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园林道路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重点介绍苏州市相城区太东路施工原则和施工方案。
关键词:道路绿化;施工;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一、园林道路现状分析
苏州市太东路总长度约12公里,两条中分带宽约8米,两侧基本宽约20米左右,局部宽约80米左右,共分为六个标段,工程质量标准为合格工程。道路周边规划用地为园林景点用地、泳池与河流。园林内地下水位偏高,种植土基本为回填土,局部需做土壤改良,地形平整。
结合太东道路设计规范,体现出苏州市相城区“花城,水城”城市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二、太东路绿化设计应该解决的问题
太东路属于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园林道路为城市主要休闲和美化地方,运用绿化手段,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热岛效应”。
提供良好、安全的交通环境是首要问题,主要体现引导、诱导视线种植,防眩种植等方面;
生态防护问题,体现在遮荫、滞尘、收有害气体等方面;
3.园林形象的体现,道路是园林的风景线,道路绿化应该反映园林特色,体现园林形象,绿化景观设计应考虑与已建成的园林的景观协调问题;
4.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后期养护,尽力降低养护成本。利用生态学原理,使植物自然更新,最终达到稳定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节点的处理应考虑节点与整个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三、园林道路绿化施工方案
1.总体方案构想
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与人工造景手法,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种植香樟、朴树、乌桕、桂花、樱花、紫薇、红花继木、红叶石楠、茶梅、高羊茅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相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中央分隔带一改以往单一规则式种植,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利用广玉兰、朴树、香樟为骨干树种;垂丝海棠、樱花、紫薇相结合;地被运用小叶栀子、红花继木、毛娟等开花品种相组合搭配的种植方式,以 300米为一个单位形成线性景观序列;在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带,则着重体现物种多样性及植物的层次变化,体现景观多样性,运用各具特色的花灌木与地被组合成为一条绚丽斑斓的花带做到日日有花香,季季有花开,其上方栽植行道树,营造出人行树荫下、花草随行间的“花城”新景观。
2.景观节点构想
道路交叉口处外围绿化带节点: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别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围。中央分隔带遇到道路交叉口位置:考虑到游览车安全性与视线诱导种植,此处外侧栽植小叶女贞篱,内侧满栽美人蕉,花开繁茂,为过往游人起到提示作用,同时使道路绿化景观丰富多彩。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此处绿化带宽度仅为 2 米左右,采用满栽金叶女贞种植方式,简单质朴,与周边景观风格迥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适当消除候车时的焦急心情。
四、道路绿化施工原则
1.生态性原则
生态已不仅是“生态学”中的术语,已成为影响时代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观念强调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及再利用,它强调有针对性地保护有利资源并将限制因素变为优势特点。“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引导我们塑造人工景观应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从节约、经济的角度出发,这样不仅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园林道路绿化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建设高标准的园林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
2.安全服务性原则
中央分隔帶的绿化应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性功能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同时考虑防眩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游览车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 H<0.8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园林属于城市美化和休闲地盘,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3.协调性原则
园林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位,与城市肌理相融合,与城市景观共生。道路景观必将与园林景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要注重生长的概念,将道路景观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与周边景观体系相连接,相渗透。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五、绿化施工植物选择
适地适树,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道路绿地植物应重点选择滞尘、防风、抗污染的树种。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的现象,确定骨干树种,确保道路绿化能体现出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整体风貌。适当增加常绿树比例,促进道路绿地的环保及景观效果。增加中、低层树种和地被花卉,进一步丰富道路植物景观。抗污染树种选择,滞尘树种:枇杷、广玉兰、黄山栾、千头椿、悬铃木等;抗二氧化硫树种:夹竹桃、百日红、大叶黄杨、紫荆等。
本方案种植色彩较为丰富,部分采用色叶植被,植被的纵向即沿着道路由西向东方向进行有规律的序列变化设计。骨干乔木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行道树:8 米宽人行道两侧种植双排行道树,树种为香樟,中分带主要是以朴树、广玉兰等以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遮荫条件。
六、结语
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景观与生态。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应该要合理组织、加强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的局面,形成景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芳.浅谈园林道路的施工及管理.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12:129-130.
[2]孙宇,王金麟,赵天博.园林设计的基本元素——园路.中国科技信息.2009.24:217.
