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 ”战略提出后,传统文化与“互联网 ”技术相融合,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由于“互联网 ”技术的加入焕发出新的魅力、新的视觉效果和当代艺术价值。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中,传统文化元素是艺术家、设计师开展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的创意源头之一。但是,为了更好地符合时代审美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需进行“再设计”。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十二生肖的再设计为中心,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图形与“互联网 ”相融合的设计方法与策略。公共艺术品领域置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互联网 ”概念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并将中国文化传承要求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互联网 ”;再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公共艺术品
【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A
一、“互联网” 的概念
“互联网 ”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使互联网与各行业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从而使经济形态得以发展。推出“互联网 ”的目的是为了使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更加智能化,利用各行业的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使文化元素具有更智能的传播媒介。
二、“再设计”理念
原研哉(Kenya Hara,1958年生人),是日本享誉国际的著名设计师,是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属于设计界和学术界跨界型名人。主要涉足领域是商业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包装设计等,在许多设计领域获得了较高的荣誉,并出版《设计中的设计》《白》《设计私语录》《为什么设计》等专著。原研哉提出了许多影响设计界和学术界的理论,其中,“再设计”理念引起了设计界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和理解,进一步成为具体现代艺术设计实践与探索的理论支撑。
“再设计”理论起源于原研哉担任策展人的REDESIGN——21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展(2000年),“再设计”是通过对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设计的重新思考与再设计,体现了对于生活世界与人类未来的严肃思考,并付之于具体而精到的设计实践的理念。
三、“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中国十二生肖元素再设计的原因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民间故事传说、传统工艺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们带给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元素,如十二生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着各个时代历史的文化特征。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和再创新也一直是现代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发挥了独特而关键的作用。种类繁多和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精神上的财富,也是现代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领域阐述中国主张,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体现中国特色的重要基础。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创作素材和灵感,有助于公共艺术品文化艺术和审美诉求的实现,其中,部分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本身就是艺术品,从历史发展历程来看,任何时期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要素都是当时的时代记忆,具备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可以用当代人的审美眼光重新审视历史遗存和文化要素的时代价值。例如,表现十二生肖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与互联网的新模式、新视觉效果融为一体,无形中会对普通民众的审美水平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引起、触发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鸣而完成再設计。富含文化内涵并巧妙运用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品往往发挥出更为多元的社会功能,美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体现文化魅力、反映地方文脉,甚至成为地方文化地标或城市名片,其他功能也体现在传播文化、普及艺术、推动美育等诸方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生肖文化的理解也有所差异。生肖文化已经深入到每位中国人及海外华人的心中,成为耳熟能详的“平常物”,但也让公众对十二生肖的理解固化,富有新意的十二生肖“再设计”作品也已“凤毛麟角”。而原研哉所倡导的“再设计”理念中,包含了把社会公众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诉求,这对十二生肖文化元素“再设计”实践者而言是一种启迪,让笔者感受到完成十二生肖“再设计”充满挑战。
同时,在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传承与发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所带来的新机遇,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视觉,全面地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使传统文化具有新的活力,并更好地被年轻人所接受。
十二生肖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品表现形式、内容、材料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当“再设计”过程融入立体空间设计理念、更关注公众的“五感”体验、形式与内容更有创意时,“再设计”作品也将被赋予新形象、新寓意以及新生命,同时结合“互联网 ”的新模式、新技术,经过“再设计”后的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将具有新时代价值。
四、“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再设计的策略
结合“互联网 ”的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再设计”,是基于原创的系列型的空间设计作品,以十二生肖文化为内核,以原研哉“再设计”理念为依托,以“互联网 ”技术为媒介,强调公共体验价值和文化认同感,最终实现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元素再创新。
