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融入生活,激发写作兴趣,在生活中捕捉灵感,积累创作素材。通过加强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促使学生写出充满个性、富有创意和饱含真情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生活化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作文能够集中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等方面,因此小学生作文的质量往往被看作是衡量其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训练形式单一、教学模式固定、缺乏多样性等问题。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课堂习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写作文。在平时的习作指导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写真事,作真人”,还原生活的本质,让写作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的“双赢”教学。
一、走进学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1.关注情感,激起“吐欲”
所谓“吐欲”,即学生急切想把自己的观点、思路向他人展示的一种欲望。我进行了一次习作练习,结果许多学生都各抒己见,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原本那些平平常常的学生所写的文章,条理清晰,感情强烈。由此看来,学生的情感生活,正是他们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在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特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激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2.突破时空限制,不断拓宽写作范围
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要带领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汲取新的写作“花蜜”。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质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认知,写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3)让学生走进书籍。通过阅读拓宽视野,积累更为丰富的作文素材。
二、生活中捕捉灵感,积累创作素材
灵感无所不在,需要学生认真去倾听、去过滤、去寻找、去感触。作为学生写作的指导者,教师要教会学生捕捉创作灵感的方法:(1)写日记、读日记,激励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思考问题,这是积累创作灵感最有效的方法。(2)营造开放的生活环境。组织各种形式的班队主题活动,如带学生参观工厂、观看科技展等。春天来了,可以组织学生外出踏青,寻找春天,让学生注意观察,用心体会。(3)随身携带灵感记录本,及时记录生活中的奇思妙想。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头脑中灵光的闪现等随时记录,积累素材。
三、创设生活情境,丰富生活内容
1.在社会生活中丰富学生的见闻
让学生走出课堂,认识社会,就能不断地开拓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如组织学生当义务宣传员、文明交通员、环境调查员……让他们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获得了第一手感性材料,落笔心中有数,笔下有情,文章自然有血有肉,充满真情实感。
2.创设活动情境,在体验中作文
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的写作内容。比如举办“制作小能手”、“六一我设计”、“今天我当家”等有创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用自己的方式写出来。另外,顺应孩子爱玩的天性,开展游戏活动,给学生制造一个又一个“兴奋点”,因为学生游戏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是自觉的、愉快的,并且是记忆最为深刻的。从而实现了教师要我学→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自编、自导、自演“生活剧”,再现生活情景
“生活剧”极受学生欢迎,因为它满足了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望,从最初的由老师提供剧本到后来的自编、自导、自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强化了对生活的认识,无形中也在影响着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学会多角度观察、分析、思索生活,还给作文训练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四、密切联系生活,张扬学生个性
1.习作题材面向生活,做到“两真”
题材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实际。学生之所以会说假话空话,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脱离了生活实际。题材要真实就要求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自由表达正是以这“两真”为基础的,离开它们自由和个性就成了空谈。
2.表达贴近生活,突破形式壁垒
小学生作文在表达形式上往往有许多人为的壁垒,这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过多的条条框框,使学生作文处处受制受限,无从下笔。即使作文写好了,也常常是模式化的作文。因此應该让学生随自己的“意识流”来表达,不要过于讲究写作技巧,应尽量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要走生活化之路,彻底改变写作成人化、文学化、模式化的倾向,走出“假、大、空”的怪圈。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返璞归真,从而收获原生态效果。小学生要写出创意新颖,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应当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以真感人、以情动人”的好作文。
参考文献:
[1] 和玉芬.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3: 32-33.
[2] 吴希胜. 小学作文“生活·积累·表达·评价”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 5: 21-23.
[3] 谢美爱. 流泻真情 放飞童心——新课标下的生活作文教学浅探[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3: 28-30.
[4] 桑泽坤. 探寻写作的活水源头[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8, 17: 16.
[5] 石小英. 寻求“活水源头”唤起习作欲望[J]. 素质教育论坛月刊, 2010, 21: 82-83.
