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艺术类高考的逐渐增多,高中声乐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愈加深入。因为高考文化和专业并重的要求,决定了学校必然会对声乐教师的有效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省级音美特色学校,每年毕业的声乐类优秀毕业生被西安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录取。在担任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教学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懂得真正的声音概念
高中生平时耳濡目染的都是通俗音乐,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有关声乐的专业知识。在教学的起始阶段,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声乐,什么是正确的美的声音。主要有如下有效做法:一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示范来使学生获得认识;二是通过名家教学碟片或者歌剧欣赏来获得。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多欣赏一些名歌剧或歌剧名段是很重要的。要使学生懂得真正的声音概念,声乐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避免教学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集体课、小组课和小课的关系
声乐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启蒙阶段和针对个体的训练阶段。在启蒙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大课练习,如讲解发声的原理以及发生器官的构造等。在最初学生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类型相近的学生分成小组上课,让几个学生穿插演练来充实一节课。教师要特别注意,虽然是采用小组课的形式,但原则还是要区分对待的。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器官从生理结构来看基本相同,但其形态和功能几乎都不相同,再加上个人长期形成的习惯与爱好,以及审美观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声乐教学的这一原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符合客观条件的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随着学生基本方法的掌握,就要采取小课的形式,即个别教学,每次面对的学生不能超过两个;当然,在小课中也可以穿插小组课,使学生相互学习交流,以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有效结合其他的课程
笔者学校声乐教师上课采用包班制,所有参加音乐高考的科目由一个专业教师承担。在上课中,笔者结合视唱课程,严格要求学生用所学习的演唱方法来视唱乐谱,在他们音准节奏都很准确的同时进行发声的纠正,并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选择视唱的音域,使两个学科融为一体,相互促进。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说话方式对歌唱的影响
卡鲁索曾说:“讲话的声音是歌唱和歌声的实质性的因素,其本质只是带音乐节奏的说话。”因此,没有正确的讲话发音,就没有正确的歌唱存在。声音的通畅性就如婴儿的哭声,自然明亮而集中,因为婴儿的发声是建立在自然的、本能的、协调的不带任何后天修饰的基础上的。然而,由于气候、方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破坏这种发声的平衡状态,加入了不必要的力度使喉咙紧缩、舌根僵硬等,并阻挡了语言自由的传送。
对症下药,循序渐进
在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毛病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声音卡紧,这种现象一般是追求音量而造成的。克服的方法:首先观念要明确,要反对不切实际的拔高音,要求声音圆润、柔和;然后要采用流畅均匀的呼吸歌唱,多练习“a”“u”等元音字母,可少练“i”这种比较紧的母音。二是喉音和喉头上提,一般出现在男声声部和女中音声部。克服的办法,首先是不要盲目地追求音量,最关键的是放松喉肌和舌肌。三是鼻音,这是因为有学生想使用鼻咽腔共鸣,但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改正的办法是:在发声时要将软腭提起,使之离开舌后部,随着音的升高而调整软腭张开的幅度;到唱高音时,口腔应近似打哈欠时吸气的状态,使口腔的通道通畅;鼻音重的学生练声时尽量少用“m”“n”等字音,而多用“l”“t”“b”等为好。另外,还有声音空暗漏气等。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都需要一个习惯、消化的过程。歌唱时,身体各部分肌肉,要按照歌唱要求活动,这不是短时间练习能做到的,而是要反复练习。每一次的练习是一次加深印象的工作,反复加深印象才会把正确的歌唱方法变为自然的做法。如果一个阶段实际并未结束硬要向前跃时,不仅会使学生的发声器官负担过重,而且学生的头脑就会乱,产生错误的理解。即使达不到前功尽弃的地步,也会产生反复,想快反而慢了。因此,要循序渐进。如果学生的呼吸基础还很薄弱时,过分强调他放开喉咙,就会头重脚轻,就会摇晃;如果中强声还没有唱对,就要练弱声,只会导致抖、提、虚。
在不同阶段突出特定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在一个阶段内只需要突出一两个问题,这样既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利于学生反复练习,符合解决问题的层次性和顺序性。例如:对一个发声自然但没有正确呼吸基础的学生,可以让他用短小练习体会胸下围、上腹部和声带振动的对抗感觉;过了一段时间,有了初步的基础在增加新的要求。有的教师缺乏经验,每一节课后都期待学生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会儿责怪学生气息浅,一会儿说嗓子用力大,一会儿又说嘴没有张开……这种复杂的要求,会令学生心烦意乱,无所适从。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