关键词:道路绿化;施工;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一、园林道路现状分析
苏州市太东路总长度约12公里,两条中分带宽约8米,两侧基本宽约20米左右,局部宽约80米左右,共分为六个标段,工程质量标准为合格工程。道路周边规划用地为园林景点用地、泳池与河流。园林内地下水位偏高,种植土基本为回填土,局部需做土壤改良,地形平整。
结合太东道路设计规范,体现出苏州市相城区“花城,水城”城市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二、太东路绿化设计应该解决的问题
太东路属于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园林道路为城市主要休闲和美化地方,运用绿化手段,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热岛效应”。
提供良好、安全的交通环境是首要问题,主要体现引导、诱导视线种植,防眩种植等方面;
生态防护问题,体现在遮荫、滞尘、收有害气体等方面;
3.园林形象的体现,道路是园林的风景线,道路绿化应该反映园林特色,体现园林形象,绿化景观设计应考虑与已建成的园林的景观协调问题;
4.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后期养护,尽力降低养护成本。利用生态学原理,使植物自然更新,最终达到稳定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节点的处理应考虑节点与整个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三、园林道路绿化施工方案
1.总体方案构想
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与人工造景手法,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种植香樟、朴树、乌桕、桂花、樱花、紫薇、红花继木、红叶石楠、茶梅、高羊茅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相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中央分隔带一改以往单一规则式种植,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利用广玉兰、朴树、香樟为骨干树种;垂丝海棠、樱花、紫薇相结合;地被运用小叶栀子、红花继木、毛娟等开花品种相组合搭配的种植方式,以 300米为一个单位形成线性景观序列;在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带,则着重体现物种多样性及植物的层次变化,体现景观多样性,运用各具特色的花灌木与地被组合成为一条绚丽斑斓的花带做到日日有花香,季季有花开,其上方栽植行道树,营造出人行树荫下、花草随行间的“花城”新景观。
2.景观节点构想
道路交叉口处外围绿化带节点: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别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围。中央分隔带遇到道路交叉口位置:考虑到游览车安全性与视线诱导种植,此处外侧栽植小叶女贞篱,内侧满栽美人蕉,花开繁茂,为过往游人起到提示作用,同时使道路绿化景观丰富多彩。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此处绿化带宽度仅为 2 米左右,采用满栽金叶女贞种植方式,简单质朴,与周边景观风格迥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适当消除候车时的焦急心情。
四、道路绿化施工原则
1.生态性原则
生态已不仅是“生态学”中的术语,已成为影响时代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观念强调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及再利用,它强调有针对性地保护有利资源并将限制因素变为优势特点。“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引导我们塑造人工景观应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从节约、经济的角度出发,这样不仅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园林道路绿化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建设高标准的园林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
2.安全服务性原则
中央分隔帶的绿化应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性功能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同时考虑防眩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游览车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 H<0.8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园林属于城市美化和休闲地盘,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3.协调性原则
园林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位,与城市肌理相融合,与城市景观共生。道路景观必将与园林景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要注重生长的概念,将道路景观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与周边景观体系相连接,相渗透。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五、绿化施工植物选择
适地适树,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道路绿地植物应重点选择滞尘、防风、抗污染的树种。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的现象,确定骨干树种,确保道路绿化能体现出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整体风貌。适当增加常绿树比例,促进道路绿地的环保及景观效果。增加中、低层树种和地被花卉,进一步丰富道路植物景观。抗污染树种选择,滞尘树种:枇杷、广玉兰、黄山栾、千头椿、悬铃木等;抗二氧化硫树种:夹竹桃、百日红、大叶黄杨、紫荆等。
本方案种植色彩较为丰富,部分采用色叶植被,植被的纵向即沿着道路由西向东方向进行有规律的序列变化设计。骨干乔木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行道树:8 米宽人行道两侧种植双排行道树,树种为香樟,中分带主要是以朴树、广玉兰等以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遮荫条件。
六、结语
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景观与生态。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应该要合理组织、加强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的局面,形成景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芳.浅谈园林道路的施工及管理.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12:129-130.
[2]孙宇,王金麟,赵天博.园林设计的基本元素——园路.中国科技信息.2009.2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