[6] 朱莉萍.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开掘学生写作的活水源头[J]. 新课程(小学版), 2007, (3):54-5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生活化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作文能够集中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等方面,因此小学生作文的质量往往被看作是衡量其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训练形式单一、教学模式固定、缺乏多样性等问题。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课堂习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写作文。在平时的习作指导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写真事,作真人”,还原生活的本质,让写作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的“双赢”教学。
一、走进学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1.关注情感,激起“吐欲”
所谓“吐欲”,即学生急切想把自己的观点、思路向他人展示的一种欲望。我进行了一次习作练习,结果许多学生都各抒己见,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原本那些平平常常的学生所写的文章,条理清晰,感情强烈。由此看来,学生的情感生活,正是他们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在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特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激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2.突破时空限制,不断拓宽写作范围
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要带领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汲取新的写作“花蜜”。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质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认知,写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3)让学生走进书籍。通过阅读拓宽视野,积累更为丰富的作文素材。
二、生活中捕捉灵感,积累创作素材
灵感无所不在,需要学生认真去倾听、去过滤、去寻找、去感触。作为学生写作的指导者,教师要教会学生捕捉创作灵感的方法:(1)写日记、读日记,激励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思考问题,这是积累创作灵感最有效的方法。(2)营造开放的生活环境。组织各种形式的班队主题活动,如带学生参观工厂、观看科技展等。春天来了,可以组织学生外出踏青,寻找春天,让学生注意观察,用心体会。(3)随身携带灵感记录本,及时记录生活中的奇思妙想。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头脑中灵光的闪现等随时记录,积累素材。
三、创设生活情境,丰富生活内容
1.在社会生活中丰富学生的见闻
让学生走出课堂,认识社会,就能不断地开拓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如组织学生当义务宣传员、文明交通员、环境调查员……让他们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获得了第一手感性材料,落笔心中有数,笔下有情,文章自然有血有肉,充满真情实感。
2.创设活动情境,在体验中作文
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的写作内容。比如举办“制作小能手”、“六一我设计”、“今天我当家”等有创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用自己的方式写出来。另外,顺应孩子爱玩的天性,开展游戏活动,给学生制造一个又一个“兴奋点”,因为学生游戏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是自觉的、愉快的,并且是记忆最为深刻的。从而实现了教师要我学→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自编、自导、自演“生活剧”,再现生活情景
“生活剧”极受学生欢迎,因为它满足了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望,从最初的由老师提供剧本到后来的自编、自导、自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强化了对生活的认识,无形中也在影响着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学会多角度观察、分析、思索生活,还给作文训练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四、密切联系生活,张扬学生个性
1.习作题材面向生活,做到“两真”
题材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实际。学生之所以会说假话空话,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脱离了生活实际。题材要真实就要求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自由表达正是以这“两真”为基础的,离开它们自由和个性就成了空谈。
2.表达贴近生活,突破形式壁垒
小学生作文在表达形式上往往有许多人为的壁垒,这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过多的条条框框,使学生作文处处受制受限,无从下笔。即使作文写好了,也常常是模式化的作文。因此應该让学生随自己的“意识流”来表达,不要过于讲究写作技巧,应尽量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要走生活化之路,彻底改变写作成人化、文学化、模式化的倾向,走出“假、大、空”的怪圈。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返璞归真,从而收获原生态效果。小学生要写出创意新颖,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应当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以真感人、以情动人”的好作文。
参考文献:
[1] 和玉芬.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3: 32-33.
[2] 吴希胜. 小学作文“生活·积累·表达·评价”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 5: 21-23.
[3] 谢美爱. 流泻真情 放飞童心——新课标下的生活作文教学浅探[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3: 28-30.
[4] 桑泽坤. 探寻写作的活水源头[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8, 17: 16.
[5] 石小英. 寻求“活水源头”唤起习作欲望[J]. 素质教育论坛月刊, 2010, 21: 82-83.
[6] 朱莉萍.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开掘学生写作的活水源头[J]. 新课程(小学版), 2007, (3):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