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评改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之一。学生在评改中不断修改,把积累的语言不断内化,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说真话,写实事的习作自然而然产生,一篇篇习作都是鲜活的,彰显个性的。
作文评改 优化策略 彰显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086-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语文老师批改习作的一般做法就是全批全改。但是,面对学生大量的习作,老师在作文评语上大打折扣,常常使用一些标签式评价语言——表达流畅、语句优美、条理清晰、中心明确等,这种毫无针对性的、片面的评价,学生提升习作能力的空间极其有限。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评改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之一。作文评改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学生在评改中不断修改,把积累的语言不断内化,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说真话,写实事的习作自然而然产生,一篇篇习作都是鲜活的,彰显个性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改,写出鲜活个性的习作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1.明确评改目的
如何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作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老师教学生习作重在写作方法上的指导,认为品评、修改是浪费时间。其实,习作与修改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学生学会写作固然重要,而学会评改对学生习作的提升有着实际的意义。
作文评改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评价学生写作的建议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全面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重视对写作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的评价”。注意对写作材料的编写过程进行评价,对作文的评改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作文评改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考核,而是以提高为标准,以检验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为核心,关注学生写作完成的全过程。
2.优化评改策略
学生写作是一种认知活动,用笔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对客观事物的所见所闻。它也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由于成长环境、个体发展过程、社会角色等心理发展因素的差异,教师与发展中的学生在对生活的解读上必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差异。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评改活动,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确对待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和行为反应,从而理解其作文中的情感体验,由此给予科学合理的的点评。
教育专家田本娜曾对作文评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文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自己修改过的作文也应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中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的评语应引导学生体验成长的喜悦,体验写作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由此,我认为有必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作文评改的方法:
(1)教师批改为学生批改。学生的习作大部分都是有缺陷的,如果老师进行详批,一则精力有限,二则满纸红色评语,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和畏惧心理。毕竟,学生尚处于学习写作的阶段,与文学创作截然不同,一味地批评指正,只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而在评改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和分阶段进行,以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为主。老师对学生习作优缺点的评定是权威性的,但过多的评论是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相反,学生的思维还会受到限制。叶圣陶曾说:“文章必须自行评改。学生只有掌握了自己改變的技能,才能写自己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具有较强语言能力的学生分担作文评改的任务,以便学生从他人的习作中取长补短,提高自我。这样,不仅培养了一批有能力的人,而且激活了全班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当然,学生的批改难免出现偏颇。这需要老师及时的指导,以便点评者和被点评者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达到互相促进,相互学习,提升语言素养的目的。
(2)自批改为互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自评作文始终逃不开“自我思维”的潜意识,很难找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同伴之间的交流多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且容易沟通。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地思考,易于接受批评,触发创新思维,这是共同提高的好办法。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一般情况是要求学生认真反复思考。阅读他人习作时,需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心、耳、眼、口、等多感官同时运作。一边小声朗读语段,一边推敲词句,有助于找到文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进行梳理、调整和评改。
3.完善评改平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对作文评改现状的真实写照。因此,迫切需要完善作文评改体制。
(1)认真对待,建立反馈平台。习作评改是否能提高作文的水平,取决于学生是否能理解老师的点评。一旦学生无法理解点评内容,评改就变得没有意义。对于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拿到评改好的作文,应认真阅读每一处批注,注意字、词句中存在的问题,阅读并理解老师的评语内容,对于老师的点评,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质疑,并将其写在老师的评语后面。这种复评的形式,是学生与老师更深层次的交流,在复评中,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接收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动态作用。
