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的是粗茶淡饭,家务亲手操持,作风与当时的官太太、阔小姐全然不同……走过近百年不平淡的岁月,却甘守最平淡的生活。这不是神话,只因那份一生一世持守婚约的承诺,犹如她的笑容,从未改变。
年已满百的我,喜欢在夏日的午后,于庭院的阴凉处酌一杯清茶,透过杯口那层袅袅而起的薄雾,便不知不觉地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之中……
小楼的邂逅和回眸,定下了一生的姻缘
1931年,18岁的我结束了杭州广济护校严谨的医学教育,进入浙江省立杭州缫丝厂医务室工作。这是杭州首屈一指的好单位,许多人羡慕我那一个月35块银元(一年后升为45块)的工资。然而我的生活依旧低调而节省,我始终牢记着母亲的话:“女孩子一定要念书,一定要有一门手艺,不能靠夫家。”
我的朋友屠冰如住在西浣纱路,周末她常邀我同住作伴。冰如楼下住着一户四川人家,他们的朋友徐炎武常常来他家玩耍过夜。好几次,我去冰如家时,都看到徐炎武。听说他是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生,正在之江大学做军训教官。没想到,小楼门口无意的邂逅和回眸,竟定下了我一生的姻缘。这个朴实寡言的四川军人就这样走入了我的生命。
待到谈婚论嫁时,亲朋都充满了担忧。许多亲友都说外地人靠不住,更可况是个四海为家的军官。炎武告诉我他早就失去了母亲,并且愿意为我在浙江终老此生。看到炎武忠厚老实,并且愿意为我在娘家买房置地,家人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我心里也非常感动,愿意终身以诚对待炎武。
我从未想过要嫁入豪门,只想寻个老实人携手到老。我没有想到炎武有一天会成为少将军官,更没有想到自己婚后的人生会随着历史的浪潮跌宕起伏……
教官妻子的生活其实很平淡
1933年正月,我们在杭州天香楼饭店举办了订婚仪式。接着,炎武拿出1000块银元,在我的故乡建德蒋家畈建造了西式楼房一栋。是年12月26日,我们在西湖边的湖山堂举办了婚礼,并在上帝面前盟约,愿意一生一世持守婚约。
婚礼之后,我们在湖滨三公园拍下了这张照片,我一直将它珍藏到今天。照片上的我身穿旗袍,手挎皮包,卷发披肩……一副雍容华贵的摸样。然而那只是女人最美的一瞬。
实际上,我们的婚后生活非常平淡。我生下第一个儿子后便辞掉工作,在家专心相夫教子。炎武当时一个月有130块银元的工资,看着挺多,却要支付我们在杭州的房租,赡养我的双亲,填饱一家6张嘴(我于1936年又生下次子),日子也算不上宽裕。
炎武为人老实,不善官场应酬,闲暇时候最多打打网球,踢踢足球;我则是连麻将都不会搓一把,自然也谈不上交际,平时都是亲手操持家务,并没有请佣人、保姆。结婚前去杭州水乐洞的那番游玩,算是我们难得的一次消遣了。但我很知足,因为炎武虽然是军人出身,待我却无比的温和耐心,每当我的急性子发动时,他就会巧妙地退到一边,等我安静之后再细细劝慰。就这样,我俩在43年的婚姻中,从来没有红过脸。
我和炎武对幸福的理解很相似,只求能够长相厮守,孝顺高堂。然而,这样幸福而平静的日子总不能长远,一年多以后,日本向中国发起了侵略战争,建德也深受其害,我们不得不赶往稍为安全的武汉避难。1938年初夏,武汉告急,我们冒着被敌机轰炸的危险,随数百名家属溯江而上,逃难到四川乐山。
逃难,逃不出的缱绻相思
逃难的日子难免有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刻。有一次,日军对乐山进行大轰炸,空袭警报一响起,我急忙带着小孩(我在逃难中又生下了小女儿),越过城墙到竹园躲避。当时爆炸声此起彼伏,宛如世界末日降临。我们屏气敛声,不住以饼干、点心哄骗孩子,让他们不要哭泣。燃烧弹引发的大火,烧光了靠江的半边街。回家的路上,只见余火未尽,青烟缕缕,烧焦的尸体缩成一团,流溢的血水散发出恶心的腥味。环顾四周,到处是残垣断壁,哭泣声不时从四面八方传来,令人心惊肉跳。
逃难中,炎武是我们全家的主心骨。为了抚慰全家人的情绪,他每天抽时间讲《三国演义》给我们听。每次听他讲故事,我的母亲就不那么忧伤了。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如同最好的镇定剂一样,安慰着我们的心。
可是,离别又一次来到了。炎武突然接到通知要到重庆山洞参加陆军大学学习。他只好把我们先送回暂时还安全的浙江老家。回家的途中,我们所坐的木船遇到大风大浪,船工们不知所措,拼命烧香磕头。炎武却临危不惧,沉着指挥,最终才化险为夷。
和炎武分手后,我们乘公铁联运的直达木炭车,跑了三天,才换乘火车来到金华。途中,孩子走不动,幸得邑人乡亲的帮助,小的放在箩筐里担着,大的背在脊背上,辗转流离,吃尽苦头,终于回到老家。
回到老家后,双亲和我就靠务农为生,鬼子打过来,我们就逃到山上。有时候来不及上山,我们便仓促避入毛坑屋里,急急忙忙抓些草木灰往脸上抹,极力把自己装扮成蓬头垢面的老妪。最紧张的一次,风传日本鬼也已进山,大家冒着倾盆大雨上山,肚子饿了,不敢下山炊事,就跟着大伙顺着溪沟采野果子。不料,附近枪声大作,我们吓得魂不附体,紧紧抱成一团。这种一日数惊的逃难生活,真是一言难尽。
更糟糕的是,炮火使我和炎武断了联系。我心中一直惦念不下——他还活着么?他还好么?
