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现实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能力. 在数
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呢?在此谈谈我的思考与尝试.
一、引导学生提出并整理问题
首先,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他们把利用信息和提出问题结合起来,把质疑与提问融为一体. 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好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便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 其次,在教师的一再引导下,学生面对情境而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未能突出本课的中心时,教师要再提出问题,以达到解决有意义问题的目的.
事实上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会是表面的、非本质的而且是简单的,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帮即时解决掉;有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非本质”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备忘录,以便以后再解决,而着重地把师生共同提出的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做好记录,组织学生在下一个环节里共同探究解决. 如在上面的课例中,学生在观察和感受上面的情境,并收集一些数学信息后,教师问:你们能从这些信息中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吗?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①我想知道苹果有多少千克?②我想知道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③我想知道橘子比苹果多多少千克?④我想知道苹果比橘子少多少千克?⑤我想知道商店还要进来多少千克的苹果,这时才和橘子一样多?⑥我想知道卖出多少千克橘子后,橘子和苹果一样多?这里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可以解答出来的,就让学生即时地口答解决,后几个问题正是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探究的中心问题,教师可以系统地整理出来供学生下一步探究解决.
二、指导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
这是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发挥潜力,指点学生去分析问题与已有信息间的联系,去搜集与问题可能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去选用所需要的学习活动(如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与协作、动手操作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联系不同的相关经验,探索问题的多种解法. 这个过程要经历的大致程序是:(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2)与同伴协作讨论、切磋,看看别人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什么不同,反思自己解题方法和结果的正误,评价哪种策略和方法更加优化,或自己遇到困难了而从同伴(或老师)处获得帮助. (3)与同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小组长作好记录以供下一环节中参与全班交流汇报. 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组织活动和为学生提供帮助外,还要不断巡视发现学生中典型的正确或错误案例,在全班交流时展示出来并讨论解决.
三、组织学生展示并交流成果
《数学课程标准》在确定“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时强调让学生“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展示交流正是一个共享的过程,它能让问题得以全面、彻底的解决,也是一个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过程. 交流时要有展示、有陈述、有汇报、有倾听、有辩论(甚至是争论)、有评价、有欣赏、有鼓励等,最终选择出最优化的策略和方案让大家共享,让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 如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学生自己提出的“我想知道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时,学生中出现了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先算出橘子的千克数50×2=100,再算出橘子和苹果一共的千克数50+100=150;(2)列出综合算式50×2+50;(3)解答50×(2+1)=150(千克). 学生在表述第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时是这样说的:我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知道了橘子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2倍,说明苹果是一份时,橘子就是二份,它们的总数就是三份,也就是苹果重量的三倍,所以只要把苹果的重量50千克乘3就可以了. 在交流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相互得到了补充,从中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结果和过程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四、指导学生反思并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这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思想和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 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是学生形成理性,自身内涵得到自我充实的过程.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问自己或他人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是怎样使用已知信息的等);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这样做对吗?有不合理的地方吗?);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呢?在此谈谈我的思考与尝试.
一、引导学生提出并整理问题
首先,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他们把利用信息和提出问题结合起来,把质疑与提问融为一体. 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好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便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 其次,在教师的一再引导下,学生面对情境而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未能突出本课的中心时,教师要再提出问题,以达到解决有意义问题的目的.
事实上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会是表面的、非本质的而且是简单的,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帮即时解决掉;有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非本质”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备忘录,以便以后再解决,而着重地把师生共同提出的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做好记录,组织学生在下一个环节里共同探究解决. 如在上面的课例中,学生在观察和感受上面的情境,并收集一些数学信息后,教师问:你们能从这些信息中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吗?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①我想知道苹果有多少千克?②我想知道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③我想知道橘子比苹果多多少千克?④我想知道苹果比橘子少多少千克?⑤我想知道商店还要进来多少千克的苹果,这时才和橘子一样多?⑥我想知道卖出多少千克橘子后,橘子和苹果一样多?这里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可以解答出来的,就让学生即时地口答解决,后几个问题正是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探究的中心问题,教师可以系统地整理出来供学生下一步探究解决.
二、指导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
这是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发挥潜力,指点学生去分析问题与已有信息间的联系,去搜集与问题可能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去选用所需要的学习活动(如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与协作、动手操作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联系不同的相关经验,探索问题的多种解法. 这个过程要经历的大致程序是:(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2)与同伴协作讨论、切磋,看看别人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什么不同,反思自己解题方法和结果的正误,评价哪种策略和方法更加优化,或自己遇到困难了而从同伴(或老师)处获得帮助. (3)与同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小组长作好记录以供下一环节中参与全班交流汇报. 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组织活动和为学生提供帮助外,还要不断巡视发现学生中典型的正确或错误案例,在全班交流时展示出来并讨论解决.
三、组织学生展示并交流成果
《数学课程标准》在确定“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时强调让学生“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展示交流正是一个共享的过程,它能让问题得以全面、彻底的解决,也是一个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过程. 交流时要有展示、有陈述、有汇报、有倾听、有辩论(甚至是争论)、有评价、有欣赏、有鼓励等,最终选择出最优化的策略和方案让大家共享,让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 如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学生自己提出的“我想知道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时,学生中出现了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先算出橘子的千克数50×2=100,再算出橘子和苹果一共的千克数50+100=150;(2)列出综合算式50×2+50;(3)解答50×(2+1)=150(千克). 学生在表述第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时是这样说的:我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知道了橘子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2倍,说明苹果是一份时,橘子就是二份,它们的总数就是三份,也就是苹果重量的三倍,所以只要把苹果的重量50千克乘3就可以了. 在交流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相互得到了补充,从中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结果和过程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四、指导学生反思并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这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思想和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 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是学生形成理性,自身内涵得到自我充实的过程.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问自己或他人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是怎样使用已知信息的等);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这样做对吗?有不合理的地方吗?);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