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训练有素的优秀表演者,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能够适应不同的观众群体、不同的场景,能给歌唱者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反之则给歌唱者带来痛苦和失望。歌者的心理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在训练和演唱中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条件,避免不利,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水平是每个声乐表演者在训练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声乐学习;声乐表演;自信心
一、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
人们常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没有了自信他什么也做不成也做不好,的确,很多时候自信是走向成长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它都起着很大作用。自信心,是每个人都渴望具备的一种素质。说话有自信,做事有自信,行为有自信,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人都有一种表现自我,获取认同的本能倾向,自信的人更容易被人认可,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人们需要尽可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自己,许多观点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然而语言有其一定的局限,人类的许多经历和情感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媒介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如舞蹈和音乐等。古人曾说,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不足舞之蹈之。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得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音乐教育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的歌唱”是这种价值的具体体现。《音乐新课程标准》在“表现”这一内容标准中这样提到:“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是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目标中首当其冲提到“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可见,在歌唱教学中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
二、自信心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的语言,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人们往往容易只注重歌唱技巧,而忽略心理因素尤其是自信心对声乐演唱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声乐艺术的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声乐藝术的核心是情。声乐艺术语言的本质是抒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每首歌曲都有一个感情基调,是热情赞颂还是辛辣讽刺,是喜悦激动还是悲伤哀怨,要从每首歌曲的字里行间和曲调的旋律发展中去把握。只有把握住歌曲感情基调,才真正理解了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或许每一个从事声乐演唱的人来说,因其成长生活环境不同,情感体验也各异,所以内心都有各自对于声乐作品的感情理解。然而,如何将这种独具个人特色的情感认同赋予到所演绎的声乐作品中去?是诚惶诚恐、瞻前顾后、充满不自信地在舞台上机械地展现给观众,还是胸有成竹、落落大方、满怀自信地将歌曲及其情感内涵尽情演绎?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后者。
是否拥有恰当的自信心对于从事声乐演唱的人来说尤为关键。如果没有演唱者良好的演唱情绪,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难以发挥。所以,歌唱的学习不能仅仅重视练习歌唱技巧,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即自信心的培养与锻炼。在演唱过程中,自信心强的人会选择难度稍大的曲目,调动自己一切知识技能储备,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自信心弱的人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演唱的时候导致心理紧张、完全顾不上表达歌曲的感情。所以,我们不只是要单纯的技能培养,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自己充满信心,拥有良好自信基础的演唱者往往更能在其表达作品感情的过程中打动观众,获得肯定与认同。
三、如何正确培养声乐演唱者的自信心
声乐表演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它不但是人生理功能的参与与实现,而且,是人与语言、歌唱有关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反应。歌唱的过程虽然是由发声系统来完成,但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表现过程来看,它仍然是一个生理与心理调节、控制和配合的运动过程。因而,所谓声乐表演心理过程的基本状态,实际上也就是歌唱者生理和心理控制歌唱器官,使其在符合发声要求和规律的前提下,反映出来的一种符合歌唱要求和生理规律的所谓心理运动状态,即我们经常提到的所谓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素质,也有人将它称为正确的心理状态。 在声乐学习中,自信心的树立跟以下因素有关:
1.主观心理因素的支配。自我怀疑和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是常见的。任何人,无论表现得多么自信,也难免对他面临的挑战缺乏自信心,这常常是对压力的一种自卫性反应。然而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长期自信心丧失,则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一旦找回了自我价值,压力就会减少,自卑消失,在舞台表演中就会更加放松。
2.他人的态度。一般情况下,他人对自己期望和信任程度高,则会增强个人的信心,他人对自己期望和信任程度低,则会削弱个人的信心。因此,声乐学习中,老师应该学会欣赏学生,抓住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这样便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3.恰当的自我认识。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着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就不至于会因为想象和现实的落差而使自信心受到打击。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演唱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为自己制定恰当的期望值,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同时,在看到别人的优异表现时,也要调整好心态,不能贬低自己,也不能着急,而要不断鼓励自己,给自己建立信心,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努力赶超。
4.增加实践经验。很多声乐学习者往往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演唱起歌曲来就会比较自如,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然而一旦改变演唱地点,就会变得异常紧张,自己本来很拿手的曲目也没有了往日的自信去演唱。因此,很多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琴房歌手”。基于这类情况的出现,声乐演唱者们应多多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各种场地、情况下去演唱歌曲,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总之,声乐表演心理是来源于客观存在歌者大脑中的反应,但又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中。在声乐演唱中,心里调控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者应该意识到心里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节心里因素的手段,激发演唱的激情,能自觉的保持高涨的情绪来训练声音,从而达到思想的演出效果。一个演唱者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客观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来正确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声乐演唱技巧的日益提高会使人充满自信,精神饱满。反过来自信和轻松的心理状态又有助于演唱技巧的发挥,使演唱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
