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易导致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护理风险;因素分析;防范对策
  精神科护理风险是指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或工作人员不同程度伤害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
  1.精神科护理风险的因素分析
  1.1患者及家属因素
  1.1.1精神症状的影响和自知力的缺乏
  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可出现激惹与反抗,危及他人和自身安全。精神病性症状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易使患者在幻觉妄想支配下产生冲动、伤人、自伤、毁物、外走等。有些患者受症状支配,表现为淡漠、活动减少或高度兴奋躁动、意识不清等,以致生活没有规律,不能自理,不知清洁,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各种躯体疾患。
  1.1.2特殊性治疗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时,由于患者的不合作,易造成肢体损伤;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患者在意识未完全恢复时的坠床、跌伤;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吞咽困难、噎食、体位性低血压、恶性综合征等。
  1.1.3护理告知义务难以履行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因此,往往造成护患沟通难以进行,导致入院宣教、安全教育、治疗性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无效操作。另外,精神障碍患者大多长期反复发病,很多家属将患者视为包袱,对告知内容不以为然,导致告知达不到效果。一旦发生意外,则不能理解或否认已告知而发生纠纷。
  1.2管理因素
  医院疏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检查、落实不到位,护士有章不循,导致制度形同虚设;院领导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没有充分重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到位;职责权不清,包括医护责任清;护士、护理员责任不清;护士、患者责任不清;护士、家属责任不清等;护理管理者本身水平所限,不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不能实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
  1.3护理人员因素
  1.3.1护理人员年轻化
  近年来,随着各地精神病院床位的增长,引进大量年轻护士,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但相继而来的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对病情观察不细致,以及独生子女弱点的表现,给精神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风险隐患。
  1.3.2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且操作不够熟练
  主要表现为个别护士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特别是对精神科护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甚少,缺乏对精神疾病患者异常状态的护理技巧和方法,一旦遇到患者突发情况不能及时果断处理;工作中未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造成发错药、打错针,输液过程中未能及时巡视,造成液体外渗,甚至其他护理不良事件。
  1.3.3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书写错误,体温单绘制不规范,医嘱执行后不能及时签字。护理记录不准确、不及时;医、护记录不统一;病情记录无针对性,不能反映病情变化;采取护理措施后,未记录效果,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涂改等。
  1.3.4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漠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法规的不断完善,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个别护士认为护理与法律关系不大,没有意识到精神科护理的每一个操作、每一项记录,甚至每一句话都与法律密切相关。
  1.3.5护理人员缺乏
  随着现代护理向专业化方向的转变,更显示出了护理人员的不足,远远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特别是精神科患者大多无陪护家属,护士除了完成专业护理工作外,还要承担几乎所有的生活护理,长期繁重的精神压力和体力劳动、多重角色负担,使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1.3.6护理服务缺乏人文关怀
  具体表现在护士和患者或家属沟通时习惯用大嗓门、命令式,态度生硬,动作粗鲁,服务不周到等; 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隐私权的尊重和保护不够,当着患者的面谈论病情,甚至讥讽、嘲笑患者,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投诉。
  1.4医疗设备与环境因素
  护士在使用医疗仪器或医用材料时,没有发现质量问题,或抱着侥幸心理使用不良设备、材料,或环境管理缺陷而造成不良后果。病房结构不合理,探视亲友或其他人员很容易将危险物品交给患者,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
  2.精神科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2.1建立和落实风险管理制度,确保护理行为安全
  风险管理制度是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保证,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护理风险关键环节的管理规定。如《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差错( 意外) 、事故登记报告及管理制度》、《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防范制度》、《精神科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精神科护理常规》、《护理质量控制与评分标准》、《各班岗位职责》、《核心制度》等。同时应对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各项操作技术、操作常规的落实情况常抓不懈,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事件前的积极预防,即将处置行为变为控制行为,消除或减少护理隐患。
  2.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精神科护理范围的不断扩展,对精神科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掌握“三基三严”,还需要具备精神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才能正确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行为,予以专业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精神科护士工作独立性很强,对患者负有维护生命和安全的责任,任何疏忽大意都可酿成严重后果,带来终身遗憾。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高素质的精神科护理队伍是保证和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防范护理风险的基础。   2.3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努力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通过开会、查房、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并将此内容作为新生岗前培训的必要内容进行培训。教育护士善于发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了解自身的义务,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2.4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沟通是护士做好护理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密切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认真、耐心地对待患者的要求与疑问,理解患者在患病治疗期间的情绪反应,正确处理患者及家
  属的意见。在护理活动中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对新入院自知力缺乏的患者要掌握语言的艺术性和沟通的技巧性。尤其是精神科一些特殊治疗(MECT治疗、约束保护)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一定要认真落实治疗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使其主动配合护理操作,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2.5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精神科护理文件是检验和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书。护理记录书写的优劣,不仅体现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敬业态度,同时也是评价一个医院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依据之一。记录中要体现出其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动态性的特征,避免由于护理记录不完善引起的医疗纠纷。