解甲归田,将军不做也罢
终于一封飞鸿,带来了爱人炎武的消息:他于1943年底毕业,军衔晋升为少将。经美军在印度办的战术学校进修后,开始担任陆军突击总队参谋长。
虽然这些年炎武没有我的消息,在官场又步步高升,但他始终持守着对我的感情,从未沾染别的女人。抗战胜利第二年,我便带着三个孩子到南京与他相会。那时的炎武,虽然是少将的军衔,但毕竟只是个副司令,没有实权。
我们有一百多平方的住房。炎武在部队上有警卫兵、勤务兵、还有一辆吉普车……生活上虽然宽裕,然而炎武对国民党高层的腐败非常看不惯。他看着时局的急变,断定江山要易主,便萌生出解甲归田生的念头。我对名利很看得开,在这种事情上全由炎武做主。我始终相信炎武会把我们一家老小安顿妥当,我默默的信任也给了他很大的力量。
上天赐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炎武在骑马的时候摔了下来,伤到了腰椎,被送到南京中央医院。在那里,他借故养伤拖延上岗,后来又借口父亲去世回四川老家奔丧,才得以渐渐脱离军队和官场。解放前,炎武走进了革命的队伍;之后,他还去了香港,为祖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工作。 为了一大家子的生计,我重拾放下十多年的业务,在省立杭州医院做起了护士长。护士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我任劳任怨,工作认真负责。重拾家庭团聚的温馨和美好,我们二人分外珍惜。
他虽然离我而去,但爱情却未走远
我本以为一切都已归平静,怎奈世事难料,人生的跌宕总是出乎意外。
朝鲜战争之后,炎武就被召回南京参加军事学院的组建工作,后来他又被调到北京空军学院。我们又开始常年分居,他一年只有一个月的探亲假,每次的相聚都何其宝贵。
不曾想到1957年底,我在政治运动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工资由卫技十级降为十七级。从此,我开始戴着一顶沉重的帽子生活,世态的炎凉让我倍感生活的辛酸。孤苦凄清的岁月中,炎武的温情成了支撑我的最坚强力量。每次他回到家里,都尽可能多地帮我做家务,还不忘督导孩子们学习。
1966年,炎武从北京退休。5年后,我也从浙江省中医院退休,孩子们也都从外地调回老家建德附近。这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相知相守,天伦之乐,儿孙绕膝……
1976年5月23日,炎武的心血管病已经非常严重。弥留之际,他特地把3个子女都召集到一起,郑重地交待,“你们一定要善待妈妈,好好孝顺她,不然,我会死不瞑目的......”
