因分析  1现状  独生子女无法继承父母的遗产,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继续,会有更多的老人陆续去世,老人的去世留下最大的难题是儿女继承遗产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就更难,已经成为她们
期刊
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加《复兴之路》展览时讲道:“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中国梦,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每个时代的阐述尽管不同,但是对于这个“梦”的内涵还
期刊
摘 要:谈及犯罪者档案,与之相关的必然是犯罪者的犯罪历史、背判刑期、个人履历、家庭情况、个人职业等相对理性客观的档案记录方式。然而人种志设计(ethnographic design)作为一种常用的设计研究方法,亦可作为犯罪人评估方式和档案整理的重要方法。如果说传统的犯罪记录以管理者视角以量化或定性的形式去展现个体的话,人种志设计则是以描述性的、多角度的、动态的方式去展现犯罪者的行为路径和行为模式,
期刊
Abstract:Flipped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Wendelin Van Draanen,the famous America children literature writer.The novel is about a funny school story of teenager boys and girls flipped each other
期刊
摘 要:与宝玉、黛玉的出世态度相比,宝钗以积极的入世态度从一开始就走在了封建社会为女性界定的正途上。  关键词:薛宝钗;人物性格;女性  薛宝钗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薛家大小姐,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重要的女性形象之一,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其人物性格历来是红学家争论的话题,纵然薛宝钗冷到骨血,亦有其动人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尊黛抑薛”受到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