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看”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明确提出,“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看”今后将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关键词】理解性技能;非文字资源;信息转换;多模态;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5-0043-03
  【作者简介】金永建,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如东,226400)副主任兼高中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南通市政府特聘高级翻译。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程标准”)在学科核心素养之“语言能力”中明确提出:“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这是教育部第一次将“看”写进国家课程标准,这“看”来之不易,与时俱进,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一、“看”的意义
  日常的教学,各级评估乃至高考,都要始终围绕国家课程标准,紧扣学科素养,这还会毫无疑问地影响其他学段的英语教学。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将英语教学中强调了数十年、已经耳熟能详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变成“听说读看写”五大技能,虽增加一个“看”字,但它的导向与引领作用不可小觑。它是专家们经过长期调研,收集大量信息,听取多方意见,经过大量论证而做出的明智之举。如果广大师生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或者甚至视而不见,就一定会违背课程标准的初衷,造成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短板,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语言的综合运用,当然,在高考中一定会“吃大亏”。同时,“看”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这也是国家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中增加“看”的重要原因。
  二、“看”的内涵
  到底要看什么呢?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发展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理解多模态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通过“看”等综合语言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和态度等,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看”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对语言技能中的“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必修课程“理解性技能”中写到“理解多模态语篇(如电影、电视、海报、歌曲、漫画)中的画面、图像、声音、符号、色彩等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 。同时,在必修课程“表达性语言技能”中也提出“在书面表达中借助标题、图标、图像、表格、版式等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
  在“选择性必修”的“理解性技能”中也提到“理解多模态语篇中文字信息与非文字信息(图表、画面、声音、符号)在建构意义过程中的作用”。在“选择性必修”的“表达性技能”中也提出:“在书面表达中有目的地利用标题、图标、图表、版式、字体和字号等手段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意义。”在选修(提高类)“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中也有相关的表述:“理解电影、电视、画报、歌曲、报纸、杂志等媒介语篇中的文字、声音、画面和图像是如何共同建构意义的”“识别语篇中的字体、字号等印刷特征传递的意义”“使用图像、声音、图表等非文字资源创造性地表达意义”等等。可见,新课程标准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对“看”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语言综合使用的必要技能。
  四、“看”的方略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各种语言技能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可能同步使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听、说、读、看、写等教学活动时,要多交叉综合使用,特别是“看”要贯穿始终。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既有意义又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主题,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语言的兴趣。在平时的各种语言活动中有意注意“看”的一些微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比如在阅读训练中穿插如何通过看标题、图表、思维导图、图片、关键词等来收集、整理信息,预测和理解篇章的核心内容;要教会学生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大量的“看”来查找语言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教师在具体设计“看”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关注信息转换。
  一般来说,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略高于其认知水平,为方便学生比较容易地进行输入,教师要将颇为复杂的教学信息进行方式的转换,用可视化的方式把文本及语篇转换成可视化的图表、图形和图像乃至视频片段等,以使语言在输入后通过方式的转变而进行输出。信息转换方式是从文本文字到图形图像视频的转换,用图形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教学信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图像最容易对儿童产生深刻、持久而真实的印象,我们应该给儿童更多他们自己所能看得到的好理解的例子和物体,而不是抽象的语法规则。人们通过对图形、图像、视频的“看”,能够更快速、深刻地掌握所要传递的信息。文本文字信息的转换方式包括视频、照片、简笔画/绘画、地图、表格、饼图、柱形图、流程图、路线图、树状图、循环图、概念图/思维导图、词汇云图等等。
  2.重视模态多样。
  何為“模态”?它是人类通过感官(如听觉、视觉、触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物件、机器、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现代人每天与手机、电视、电脑、报纸、杂志、教科书、广告、百科全书、说明书等打交道,就连人们在相互交往时都离不开多种模态。例如,我们谈话时手舞足蹈,有声有色,意味着使用了两种模态。再如现在流行的音诗画朗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多模态研究中的信息技术比重越来越大。从多模态的概念来看,它与多媒体有相似的地方,其区别在于,多媒体指的是信息传播的多种介质,包括物理介质,如纸张、光盘、磁带等,还包括逻辑介质,如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而多模态指的是人类与外部的互动方式。显而易见,多媒体的材料能触发多模态的体验,多模态学习和多媒体学习经常相伴相随。
  3.创设真实情境。
  要想提高学生英语的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必须在大量的真实的情境中去实践,去感悟,去纠正,去提升,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大量的题海战术、枯燥的语法训练,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手段与方式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使他们能较长时间处于兴奋与好奇状态,这样寓教于乐,他们就会学得深、记得牢、用得活。而这些情境创设中,“看”是最容易吸引学生的。