(2)尊重孩子,建立激励平台。当下,作文评价多为教师的单方面评价,忽视了评价的对象是正在学习中的儿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建立一种以孩子为主体的评价方式。这种立足生本的评价,主要是指教师从学生个人写作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的角度进行的一种鼓励性评价。
(3)发现亮点,予以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其热爱写作,从而建立写作信心。记得有一年教三年级的时候,有位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女孩,她写《我的业余爱好》一文时,选取题材是学舞蹈,一开始用寥寥几笔描述她如何学习舞姿,虽把学习跳舞的经过写下来了,但对她如何克服困难,让自己舞姿越来越柔美这种真实具体的学舞感受没有表达出来。于是,我进行面批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好样的,你的习作让老师看到你学跳舞的过程非常轻松,不费吹飞之力。”她眨巴着眼睛说:“老师,学舞蹈可辛苦啦!一开始练习劈腿,我的大腿现在还酸痛的。当时难受得我还想放弃呢。”那你能把这些真实感受写出来吗?经过一番点拨、指导,第二天,她把修改好的习作拿给我看,当时,我感到特别惊讶,修改后的文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凸显主人公的个性,仿佛身临其学舞的现场。由此可见,写作过程要求教师以“我”为基础,注重“我”的发展,善于发现学生习作水平的变化,从发展的角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3)了解孩子,建立对话平台。写作过程是学生写作和情感表达的过程,作文的评改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观的表达,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一是鼓励式交流。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学生语句特别优美,把积累的优美词句运用在习作中,你不妨在旁边批注上一些激励性语言加以鼓励。例如:“这个词用得真好,非常准确!”“这个句子还用上了修辞手法,这样描写就更生动啦!”“能通过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真是太棒了!”当学生们看到这样温暖的评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写作就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兴趣。二是商榷式对话。商榷是要求教师点评时,以商讨和建议的口吻来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小学生受到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阅读限制,会出现用词不当、叙事不清等问题。这时,老师应该耐心地给予指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其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在点评过程中,学生不再有写错字、用错词的挫败感,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交流的愉悦。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重实行作文评改方式的多样化,以此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当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老师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完成习作的信心,甚至有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习作兴趣和能力,这样,学生定能愉快习作,一篇篇习作定是真实的、彰显学生个性的美文!
参考文献
[1]夏盛油.小学作文批改之人文合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
作文评改 优化策略 彰显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086-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语文老师批改习作的一般做法就是全批全改。但是,面对学生大量的习作,老师在作文评语上大打折扣,常常使用一些标签式评价语言——表达流畅、语句优美、条理清晰、中心明确等,这种毫无针对性的、片面的评价,学生提升习作能力的空间极其有限。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评改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之一。作文评改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学生在评改中不断修改,把积累的语言不断内化,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说真话,写实事的习作自然而然产生,一篇篇习作都是鲜活的,彰显个性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改,写出鲜活个性的习作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1.明确评改目的
如何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作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老师教学生习作重在写作方法上的指导,认为品评、修改是浪费时间。其实,习作与修改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学生学会写作固然重要,而学会评改对学生习作的提升有着实际的意义。
作文评改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评价学生写作的建议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全面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重视对写作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的评价”。注意对写作材料的编写过程进行评价,对作文的评改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作文评改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考核,而是以提高为标准,以检验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为核心,关注学生写作完成的全过程。
2.优化评改策略
学生写作是一种认知活动,用笔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对客观事物的所见所闻。它也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由于成长环境、个体发展过程、社会角色等心理发展因素的差异,教师与发展中的学生在对生活的解读上必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差异。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评改活动,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确对待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和行为反应,从而理解其作文中的情感体验,由此给予科学合理的的点评。
