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主体结构是整个建筑施工的重点与核心,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对整个建筑起到决定作用。文章选择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简单分析工程模板的支设于拆除,重点分析钢筋与混凝土施工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
建筑主体质量是工程项目的核心,它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耐久年限。由于主体的质量隐蔽性强,施工过程中,甲乙双方及监理公司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全方位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规范和程序,同时还应重点抓好以下钢筋混凝土控制。
1工程概况
该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不大于±15 mm,边长不大于1/15 000;基础放线偏差不大于±10 mm;轴线竖向偏差不大于30 mm;标高竖向放线偏差不大于±30 mm;模板工程应用胶合板、钢模、钢板等材料,模板及其支架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柱混凝土拆模强度不小于1.5 MPa,墙体拆模强度不小于1.0 MPa或承受楼板荷载时不小于4.0 MPa。混凝土工程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应符合相应规范;现浇结构应及时根据季节、时段有效养护;现浇混凝土结构许可偏差要符合规定;在施工地盘设置可靠避雷、防强风、防电、消防等措施。该工程的防雷接地对基础、柱、梁等各构件钢筋联网要求,应配合电气有关施工图进行施工。
工程施工期应按规定设固定的建筑基础沉降观测站,并做好建筑沉降数据记录。本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所进行的沉降观测,应委托合格的勘测公司承担,观测点的埋设及保护需施工单位及使用单位配合。
2模板支设拆除
2.1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模板的搭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2.2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初凝的时间,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墙体强度达到12 N/mm2(20℃以上气温时8 h),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并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保护混凝土边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拆除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时间按相应规定进行。
3钢筋施工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工程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钢筋安装时,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300 mm,HRB400级别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表1锚固长度的0.7倍。
3.1钢筋的下料
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按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和外观质量,同时按国家现行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合格的方可使用。施工中所用的钢筋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无油渍。I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箍筋应作135°弯钩,平直部分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钢筋下料必须确保下料精度,保证钢筋的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特别是箍筋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所以钢筋下料宜采用集中下料的方式,统筹安排,长短搭配,提高钢筋的利用率。
3.2钢筋接头的处理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钢筋焊接前须试焊,焊工要有相应的上岗证,焊接后的钢筋按规定取样试验。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要互相错开,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能设置在钢筋的最大弯折处,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宜设置接头。通常可采用焊接接头和绑扎搭接接头两种,实际情况应该根据设计特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和进度两个方面。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接头面积占总受力钢筋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扎牢,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
4混凝土工程施工
4.1施工工艺流程
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算、外加剂配制→混凝土坍落度测定、试块制作→混凝土运输→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泵和输送管的清洗、拆除。
4.2输送管道的敷设及楼层布置
本工程输送管道采用DN125型,垂直管道采用在楼层钢筋混凝土边梁上预埋铁件,然后用角铁焊接固定输送管;在楼面,输送管需搭支架及马道布置,而不能直接放在楼面上。布置水平管或向下的垂直管采用混凝土浇筑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反。
4.3混凝土的布料
采用独立式混凝土布料杆,方法是:先将它安放在支撑稳固的待浇筑楼板的模板平面上,一端与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接通,另一端接软管,由人力推动做水平布料。
4.4混凝土的浇筑
每层楼混凝土按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柱,第二次浇筑梁板。柱浇筑高度大于3.0 m的,在一侧或两侧模板开设门子板,混凝土从门子板处的斜槽或平台灌入模内,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棒从顶部插入振捣。按300 mm~500 mm厚分层浇筑,在有孔洞模板部位两侧应均匀下料,相对振捣。浇筑时应重点控制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入间距、深度、顺序。泵送混凝土时,应使料斗内持续保持一定量的混凝土(20 cm厚以上),以免吸入空气,使转换开关阀间造成混凝土逆流形成堵塞。在泵送时,每2 h换一次水洗槽,并检查泵缸的行程,发现有变化及时调整,泵送时,应随时观察泵送效果。
4.5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本工程基础底板为1 m~4 m厚的C40混凝土浇筑,总长约56 m,宽46 m,属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因混凝土设计强度较高,单方水泥用量多,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较一般的混凝土要大得多,所以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十分大。同时由于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外界气温的变化,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均为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4.6材料质量要求
严格按配合比拌制砼,对水灰比、砼所用材料要严格控制和计量。砼所用的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且不得超过三个月,超过三个月的,应对水泥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合格的方可用于施工。水泥进场后需取样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5结束语
该工程在项目部的科学管理、精心组织下,于合同工期内圆满地完成了施工生产的任务,并且经过业主、设计院、监理公司、地方质检站一次验收合格,整个工程举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之,在施工前应充分考虑设计图纸、建设单位要求、施工环境等因素确定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艺,会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沈炳良.高层建筑主体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硅谷,2008(7).
