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w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生活的需要,农村留守儿童品德与心理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孩子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外地去打工,孩子留在家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祖辈或关系更远一点的人长期监护托养。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但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一些问题,也因此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我的童年是在泪水中伴着孤独成长的。”这是一位来自河北的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句总结自己留守生活的话,引起了相关专家的共鸣与关注。他们呼吁,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积极干预。品德与生活课程要求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基本理念是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该由谁来救助这些孩子们?当然,首先他们的父母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孩子的思想品德上帮助他们,家长外出打工自然不少受累、受罪、受气,甚至受歧视,饱受着这么多辛酸,都是为了孩子,这固然让人很受感动,但是这些人群的孩子们还是对家长存在着不同程序的不满、怨愤等情绪,是这些孩子不懂事、不理解父母吗?走进孩子的心声,其实他们的做法是正常的,他们缺少父母的关心,而这些父母偶而认识到问题时,更多的补偿做法是采取“物质+金钱”的方式,这样一来父母心理得到了一丝安慰,但实际上使孩子养成了胡乱花钱、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极易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认识。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教育,他们渴望親情,渴望父母能在他们身边,当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容易产生自卑、孤僻、敏感、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家长们,非要等到酿成大错才醒悟吗?
  面对留守儿童,学校、老师应及时给予精神上的正确引导和心理安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主张“读书无用论”。他们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限制,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加之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使父母往往忽视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孩子们厌学、逃学,甚至老师没法管。这无疑给学校、给老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有的孩子很脆弱,有的孩子很悲观,有的孩子很叛逆,让学校、老师管理的力度都很难把握,管松了不听,管严了出问题。但是尽管如此,作为校方和老师仍然肩负使命,用心观察,精心呵护,耐心倾听,悉心指导,用尽“心”去引导、教育。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要不辱使命!新课程标准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据留守儿童的家长反映,他们也明白自己在精神上、人文关怀上亏对孩子的太多太多,对于孩子成为“问题孩子”给老师、给学校、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这些家长们也深表歉意。他们也愿意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也渴望能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上学,这就需要买得起房子。可是凭自己的能力,基本达不到这个条件。家长们也是为难得泪如雨下、愁眉不展、白发丛生。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文化层次较低,比较纵容溺爱孩子,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而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行为出现行为偏差,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学校、老师也反映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较为困难,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甚至染上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恶习,更有甚者干脆成为了社会上失足青年的打手和帮凶,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法制观念极为淡薄。所以,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呼吁,有关部门给留守儿童多一些关爱,留守儿童也大声疾呼:我们需要爱,我们需要父母之爱,需要家庭的温暖,我们更需要社会的关心,需要更广更深的大爱!
  我们共同期待着,我们满怀信心,我们都为了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共同努力吧!
其他文献
一、低年级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现状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孩子具有记忆力强、活泼好动、贪玩、学习接受力强的特点,因此这一学段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儿童,其大脑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就是口头表达,结合脑细胞的网络式的发展趋势,其相近区域也有着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这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由于刚入学,这与他们在幼儿园时期的教学语言、环境、老师同学以及课业学习要求差距很多,
期刊
伟大的乔布斯在去世前曾对不久的未来做出三大预言,其中一个预言就是电子科技将掌控未来教室,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丰厚的利润。在他去世后两年多的今天,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微课、Moocs、电子书包等各种新鲜名词,成为教育界、IT界、出版界、金融界热议的话题。如今,一种媒体呈现多种信息,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然形成趋势。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当今的教育理念的冲击是巨大
期刊
苏霍姆林斯斯基认为:“把真理转化为有血有肉的具体行为和行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教育和善良情感的形成,而以情感育人是音乐学科育人的一大优势。”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美的音乐不但能愉悦身心,而且能使孩子心灵得到净化,使其行为变得高尚。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音乐可以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以音乐在幼儿园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熟练掌握并且运用句型有礼貌的询问别人的就餐意愿:Can I help you?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 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能听懂别人的点餐问题并且进行礼貌的回答I want a hamburger,…… please.  能熟读并且运用单词noodles,milk, rice,hamburger, c
期刊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
期刊
孩子是家庭和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育,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关心孩子不是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说到教育,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老师和学校,认为教育只是他们的事情,其实不然,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校是一个国家主要的育人场所,对教育学生担任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家庭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我们知道,一
期刊
一、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可见音乐是多么重要的。不仅如此,小学音乐课对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是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
期刊
香港著名的语言文宰学家安子介先生曾把汉字比作一座宝山,他说:“汉字是一个阿里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椿角就有一段故事。”的确,汉字是世界上最复杂而又最富有表现力的又字,它往往是声音、图象、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在我看来,这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它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洋溢著迷人的芬芳。这些有了生命的奇妙汉字,也许像一棵草,平凡而普通,文章中随处可
期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只是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以,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在听官的眼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这一段话真实反映了幼儿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幼儿大脑兴奋过程占优势,注意力不专一,且易分散;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感知事物
期刊
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现阶段,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正逐渐渗透到高中物理教育及课堂教学中——我们知道: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