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变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7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利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多思多问,自主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求异性和创造性。
  【关 键 词】变换条件 题组教学 探索变式 引入开放题
  
  一题多变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减轻教与学的沉重负担。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题多变以四种形式具体体现:
  
  一、变换条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例题教学和习题讲解时,不宜就题论题,而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将思路延续下去,列出同类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从题目的各个方面联想,类比,通过条件变式,变换条件,引入新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揭示数学问题固有的思维层次,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暴露学生思维层次,让学生在两种思维的层次比较中,了解自己,吸取数学思维的营养。
  例如:以下知识在教学中,先给题目。已知点P是一次函数y= -x+6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的点,又点A的坐标为(4,0),问点P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AOP的一个顶点,若能,求P的坐标。
  然后分析:由于并未指明等腰三角形的哪条边为底,哪条边为腰,再引导学生分情况进行探讨(|PO|=|PA|,|PO|=|OA|,|PA|=|OA|)。
  解决这一问题后,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若条件不变,使三角形A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是否存在?成为等边三角形呢?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自己去探讨结果,研究其规律,引起学生自问自答,提出问题自己探索,其收获绝非简单地改改题”那么简单。由于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长此以往能使学生养成多问多思的积极思考习惯,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题组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寻找解题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解决个别数学问题外,还须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以达到对问题本质的了解,问题难点的突破,问题规律的掌握,知识技能的巩固等目的.这种题组并不是几个独立数学问题的简单组合,而是注重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与启发学生掌握这些规律。
  例如,在有关三角函数图象平移的教学中,我用了以下题组:
  (1).将函数y=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π/3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
  (2).函数y=sin(2x-π/4)的图象可由函数y=sin(2x+π/3)的图象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而得到。
  (3).要得到函数y=cosx/2的图象只需将函数 y=sin(x/2+π/6)的图象向左平移________个单位而得到。
  在以上题组中自变量X的系数从1到2,1/2,从同名三角函数到两个不同名的三角函数。通过以上题组的思考与练习,使学生发现和掌握三角函数图象平行移动的规律:函数y=f(x)的图象向左平行移动4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y=f(x+4),向右时为:y=f(x-4),应特别注意X的系数不为1的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如果不是同名三角函数一定要先化为同名三角函数,再考察进行怎样的平移变换。
  
  三、探索变式,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从解答的问题出发,标新立异,敢于猜想,勇于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背景全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过抛物线y2=2px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条抛物线相交,设两个交点纵坐标为y1,y2,求证:y1y2=-p2。
  本题证明并不难,这里从略,但其结论却很有用,我们不妨称线段AB为过抛物线焦点的弦.由焦点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证明下列一组演变题的正确性。
  (1).过抛物线焦点弦两端点的切线与抛物线的准线,三线共点。
  (2).抛物线焦点弦中点与其端点切线的交点的连线,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
  (3).抛物线焦点弦中点与其端点切线的交点连结线段,等于焦点弦长的一半,并且被这条抛物线平分。
  (4).抛物线焦点弦两端点的切线互相垂直。
  (5).抛物线的准线是其焦点弦两端点的切线的交点的轨迹。
  
  四、引入开放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题分为条件开放题,策略开放题,结论开放题.开放题具有一些特性:非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创新性。
  过去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被绝对化,“主导”实际上变成”主宰”,学生主体地位迟迟得不到体观。针对这种情况,引入开放题的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4个论断: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3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是研究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判定和性质.题型新颖,但入口宽阔,基本思路有:
  (1).模型法。由基本模型正方体或长方体寻找,再将部分条件在空间平移,观察线面垂直关系是否变化,写出结论。
  (2).构造法。抓住面面垂直的论断作为主要条件,在这个直二面角内添加与面分别垂直的直线,观察此二直线是否垂直,写出结论。
  答案:②③④→①或①③④→②
  点拨:本题体现了开放题具有的内容新颖,形式灵活,思维发散,思想创新的特点。
  总之,利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培养学生多思多问,自主探索的习惯,而且还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求异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415500湖南省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其他文献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
期刊
走近小学生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学生作文,空洞乏味、雷同文章占很大的比例,真正能写出好文章的并不多。其实,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学好基本知识外,还在于选择作文的素材,而作文的素材就是源于现实生活。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接触的事物都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不少同学一提笔写作文,就感到头脑空空,什么也写不出来。他们没有办法从自己接触过的很多事物中选择一个来写。那么怎样选择素材呢?    一、思维要放宽    有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吕叔湘先生这样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编选的均是优秀文章,但其只是优秀的死的例文,其中所涵的知识极丰富,但也只是丰富的死知识。教师只有真正使教学活动起来,把课教活,学生才能在活动活学并活用,将死的例文和死的语文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活的储备,在实际运用中进行活用。教师只有真正把课教活了,其教学才能成功,学生学习才会成功。因此,中
期刊
今天,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把孩子们培育成一个有用的人才?这就离不开我们这些班主任了。    一、班主班应增强的几种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是学校领导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的工作力度、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又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我们这些小学班主任,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作为
期刊
可喜的是,从2004年起,广大命题工作者认真总结话题作文命题的得与失,努力完善话题命题形式。近两年的中考话题作文,少了形式的盲从和内容的跟风,命题形式和内容融入了更多理性色彩,选题作文的出现又让话题作文焕发了第二春。我们依然可以说,话题作文依旧是中考的一道绚丽的风景。那么,近两年话题作文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一、加大了对话题的限制    减少词语话题。如“责任”、“幸福”等,内容宽泛,宿构起来
期刊
直接证法是演绎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一般是从题设出发,以在此之前已经提出的本理论系统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本理论系统的定理为依据,一步步进行推理,直到推出结论为止。  直接证法应用例1  定理:两个不相等的实数的平方和必大于这两个实数的乘积的两倍。  题设:a、b都是实数且a≠b。  结论:a2+b2>2ab  证明:∵a、b都是实数且a≠b  ∴a-b也是实数且a-b≠0  ∴(a-b)2>0  即
期刊
曾看过这样一份材料: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当今中国的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看起来“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似乎说明,中国的初等教育“很棒”,事实上却存在着十分严重、可怕的弊端,总感到缺少点东西,这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点
期刊
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是小学粗浅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周长、面积计算的继续和延伸,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变化最大的是几何教学内容的提前,这为初中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那么怎样学好几何、教好几何,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对于几何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在小学只学了一些几何图形的计算,如周长、面积
期刊
在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汇报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前特地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留意街头或报刊杂志语言现象,收集好的广告语和不规范的广告成语。本以为学生初次接触会一无所获或收获平平,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学生除收集了不少优秀的广告语(如:“东风”牌汽车广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运用成语、俗语朗朗上口)外,还罗列
期刊
《新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些论述为我们数学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其中,过于强调形式的东西、不求实际的甚至虚假的公开课确实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