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校本教育研究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方式之一,文章从校本教育研究的概念、特征、原则与方法几个方面对校本教育研究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师;校本教育研究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近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这一口号的提出表明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教育研究是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但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了对这一口号的曲解,教师们忙于发表论文、课题立项、著书立说,教育主管部门也将这些作为评价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标准。其实,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把教师变为专业的教育研究者。那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应该如何搞科研,应该搞什么样的科研,就成为必须明确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实际上,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保持一种研究的状态,针对发生在自己工作情境中的各种教育问题开展研究。校本教育研究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方式之一。
校本教育研究的概念
所谓校本教育研究,是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这种活动既是一种以改善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部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探索活动,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科研从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自主状态的阶段性形态。
校本教育研究的特征
研究人员的群体性在校本教育研究中,应该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体,要求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针对自己的问题,做自己的研究。要说清楚的是,这个主体不是指校长或教师个人,而是指一个群体,因为教师个人的个体科研能力毕竟是有限的,组成一个研究群体就可以实现智能互补,能更好地立足于本校的教育实际,进行优势互补的教育科研,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群体的发展。校本教育研究不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而且往往采取高校、科研机构、管理机关三结合的合作研究方式,专业研究人员可以从理论高度对教师群体的教育科研进行帮助和指导,管理机关可以为教师群体的教育科研提供有效的支持。
研究对象的针对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科学只有当它去研究和解释那些最细微、最复杂的教育现象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时候,才会成为最精确的科学,真正的科学。”校本教育研究所研究的不是宏观层面的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与学校、教师、学生整体发展相关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地存在于具体的、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存在于师生的交往行为和教与学的活动中,存在于学校领导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往往带有比较浓厚的本校特征与色彩,真实地存在于本校的教育实际中,可能是教育活动细节中的问题,但不是带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理论问题。
研究目的的实效性校本教育研究的目的不是验证某种教学理论或创立某种教育学说,而在于改进、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校本教育研究应把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立足现实,讲求实效是校本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校本教育研究应立足于本校实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制定出符合学校、教师的现实需求,真正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切实可行的科研方案。校本教育研究不仅关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更关注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策略去达到目标。
研究过程的发展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往往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育研究应该是一个以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为起点,以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终点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条“研究,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之路,是一条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群体不断地“设计——行动——反思”的螺旋式探索之路。这条路是永无止境的,要不时地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紧紧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在研究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过程中不断拓展。
研究表述的通俗性校本教育研究的成果也是需要表述出来的,但这种研究成果的表述不是以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往往采用较为通俗的表达方式。校本教育研究一般采用叙事式的表达方式,即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教学事件: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后研究者是怎样设法去解决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研究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障碍;研究者是如何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础上,研究者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又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采用了什么新的改進策略以及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这种叙述往往以案例分析或行动研究报告的方式呈现,通俗易懂而且可操作性较强。
校本教育研究的原则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选题原则校本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就是立足学校、为了学校,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作为第一目的。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出现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以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作为校本教育研究的选题原则,是以学校教育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误之处的认识为基础的,是符合学校领导和教师共识的,具有学校自身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工作基础和人员准备,因此,其研究过程和成果具有很强的功能和生命力。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运作原则校本教育研究的服务面是本校,没有大面积传播和普遍指导的意义,因此校本教育研究在运作过程中不必过分强调形式。校本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获得实质性的认识,取得教育教学实效,这种实效不必借助于精确的评价方式,就可以获得经验的、直观的、直接的确认,并在学校范围内具有公信力。因此,在校本教育研究中必须坚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运作原则,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进行研究的积极性,事半功倍,取得实效。
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的服务原则校本教育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通过教师主体的反思改进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其服务对象简单表述就是学校、教师、学生,即促进学校的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校本教育研究必须立足于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本着教育研究活动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的宗旨,从选题到具体的研究活动都要以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本,考虑到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在涉及重大改革时,一定要先进行局部实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并仔细论证。
