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经过梳理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或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 问题 探究 有效性
"问题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经过梳理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或过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经过两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觉得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一、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
如何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预习呢?那么就要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以高年段语文为例:①第一遍读课文,动笔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在长句处作上记号。②通过查字典,读准不认识的字,理解词语;练习读好较长的句子(做到停顿正确)。③第二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较流利;能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④根据每课的预习提示或阅读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老师为新课所设计的预习提纲,进行思考,查找并收集有关的资料。⑤第三遍读课文,能就单元的训练重点方面有所体会,同时也记录下一些不理解的问题。
当然,学生的自觉预习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开始常有一些学生忘记预习或抄别人的答案的现象,就要用检查、激励的方法,让学习小组长负责检查,老师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完成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或亲自督促其完成。
二、鼓励质疑,让学生敢问、会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因此,要让学生敢问、会问。我们的学生在未经过训练时,往往是心里有疑难问题而不敢提出来,或者不知从什么地方去寻找问题。这时就要鼓励学生敢提出问题,课堂中对常能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不常有提问题习惯的学生,课中老师应多照顾,多给质疑的机会,开始不管他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都给予表扬,使其树立信心。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1.从课文中的字词入手,对于学习中,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能大胆地提出来。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学生会问:"军阀、宪兵、绞刑"等是指什么?2.从课题处入手,抓关键的字眼。如:《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引导学生就这题目进行质疑,学生能提出这些年问题来。①什么是共栖现象?②"生物"指的是什么?③生物共栖是怎么有趣的?④是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共栖的吗?3.让学生能围绕重点句子质疑。如《詹天佑》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质疑:①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②詹天佑的爱国表现在哪里?4.对文中难以理解的句段进行质疑。《向往奥运》文中,学生提出许多不易理解的句子。如:"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这两句该怎么理解。5.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质疑,包括该用什么语气读课文。6.延伸到课外知识的质疑。
三、梳理问题,为学生确定探究目标
学生会质疑了,但所提的问题不一定都需要进行探究。有的问题是比较简单的,可让其他的学生帮助当时就解决。要让学生能就本课的重点梳理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更重要。再如:《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引导学生就这题目进行质疑,学生能提出这些年问题来。①什么是共栖现象?②"生物"指的是什么?③生物共栖是怎么有趣的?④是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共栖的吗?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课前的查找字典或一些辅导书就会懂得,可以让会的同学直接告诉答案。什么是"生物"也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说或者教师告诉学生。而后两个问题恰与本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文中三种动物共栖的有趣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四、小组学习,共同探究
1、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个体的独立学生为主,偶尔的合作也是"扶贫"性质的合作。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具有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建设者。从小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中一般是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成立,要考虑学生的人数、知识技能、学生间的关系、座位位置等因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差异,而班级的小组之间基本上是相似的)人数在3-5人之间。每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组内分工明确,组员既自主又相互依赖。
2、引导有效地进行探究。探究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当学生确定了探究的问题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交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六字法":①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圈画,通过反复的读来寻找小组的共同答案。②读--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精彩片段,通过小组成员反复的读,来感悟所蕴含的意思和感情。③查--通过成员分工查找工具书,来获得问题的答案。④议--对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已见,最终得到共同的认识。⑤演--对课文内容,根据自己小组的理解进行表演。⑥做--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这几种方法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常常穿插在一起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 问题 探究 有效性
"问题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经过梳理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或过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经过两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觉得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一、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
如何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预习呢?那么就要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以高年段语文为例:①第一遍读课文,动笔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在长句处作上记号。②通过查字典,读准不认识的字,理解词语;练习读好较长的句子(做到停顿正确)。③第二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较流利;能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④根据每课的预习提示或阅读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老师为新课所设计的预习提纲,进行思考,查找并收集有关的资料。⑤第三遍读课文,能就单元的训练重点方面有所体会,同时也记录下一些不理解的问题。
当然,学生的自觉预习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开始常有一些学生忘记预习或抄别人的答案的现象,就要用检查、激励的方法,让学习小组长负责检查,老师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完成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或亲自督促其完成。
二、鼓励质疑,让学生敢问、会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因此,要让学生敢问、会问。我们的学生在未经过训练时,往往是心里有疑难问题而不敢提出来,或者不知从什么地方去寻找问题。这时就要鼓励学生敢提出问题,课堂中对常能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不常有提问题习惯的学生,课中老师应多照顾,多给质疑的机会,开始不管他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都给予表扬,使其树立信心。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1.从课文中的字词入手,对于学习中,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能大胆地提出来。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学生会问:"军阀、宪兵、绞刑"等是指什么?2.从课题处入手,抓关键的字眼。如:《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引导学生就这题目进行质疑,学生能提出这些年问题来。①什么是共栖现象?②"生物"指的是什么?③生物共栖是怎么有趣的?④是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共栖的吗?3.让学生能围绕重点句子质疑。如《詹天佑》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质疑:①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②詹天佑的爱国表现在哪里?4.对文中难以理解的句段进行质疑。《向往奥运》文中,学生提出许多不易理解的句子。如:"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这两句该怎么理解。5.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质疑,包括该用什么语气读课文。6.延伸到课外知识的质疑。
三、梳理问题,为学生确定探究目标
学生会质疑了,但所提的问题不一定都需要进行探究。有的问题是比较简单的,可让其他的学生帮助当时就解决。要让学生能就本课的重点梳理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更重要。再如:《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引导学生就这题目进行质疑,学生能提出这些年问题来。①什么是共栖现象?②"生物"指的是什么?③生物共栖是怎么有趣的?④是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共栖的吗?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课前的查找字典或一些辅导书就会懂得,可以让会的同学直接告诉答案。什么是"生物"也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说或者教师告诉学生。而后两个问题恰与本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文中三种动物共栖的有趣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四、小组学习,共同探究
1、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个体的独立学生为主,偶尔的合作也是"扶贫"性质的合作。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具有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建设者。从小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中一般是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成立,要考虑学生的人数、知识技能、学生间的关系、座位位置等因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差异,而班级的小组之间基本上是相似的)人数在3-5人之间。每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组内分工明确,组员既自主又相互依赖。
2、引导有效地进行探究。探究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当学生确定了探究的问题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交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六字法":①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圈画,通过反复的读来寻找小组的共同答案。②读--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精彩片段,通过小组成员反复的读,来感悟所蕴含的意思和感情。③查--通过成员分工查找工具书,来获得问题的答案。④议--对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已见,最终得到共同的认识。⑤演--对课文内容,根据自己小组的理解进行表演。⑥做--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这几种方法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常常穿插在一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