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7的时代是冷漠的,脆弱的人类生命越来越无法与之相适应,睡眠也不再是必要和必然的事情。把它与劳动联系来看的时候,无间歇、无极限的工作观念被认为是合理的,甚至是正常的。它与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或永恒的东西别无二致。如同广告词所说的,它向你承诺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无穷无尽地激发煽动起你的需求,让你永不餍足。
这种不加节制的消费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我们早就过了积累物品的时代。如今,我们的身体吸收不断增长的过量服务、图像、程序、化学品,到了中毒甚至是致命的程度。即使替代性的方案间接地允许存在不购物或不推销的时间间隙,个人的长久生存也永远是可有可无的。同样的,24/7与环境灾难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为了维持它的运行,需要无尽的消耗、无尽的浪费,最终会打乱生态完整所依仗的循环和季节变化。
由于睡眠本质上不能带来效益,而且人不得不睡觉是内在决定的,这给生产、流通和消费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所以睡眠将永远与24/7体制的要求相冲突。我们生命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得以从欲望的泥沼中解脱出来,人类极大挑战了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资本主义从我们手中窃取时间,睡眠将这一过程拦截,毫不妥协。大多数看似不能被消灭的基本生理需要,比如饥饿、口渴、性欲以及近来对友情的需要,都已经被重新改造,转化成了商品。
睡眠的存在意味着,有的人类需求和间隔时间是不能被殖民的,也不能被那个巨大的利润引擎所吸纳,故而在全球化的当下,它变成了不合时宜的怪胎和危机的渊薮。尽管在这一领域已有诸多科学研究,但任何试图开发或重塑睡眠的策略无一奏效。让人震惊且难以置信的现实是,从中竟榨不出一滴油水。
在亚里士多德主义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格局中,睡眠的位置一直是稳定的,但这种认识框架今天已经过时了,睡眠的地位从17世纪开始松动。逐渐有人认识到,睡眠与强调生产力和理性的现代观念不兼容,笛卡儿、休谟和洛克仅仅是众多诋毁睡眠的哲学家的个别代表,理由是睡眠无助于人们运用理智或求知。意识和意志占据优先地位,功利性、目的性和利己的能动性之类的概念备受推崇,跟这些概念相比,睡眠失去了价值。
洛克认为,睡眠中断了上帝对人类的旨意和教诲,即人应该辛勤劳动、保持理性,这个过程很可悲,但不可避免。休谟的《人性论》开篇就指出,睡眠与狂热和疯癫一道构成了人类追求知识的障碍。19世纪中叶,睡眠与清醒间的不对等关系开始变成高低等级的差异,人们认为睡眠会使人退化到更低级的模式,“抑制”了更高级的大脑活动。叔本华是当时思想家中的异类,他颠覆了这个等级秩序,提出人类只有在睡眠中才能把握存在的“真正核心”。
从很多方面来看,睡眠的不稳定地位与现代性的特殊运动方式有关,因为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不再按照二元互补的方式组织起来。资本主义的同质化力量与任何固有的二元区分结构都无法兼容:神圣与亵渎,狂欢节与工作日,自然与文化,机械与有机,不一而足。因此,任何固执地把睡眠看成“自然”的说法都变得无法接受。人们每天还是会睡觉,即使在众多大城市里,夜里依然是相对安静的。不过,睡眠如今不再被看作是必然的或自然的经验。
相反,它被看作一种可变的功能,但也可以被控制,与很多其他事物一样,只能从工具性和生理性的角度加以定义。最近的研究显示,很多人夜里醒来一次或多次查看短信或数据,这种人的数量在大幅增长。电子设备上都有“睡眠模式”的设置,这种语言上的变化看似无关紧要,但却是很普遍的。电子设备能够在耗电量低的休眠状态下运行,这种观念改造了睡眠,使睡眠变成仅仅延迟或弱化运行的状态。开机/关机的对立逻辑过时了,以至于没有什么能够彻底关机,也不存在真正的休息。
睡眠证明,人类生命与不可阻挡的现代化进程间,只能达成有限和谐,这个确证被认为是不理性的,也是无法容忍的。但可能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人晚上就是要睡觉,我们的身体机能是与地球的自转节奏保持一致的,几乎所有的有机体都应季节的变迁、日照的长短而相对做出反应。批评家对此的回应可能是:这是新时代的无稽之谈,居心叵测;或者说得更恶毒,认为重建海德格尔意义上与大地间的血肉联系的渴望是不祥的。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论者的新自由主义范式里,失败者才睡觉。