紧密联系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原则校本教育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群体,但并不意味着校本教育研究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加入与参与,校本教育研究应该贯彻紧密联系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原则。在校本教育研究活动中,学校里的教师可与专业研究人员通力合作,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专业研究人员是研究的参与者和教师开展研究活动的专业支持者,研究过程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专业研究人员的职责在于提供思想资源,为教师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信息渠道,而不是越俎代庖,将设计好的方案交给教师去实施,将教师变为被动的“理论执行者”。
校本教育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实际工作者为解决自己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研究者对所研究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地探索和反思,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行动研究具有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为改进行动质量而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的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评价行动结果、修订行动计划直至解决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法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行动研究。教师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观察、记录与思考,对教育教学经验与事件进行描述解释。叙事研究者相信:人类经验基本上是叙述经验,研究人员的最佳方式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而且因为叙事或讲述是人类经验的表达,好的叙述接近经验,同时也接近理论,因而其叙述可赋予教育参与者和读者以教育意义的理解。叙事研究对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把有关生活实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教学案例研究法教学案例研究是教育叙事的延伸,有人将教学案例研究概括为“生动的教育故事 精彩的点评”,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育实践,以丰富的叙事形式向人们提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与思想感情的故事。案例是教學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能反映人类认识真理的过程。
教学课例研究法课例研究是一种案例性的校本行动研究。课例是指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课例研究活动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一系列讨论,是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包括以下环节:(1)确定主题,选择课例。(2)上一节无外界干预,体现本人风格的常规课。(3)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设计新理念下的课例。(4)实施新课例,并收集课例效果和存在问题的资料。(5)群体诊断,修正课例设计并加以实施,进一步改善教学。(6)形成课例,教师在形成课例的过程中成长。
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源于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提出一定的解答假说或理论构想,并加以科学论证,有计划地干预教育教学过程,对实验对象即学生施以新的教育影响,从中收集、整理事实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实验影响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就假说的验证结论和效果做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判断的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实验的步骤为:提出问题和假说——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校本教育研究是以学校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而开展的别开生面的研究,其所形成的理论能反映学校真实生动的情境,是对学校教育的典型、丰富、生动事例的高度概括与再现,可以丰富、充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5-128.
[2]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丁念金.研究方法的新进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丁钢.中国教育的研究与评论(第3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鲁玲(1972—),女,安徽蚌埠人,安徽省蚌埠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原理及实践。
关键词:教师;校本教育研究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近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这一口号的提出表明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教育研究是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但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了对这一口号的曲解,教师们忙于发表论文、课题立项、著书立说,教育主管部门也将这些作为评价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标准。其实,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把教师变为专业的教育研究者。那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应该如何搞科研,应该搞什么样的科研,就成为必须明确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实际上,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保持一种研究的状态,针对发生在自己工作情境中的各种教育问题开展研究。校本教育研究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方式之一。
校本教育研究的概念
所谓校本教育研究,是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这种活动既是一种以改善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部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探索活动,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科研从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自主状态的阶段性形态。
校本教育研究的特征
研究人员的群体性在校本教育研究中,应该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体,要求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针对自己的问题,做自己的研究。要说清楚的是,这个主体不是指校长或教师个人,而是指一个群体,因为教师个人的个体科研能力毕竟是有限的,组成一个研究群体就可以实现智能互补,能更好地立足于本校的教育实际,进行优势互补的教育科研,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群体的发展。校本教育研究不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而且往往采取高校、科研机构、管理机关三结合的合作研究方式,专业研究人员可以从理论高度对教师群体的教育科研进行帮助和指导,管理机关可以为教师群体的教育科研提供有效的支持。
研究对象的针对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科学只有当它去研究和解释那些最细微、最复杂的教育现象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时候,才会成为最精确的科学,真正的科学。”校本教育研究所研究的不是宏观层面的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与学校、教师、学生整体发展相关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地存在于具体的、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存在于师生的交往行为和教与学的活动中,存在于学校领导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往往带有比较浓厚的本校特征与色彩,真实地存在于本校的教育实际中,可能是教育活动细节中的问题,但不是带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理论问题。
研究目的的实效性校本教育研究的目的不是验证某种教学理论或创立某种教育学说,而在于改进、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校本教育研究应把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立足现实,讲求实效是校本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校本教育研究应立足于本校实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制定出符合学校、教师的现实需求,真正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切实可行的科研方案。校本教育研究不仅关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更关注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策略去达到目标。
