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高年级音乐律动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律动便是要在音乐教学当中通过融入歌舞或者游戏等方法,为学生创设出活泼的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对学生的演唱和欣赏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肢体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有效实现整体音乐能力的提高。小学生的兴趣点非常多,并且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律动,加深学生的感受。本人对音乐律动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有了浅显的教学实践探究,现作出如下简述: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律动教学;实踐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当中需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体会音乐、表现音乐并且得到自主创造音乐的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当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诉求,重视学生的音乐发展,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当中有效开展学习,音乐律动教学可以说是一个有效且重要渠道、方式。
  一、 利用律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心理学上讲:人若想获得更加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及更加强大的内部驱动力,便需要身边的环境当中能够拥有积极的情感和愉悦的情绪。因此,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诉求上着手,为学生展开更加愉悦、活泼的音乐律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情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轻松的氛围当中更好地学习,让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大的兴趣,从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下,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面对困难具有热爱挑战的心理特点。在音乐律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使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在律动当中对问题进行思索。
  例如,在学习《捉迷藏》相关内容时,这支曲目具有非常生动的形象,在情节描述上以及角色的动态上都非常的简单易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还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用歌声进行问题的回答,通过这些具有口语化特点的词句以及非常活泼的曲调,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能够非常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当中。每当听完一个段落,学生便会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一定的联想,通过用歌声回答问题的方式,锻炼自己的音乐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当中将会有效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专心地体会音乐的内涵,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的高效。
  二、 应用律动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若教学中只是对其进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音乐教学目的的达成就显得十分困难,也很难让小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地训练。音乐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与生活开展联系,也让学生能感受到音乐和鉴赏音乐。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草原赞歌》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使用演奏、律动和欣赏的方式,能对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其风格的差异性进行感受,然后通过对比的方式,可以将儿童生活中的幸福甜蜜感更好地表现出来,进而能让儿童体现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又如,在《中国娃》的听唱教学中,先要让学生对其中的倚音、下滑音、波音等记号产生全面认识,然后对其音乐中的实际内容展开认知。根据歌曲的具体性特征,对“4”以及“4”的差别进行分辨,这样才能唱出音阶的高低。又如,在课后,能让学生根据演奏、律动的方式进行演唱,学生可以对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感知,也能对“中国娃”的演唱风格有新的了解,进而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心态下,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歌曲进行演唱。
  三、 应用律动浅化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律动教学更多强调主动参与性,所以就要将抽象、呆板、僵化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能将教学的全过程简化,使学生学得轻松,并能在音乐律动中感受到其中所要表达的内涵。小学生阅历有限,有时候通过简单的音符或者律动不能体会到音乐的乐趣所在,所以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良好的使用律动,淡化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授《致春天》钢琴独奏欣赏课程的时候,学生需要通过课程欣赏的方式,体会出春天的多样性变化,并能在多姿体会中对春天有着全面的印象,进而能对《致春天》的乐曲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先要使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尝试聆听《致春天》的开头部分,并根据具体的聆听情况,对音乐的感受进行讲解。然后教师要以“春”为主体,在分析和理解中,使得学生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作形态将春天的景色更好地呈现出来,进而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更好地处理歌曲的情感部分。
  四、 结束语
  音乐律动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和性格特点、教学内容等,使用简单的肢体动作与故事情节融入,让音乐教学能在动静结合中更好地体现出音乐的律动之美,继而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更好地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让音乐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琼.关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与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2014(02):15-16.
  [2]华蕾.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5(01):36-37.
  作者简介:
  洪丹,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水城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论学任何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拿物理教学来说,目前教学上还存在着很多因素在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慢慢解决。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情绪从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策略;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捕捉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知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除了将教材实验中的知识点讲解和实验过程操作外,如果能发现实验中一些容易被人们忽略却又非常丰富的资源并加以利用,那么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而且还可以将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稳步提升。而这些资源,通常被称为“隐性资源”。本文主要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隐性教学资源展开发掘,并尝试应用于实践及指导,从而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两方面不断丰富和提高。
摘 要:探究性学习主要以自主性、实践性为前提,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通过体验、调查、实验等模式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此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增强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造力以及群体协作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探究性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
摘 要:互动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生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互动教学是适应学生发展规律,体现教育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没有互动的教学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互动课堂;互动主题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类别,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生物学以观察、实验为主。作为生物教师,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共同观察大自然,共同参与实验过程,共同总结实验结
摘 要: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具有较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在许多的污染治理和污染修复技术中起到理论基础的作用。环境微生物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相互协调,互相补充,通过利用微生物与环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得到教育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我们在高中物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这有利于挖掘我们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我们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搜集一些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可以充分体现我们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能力
摘 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应该找到其中的难点和问题并积极的寻找其解决的办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通过新的方式来完成对其教学的创新并积极地寻找其中最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学习的方式,从而切实去提升学生们的物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突破;尝试  初中物理对学生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大部分学校的物理课程的系统开设都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这也就是说已经具备
摘 要: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学情境作为一堂课程的开端,情境创设的好坏对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强度,对教学质量的好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通过对中学生物课堂行为习惯教学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为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摘 要:高中化学较初中化学难度加深,细节增加,逻辑思维增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越来越强,在这一前提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就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进行论述,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特点,提出一些有效地教学途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在合理的教学方式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积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为银屑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上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探讨银屑病相关基因群的表达与功能,进一步证实银屑病发病过程基因组水平的变化,寻找银屑病发病易感基因群,为银屑病的预防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