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中共长春市委各级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时代,紧跟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从严治党步伐,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组织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展现了新气象,为长春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工作服务保证作用突出有力
主动融入大局、有效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生命之所在,是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始终坚持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动工作,始終做到市委有号召,组织部门率先响应;市委有部署,组织部门率先跟进;市委有要求,组织部门率先落实,推动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
创新实践载体,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学习方式、拓展实践载体、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上持续用力,坚持把思想教育牢牢抓在手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十八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两轮集中轮训,第一时间用中央最新精神统一干部思想、凝聚发展共识。在“做”上深化拓展,大力开展“做表率、当先锋”行动,实施社区工作日、一线工作日、双岗双责“三项制度”,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五个先锋群体”创建活动,分类推进基层党组织“六双”先锋行动,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现场办公7600余次,解决问题10469件,1392名“双岗双责”干部深入400余个社区认领服务岗位2604个,党员干部先锋行动遍布整个春城,有力助推了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重要事项有效落实。
创新考核机制,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充分迸发。干部精神状态体现一个地方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水平,决定事业成败。为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创新实行季度跟踪考核和通报约谈,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监督、静态掌握为动态跟踪、事后评价为及时纠偏,分季度动态掌握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情况和日常工作实绩,把季度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重用、评先评优、绩效奖励和“下”的重要依据,切实激发了干部“有为”的动力,强化了对干部“不为”的约束,激励了干部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干事创业,营造了“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浓厚氛围。《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等媒体分别对长春市这一做法和干部干事精神状态做了专题报道。
创新培养方式,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充分释放。围绕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多元化、专业化培训,举办科技创新、政府投融资、大健康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招商、民营经济等专题培训班,培训领导干部755人。大力实施“六个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程,对15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党校培训。选派30余名干部赴杭州市、白城市挂职锻炼。为适应全市发展对紧缺专业人才的需要,招录专业技术选调生和党政综合类选调生。对干部专业能力的培训和专业人才的引进,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持聚焦问题、攻坚克难,破解组织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精准高效
问题绕不开躲不过,关键是要有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2017年,长春市组织部门把正视问题、迎难而上解决问题作为组织工作的鲜明特征和重要经验,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流程,进行机制、程序再造,以问题解决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改进方式方法,选人用人更加精准科学。着眼于能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真正把党和事业需要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进一步健全优秀干部的发现使用机制,探索开展了空缺岗位储备人选摸底调研工作,坚持在干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谈话、综合研判等方式,掌握干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力求在基层一线、发展实践中掌握一批年富力强、学历层次较高、群众公认、有发展潜力的干部。着眼进一步把干部考准考实,出台市管干部考察“三访十查”办法,加强对干部“八小时外”生活圈的了解,力求对人选情况全面掌握。着眼坚决防止发生违规选人用人,实行干部选用预审制度,对拟提拔干部人选进行“四审四看”式预审,全年共预审43批次2397名人选。
坚持从严从实,管理监督更加及时有效。针对日常了解掌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情况不深不透不及时等问题,常态化实行“双向谈话”机制,明确了组织约谈干部、干部约谈领导的具体情形和操作程序,进一步畅通组织与干部日常思想沟通的渠道。实行领导班子分片联系制度,干部处室同志相对固定联系地方、单位,通过列席重要会议、参加重大活动等方式,经常性地了解班子建设情况。注重发挥个报核查前置把关作用,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全力抓好档案造假、“裸官”、违规兼职、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超职数配备干部等专项整治工作,全市超配的干部全部整改消化。扎实做好群众信访举报工作。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组工业务深度融合,建立了移动干部信息管理系统,为深度研判干部情况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
瞄准重点环节,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印发贫困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推进办法,对贫困村党支部开展调查摸底和集中整顿,对全市贫困村督查暗访全覆盖,打造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品牌推动、政策保障的“三带一保”树状脱贫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体上水平。非公领域全年新建党组织1243个,派驻党支部达到 1901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数量相比去年翻了一番。
坚持对标高位、争创一流,组织工作影响力不断扩大
按照市委提出的“打先锋、站排头”要求,组织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盯“三个维度看长春”对标对表,主动加压,着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树起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工作品牌。 人才政策创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制定发布起点高、标准高、含金量高的“人才新政20条”,对引进培养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资金资助;对引进的世界一流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或股权投资支持,多项优惠政策处于同类别地区领先地位,引才政策力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陣。启动实施招才引智“万人计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面向全国引进1万名全日制本科以上急需人才。开展“院士专家长春行”活动,全年组织97名院士专家对90多户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攻关难题76项,有关成果可为相关企业增加利润3亿多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5000套,让人才暖心舒心安心。