  比如在课堂的导入阶段,设置要非常精巧,能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可以多使用视频、图片、图像、漫画、思维导图,内容方面,可以是故事、歌曲、问题、创设的情境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使他们的心和兴奋点一下子被抓住,让他们全神贯注于马上要讲的内容,带着很强的好奇心与期望值去关注教师所讲的每一个细节,真正达到以教师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进而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在课堂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自己绘制出比较抽象文本的思维导图,再通过媒体展示、同伴互评互改等方式将复杂抽象问题可视化,形象化,很多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高中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是学生非常头疼的语法,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即先告知学生基本用法,然后大量造句,学生学得很累,效果很差,不容易掌握。笔者教学时,先让学生“看”一则关于汶川大地震的视频报道,然后根据视频内容编写一段文字让学生“看”,其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虚拟句式:假设你是汶川某一中学的学生,你经历的那段历程。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状态,会主动考虑动词形式,即使不会,教师点一下就明白了,印象非常深刻。因此,教师不要孤立地讲授某一语法,应放在情境中让学生去感悟。
  总之,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重视与开发利用好“看”,让它与听、说、读、写一样成为师生的习惯,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有机地穿插“看”,借助图片、符号、表情、动画、视频、流程图等非语言手段提高理解与表达效果,让英语语言学习不再枯燥抽象,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形象生动,让我们中学的课堂更加灵动、高效。
其他文献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以一节初中英语写作课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思维图在初中英语寫作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思维图;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3-0043-04  【作者简介】毛经梅,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高中阅读教学;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5-0057-03  【作者簡介】何茜,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210018)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  在当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个学科都基于教育部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来设置内容和目标,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中英语新课标修订
【摘 要】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学习评价维度的设计,能够为评价的可解释性提供新思路。教师可以基于学习评价立意的表达,有效设计评价维度;基于评价主体优势的发挥,合理设计学习评价维度;基于活动课型的差异,灵活设计学习评价维度。以评价的创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评价;评价维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 要】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将设计过程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步骤。“网站Logo”作为一个图像制品,其设计过程一般包括问题识别、形成方案、作品制作、测试评价这四个步骤。在教学时以真实的设计问题为引领,通过开展头脑风暴,借助思维导图等方法,深化设计的过程,有效发展学生的设计思维。  【关键词】设计思维;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头脑风暴;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
【摘 要】教材是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重要文本,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章节起始内容、数学概念和定义、数学定理和公式、例题和习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加强对数学教材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研究,要将对教材阅读的指导上升到“课”的高度加以研究。  【关键词】数学阅读;学习方式;数学教材;教材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
【关键词】命题技巧;初中数学;两点距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1-0063-02  【作者简介】1.黄伟,江苏省江阴市西石桥中学(江苏江阴,214441)教师,一级教师;2.王宗信,江苏省徐州爱登堡国际学校(江苏徐州,2210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数学试题的命制不能一味以难为准,命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
【编者按】从学科课程基地到课程基地高峰学校的创建,是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次前瞻性探索。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力图借新课标、新高考的东风,尝试对传统学校形态进行一次解构,对未来学校样态进行一次探索。“大基地、大课程、大学习、高科技”的构建思路,既有外延层面的重塑学校场景,以“一室三中心”来重构校园环境,实现跨学科的资源融合与互动,形成“大基地”的规模效应;又有内涵层面的再造学习流程,以基于项目的
【关键词】正方形;45°角;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71-04  【作者简介】王湘云,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教师,一级教师。  一、设计说明  本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主题是“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习真正发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备诉求。它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充分考虑
【摘 要】将教学落点落实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育人方面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课例评析,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思考、真讨论、真交流,让学习真正发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落点;思维发展;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44-02  【作者简介】
【摘 要】随着课改的推进,中学英语课外阅读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抓住阅读文本的一般特征和独有特征,合理地设计文本分析方式,能够指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内化。通过一节初中英语阅读指导课的分析与实践,探寻课外阅读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文本特征;英语课外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