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之奥秘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terj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人都愿笑口常开,但有多少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个幽默的笑话,一件让人好笑的事,被人挠痒痒……即使是在紧张气氛之下,都有可能引发一阵大笑。那么,哈哈大笑,嘿嘿冷笑,开怀地笑,尴尬地笑……笑声究竟能向我们传达哪些信息呢?笑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独特心理状态吗?如果听到别人笑,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吗?最后,还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们能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笑吗?
  “你笑什么呢?”
  “你笑什么呢?”如果忽略掉其中的质询口气,那么答案将是:“我之所以笑,是因为你刚才说的话让我觉得太好笑了。”
  真是这样吗?错!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罗伯特·普鲁文斯和他的同事的一项堪称经典的关于“笑”的研究认为,“笑”不仅仅是因为“好笑”,“笑”其实是一种值得认真研究的行为现象。为了观察人类的“笑”现象,他们选择一个大型商场作为观察现场,记录并分析了1200个“笑”的实例,结果发现,其中只有10%~20%是对好笑之事做出的反应。实际上,大多数人的笑,要么只是因为一些并不好笑的寻常之事,要么是在日常谈话中起到某种“润滑剂”作用。普罗文斯在其所著《论笑》一书中写道:“根据一项科学调查,人们在说话过程中笑的可能性,比倾听别人说话时多50%;在社交环境下笑的可能性,比独自一人时多30%。”普罗文斯的结论是,作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人类的笑不仅仅是对可笑之事的反应,还是一种可以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社会黏合剂”。
  笑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出生2个月的婴儿就有了人生之初的笑,即便是聋哑儿也会笑。婴儿的笑不仅仅出自于与父母间的亲密关系,他们也会因让他们感到惊讶的事情发笑(比如大人突然藏起来看不见了)。研究证明,笑的行为与大脑多巴胺反馈机制有关。在婴儿好奇探索世界的过程中,笑声不仅让他们感到快乐,还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当婴幼儿开始打闹玩乐时,笑声表明这只是游戏,闹着玩而已,可让他们在感到安全的情况下舒展活动自己的身体,体验与外部世界的交往。
  普罗文斯观察到,人们在交谈中的欢声笑语,实际上起到了社交活动的“润滑剂”作用,笑声让听者更专注于倾听,笑声可消除对话中紧张、敌意和竞争的气氛,笑声还具有感染他人的特性,让一个集体在情绪和行为上更趋向于一致,促进相互间的合作。
  正因为我们能够了解笑的精妙之处,所以我们能够利用笑来掌控周围环境中的气氛,比如一个“圈内”的笑话可以把一个“圈外人”挤出“圈内”,不怀好意的笑可以成为恐吓对方的有力武器。
  动物也会笑吗?
  1912年,英国著名散文家约瑟夫·艾迪生写道:“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会笑。”在这一点上,现代科学另有说法。
  普罗文斯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动物能够像我们人类那样拥有丰富多样的笑,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是唯一能用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四肢行走的动物迈步时必须与呼吸同步,而直立行走的人类的胸腔则能够从这种压力中解放出来,在说话或哈哈大笑的同时不影响对气息的控制。
  如果说笑声是一种“社交润滑剂”,那么同样过着群居生活的人类近亲猿类动物也能发出类似人类的笑声吗?事实上,大猿在嬉戏中也会发出声音,但那是一种类似吸气呼气的声音,与人类的笑声并不一样。普罗文斯将黑猩猩的笑声录制下来,然后回放给他的学生们听,结果多数学生认为那是狗的喘息声,还有学生认为他们听到的是锯木声或砂纸打磨声。
  2010年,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玛丽娜·达维拉·罗斯及其同事做了—个“挠痒痒”的实验,实验对象包括人类婴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他们记录下各种笑声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虽然人类与猿类动物的发声系统有所不同,但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发声系统却与人类最为接近,较之于其他种类的猩猩,它们发出的“笑声”与人类的笑声更为接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界定“笑声”呢?在嬉戏时发出的声音都可以认为是笑声吗?科学家对此也有分歧。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杰克·潘克塞普认为,对动物的“笑”的定义可以放宽,不必拘泥于与人类相似的模式。他通过实验发现,老鼠在被“挠痒痒”时会发出50千赫的超声波“吱喳”声,他认为这就是老鼠的“笑声”。
  男女之笑有区别吗?