寻找原点,重新设计。梳理十二生肖文化渊源,探寻生肖文化的综合价值诉求,参阅大量十二生肖文化主题的公共艺术品设计,收集“互联网 ”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案例和资料,在此基础上抛开已有设计成果和设计表现内容,完成重新构思、绘制手绘稿、借助电脑软件完成平面图和三维模型效果图,参考“互联网 ”技术支持下成功的实际案例,最终呈现新设计。所用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设计表现手法、材料等是已有的,但经过“再设计”过程后的最终成果应该是耳目一新的。
实现陌生化和最优化。在公众都熟悉的十二生肖文化领域产生新创意作品不易,但也是事在人为,原研哉“再设计”理念强调的“陌生化”是一种很契合的思路,即以公众熟知的元素结合其他文化元素和艺术表形式来构筑陌生化的“混搭”艺术形式。深入探讨表现十二生肖文化的色彩、造型、材质、肌理、空间关系等因素,结合现代“互联网 ”技术以及公共艺术品造型手段,并突破时空、形态、内容的限制,寻找到能表现主题思想和“再设计”出发点的最佳素材、设计方法、空间设计样式,能够呈现出最优化的“再设计”实践成果。 注重当下性和时代感。原研哉的“再设计”理念强调与日常生活的对接,关注“再设计”作品本身的时代感和应用价值。每一个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视角和应用范畴都不同,而经过“再设计”的十二生肖将更容易为当代人所接受,所产生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也具有当下性。结合“互联网 ”技术的“再设计”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将存在于城市生活环境中,时代需求必然要求公共艺术品必须与周边环境、城市生活需求产生关联和互动,满足公共文化、互联网基本功能的同时,实现时代要求的其他多元化功能。
突出整体性和互动性。“再设计”将促进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与“互联网 ”相结合,与使用者产生整体联动、互动共融,通过公共艺术品的相互衔接和点缀,烘托生肖文化的独特魅力。形成“点—线—面”联动效应,通过富有创意、高文化附加值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实现与周边城市文化环境、公共空间的串联、组合,并成为有机整体。
追求多元化功能。“再设计”关注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的文化属性诉求外,“互联网 ”的介入使艺术品更具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和后续价值也是值得提早关注的实际功能,因为这将关系到“再设计”成果的长期存在价值。此外,还需兼顾公共艺术品的实际功能诉求,如休憩功能、互动体验功能、娱乐功能等。
五、结论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也是本研究探讨中國文化元素与“互联网 ”融合的主要元素。在当下中国文化热和中华传统文化全球传播的大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中的设计领域产生了新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公共艺术品的创意源头之一,也是“互联网 ”与艺术设计融合实践的关键要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互联网 ”融入公共艺术品设计已成为时代趋势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是时代的必然,传统文化元素介入公共艺术品设计领域,能够使两者相得益彰,也为“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工作者、艺术设计者们指引了方向。围绕十二生肖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实践,将不断持续,不仅是对已有公共艺术品的更新和颠覆式优化,也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价值。笔者期待着国内外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能够有更多围绕十二生肖文化元素展现的高品质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毛腾,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探索[J].艺术教育,2018.
[2]李永斌,陈婷. 互联网背景下可拆装榫卯结构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
作者简介:聂莎(1988-),硕士,研究方向:公共艺术空间。
【关键词】“互联网 ”;再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公共艺术品
【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A
一、“互联网” 的概念
“互联网 ”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使互联网与各行业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从而使经济形态得以发展。推出“互联网 ”的目的是为了使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更加智能化,利用各行业的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使文化元素具有更智能的传播媒介。
二、“再设计”理念
原研哉(Kenya Hara,1958年生人),是日本享誉国际的著名设计师,是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属于设计界和学术界跨界型名人。主要涉足领域是商业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包装设计等,在许多设计领域获得了较高的荣誉,并出版《设计中的设计》《白》《设计私语录》《为什么设计》等专著。原研哉提出了许多影响设计界和学术界的理论,其中,“再设计”理念引起了设计界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和理解,进一步成为具体现代艺术设计实践与探索的理论支撑。
“再设计”理论起源于原研哉担任策展人的REDESIGN——21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展(2000年),“再设计”是通过对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设计的重新思考与再设计,体现了对于生活世界与人类未来的严肃思考,并付之于具体而精到的设计实践的理念。
三、“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中国十二生肖元素再设计的原因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民间故事传说、传统工艺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们带给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元素,如十二生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着各个时代历史的文化特征。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和再创新也一直是现代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发挥了独特而关键的作用。种类繁多和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精神上的财富,也是现代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领域阐述中国主张,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体现中国特色的重要基础。