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不感兴趣、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低的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观、学习方法和了解学生实际以及优化教学环节三方面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从而使农村中学初中生懂得怎样去学,最终学会学习数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总觉得数学较为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农村的初中生具有基础差、自学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我对此作了一些研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子女,甚至还有家长灌输子女"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等观念,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二、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课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如解求值题:已知(a+b-5)2+(a-b+7)2=0,求(a2-b2)+(a+b)2的值,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①(a+b-5)2+(a-b+7)2=0,②(a2-b2)+(a+b)2,经过分析后可发现由①得:a+b=5;a-b=-7由②得:(a2-b2)+(a+b)2=(a+b)( a-b)+ (a+b)2,综合①、②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如:七年级(上)数学课本课后谈到的"探究活动"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三、了解学生实际,优化教学环节
1、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例如教学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3.3三视图形,这一节接近于实际生活。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我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2、优化教学的环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下,独立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每一环节,都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并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使学生乐学、能学、会学,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贾弘道《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初探》
2、邢道乾《农村中学数学教法浅谈》
3、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总觉得数学较为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农村的初中生具有基础差、自学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我对此作了一些研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子女,甚至还有家长灌输子女"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等观念,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二、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课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如解求值题:已知(a+b-5)2+(a-b+7)2=0,求(a2-b2)+(a+b)2的值,我们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①(a+b-5)2+(a-b+7)2=0,②(a2-b2)+(a+b)2,经过分析后可发现由①得:a+b=5;a-b=-7由②得:(a2-b2)+(a+b)2=(a+b)( a-b)+ (a+b)2,综合①、②运用整体代入法即可求解,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运用。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如:七年级(上)数学课本课后谈到的"探究活动"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三、了解学生实际,优化教学环节
1、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例如教学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3.3三视图形,这一节接近于实际生活。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我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2、优化教学的环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下,独立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每一环节,都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并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使学生乐学、能学、会学,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贾弘道《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初探》
2、邢道乾《农村中学数学教法浅谈》
3、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