基层党建品牌始终保持领先水平。新建精品示范社区20个,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点28个,承办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多家兄弟单位赴长春市参观考察。开展农村党建星级评定,大力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六种模式”,召开全市现场会、举办成果展,总结百个典型案例,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新提升。健全市非公党工委运行机制,组建8个行业党委,出台非公党建22条及派驻党支部管理细则、党建经费管理办法等12个辅助性文件,形成1+N制度支撑体系,实施“四维助力”、开展“四项行动”,打造20个非公党建示范点。向省委组织部推送的党员教育片有4部获得一等奖,党员教育工作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长春组工宣传效应产生广泛影响。一年来,全市组织工作重点突出、亮点纷呈,得到各级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一些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做表率、当先锋”行动做法在中组部《组工通讯》上刊发、《中国组织人事报》整版报道,季度跟踪考核经验做法在中组部《党建研究》、中组部《组工信息》上刊发,人才新政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上报道,干部监督、基层党建、自身建设等工作也在中组部重要刊物上刊发,全年在中组部刊物上刊发稿件11篇,《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稿件7篇,《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稿件43篇,《吉林组工信息》《新长征》刊发稿件61篇,信息宣传的质和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长春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和品牌度在全国不断提升。
坚持人文关爱、凝聚文化,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组织部门重任在肩、惟行惟勤。这一年,着眼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目标,深入推进组织部门政治文化建设,注重对组工干部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情感上沟通,切实营造了“组织想干部、干部想工作”的良好氛围。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恪守组织部门的政治品质。强化理论武装,创新固化“党员学习日”等学习载体,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素养。围绕培养“一专多能”组工干部,充实更新学习资料,建设“书香组工”,实行考学制度,有效督促组工干部提高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
强化人文关心关爱,厚植组织部门的政治情感。深入开展“人文关爱”系列活动,组织家属座谈会、生日慰问、“四必访、四必谈”等活动,部机关“家”的氛围进一步浓厚。注重丰富机关文体活动,开展“庆七一”诵读演唱会,充分展示了组工干部精神风采。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为干部成长进步创造条件。
强化从严从实作风,彰显组织部门的政治担当。开展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严格落实百分制业绩督查,实行“流动红旗”评比,部机关干事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健全完善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保密纪律,严防特权思想、特权行为,严防口风不严、跑风漏气,切实维护了组织部门良好形象。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再奋蹄。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要求需要新担当。组织部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接续奋进、勇毅前行,在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时代浪潮中勇挑重担、再谱新篇!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工作服务保证作用突出有力
主动融入大局、有效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生命之所在,是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始终坚持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动工作,始終做到市委有号召,组织部门率先响应;市委有部署,组织部门率先跟进;市委有要求,组织部门率先落实,推动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
创新实践载体,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学习方式、拓展实践载体、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上持续用力,坚持把思想教育牢牢抓在手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十八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两轮集中轮训,第一时间用中央最新精神统一干部思想、凝聚发展共识。在“做”上深化拓展,大力开展“做表率、当先锋”行动,实施社区工作日、一线工作日、双岗双责“三项制度”,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五个先锋群体”创建活动,分类推进基层党组织“六双”先锋行动,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现场办公7600余次,解决问题10469件,1392名“双岗双责”干部深入400余个社区认领服务岗位2604个,党员干部先锋行动遍布整个春城,有力助推了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重要事项有效落实。
创新考核机制,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充分迸发。干部精神状态体现一个地方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水平,决定事业成败。为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创新实行季度跟踪考核和通报约谈,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监督、静态掌握为动态跟踪、事后评价为及时纠偏,分季度动态掌握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情况和日常工作实绩,把季度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重用、评先评优、绩效奖励和“下”的重要依据,切实激发了干部“有为”的动力,强化了对干部“不为”的约束,激励了干部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干事创业,营造了“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浓厚氛围。《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等媒体分别对长春市这一做法和干部干事精神状态做了专题报道。
创新培养方式,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充分释放。围绕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多元化、专业化培训,举办科技创新、政府投融资、大健康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招商、民营经济等专题培训班,培训领导干部755人。大力实施“六个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程,对15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党校培训。选派30余名干部赴杭州市、白城市挂职锻炼。为适应全市发展对紧缺专业人才的需要,招录专业技术选调生和党政综合类选调生。对干部专业能力的培训和专业人才的引进,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持聚焦问题、攻坚克难,破解组织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精准高效