教育专家田本娜曾对作文评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文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自己修改过的作文也应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中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的评语应引导学生体验成长的喜悦,体验写作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由此,我认为有必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作文评改的方法:
(1)教师批改为学生批改。学生的习作大部分都是有缺陷的,如果老师进行详批,一则精力有限,二则满纸红色评语,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和畏惧心理。毕竟,学生尚处于学习写作的阶段,与文学创作截然不同,一味地批评指正,只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而在评改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和分阶段进行,以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为主。老师对学生习作优缺点的评定是权威性的,但过多的评论是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相反,学生的思维还会受到限制。叶圣陶曾说:“文章必须自行评改。学生只有掌握了自己改變的技能,才能写自己的文章。”我们可以选择具有较强语言能力的学生分担作文评改的任务,以便学生从他人的习作中取长补短,提高自我。这样,不仅培养了一批有能力的人,而且激活了全班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当然,学生的批改难免出现偏颇。这需要老师及时的指导,以便点评者和被点评者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达到互相促进,相互学习,提升语言素养的目的。
(2)自批改为互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自评作文始终逃不开“自我思维”的潜意识,很难找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同伴之间的交流多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且容易沟通。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地思考,易于接受批评,触发创新思维,这是共同提高的好办法。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一般情况是要求学生认真反复思考。阅读他人习作时,需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心、耳、眼、口、等多感官同时运作。一边小声朗读语段,一边推敲词句,有助于找到文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进行梳理、调整和评改。
3.完善评改平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对作文评改现状的真实写照。因此,迫切需要完善作文评改体制。
(1)认真对待,建立反馈平台。习作评改是否能提高作文的水平,取决于学生是否能理解老师的点评。一旦学生无法理解点评内容,评改就变得没有意义。对于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拿到评改好的作文,应认真阅读每一处批注,注意字、词句中存在的问题,阅读并理解老师的评语内容,对于老师的点评,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质疑,并将其写在老师的评语后面。这种复评的形式,是学生与老师更深层次的交流,在复评中,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接收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动态作用。
(2)尊重孩子,建立激励平台。当下,作文评价多为教师的单方面评价,忽视了评价的对象是正在学习中的儿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建立一种以孩子为主体的评价方式。这种立足生本的评价,主要是指教师从学生个人写作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的角度进行的一种鼓励性评价。
(3)发现亮点,予以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其热爱写作,从而建立写作信心。记得有一年教三年级的时候,有位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女孩,她写《我的业余爱好》一文时,选取题材是学舞蹈,一开始用寥寥几笔描述她如何学习舞姿,虽把学习跳舞的经过写下来了,但对她如何克服困难,让自己舞姿越来越柔美这种真实具体的学舞感受没有表达出来。于是,我进行面批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好样的,你的习作让老师看到你学跳舞的过程非常轻松,不费吹飞之力。”她眨巴着眼睛说:“老师,学舞蹈可辛苦啦!一开始练习劈腿,我的大腿现在还酸痛的。当时难受得我还想放弃呢。”那你能把这些真实感受写出来吗?经过一番点拨、指导,第二天,她把修改好的习作拿给我看,当时,我感到特别惊讶,修改后的文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凸显主人公的个性,仿佛身临其学舞的现场。由此可见,写作过程要求教师以“我”为基础,注重“我”的发展,善于发现学生习作水平的变化,从发展的角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3)了解孩子,建立对话平台。写作过程是学生写作和情感表达的过程,作文的评改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观的表达,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一是鼓励式交流。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学生语句特别优美,把积累的优美词句运用在习作中,你不妨在旁边批注上一些激励性语言加以鼓励。例如:“这个词用得真好,非常准确!”“这个句子还用上了修辞手法,这样描写就更生动啦!”“能通过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真是太棒了!”当学生们看到这样温暖的评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写作就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兴趣。二是商榷式对话。商榷是要求教师点评时,以商讨和建议的口吻来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小学生受到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阅读限制,会出现用词不当、叙事不清等问题。这时,老师应该耐心地给予指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其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在点评过程中,学生不再有写错字、用错词的挫败感,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交流的愉悦。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重实行作文评改方式的多样化,以此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当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老师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完成习作的信心,甚至有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习作兴趣和能力,这样,学生定能愉快习作,一篇篇习作定是真实的、彰显学生个性的美文!
参考文献
[1]夏盛油.小学作文批改之人文合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