懂得真正的声音概念
高中生平时耳濡目染的都是通俗音乐,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有关声乐的专业知识。在教学的起始阶段,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声乐,什么是正确的美的声音。主要有如下有效做法:一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示范来使学生获得认识;二是通过名家教学碟片或者歌剧欣赏来获得。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多欣赏一些名歌剧或歌剧名段是很重要的。要使学生懂得真正的声音概念,声乐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避免教学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集体课、小组课和小课的关系
声乐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启蒙阶段和针对个体的训练阶段。在启蒙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大课练习,如讲解发声的原理以及发生器官的构造等。在最初学生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类型相近的学生分成小组上课,让几个学生穿插演练来充实一节课。教师要特别注意,虽然是采用小组课的形式,但原则还是要区分对待的。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器官从生理结构来看基本相同,但其形态和功能几乎都不相同,再加上个人长期形成的习惯与爱好,以及审美观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声乐教学的这一原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符合客观条件的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随着学生基本方法的掌握,就要采取小课的形式,即个别教学,每次面对的学生不能超过两个;当然,在小课中也可以穿插小组课,使学生相互学习交流,以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有效结合其他的课程
笔者学校声乐教师上课采用包班制,所有参加音乐高考的科目由一个专业教师承担。在上课中,笔者结合视唱课程,严格要求学生用所学习的演唱方法来视唱乐谱,在他们音准节奏都很准确的同时进行发声的纠正,并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选择视唱的音域,使两个学科融为一体,相互促进。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说话方式对歌唱的影响
卡鲁索曾说:“讲话的声音是歌唱和歌声的实质性的因素,其本质只是带音乐节奏的说话。”因此,没有正确的讲话发音,就没有正确的歌唱存在。声音的通畅性就如婴儿的哭声,自然明亮而集中,因为婴儿的发声是建立在自然的、本能的、协调的不带任何后天修饰的基础上的。然而,由于气候、方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破坏这种发声的平衡状态,加入了不必要的力度使喉咙紧缩、舌根僵硬等,并阻挡了语言自由的传送。
对症下药,循序渐进
在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毛病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声音卡紧,这种现象一般是追求音量而造成的。克服的方法:首先观念要明确,要反对不切实际的拔高音,要求声音圆润、柔和;然后要采用流畅均匀的呼吸歌唱,多练习“a”“u”等元音字母,可少练“i”这种比较紧的母音。二是喉音和喉头上提,一般出现在男声声部和女中音声部。克服的办法,首先是不要盲目地追求音量,最关键的是放松喉肌和舌肌。三是鼻音,这是因为有学生想使用鼻咽腔共鸣,但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改正的办法是:在发声时要将软腭提起,使之离开舌后部,随着音的升高而调整软腭张开的幅度;到唱高音时,口腔应近似打哈欠时吸气的状态,使口腔的通道通畅;鼻音重的学生练声时尽量少用“m”“n”等字音,而多用“l”“t”“b”等为好。另外,还有声音空暗漏气等。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都需要一个习惯、消化的过程。歌唱时,身体各部分肌肉,要按照歌唱要求活动,这不是短时间练习能做到的,而是要反复练习。每一次的练习是一次加深印象的工作,反复加深印象才会把正确的歌唱方法变为自然的做法。如果一个阶段实际并未结束硬要向前跃时,不仅会使学生的发声器官负担过重,而且学生的头脑就会乱,产生错误的理解。即使达不到前功尽弃的地步,也会产生反复,想快反而慢了。因此,要循序渐进。如果学生的呼吸基础还很薄弱时,过分强调他放开喉咙,就会头重脚轻,就会摇晃;如果中强声还没有唱对,就要练弱声,只会导致抖、提、虚。
在不同阶段突出特定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在一个阶段内只需要突出一两个问题,这样既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利于学生反复练习,符合解决问题的层次性和顺序性。例如:对一个发声自然但没有正确呼吸基础的学生,可以让他用短小练习体会胸下围、上腹部和声带振动的对抗感觉;过了一段时间,有了初步的基础在增加新的要求。有的教师缺乏经验,每一节课后都期待学生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会儿责怪学生气息浅,一会儿说嗓子用力大,一会儿又说嘴没有张开……这种复杂的要求,会令学生心烦意乱,无所适从。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