[2] 王旭,王春姝.主体工程施工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的要求简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 刘戈,李清洋,陆清彦,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煤炭工程,2006(2):32-33.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
建筑主体质量是工程项目的核心,它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耐久年限。由于主体的质量隐蔽性强,施工过程中,甲乙双方及监理公司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全方位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规范和程序,同时还应重点抓好以下钢筋混凝土控制。
1工程概况
该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不大于±15 mm,边长不大于1/15 000;基础放线偏差不大于±10 mm;轴线竖向偏差不大于30 mm;标高竖向放线偏差不大于±30 mm;模板工程应用胶合板、钢模、钢板等材料,模板及其支架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柱混凝土拆模强度不小于1.5 MPa,墙体拆模强度不小于1.0 MPa或承受楼板荷载时不小于4.0 MPa。混凝土工程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应符合相应规范;现浇结构应及时根据季节、时段有效养护;现浇混凝土结构许可偏差要符合规定;在施工地盘设置可靠避雷、防强风、防电、消防等措施。该工程的防雷接地对基础、柱、梁等各构件钢筋联网要求,应配合电气有关施工图进行施工。
工程施工期应按规定设固定的建筑基础沉降观测站,并做好建筑沉降数据记录。本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所进行的沉降观测,应委托合格的勘测公司承担,观测点的埋设及保护需施工单位及使用单位配合。
2模板支设拆除
2.1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模板的搭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2.2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初凝的时间,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墙体强度达到12 N/mm2(20℃以上气温时8 h),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并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保护混凝土边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拆除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时间按相应规定进行。
3钢筋施工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工程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钢筋安装时,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300 mm,HRB400级别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表1锚固长度的0.7倍。
3.1钢筋的下料
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按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和外观质量,同时按国家现行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合格的方可使用。施工中所用的钢筋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无油渍。I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箍筋应作135°弯钩,平直部分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钢筋下料必须确保下料精度,保证钢筋的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特别是箍筋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所以钢筋下料宜采用集中下料的方式,统筹安排,长短搭配,提高钢筋的利用率。
3.2钢筋接头的处理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钢筋焊接前须试焊,焊工要有相应的上岗证,焊接后的钢筋按规定取样试验。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要互相错开,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能设置在钢筋的最大弯折处,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宜设置接头。通常可采用焊接接头和绑扎搭接接头两种,实际情况应该根据设计特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和进度两个方面。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接头面积占总受力钢筋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扎牢,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
4混凝土工程施工
4.1施工工艺流程
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算、外加剂配制→混凝土坍落度测定、试块制作→混凝土运输→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泵和输送管的清洗、拆除。
4.2输送管道的敷设及楼层布置
本工程输送管道采用DN125型,垂直管道采用在楼层钢筋混凝土边梁上预埋铁件,然后用角铁焊接固定输送管;在楼面,输送管需搭支架及马道布置,而不能直接放在楼面上。布置水平管或向下的垂直管采用混凝土浇筑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反。
4.3混凝土的布料
采用独立式混凝土布料杆,方法是:先将它安放在支撑稳固的待浇筑楼板的模板平面上,一端与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接通,另一端接软管,由人力推动做水平布料。
4.4混凝土的浇筑
每层楼混凝土按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柱,第二次浇筑梁板。柱浇筑高度大于3.0 m的,在一侧或两侧模板开设门子板,混凝土从门子板处的斜槽或平台灌入模内,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棒从顶部插入振捣。按300 mm~500 mm厚分层浇筑,在有孔洞模板部位两侧应均匀下料,相对振捣。浇筑时应重点控制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入间距、深度、顺序。泵送混凝土时,应使料斗内持续保持一定量的混凝土(20 cm厚以上),以免吸入空气,使转换开关阀间造成混凝土逆流形成堵塞。在泵送时,每2 h换一次水洗槽,并检查泵缸的行程,发现有变化及时调整,泵送时,应随时观察泵送效果。
4.5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本工程基础底板为1 m~4 m厚的C40混凝土浇筑,总长约56 m,宽46 m,属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因混凝土设计强度较高,单方水泥用量多,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较一般的混凝土要大得多,所以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十分大。同时由于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外界气温的变化,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均为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4.6材料质量要求
严格按配合比拌制砼,对水灰比、砼所用材料要严格控制和计量。砼所用的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且不得超过三个月,超过三个月的,应对水泥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合格的方可用于施工。水泥进场后需取样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5结束语
该工程在项目部的科学管理、精心组织下,于合同工期内圆满地完成了施工生产的任务,并且经过业主、设计院、监理公司、地方质检站一次验收合格,整个工程举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之,在施工前应充分考虑设计图纸、建设单位要求、施工环境等因素确定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艺,会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沈炳良.高层建筑主体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硅谷,2008(7).
[2] 王旭,王春姝.主体工程施工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的要求简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 刘戈,李清洋,陆清彦,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煤炭工程,2006(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