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为应急管理的心理康复与预防提供参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SCSQ)、大五人格量表(BFQ),随机抽样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600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根据的结论,提出受灾人群更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应对方式;人格特质
1 引言
根据有关调查分析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对受灾人群心理安全的关注俨然还是心理学研究的真空地带。受灾人群的不安全心理长期存在,致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很难摆脱阴影的控制,容易走上极端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从而为突发公共事件后的生产生活埋下了不安全隐患。
2 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2.1 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对受灾人群在SCL-90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进行z检验发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九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该引起心理研究人员关注。
2.2 不同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对受灾人群的应对方式与SCL-90进行相关分析表明,解决问题因子与SCL-90的12个维度都呈负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在应对方式中越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求助与SCL-90的12个维度都显负相关,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总分均分上都显著负相关,倾向于求助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也比较好。自责与SCL-90的12个维度都显正相关,其中除躯体化以外都是显著正相关。
2.3 不同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对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人格特质与SCL-90进行相关分析表明,适应性在SCL-90的12个维度都显正相关,其中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总分均分上显著正相关。
3 主要结论
3.1 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首先,应对方式采用程度的排列顺序显示了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应付方式特征,使用最多的是解决问题,其次是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最少的为求助。
其次,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和心理健康状况呈正比,即越是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这两种应对方式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与心理健康状况呈反比,即越是倾向于采取这四种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最后,本文发现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解决问题这种应对方式能够解释16.7%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异。同时,合理化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能够解释8.4%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异。这和已有的研究相符,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有利于心理健康;不成熟和混合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但是,求助并没有直接作用与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3.2 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人格特质与SCL-90的相关分析中发现,适应性得分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是负相关。但是大五位置解释表中只有适应性是得分越高越偏向弱适应性,其他均是得分越高越偏向强特质,因此,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呈正相关。人格特质中越是倾向高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开放性、道德感,则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其中社交性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状况。
3.3 个人基本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不同年龄、家庭收入、对环境的熟悉程度的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有显著不同,其中20~30岁、家庭收入低、对环境不熟悉的人群是突发公共事件人群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
关键词:心理健康;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应对方式;人格特质
1 引言
根据有关调查分析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对受灾人群心理安全的关注俨然还是心理学研究的真空地带。受灾人群的不安全心理长期存在,致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很难摆脱阴影的控制,容易走上极端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从而为突发公共事件后的生产生活埋下了不安全隐患。
2 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2.1 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对受灾人群在SCL-90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进行z检验发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九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该引起心理研究人员关注。
2.2 不同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对受灾人群的应对方式与SCL-90进行相关分析表明,解决问题因子与SCL-90的12个维度都呈负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在应对方式中越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求助与SCL-90的12个维度都显负相关,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总分均分上都显著负相关,倾向于求助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也比较好。自责与SCL-90的12个维度都显正相关,其中除躯体化以外都是显著正相关。
2.3 不同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对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人格特质与SCL-90进行相关分析表明,适应性在SCL-90的12个维度都显正相关,其中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总分均分上显著正相关。
3 主要结论
3.1 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首先,应对方式采用程度的排列顺序显示了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应付方式特征,使用最多的是解决问题,其次是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最少的为求助。
其次,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和心理健康状况呈正比,即越是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这两种应对方式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与心理健康状况呈反比,即越是倾向于采取这四种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最后,本文发现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解决问题这种应对方式能够解释16.7%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异。同时,合理化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能够解释8.4%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异。这和已有的研究相符,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有利于心理健康;不成熟和混合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但是,求助并没有直接作用与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3.2 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人格特质与SCL-90的相关分析中发现,适应性得分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是负相关。但是大五位置解释表中只有适应性是得分越高越偏向弱适应性,其他均是得分越高越偏向强特质,因此,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呈正相关。人格特质中越是倾向高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开放性、道德感,则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其中社交性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状况。
3.3 个人基本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不同年龄、家庭收入、对环境的熟悉程度的突发公共事件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有显著不同,其中20~30岁、家庭收入低、对环境不熟悉的人群是突发公共事件人群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