《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详见本期“本刊荐书”。本文摘自该书第一章,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这种不加节制的消费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我们早就过了积累物品的时代。如今,我们的身体吸收不断增长的过量服务、图像、程序、化学品,到了中毒甚至是致命的程度。即使替代性的方案间接地允许存在不购物或不推销的时间间隙,个人的长久生存也永远是可有可无的。同样的,24/7与环境灾难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为了维持它的运行,需要无尽的消耗、无尽的浪费,最终会打乱生态完整所依仗的循环和季节变化。
由于睡眠本质上不能带来效益,而且人不得不睡觉是内在决定的,这给生产、流通和消费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所以睡眠将永远与24/7体制的要求相冲突。我们生命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得以从欲望的泥沼中解脱出来,人类极大挑战了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资本主义从我们手中窃取时间,睡眠将这一过程拦截,毫不妥协。大多数看似不能被消灭的基本生理需要,比如饥饿、口渴、性欲以及近来对友情的需要,都已经被重新改造,转化成了商品。
睡眠的存在意味着,有的人类需求和间隔时间是不能被殖民的,也不能被那个巨大的利润引擎所吸纳,故而在全球化的当下,它变成了不合时宜的怪胎和危机的渊薮。尽管在这一领域已有诸多科学研究,但任何试图开发或重塑睡眠的策略无一奏效。让人震惊且难以置信的现实是,从中竟榨不出一滴油水。
在亚里士多德主义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格局中,睡眠的位置一直是稳定的,但这种认识框架今天已经过时了,睡眠的地位从17世纪开始松动。逐渐有人认识到,睡眠与强调生产力和理性的现代观念不兼容,笛卡儿、休谟和洛克仅仅是众多诋毁睡眠的哲学家的个别代表,理由是睡眠无助于人们运用理智或求知。意识和意志占据优先地位,功利性、目的性和利己的能动性之类的概念备受推崇,跟这些概念相比,睡眠失去了价值。
洛克认为,睡眠中断了上帝对人类的旨意和教诲,即人应该辛勤劳动、保持理性,这个过程很可悲,但不可避免。休谟的《人性论》开篇就指出,睡眠与狂热和疯癫一道构成了人类追求知识的障碍。19世纪中叶,睡眠与清醒间的不对等关系开始变成高低等级的差异,人们认为睡眠会使人退化到更低级的模式,“抑制”了更高级的大脑活动。叔本华是当时思想家中的异类,他颠覆了这个等级秩序,提出人类只有在睡眠中才能把握存在的“真正核心”。
从很多方面来看,睡眠的不稳定地位与现代性的特殊运动方式有关,因为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不再按照二元互补的方式组织起来。资本主义的同质化力量与任何固有的二元区分结构都无法兼容:神圣与亵渎,狂欢节与工作日,自然与文化,机械与有机,不一而足。因此,任何固执地把睡眠看成“自然”的说法都变得无法接受。人们每天还是会睡觉,即使在众多大城市里,夜里依然是相对安静的。不过,睡眠如今不再被看作是必然的或自然的经验。
相反,它被看作一种可变的功能,但也可以被控制,与很多其他事物一样,只能从工具性和生理性的角度加以定义。最近的研究显示,很多人夜里醒来一次或多次查看短信或数据,这种人的数量在大幅增长。电子设备上都有“睡眠模式”的设置,这种语言上的变化看似无关紧要,但却是很普遍的。电子设备能够在耗电量低的休眠状态下运行,这种观念改造了睡眠,使睡眠变成仅仅延迟或弱化运行的状态。开机/关机的对立逻辑过时了,以至于没有什么能够彻底关机,也不存在真正的休息。
睡眠证明,人类生命与不可阻挡的现代化进程间,只能达成有限和谐,这个确证被认为是不理性的,也是无法容忍的。但可能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人晚上就是要睡觉,我们的身体机能是与地球的自转节奏保持一致的,几乎所有的有机体都应季节的变迁、日照的长短而相对做出反应。批评家对此的回应可能是:这是新时代的无稽之谈,居心叵测;或者说得更恶毒,认为重建海德格尔意义上与大地间的血肉联系的渴望是不祥的。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论者的新自由主义范式里,失败者才睡觉。
《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详见本期“本刊荐书”。本文摘自该书第一章,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