  众所周知,不同文化群体或不同个体的幽默感往往有着天壤之别。那么,男女之间的幽默感是否也不同呢?这一点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论断。不过,在某种情况下,男女之笑的确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普罗文斯发现,在男女交往过程中,男性往往扮演着逗笑者的角色,比如在少年男女的交往中,男孩们往往以小丑的形象引逗女孩们咯咯发笑。普罗文斯还发现,这种模式在单身男女的交往中也很普遍,男性竭力表现自己幽默风趣的一面,女性也往往更青睐言谈风趣的男性。普罗文斯认为,“笑”文化的男女差异源自于进化过程中的性选择,即动物的求偶行为。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男女幽默感的不同并非生物学上的原因,而更多地出自于文化因素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居于支配地位的男子,从部落长老到职场老板,通常都比他们的属下更擅长于调动气氛、引发笑声,他们善于利用笑声作为一种凝聚力量,以更好地团结和管理手下。
  女性在聚会场合经常笑声不断,这也简单地反映了一个事实,即男性在社交场合中更擅长于引他人发笑,能很好地操控现场气氛。不过,也有人认为女性在这方面比男性更擅长于掌控局面。
  美国佐治亚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奥伦和他的同事发现,笑声从两个方面影响对方。一方面,突然的大笑声往往刺激他人产生警惕心;另一方面,人们往往会将笑声与善意、欢欣等正面情绪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从小到大的一种体验。奥伦指出,男女对笑声产生的反应各不相同,女性在面对不熟悉男子的笑声时往往会产生警觉性,而女性略显紧张的笑声则往往令男性产生误解,因而心情大好。
  笑是人生的良药吗?
  人们常说,笑是人生的良药。那么,那些让人哄笑不断的喜剧笑话真的能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益处吗?美国加州洛玛连达大学的李·贝克认为:确实如此。
  为了评估笑声对健康的益处,贝克让14名自愿者观看了20分钟幽默搞笑的电视节目片断,并在观看节目之前和之后测量这些自愿者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结果发现,在“笑声锻炼”中,这些自愿者的胆固醇水平和收缩压都有所下降。据贝克估计,“笑声锻炼”对生理上的好处相当于20分钟中等强度的普通锻炼,而观看其他一些气氛比较沉闷,让人感觉无聊的电视节目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笑声带来的益处不止这些。笑声可能还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提高抗感染能力。一些研究表明,笑可产生更多抗体和天然杀伤细胞,可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活力。母亲的笑声甚至可以提高母乳质量,更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皮肤抗过敏能力。
  这些研究表明,“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确有科学道理,笑得越多,活得越长。
  笑声为什么会“传染”?
  某些疾病会传染,悲伤的心情也会影响周围的人,但这些都比不上笑声所拥有的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量。笑声的“传染性”为什么如此强烈?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苏菲亚·斯科特在实验中,设法让20名自愿者发出笑声、得意的尖叫声、害怕或厌恶时的呻吟声,还给他们播放一些没有什么特别含义的中性声音,与此同时,运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所有能引起情绪变化的声音都激起了大脑皮层中枢某个控制面部肌肉部位的反应,而受试者对笑的反应明显比其他负面情绪的反应更为强烈。斯科特认为,这表明我们天生就会辨别和模仿他人的心情,所以当我们听到其他人的笑声时,更容易受到“传染”并随之发出笑声。
  这也许可以解释笑声是如何“传染”的,但笑声为什么会“传染”呢?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定论。一种解释认为,这种现象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它所要传达的是一种明显的信息,即嬉闹打斗不是来真的,只是闹着玩而已。有心理学家认为,笑声对于整个群体来说,是一种安全信号,不致让一场嬉戏变成为一场恶斗。但斯科特对此另有解释。她认为,模仿他人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在社交活动中更好地沟通和互动,因某个笑话和对方一起大笑,有助于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善意态度和亲密程度,这也许能解释笑声为什么更容易“传染”的原因。她说:“笑声是一种增进凝聚力的东西。”
其他文献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在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中提到:“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初中级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队伍。”中职学校正是培养这种初级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会计技能课是会计专业课程的前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算技能为目的的基础性学科,服务