问题绕不开躲不过,关键是要有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2017年,长春市组织部门把正视问题、迎难而上解决问题作为组织工作的鲜明特征和重要经验,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流程,进行机制、程序再造,以问题解决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改进方式方法,选人用人更加精准科学。着眼于能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真正把党和事业需要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进一步健全优秀干部的发现使用机制,探索开展了空缺岗位储备人选摸底调研工作,坚持在干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谈话、综合研判等方式,掌握干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力求在基层一线、发展实践中掌握一批年富力强、学历层次较高、群众公认、有发展潜力的干部。着眼进一步把干部考准考实,出台市管干部考察“三访十查”办法,加强对干部“八小时外”生活圈的了解,力求对人选情况全面掌握。着眼坚决防止发生违规选人用人,实行干部选用预审制度,对拟提拔干部人选进行“四审四看”式预审,全年共预审43批次2397名人选。
坚持从严从实,管理监督更加及时有效。针对日常了解掌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情况不深不透不及时等问题,常态化实行“双向谈话”机制,明确了组织约谈干部、干部约谈领导的具体情形和操作程序,进一步畅通组织与干部日常思想沟通的渠道。实行领导班子分片联系制度,干部处室同志相对固定联系地方、单位,通过列席重要会议、参加重大活动等方式,经常性地了解班子建设情况。注重发挥个报核查前置把关作用,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全力抓好档案造假、“裸官”、违规兼职、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超职数配备干部等专项整治工作,全市超配的干部全部整改消化。扎实做好群众信访举报工作。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组工业务深度融合,建立了移动干部信息管理系统,为深度研判干部情况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
瞄准重点环节,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印发贫困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推进办法,对贫困村党支部开展调查摸底和集中整顿,对全市贫困村督查暗访全覆盖,打造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品牌推动、政策保障的“三带一保”树状脱贫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体上水平。非公领域全年新建党组织1243个,派驻党支部达到 1901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数量相比去年翻了一番。
坚持对标高位、争创一流,组织工作影响力不断扩大
按照市委提出的“打先锋、站排头”要求,组织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盯“三个维度看长春”对标对表,主动加压,着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树起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工作品牌。 人才政策创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制定发布起点高、标准高、含金量高的“人才新政20条”,对引进培养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资金资助;对引进的世界一流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或股权投资支持,多项优惠政策处于同类别地区领先地位,引才政策力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陣。启动实施招才引智“万人计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面向全国引进1万名全日制本科以上急需人才。开展“院士专家长春行”活动,全年组织97名院士专家对90多户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攻关难题76项,有关成果可为相关企业增加利润3亿多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5000套,让人才暖心舒心安心。
基层党建品牌始终保持领先水平。新建精品示范社区20个,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点28个,承办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多家兄弟单位赴长春市参观考察。开展农村党建星级评定,大力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六种模式”,召开全市现场会、举办成果展,总结百个典型案例,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新提升。健全市非公党工委运行机制,组建8个行业党委,出台非公党建22条及派驻党支部管理细则、党建经费管理办法等12个辅助性文件,形成1+N制度支撑体系,实施“四维助力”、开展“四项行动”,打造20个非公党建示范点。向省委组织部推送的党员教育片有4部获得一等奖,党员教育工作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长春组工宣传效应产生广泛影响。一年来,全市组织工作重点突出、亮点纷呈,得到各级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一些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做表率、当先锋”行动做法在中组部《组工通讯》上刊发、《中国组织人事报》整版报道,季度跟踪考核经验做法在中组部《党建研究》、中组部《组工信息》上刊发,人才新政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上报道,干部监督、基层党建、自身建设等工作也在中组部重要刊物上刊发,全年在中组部刊物上刊发稿件11篇,《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稿件7篇,《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稿件43篇,《吉林组工信息》《新长征》刊发稿件61篇,信息宣传的质和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长春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和品牌度在全国不断提升。
坚持人文关爱、凝聚文化,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组织部门重任在肩、惟行惟勤。这一年,着眼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目标,深入推进组织部门政治文化建设,注重对组工干部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情感上沟通,切实营造了“组织想干部、干部想工作”的良好氛围。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恪守组织部门的政治品质。强化理论武装,创新固化“党员学习日”等学习载体,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素养。围绕培养“一专多能”组工干部,充实更新学习资料,建设“书香组工”,实行考学制度,有效督促组工干部提高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
强化人文关心关爱,厚植组织部门的政治情感。深入开展“人文关爱”系列活动,组织家属座谈会、生日慰问、“四必访、四必谈”等活动,部机关“家”的氛围进一步浓厚。注重丰富机关文体活动,开展“庆七一”诵读演唱会,充分展示了组工干部精神风采。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为干部成长进步创造条件。
强化从严从实作风,彰显组织部门的政治担当。开展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严格落实百分制业绩督查,实行“流动红旗”评比,部机关干事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健全完善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保密纪律,严防特权思想、特权行为,严防口风不严、跑风漏气,切实维护了组织部门良好形象。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再奋蹄。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要求需要新担当。组织部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接续奋进、勇毅前行,在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时代浪潮中勇挑重担、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