结婚43年,我们相守相离各半,大家退休了,却又不能相伴到最后,我难过万分。百年沉浮,人生如浮萍飘忽于历史烟云之上,然而炎武对我的爱从来未曾改变过,我也亦然。
后记:
直到1979年2月27日,傅梅生才正式被平反。整整22年,其中的滋味,欲说还休。最能够慰藉己心的,除了炎武的爱情,还有儿女们的拳拳孝心。
她的两个儿子退休之后都选择朝夕相伴其左右。他们住在同一所养老院里,两个儿子每天陪着母亲看报、散步、玩牌。每周,女儿也都会来看她。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儿子还在老人院里搞了一个新闻角,摘要报纸内容读给母亲听。大儿子四处联络,为母亲出版回忆录。在出书的过程中,儿子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处的改动都要征得母亲的同意。他尊重母亲的精神世界,更知道这本书是对父母爱情最好的礼赞。
忽然之间,我明白了傅梅生老人为什么爱喝茶。因为那份伴其大半辈子的爱情,正如茶般,淡雅而不张扬,清芬而又矜持,微微浅尝,宜人之香,便浮动在唇颊之间,又恰到好处地回味在喉哽里,然后,慢悠悠地沁入心脾……
年已满百的我,喜欢在夏日的午后,于庭院的阴凉处酌一杯清茶,透过杯口那层袅袅而起的薄雾,便不知不觉地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之中……
小楼的邂逅和回眸,定下了一生的姻缘
1931年,18岁的我结束了杭州广济护校严谨的医学教育,进入浙江省立杭州缫丝厂医务室工作。这是杭州首屈一指的好单位,许多人羡慕我那一个月35块银元(一年后升为45块)的工资。然而我的生活依旧低调而节省,我始终牢记着母亲的话:“女孩子一定要念书,一定要有一门手艺,不能靠夫家。”
我的朋友屠冰如住在西浣纱路,周末她常邀我同住作伴。冰如楼下住着一户四川人家,他们的朋友徐炎武常常来他家玩耍过夜。好几次,我去冰如家时,都看到徐炎武。听说他是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生,正在之江大学做军训教官。没想到,小楼门口无意的邂逅和回眸,竟定下了我一生的姻缘。这个朴实寡言的四川军人就这样走入了我的生命。
待到谈婚论嫁时,亲朋都充满了担忧。许多亲友都说外地人靠不住,更可况是个四海为家的军官。炎武告诉我他早就失去了母亲,并且愿意为我在浙江终老此生。看到炎武忠厚老实,并且愿意为我在娘家买房置地,家人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我心里也非常感动,愿意终身以诚对待炎武。
我从未想过要嫁入豪门,只想寻个老实人携手到老。我没有想到炎武有一天会成为少将军官,更没有想到自己婚后的人生会随着历史的浪潮跌宕起伏……
教官妻子的生活其实很平淡
1933年正月,我们在杭州天香楼饭店举办了订婚仪式。接着,炎武拿出1000块银元,在我的故乡建德蒋家畈建造了西式楼房一栋。是年12月26日,我们在西湖边的湖山堂举办了婚礼,并在上帝面前盟约,愿意一生一世持守婚约。
婚礼之后,我们在湖滨三公园拍下了这张照片,我一直将它珍藏到今天。照片上的我身穿旗袍,手挎皮包,卷发披肩……一副雍容华贵的摸样。然而那只是女人最美的一瞬。
实际上,我们的婚后生活非常平淡。我生下第一个儿子后便辞掉工作,在家专心相夫教子。炎武当时一个月有130块银元的工资,看着挺多,却要支付我们在杭州的房租,赡养我的双亲,填饱一家6张嘴(我于1936年又生下次子),日子也算不上宽裕。
炎武为人老实,不善官场应酬,闲暇时候最多打打网球,踢踢足球;我则是连麻将都不会搓一把,自然也谈不上交际,平时都是亲手操持家务,并没有请佣人、保姆。结婚前去杭州水乐洞的那番游玩,算是我们难得的一次消遣了。但我很知足,因为炎武虽然是军人出身,待我却无比的温和耐心,每当我的急性子发动时,他就会巧妙地退到一边,等我安静之后再细细劝慰。就这样,我俩在43年的婚姻中,从来没有红过脸。
我和炎武对幸福的理解很相似,只求能够长相厮守,孝顺高堂。然而,这样幸福而平静的日子总不能长远,一年多以后,日本向中国发起了侵略战争,建德也深受其害,我们不得不赶往稍为安全的武汉避难。1938年初夏,武汉告急,我们冒着被敌机轰炸的危险,随数百名家属溯江而上,逃难到四川乐山。
逃难,逃不出的缱绻相思
逃难的日子难免有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刻。有一次,日军对乐山进行大轰炸,空袭警报一响起,我急忙带着小孩(我在逃难中又生下了小女儿),越过城墙到竹园躲避。当时爆炸声此起彼伏,宛如世界末日降临。我们屏气敛声,不住以饼干、点心哄骗孩子,让他们不要哭泣。燃烧弹引发的大火,烧光了靠江的半边街。回家的路上,只见余火未尽,青烟缕缕,烧焦的尸体缩成一团,流溢的血水散发出恶心的腥味。环顾四周,到处是残垣断壁,哭泣声不时从四面八方传来,令人心惊肉跳。
逃难中,炎武是我们全家的主心骨。为了抚慰全家人的情绪,他每天抽时间讲《三国演义》给我们听。每次听他讲故事,我的母亲就不那么忧伤了。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如同最好的镇定剂一样,安慰着我们的心。
可是,离别又一次来到了。炎武突然接到通知要到重庆山洞参加陆军大学学习。他只好把我们先送回暂时还安全的浙江老家。回家的途中,我们所坐的木船遇到大风大浪,船工们不知所措,拼命烧香磕头。炎武却临危不惧,沉着指挥,最终才化险为夷。
和炎武分手后,我们乘公铁联运的直达木炭车,跑了三天,才换乘火车来到金华。途中,孩子走不动,幸得邑人乡亲的帮助,小的放在箩筐里担着,大的背在脊背上,辗转流离,吃尽苦头,终于回到老家。
回到老家后,双亲和我就靠务农为生,鬼子打过来,我们就逃到山上。有时候来不及上山,我们便仓促避入毛坑屋里,急急忙忙抓些草木灰往脸上抹,极力把自己装扮成蓬头垢面的老妪。最紧张的一次,风传日本鬼也已进山,大家冒着倾盆大雨上山,肚子饿了,不敢下山炊事,就跟着大伙顺着溪沟采野果子。不料,附近枪声大作,我们吓得魂不附体,紧紧抱成一团。这种一日数惊的逃难生活,真是一言难尽。
更糟糕的是,炮火使我和炎武断了联系。我心中一直惦念不下——他还活着么?他还好么?