关键词:声乐学习;声乐表演;自信心
一、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
人们常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没有了自信他什么也做不成也做不好,的确,很多时候自信是走向成长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它都起着很大作用。自信心,是每个人都渴望具备的一种素质。说话有自信,做事有自信,行为有自信,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人都有一种表现自我,获取认同的本能倾向,自信的人更容易被人认可,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人们需要尽可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自己,许多观点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然而语言有其一定的局限,人类的许多经历和情感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媒介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如舞蹈和音乐等。古人曾说,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不足舞之蹈之。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得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音乐教育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的歌唱”是这种价值的具体体现。《音乐新课程标准》在“表现”这一内容标准中这样提到:“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是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目标中首当其冲提到“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可见,在歌唱教学中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
二、自信心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的语言,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人们往往容易只注重歌唱技巧,而忽略心理因素尤其是自信心对声乐演唱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声乐艺术的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声乐藝术的核心是情。声乐艺术语言的本质是抒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每首歌曲都有一个感情基调,是热情赞颂还是辛辣讽刺,是喜悦激动还是悲伤哀怨,要从每首歌曲的字里行间和曲调的旋律发展中去把握。只有把握住歌曲感情基调,才真正理解了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或许每一个从事声乐演唱的人来说,因其成长生活环境不同,情感体验也各异,所以内心都有各自对于声乐作品的感情理解。然而,如何将这种独具个人特色的情感认同赋予到所演绎的声乐作品中去?是诚惶诚恐、瞻前顾后、充满不自信地在舞台上机械地展现给观众,还是胸有成竹、落落大方、满怀自信地将歌曲及其情感内涵尽情演绎?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后者。
是否拥有恰当的自信心对于从事声乐演唱的人来说尤为关键。如果没有演唱者良好的演唱情绪,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难以发挥。所以,歌唱的学习不能仅仅重视练习歌唱技巧,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即自信心的培养与锻炼。在演唱过程中,自信心强的人会选择难度稍大的曲目,调动自己一切知识技能储备,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自信心弱的人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演唱的时候导致心理紧张、完全顾不上表达歌曲的感情。所以,我们不只是要单纯的技能培养,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自己充满信心,拥有良好自信基础的演唱者往往更能在其表达作品感情的过程中打动观众,获得肯定与认同。
三、如何正确培养声乐演唱者的自信心
声乐表演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它不但是人生理功能的参与与实现,而且,是人与语言、歌唱有关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反应。歌唱的过程虽然是由发声系统来完成,但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表现过程来看,它仍然是一个生理与心理调节、控制和配合的运动过程。因而,所谓声乐表演心理过程的基本状态,实际上也就是歌唱者生理和心理控制歌唱器官,使其在符合发声要求和规律的前提下,反映出来的一种符合歌唱要求和生理规律的所谓心理运动状态,即我们经常提到的所谓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素质,也有人将它称为正确的心理状态。 在声乐学习中,自信心的树立跟以下因素有关:
1.主观心理因素的支配。自我怀疑和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是常见的。任何人,无论表现得多么自信,也难免对他面临的挑战缺乏自信心,这常常是对压力的一种自卫性反应。然而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长期自信心丧失,则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一旦找回了自我价值,压力就会减少,自卑消失,在舞台表演中就会更加放松。
2.他人的态度。一般情况下,他人对自己期望和信任程度高,则会增强个人的信心,他人对自己期望和信任程度低,则会削弱个人的信心。因此,声乐学习中,老师应该学会欣赏学生,抓住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这样便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3.恰当的自我认识。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着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就不至于会因为想象和现实的落差而使自信心受到打击。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演唱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为自己制定恰当的期望值,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同时,在看到别人的优异表现时,也要调整好心态,不能贬低自己,也不能着急,而要不断鼓励自己,给自己建立信心,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努力赶超。
4.增加实践经验。很多声乐学习者往往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演唱起歌曲来就会比较自如,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然而一旦改变演唱地点,就会变得异常紧张,自己本来很拿手的曲目也没有了往日的自信去演唱。因此,很多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琴房歌手”。基于这类情况的出现,声乐演唱者们应多多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各种场地、情况下去演唱歌曲,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总之,声乐表演心理是来源于客观存在歌者大脑中的反应,但又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中。在声乐演唱中,心里调控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者应该意识到心里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节心里因素的手段,激发演唱的激情,能自觉的保持高涨的情绪来训练声音,从而达到思想的演出效果。一个演唱者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客观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来正确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声乐演唱技巧的日益提高会使人充满自信,精神饱满。反过来自信和轻松的心理状态又有助于演唱技巧的发挥,使演唱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