  2.6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医院要根据《护士条例》规定逐步完善护理人力资源的配备,护士长要根据患者的数量、工作量的大小合理排班,弹性排班,要充分了解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技术特长,做到量体裁衣、量才使用、搭配合理。
  2.7“快乐管理”
  “快乐管理”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让护士把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激发工作兴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快乐管理”的核心是调动护士的主人翁责任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逐渐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生活不能自理的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管理者与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要善于发现她们工作中的闪光点,要不失时机的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给予支持、表彰和鼓励,增强护士自信,激发护士潜能,提倡换位思考,减轻护士压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微笑服务。
  2.8改善住院环境
  在改善病房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温馨的病房气氛,组织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愉悦患者身心,转移注意力,减少思家之念。同时,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和普及,如印发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定期给患者和家属上健康教育课,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和家属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结语
  总之,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危险因素随时存在,贯穿始终,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和难以预测性。因此,及时发现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找出风险隐患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制定和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改进工作流程,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护理风险,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1(7):405-406.
  [2]刘英.精神科护理风险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14)
  [3]杨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09)
其他文献
摘 要: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进行研究,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选取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0例,对他们实施内科护理,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在经过治疗以及良好的内科护理以后,50例患者显效30例,有效16例,仅有4例无效,有效率达到92%。说明内科护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内科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
期刊
摘 要: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法及效果。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康复率为97.9%,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81.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
期刊
摘 要: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对临床疾病诊疗控制的效果。以某社区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2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将这两组交由社区全科医生和普通医生负责控制工作。统计两组高血压患者1年后的病情和满意度。结果表明研究组1年后的血压下降幅度和心理状况要比参照组好,而且研究组普遍满意度比较高。说明社区全科医院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有很好的控制和诊疗,有效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且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分析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观察要点和注意事项 方法将我院就诊的进行脑外手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患者进行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愈合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0例患者喉部有痰痂出现,治疗组只有1例,两组患者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  ①患者在术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而,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中药材在我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治疗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预防疾病方面有着其他药材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农药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食品农药残留问题,从而引起人民的高度重视,若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方法和应对措施,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可能
期刊
摘 要:氯胺酮作为一种精神活性物质,由于滥用而导致多种临床问题,如急性中毒、成瘾、引起精神病性症状及各种躯体并发症等。编码人员在进行疾病和手术操作编码时,要考虑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治疗药物的成分及作用机制对编码的影响。  关键词:氯胺酮;滥用、药物成分;编码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of Street Ketamine  Xu- wei
期刊
摘 要:精神科部分患者在病态支配下可以发生意外。因此,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为更好地掌握住院患者的病情,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沟通技巧的掌握及运用至关重要。在多年的精神科护理工作实践及文献复习的基础上,将护患沟通技巧报告如下。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护患沟通;工作技巧  1.护患沟通的概念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护理人员承担的是给予帮助的角色,患者则是被帮助者。护患沟
期刊
摘 要:探讨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的护理和救治。选择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通过是否施加专业精神科护理比较两组半年内日常活动指数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日常活动指数和总满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专业的精神科护理可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进展,提高其家居安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干预措施;老年痴呆病;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渐进性退化痴呆,以记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组,其中70例仅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72例在常规应用心血管药物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以82.86%的总有效率明显不及观察组95.83%理想(P<0.05);用药后观察组TC、TG、HDL-C、LDL-C各项血脂指标均明显较用药
期刊
摘 要: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本科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83例外科手术病例,包括胃癌根治术、脾切除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乳腺癌根治术、疝气修补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手术切口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与年龄、糖尿病、营养状况、长期吸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术后剧烈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