解甲归田,将军不做也罢
终于一封飞鸿,带来了爱人炎武的消息:他于1943年底毕业,军衔晋升为少将。经美军在印度办的战术学校进修后,开始担任陆军突击总队参谋长。
虽然这些年炎武没有我的消息,在官场又步步高升,但他始终持守着对我的感情,从未沾染别的女人。抗战胜利第二年,我便带着三个孩子到南京与他相会。那时的炎武,虽然是少将的军衔,但毕竟只是个副司令,没有实权。
我们有一百多平方的住房。炎武在部队上有警卫兵、勤务兵、还有一辆吉普车……生活上虽然宽裕,然而炎武对国民党高层的腐败非常看不惯。他看着时局的急变,断定江山要易主,便萌生出解甲归田生的念头。我对名利很看得开,在这种事情上全由炎武做主。我始终相信炎武会把我们一家老小安顿妥当,我默默的信任也给了他很大的力量。
上天赐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炎武在骑马的时候摔了下来,伤到了腰椎,被送到南京中央医院。在那里,他借故养伤拖延上岗,后来又借口父亲去世回四川老家奔丧,才得以渐渐脱离军队和官场。解放前,炎武走进了革命的队伍;之后,他还去了香港,为祖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工作。 为了一大家子的生计,我重拾放下十多年的业务,在省立杭州医院做起了护士长。护士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我任劳任怨,工作认真负责。重拾家庭团聚的温馨和美好,我们二人分外珍惜。
他虽然离我而去,但爱情却未走远
我本以为一切都已归平静,怎奈世事难料,人生的跌宕总是出乎意外。
朝鲜战争之后,炎武就被召回南京参加军事学院的组建工作,后来他又被调到北京空军学院。我们又开始常年分居,他一年只有一个月的探亲假,每次的相聚都何其宝贵。
不曾想到1957年底,我在政治运动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工资由卫技十级降为十七级。从此,我开始戴着一顶沉重的帽子生活,世态的炎凉让我倍感生活的辛酸。孤苦凄清的岁月中,炎武的温情成了支撑我的最坚强力量。每次他回到家里,都尽可能多地帮我做家务,还不忘督导孩子们学习。
1966年,炎武从北京退休。5年后,我也从浙江省中医院退休,孩子们也都从外地调回老家建德附近。这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相知相守,天伦之乐,儿孙绕膝……
1976年5月23日,炎武的心血管病已经非常严重。弥留之际,他特地把3个子女都召集到一起,郑重地交待,“你们一定要善待妈妈,好好孝顺她,不然,我会死不瞑目的......”
结婚43年,我们相守相离各半,大家退休了,却又不能相伴到最后,我难过万分。百年沉浮,人生如浮萍飘忽于历史烟云之上,然而炎武对我的爱从来未曾改变过,我也亦然。
后记:
直到1979年2月27日,傅梅生才正式被平反。整整22年,其中的滋味,欲说还休。最能够慰藉己心的,除了炎武的爱情,还有儿女们的拳拳孝心。
她的两个儿子退休之后都选择朝夕相伴其左右。他们住在同一所养老院里,两个儿子每天陪着母亲看报、散步、玩牌。每周,女儿也都会来看她。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儿子还在老人院里搞了一个新闻角,摘要报纸内容读给母亲听。大儿子四处联络,为母亲出版回忆录。在出书的过程中,儿子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处的改动都要征得母亲的同意。他尊重母亲的精神世界,更知道这本书是对父母爱情最好的礼赞。
忽然之间,我明白了傅梅生老人为什么爱喝茶。因为那份伴其大半辈子的爱情,正如茶般,淡雅而不张扬,清芬而又矜持,微微浅尝,宜人之香,便浮动在唇颊之间,又恰到好处地回味在喉哽里,然后,慢悠悠地沁入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