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创作素材和灵感,有助于公共艺术品文化艺术和审美诉求的实现,其中,部分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本身就是艺术品,从历史发展历程来看,任何时期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要素都是当时的时代记忆,具备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可以用当代人的审美眼光重新审视历史遗存和文化要素的时代价值。例如,表现十二生肖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与互联网的新模式、新视觉效果融为一体,无形中会对普通民众的审美水平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引起、触发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鸣而完成再設计。富含文化内涵并巧妙运用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品往往发挥出更为多元的社会功能,美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体现文化魅力、反映地方文脉,甚至成为地方文化地标或城市名片,其他功能也体现在传播文化、普及艺术、推动美育等诸方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生肖文化的理解也有所差异。生肖文化已经深入到每位中国人及海外华人的心中,成为耳熟能详的“平常物”,但也让公众对十二生肖的理解固化,富有新意的十二生肖“再设计”作品也已“凤毛麟角”。而原研哉所倡导的“再设计”理念中,包含了把社会公众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诉求,这对十二生肖文化元素“再设计”实践者而言是一种启迪,让笔者感受到完成十二生肖“再设计”充满挑战。
同时,在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传承与发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所带来的新机遇,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视觉,全面地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使传统文化具有新的活力,并更好地被年轻人所接受。
十二生肖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品表现形式、内容、材料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当“再设计”过程融入立体空间设计理念、更关注公众的“五感”体验、形式与内容更有创意时,“再设计”作品也将被赋予新形象、新寓意以及新生命,同时结合“互联网 ”的新模式、新技术,经过“再设计”后的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将具有新时代价值。
四、“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再设计的策略
结合“互联网 ”的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再设计”,是基于原创的系列型的空间设计作品,以十二生肖文化为内核,以原研哉“再设计”理念为依托,以“互联网 ”技术为媒介,强调公共体验价值和文化认同感,最终实现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元素再创新。
寻找原点,重新设计。梳理十二生肖文化渊源,探寻生肖文化的综合价值诉求,参阅大量十二生肖文化主题的公共艺术品设计,收集“互联网 ”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案例和资料,在此基础上抛开已有设计成果和设计表现内容,完成重新构思、绘制手绘稿、借助电脑软件完成平面图和三维模型效果图,参考“互联网 ”技术支持下成功的实际案例,最终呈现新设计。所用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设计表现手法、材料等是已有的,但经过“再设计”过程后的最终成果应该是耳目一新的。
实现陌生化和最优化。在公众都熟悉的十二生肖文化领域产生新创意作品不易,但也是事在人为,原研哉“再设计”理念强调的“陌生化”是一种很契合的思路,即以公众熟知的元素结合其他文化元素和艺术表形式来构筑陌生化的“混搭”艺术形式。深入探讨表现十二生肖文化的色彩、造型、材质、肌理、空间关系等因素,结合现代“互联网 ”技术以及公共艺术品造型手段,并突破时空、形态、内容的限制,寻找到能表现主题思想和“再设计”出发点的最佳素材、设计方法、空间设计样式,能够呈现出最优化的“再设计”实践成果。 注重当下性和时代感。原研哉的“再设计”理念强调与日常生活的对接,关注“再设计”作品本身的时代感和应用价值。每一个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视角和应用范畴都不同,而经过“再设计”的十二生肖将更容易为当代人所接受,所产生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也具有当下性。结合“互联网 ”技术的“再设计”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将存在于城市生活环境中,时代需求必然要求公共艺术品必须与周边环境、城市生活需求产生关联和互动,满足公共文化、互联网基本功能的同时,实现时代要求的其他多元化功能。
突出整体性和互动性。“再设计”将促进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与“互联网 ”相结合,与使用者产生整体联动、互动共融,通过公共艺术品的相互衔接和点缀,烘托生肖文化的独特魅力。形成“点—线—面”联动效应,通过富有创意、高文化附加值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实现与周边城市文化环境、公共空间的串联、组合,并成为有机整体。
追求多元化功能。“再设计”关注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的文化属性诉求外,“互联网 ”的介入使艺术品更具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和后续价值也是值得提早关注的实际功能,因为这将关系到“再设计”成果的长期存在价值。此外,还需兼顾公共艺术品的实际功能诉求,如休憩功能、互动体验功能、娱乐功能等。
五、结论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也是本研究探讨中國文化元素与“互联网 ”融合的主要元素。在当下中国文化热和中华传统文化全球传播的大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中的设计领域产生了新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公共艺术品的创意源头之一,也是“互联网 ”与艺术设计融合实践的关键要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互联网 ”融入公共艺术品设计已成为时代趋势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是时代的必然,传统文化元素介入公共艺术品设计领域,能够使两者相得益彰,也为“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工作者、艺术设计者们指引了方向。围绕十二生肖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实践,将不断持续,不仅是对已有公共艺术品的更新和颠覆式优化,也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价值。笔者期待着国内外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能够有更多围绕十二生肖文化元素展现的高品质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毛腾,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探索[J].艺术教育,2018.
[2]李永斌,陈婷. 互联网背景下可拆装榫卯结构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
作者简介:聂莎(1988-),硕士,研究方向:公共艺术空间。