研究过程的发展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往往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育研究应该是一个以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为起点,以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终点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条“研究,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之路,是一条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群体不断地“设计——行动——反思”的螺旋式探索之路。这条路是永无止境的,要不时地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紧紧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在研究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过程中不断拓展。
研究表述的通俗性校本教育研究的成果也是需要表述出来的,但这种研究成果的表述不是以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往往采用较为通俗的表达方式。校本教育研究一般采用叙事式的表达方式,即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教学事件: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后研究者是怎样设法去解决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研究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障碍;研究者是如何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础上,研究者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又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采用了什么新的改進策略以及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这种叙述往往以案例分析或行动研究报告的方式呈现,通俗易懂而且可操作性较强。
校本教育研究的原则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选题原则校本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就是立足学校、为了学校,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作为第一目的。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出现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以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作为校本教育研究的选题原则,是以学校教育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误之处的认识为基础的,是符合学校领导和教师共识的,具有学校自身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工作基础和人员准备,因此,其研究过程和成果具有很强的功能和生命力。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运作原则校本教育研究的服务面是本校,没有大面积传播和普遍指导的意义,因此校本教育研究在运作过程中不必过分强调形式。校本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获得实质性的认识,取得教育教学实效,这种实效不必借助于精确的评价方式,就可以获得经验的、直观的、直接的确认,并在学校范围内具有公信力。因此,在校本教育研究中必须坚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运作原则,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进行研究的积极性,事半功倍,取得实效。
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的服务原则校本教育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通过教师主体的反思改进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其服务对象简单表述就是学校、教师、学生,即促进学校的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校本教育研究必须立足于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本着教育研究活动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的宗旨,从选题到具体的研究活动都要以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本,考虑到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在涉及重大改革时,一定要先进行局部实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并仔细论证。
紧密联系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原则校本教育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群体,但并不意味着校本教育研究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加入与参与,校本教育研究应该贯彻紧密联系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原则。在校本教育研究活动中,学校里的教师可与专业研究人员通力合作,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专业研究人员是研究的参与者和教师开展研究活动的专业支持者,研究过程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专业研究人员的职责在于提供思想资源,为教师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信息渠道,而不是越俎代庖,将设计好的方案交给教师去实施,将教师变为被动的“理论执行者”。
校本教育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实际工作者为解决自己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研究者对所研究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地探索和反思,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行动研究具有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为改进行动质量而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的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评价行动结果、修订行动计划直至解决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法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行动研究。教师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观察、记录与思考,对教育教学经验与事件进行描述解释。叙事研究者相信:人类经验基本上是叙述经验,研究人员的最佳方式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而且因为叙事或讲述是人类经验的表达,好的叙述接近经验,同时也接近理论,因而其叙述可赋予教育参与者和读者以教育意义的理解。叙事研究对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把有关生活实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教学案例研究法教学案例研究是教育叙事的延伸,有人将教学案例研究概括为“生动的教育故事 精彩的点评”,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育实践,以丰富的叙事形式向人们提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与思想感情的故事。案例是教學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能反映人类认识真理的过程。
教学课例研究法课例研究是一种案例性的校本行动研究。课例是指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课例研究活动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一系列讨论,是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包括以下环节:(1)确定主题,选择课例。(2)上一节无外界干预,体现本人风格的常规课。(3)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设计新理念下的课例。(4)实施新课例,并收集课例效果和存在问题的资料。(5)群体诊断,修正课例设计并加以实施,进一步改善教学。(6)形成课例,教师在形成课例的过程中成长。
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源于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提出一定的解答假说或理论构想,并加以科学论证,有计划地干预教育教学过程,对实验对象即学生施以新的教育影响,从中收集、整理事实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实验影响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就假说的验证结论和效果做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判断的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实验的步骤为:提出问题和假说——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校本教育研究是以学校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而开展的别开生面的研究,其所形成的理论能反映学校真实生动的情境,是对学校教育的典型、丰富、生动事例的高度概括与再现,可以丰富、充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5-128.
[2]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丁念金.研究方法的新进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丁钢.中国教育的研究与评论(第3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鲁玲(1972—),女,安徽蚌埠人,安徽省蚌埠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原理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