我国计划在2008年10月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竖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除了太空行走,宇航员在太空中还有哪些活动呢?    ①太空行走:不用迈步    何谓“太空行走”?即宇航员离开封闭的轨道舱,到舱外或太空活动。我们知道,航天飞机和空间站都是载人航天运载工具,它们环绕地球飞行执行太空探测任务。  航天飞机是一个
一位“离经叛道”的癌症专家,研究出了一种激发免疫系统释放对抗肿瘤的强大新武器的办法。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当时,莎朗是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毕业班学生。最后一学年期中,她知道自己出问题了。莎朗金发碧眼、身段纤秀、充满活力,但最近每天跑步锻炼时感到越来越气不足,而医生找不到原因。快要毕业时,莎朗发现自己左肩锁骨下面有一个硬块。切片检查证实,莎朗患上了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皮肤癌的最致命形式,每年导致1
你可知道,能让生物在深海热液喷口周围繁荣聚集的生化过程正发生在我们周围……  满月蛤跟普通的蛤类不同,它们食物的来源部分或全部来自于寄生在它们腮内的共生菌。而最为独特的是,这些共生菌并不是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而是利用周围一些简单的化学原料来获取能量——这种过程被称为化能合成。多位学者近期的研究都表明,化能合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上图:图红腹滨鹬一半以上的食物都是满月蛤。  这是一
银鸥  (European Herring gull, Larus argentatus)  银鸥体长可达66厘米,属于大型鸥类。欧洲西海岸的银鸥种群曾经非常之大,享有盛名。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北欧、西欧、中欧、东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诸国。部分居住寒冷地区的银鸥冬天会往南方迁徙,而在英伦三岛、冰岛或者北海海岸的大部分银鸥不会迁徙。银鸥属于杂食类动物,可取食鱼类、甲壳类动物、动物尸体及一些植物
由于19世纪大肆兴起的皮毛贸易,海獭曾一度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彻底消失。在20世纪60~70年代,从阿拉斯加重新引入了89只海獭至温哥华岛的西海岸。这些海獭成功地在这里安下新家,繁殖自己的后代,并不断地扩充着自己的领地范围。现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海獭数量已经接近7000只。在这里,海獭的种群得到了良好的恢复,因此在2009年,加拿大把海獭的濒危等级从“生存受威胁”降至“特殊关注”。  海獭
一、创新创业时代背景分析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文件,规定高校要对高校毕业生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培训,使毕业生具备符合我国特色的创新创业观念,对已有政策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继续深化改进培养目标,营造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机遇,走在时代前沿的高等院校是教育和培养国家建设者的关键阵地,且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跨越提供各种
戈达德还在美国孤军奋战,火箭热却已经在德国民间悄然兴起。1927年,火箭研究专家奥伯特(1894-1989)发起组织了一个业余爱好者团体“宇航学会”,该学会于20世纪30年代被纳粹军队接管,成为一个专门为战争服务的研究机构。1933年,德国研制出用于实验的液体燃料火箭。  当年,希特勒曾在两种新式武器——核武器和火箭之间进行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在纳粹德国的倾力支持下,1944年9月,在曾经是奥
“扬帆海上,向着神的土地进发。在庞特安全登陆……”这是哈特谢普苏特神庙(葬庙)石墙上的一段铭文。  庞特,也被称为“神的土地”,在超过1000年的时间里,这个有着丰富燃香、黑檀和黄金资源的神秘国度一直在与埃及进行贸易。古埃及人留下了关于庞特的如山的证据,其中又数哈特谢普苏特留下的证据最多。在底比斯(上埃及古城,位于尼罗河畔)附近的已有3500年历史的哈特谢普苏特神庙的石墙上,铭刻着大量对庞特的描绘
寻找和研究系外行星的另一种方法,是试图阻挡恒星星光,直接拍摄系外行星,这相当于把一只手放在探照灯前方来寻找萤火虫。这方面的初期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就算最暗的母恒星,也比系外行星亮得多。成功的秘诀,在于寻找偏离了探照灯并且比较明亮的萤火虫。这种“萤火虫”,就是形成后依然在高热中发光、在远离母恒星的轨道中绕行的年轻行星。2008年,两个科学团队宣布对系外行星的的直接拍照首次成功,其中包括环绕HR 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